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历史新旧课程对比.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37367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新旧课程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新旧课程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新旧课程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新旧课程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历史新旧课程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前沿一、历史课程性质不同:新版增加了历史课程的性质(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旧版没有。分析:对课程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才能在此指导下更好地确立课程理念和进行课程设计。二、课程基本理念相同:都强调了历史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都强调了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都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不同:1、旧版更强调历史学科的实用功能和基础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基础;新版更强调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2、。分析:从素质教育出发,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旧版强调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新版没有此项内容。分析: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是历史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即使在新课改下也不能忽视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和整体地把握历史。3、旧版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新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分析:既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共性或集体性的发展。4、旧版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新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分析:合作精神是学生个性发展必不可少的,也是今后取得成功必不可少

3、的素质。三、课程设计思路不同:新版增加了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旧版没有。分析:有了对历史课程设计的总体引导,有利于在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教学的实施等方面保证新课改的总体方向,同时又不乏弹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发挥各地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新课改的发展。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相同:都强调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不同:1、新版增加了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历史文学作品等具体详细

4、的方式。分析: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学生可以更具体地、更好地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新版增加了历史情境想象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分析:历史情境想象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这是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学习必须注意的问题,也是当前学术界历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即注重还原历史场景。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新版增加了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4、新版增加了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分析: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逻辑论证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相同:都强调了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注重探究式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不同:1、旧版强

5、调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新版没有。分析:没有强调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这是新版的一大不足,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旧版在探究式学习中强调了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新版没有。分析:没有强调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也是新版的一大不足,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性和个性的发展。3、旧版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强调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新版更强调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分析:新版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的角度出发,更强调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比旧版单纯强调

6、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更科学合理。4、新版增加了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分析: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较为专业的历史学科学习的思维方法和素养。5、新版增加了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标的方法等等。分析:新版指出了多种具体的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更清晰、更强的指导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同:都强调了要认识中国国情,认同祖国历史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

7、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加强法制意识;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不同:1、新版强调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更具客观性、历史性和现实意义。2、新版增加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分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举足轻重。3、新版增加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分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国情对学生爱国主义的要求。4、新版增加了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分析:认识到国家

8、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今我国尚未完全统一、社会不稳定因素尚存的具体国情对学生爱国主义的要求。5、新版增加了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分析: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以及和平发展意识。6、新版强调了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分析:强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待发展与加强的具体国情的要求,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7、旧版强调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新版则强调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

9、的推动作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分析:科学技术并非只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物质进步,还有精神文化层面的进步,二者缺一不可,易让学生忽视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化发展的作用,旧版表述欠妥。8、新版增加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分析:强调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严峻形势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逐步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9、新版增加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分析: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

10、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学生对个人与集体在历史中的作用的正确定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发展。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新增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老子、秦灭亡、西汉建立、文景之治、东汉、赤壁之战、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农历、隋朝统一和灭亡、盛唐的社会气象、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局面、北宋建立、宋朝重文轻武、宣政院管辖西藏、元曲、明朝的建立、北京城、 农政全书 、李自成起义、清朝前期的兴盛、京剧。二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义和团运动、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独裁统治、北洋军阀混战、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11、第一次国共合作、遵义会议、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投降的史实、解放区土地改革、国民党政权的覆亡、茅盾和齐白石。三中国现代史中国 1956 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雷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北京奥运会。四世界古代史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公历、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生活、欧洲早期大学、 查士丁尼法典 、阿拉伯帝国。五世界近代史麦哲伦环球航行、彼得一世改革、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巴尔扎克。六世界现代史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革命、二战主要进程、德国分裂、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删减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和世袭制、

12、九章算术 、 水经注 、武则天、 资治通鉴、遣唐使、赵州桥、北京故宫。二中国近代史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主要事迹、黄埔军校、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三中国现代史西藏和平解放、黄继光和邱少云英雄事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 年宪法、国企改革、 民法通则 、 刑法 、 “亚太经合组织” 、计算机网络技术、 “863 计划”、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国防建设与外交。四世界古代史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西欧等级制度、琅城起义、君士坦丁堡陷落、希波战争、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五世界近代史人权宣言 、 权利法案 、 “旅行者号”机车、 “五月流血周” 、三角贸易、克莱武在印度掠夺、章西女王的反殖民斗争、宪章运动、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伏尔泰、爱因斯坦、托尔斯泰、 最后的晚餐 、 向日葵 。六世界现代史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 “产业复兴法” 、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生物工程技术、德莱赛、毕加索、爵士乐、好莱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