1、限时精练(四) 一、 语知天天练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豆豉/奢侈 单薄/刻薄 赝品/义愤填膺B. 即使/觊觎 倾轧/轧钢 狙击/含英咀华C. 慨叹/楷模 狼藉/蕴藉 炮烙/一丘之貉D. 渣滓/恣意 倒退/倒影 辍学/掇拾旧闻2.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翠峰一滴三江水 ,珠流万里入南洋。 ”珠江,孕育了无数的风流人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 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 ,思想的飓风一直激荡着广袤的华夏大地,珠江流域成为众望所归的近现代革命策源地。A. 风流人物 B. 沧海桑田C. 脍炙人口 D. 众望所归3. 下列
2、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 ,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 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 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D.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 、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4.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儿童头脑中 ,就以为满足。 , , ,
3、 ; 。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A. B. C. D. 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闲的视镜汪涌豪 “闲 ”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中, 它不仅仅影响人的气性修养
4、,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 因贴合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 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深入地看这种“ 闲” 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 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 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 最是庄敬不过。其实, 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相反 ,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欣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 尝从人学琴,与人同
5、歌, 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 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燕居独处时,“ 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 一者“善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 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至理,可博人旨趣, 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态度, 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 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崇“ 无”, 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那么道家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 ,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 闲” 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
6、 ,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天地篇之“闲居三月, 复往邀之”,寓言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 ,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 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 天道篇有“ 以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 ,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 此江海之士, 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 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 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六合之外 ,属意于无
7、己、无功、无名 ,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 其心闲而无事” 的高上境界。 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 ,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 己有耻” 的 “慎独”, 一个依赖“ 坐忘”“朝彻”而“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 而在精神。 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 ”,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 除了受
8、到“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 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的影响外, 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选自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 有删改) 5.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 “闲 ”因为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 所以贴合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B. 儒家讲求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可以怡情悦性,涵养德性。C. “闲 ”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闲”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 ,道家贡献更多。D. 儒道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对“闲”的论说上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即都不重表面的
9、形态,而重内里的精神。E. 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 ”,都不出儒道两家思想的范围。6. 下列材料中,不能反映古人修心养“闲”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的一项是(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D.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7. 请结合文本第段,简要分析“闲”的作用。z,zs,8. 儒、道两家分别为“ 闲” 提供了哪些直接的精神资源?三、 语用综合训练9. 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啃老族”的四种类型。据调查,“啃老族”中的许多人并非找不
10、到工作,而是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要求有理想, 非要达到理想才能满足自己所需,所以一直在寻找工作。其中部分人赋闲在家仅因一两次的工作经历失败,对以后就业有挫折感 ,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据统计,“啃老族”年龄大都在2330岁之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与社会接触少, 与社会环境隔阂深, 不敢融入社会。他们中大部分人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 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为自己将来打算, 遂成为了米虫。10. 仿照示例,以“种植与收获”为话题,写两组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句子。示例:种植诚实,你就会收获信任;种植善良,你就会收获朋友。种植欺骗,你就会收获怀疑;种植自私
11、,你就会收获孤独。限时精练(四)1. B2. D3. C4. B5. AE6. C7. “闲 ”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处世和审物),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方式。它不仅仅影响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 ,并由此直显艺术的本真。8. 儒家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方式。他们对生活中许多快乐的体验和才艺赏欣都很在行。 儒家重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自己,则虽一人安居 ,仍恒慎其独。 道家则重视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他们否定世俗功利 ,遵从个性自由,追求“其心闲而无事”的高尚境界。 儒道都重视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9. 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依赖型(家庭溺爱型);迷失自我型。10. 示例一:种植谦卑,你就会收获伟大;种植坚持,你就会收获胜利。种植体谅,你就会收获融洽;种植努力,你就会收获成功。示例二:种植傲慢,你就会收获毁灭;种植忌妒,你就会收获烦恼。种植懒惰,你就会收获停滞;种植刻薄,你就会收获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