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2 阅读评价中外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此专题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概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意思。1分析语言特色。新闻的语言力求客观真实,同时又不乏生动准确;报告常用数字说话,语言一般严谨平实,准确具体,而对事实的分析,又使它的语言带有评论色彩;科普文章为了普及科学知识,除了具有准确、严谨特色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性、通俗易懂的特点,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2把握文章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标题,新颖醒目,既可以使用单行标题
2、,也可以使用多行标题(引题,多用于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多用于对一则消息内容作高度概括;副题,多用于概括重要事实、揭示结果)。导语,凝练简明,概述要点,揭示主旨。主体,详述事件经过,根据需要采用顺叙、倒叙、总叙、分叙。不过,现在也有不少新闻作品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模式,在结构上有所创新。报告。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例如调查报告:开头就调查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主体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或选用纵式,或选用横式,或选用对比式结构展示调查内容;主体内容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层层深入,
3、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或归纳主题,强调意义。科普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除了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曲折有致的科学小品,一般的科普文章就和常见的说明文没有多大区别。常见的结构有:总分式事物科普文多用总分式结构, “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递进式事理科普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在说明顺序上,科普文章常采用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3概括中心意思。新闻。旨在及时报道生活中的新人物、新事件,揭示社会影响及意义。考查时,多要求把握文本所报道的人物、事件,感知其新闻价值,进而探究其社会影响及意义。报告。旨在及时反映具有社会影响的重大问题。考查时,多要求
4、弄清报告的结论及主要依据。科普文章。旨在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学道理和科学规律。考查时,多要求弄清作者介绍的是哪个领域的科学知识,破除了哪些旧认识、旧观念,阐释了哪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2010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她只能活七小时 ”注美 保罗舍恩斯坦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 点40 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 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
5、,他叫劳伦斯 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 34 大道第 83 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 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 7 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
6、的希望。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 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7、。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 6 点 30 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 7 点30 分。3 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 ”他说, “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 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 65 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
8、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 ”一个记者说, “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 ”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谢天谢地。 ”凯瑟琳马隆低语着, “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 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 ,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 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1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典题解析 本题从“把握文章结构”的角度命
9、制。解答这道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并特别突出了时间”的提示,从“事件的连贯性”和“突出紧张气氛”这两个方面去展开。 参考答案: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楚,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2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典题解析 本题从“概括中心意思”的角度命制。柯利蒂大夫的话是对本文中心( 歌颂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最好的诠释。答题时,要从同心协力找到青霉素和及时送到这两个方面入手去分析,然后将这些有效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和整合。 参考答案:因为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
10、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且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小女孩的病床前。2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典题解析 本题从“分析语言特色”的角度命制。具体到本题是考查考生分析几个极具表现力和感情色彩的词语运用的好处,答题时要认真体会,做到概括准确。参考答案: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 “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1分析语言特色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从语意和句式切入。句中的关键词所包含的情感、态度等;整句与散句、否定与肯定、议论与抒情、祈使与反问
11、等句式,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力。(2) 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修辞一般是用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抓住修辞特点,就更能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加以体味。(3) 从语言风格上揣摩。语言风格有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平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区别,不同的形式要结合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体会其表达特色与效果。2把握文章结构时,要注意三点:(1)理情文脉。这是解题的基础。首先要对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顺序。可根据文中关键词句,如“相反” “原来” “因此” “总之”等词语和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来理清写作思路。还要分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2)辨明作用。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文首”的作用往往是总
12、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等;“文中”的作用往往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总结上文、引起下文、前后照应等;“结尾”的作用往往是总结上文、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等。(3)联系主题。文章的结构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有时还需要联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如“引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等来把握文章结构。3概括中心意思时,要做到四抓:(1)抓关键。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和文眼都是要抓住的关键部位。(2)抓归纳。要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3)抓文体。新闻类等记叙文主要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
13、了什么精神,有什么社会意义;报告类等议论文就看文章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观点;科普文章要看介绍了什么新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等。(4) 抓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的背景,甚至于文章运用的材料的一些情况,都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给文章内容正确定位,从而归纳文章中心意思。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绝妙的错误美 刘易斯托马斯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 DNA 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 30 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
14、只不过是那第一个 DNA 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我们绝
15、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 DNA 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 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
16、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 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
17、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不管怎样,只要 DNA 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 “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
18、四处游荡,寻寻觅觅。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 ,有删改1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就文中加点词( 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词语的语言特色。惨淡经营:运用拟人手法,把第一个 DNA 作为有主观意识且能主动创造的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DNA 生长和繁衍的漫长历程。白搭:运用口语词,赋予俏皮意味,通俗而又明确地表达了 DNA的内在机制是人类所无法设计的。玩意儿:运用口语词,赋予 DNA 小巧可爱的意味,通俗有趣,使读者对其“出差错”的功能深为叹服。让进:运用拟人手法,表述核苷酸的“旁移”和新元素的“加入” ,形象、简明地说明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复杂而深奥的突变。(答出两点即可)二、1.( 文本学艺低龄化:幼小心灵能否承受艺术之重见第217218 页) 第二部分画横线的句子“殊不知: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在本部分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的拔苗助长 ”总括上文家长不正确的做法, “反而会扼杀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开启下文对孩子失去兴趣原因的探讨。2(文本同第二题第 1 题)这篇新闻开头和结尾各表达了什么中心意思?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概括。开头写学艺低龄化渐成趋势。紧扣文题,引出下文。结尾写关键要正确引导低龄儿童学艺。总结全文,表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