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 新理念 新要求,对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一点认识,李长敏,2003版本高中历史课标,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2017版本高中历史课标,前言课标修订的背景、任务、过程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基本理念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 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选修课程 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水平、说明 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地方
2、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附录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课程性质,旧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
3、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课程性质,新课标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4、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基本理念,
5、旧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基本理念,新课标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
7、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学生通过历史教育得到全面、持续发展,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2.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公民意识,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
8、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要使学生能发展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中国与世界。历史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何谓“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
9、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时空观念核心思维 史料实证核心方法 历史解释核心能力 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 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提炼依据,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课程目标,旧课标 一、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
10、问题,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国情,热爱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生理想。加深人文主义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
11、意识。,课程标准,新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新课标具体规定了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详细目标,体现了新课标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三方面的高度契合与统一。,课程结构,旧课标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历史()、历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
12、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课程结构,新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和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采用通史方式,设一个模块,名为中外历史纲要。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均在历史时序的框架下,由若干个学习专题构成。4学分,高一修习。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采用专题史方式,设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每个模
13、块2学分,共6学分,高二修习。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校本课程。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可作为校本课程的参考。每个模块2学分,共4学分,高二或高三修习。,必 修(学考合格性考试内容),选修(学考等级性考试与高考内容),选修(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1史学入门,模块2史料研读,其他校本课程(学校自主开设),课程内容,旧课标必修课程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9个专题。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14、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选修课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包括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等9个专题。(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包括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等7个专题。(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等6个专题。(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等6个专题。(五)探索历史的奥秘包括历史与历史的重现、人类起源之谜等7个专题。(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等6个专题。 必修3个模块共25个专题,选修6个模块共41个专题。,课程内容
15、,新课标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共25个专题,专题17为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815为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专题1625为世界史专题。选修课程包括三个模块19个专题,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管理由政治体制、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等6个专题组成;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由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等7个专题组成;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由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等6个专题组成。选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14个专题,模块1史学入门由历史与历史学、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等7个专题组成;模块2史料研读由史料及搜集、运用史料的原则等7个专题组成。,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 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史
16、学入门,史料研读,基 础,递 进,拓展,延伸,专业发展,体现了课程之间的整体性、关联性和递进性,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必修课程应达到的水平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选修应达到的水平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和高考,选修应达到的水平等级性考试后高校录取的参考,实施建议,旧课标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新课标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1、从课程标准的层面给考试命题以建议; 2、各方面建议详尽具体,有的还举例说明,使建议的操作性大大增强; 3、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列入实施新课程的必备条件。,新课标的亮点,1、形成了明确的学科核心素养。 2、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确立了唯物史观在史学研究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 4、育人目标更具现代意识和发展意识。 5、课程结构上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 6、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 7、采用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必修是大时序+小专题,选修是大专题+小时序。这有利于学生对史事的理解与掌握。 8、课标的可操作性更强有用,好用,管用。,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