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时综合规范训练 1(用时:45 分钟 满分:39 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A作揖(y) 垂涎(xin)露一手(lu) 牝鸡司晨(m)B跬步(u) 修葺(q)肩胛骨(ji) 荷枪实弹(h)C攒射(cun) 酣畅(hn)刀削面(xio) 病入膏肓(hun)D撰写(zhun) 癖好(p)软着陆(zhu) 良莠不齐(xi)答案 C解析 A 项“牝”读 pn。B 项“跬”读 ku。D 项“莠”读 y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光阴 推衍 稍纵即逝 躁动不安B贤惠 昧心 义气用事 卑鄙无赖C吝啬 辩别 礼尚往来
2、冠冕堂皇D禁受 悲戚 古陌荒阡 前合后揠答案 A解析 B 项义意。C 项辩辨。D 项揠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B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之后,央视在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谜语大会 ,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再掀收视狂潮。C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D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 “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
3、满正能量的人和事!答案 C解析 A 项两面对一面,前面提出的问题具有两面性,后句中代词“此”指向不明确。B 项搭配不当, “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应为“节目形式活泼,内容充实” 。D 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让”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山与水相依最美。山因水而光润,而灵秀,而葱茏。假如_,那么_。_;而_,_。你听,山中小溪如少女的环佩,叮当错落有致,余韵不绝。一座没有水的山,看遍了也只是山看山不再仅仅是山,而多了许多清凌凌的诗意与想象山是筋骨,是肌肤,是胴体一座山被水环抱,则如同一位少女,戴上美丽的项链和头饰,顾盼生姿,楚
4、楚动人水就是流淌的血液,就是附丽的魂魄A BC D答案 D解析 本段文字主要写水能给山增色,因此与“山” “水”相对应的语句都应是写“山”的在前面,写“水”的在后面;要体现水对山的作用,那么“没有水的山”也应放在“被水环抱”的山的前面。再结合语段中给出的关联词,就不难排出正确的语序了。二、古诗文默写(5 分)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3)女娲炼石补天处,_。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_,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答案 (1)
5、总角之宴 (2)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3)石破天惊逗秋雨 吴质不眠倚桂树三、文言文阅读(22 分)(2014衡阳市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松风阁记刘 基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 ,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
6、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潇洒而扶疏。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 ,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
7、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有删改 )注 屃赑(x b):蠵龟的别称,这里指石碑下的石雕 屃赑。相羊:徜徉之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叶之槁者 槁:枯萎B不雍不激 雍:堵塞C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 濯:洗涤D四方之寓人也 寓:隐含答案 D解析 寓:寄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B解析 B 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助词,用于句末;兼词,相当于“于之” 。C 项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 “啊
8、” ;介词,相当于“于” 。D 项助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原因。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 又如振鼓隐隐/ 有节奏B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 隐隐有节奏C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D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 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答案 B解析 先粗通大
9、意,然后再根据语句的结构和特殊词语等对语句进行断句。根据句意来分析,“之”是代词,所以“微风拂之”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之”后可以停顿,排除 A、C两项;再比较 B、D 两项, “声如暗泉”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后面应停顿;且“稍大”和“其大风至”是两种情况,所以“稍大”和“其大风至”后面都应停顿,排除 D 项。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从雨、风、露、雷写起,用简练而又准确的语言点出了风和雨、露、雷的异同。B第二段构思奇妙,章法严密,引人入胜,有如水落石出, “宜于风者莫如松” ,题意豁然。C第三段写了风过松林的特点,以及那些热爱山林的高士流连松林、喜听松风
10、的原因。D文章最后两段详细交代了松风阁的主人和阁名的由来,以及作者“留而忘归”的缘由。答案 D解析 D 项原文最后两段并没有详细介绍 “松风阁的主人和阁名的由来” ,而是着重写了“留而忘归的缘由”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雨露有形,物待以滋。(3 分)译文: (2)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4 分)译文: (3)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3 分)译文: 答案 (1)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2)只因为风附着在物体上而发出声音,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3)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参考译文雨、风、露
11、、雷,都来自天空。雨、露有形体,万物等待它们来滋润。雷没有形体却有声音,风也是这样的。风不能自己发出声音,要附着东西而发出声音。不像雷的震怒号叫,在虚空里就发出了大声。只因为风附着在物体上而发出声音,所以它的声音完全随着物体而改变,响亮、微弱、清晰、溷浊、轻快、恐怖等变化,就都随着物体的形状而产生了。土石屃赑太坚实,风虽吹过它们也不能发出声音;山谷空阔广大,那声音就雄壮凄厉;水流荡漾温和,那声音就喧嚷嘈杂。这些都不能算中正平和的声音,让人觉得胆战心惊。所以只有附着草木发声才合适。而花草树木当中,叶子阔大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窒息沉闷;叶子枯萎的,风吹过发出的声音极为悲凉;叶子很柔弱的,风吹过发出
12、的声音细弱而不高昂。因此,最适宜于风所附着的物体莫过于松树了。因为松这种植物,树干挺拔树枝向下弯曲,叶子纤细而修长,舒展而茂盛。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荡,流畅通达,具有自然的和谐之声。所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淡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开它了。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悠闲地安卧其中,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可使人欢喜快乐,可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 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 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在将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些作为松风阁记。时间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