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26215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年秋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同步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史,时空坐标,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显学”。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4.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线索,百家争鸣,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

2、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 (1)政治思想 提出“ ”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 ”。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德治,仁,有教无类,3.孟子的思想 (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 ”学说。 (3)提出“ ”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 思想的基础

3、。 4.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 ”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思维点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民本,制天命而用之,知识拓展,易混易错,礼,“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关系密切。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主要内容:“仁者爱人”。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和中华民族传统伦

4、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主要内容:“克己复礼”。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它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二、老庄之学 1.特征: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

5、“ ”“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政治思想:消极避世,向往“ ”的社会生活。 3.庄子的思想 (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 ”的思想。 4.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庄崇尚 ,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无为,小国寡民,齐物,自然,三、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 。,法治,3.代表及主张,尽地力之教,法经,世卿世

6、禄制度,井田制,道家,君主集权,4.历史影响 (1)对中国 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易混易错,专制主义,法治,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四、墨家的主张 1.创始人:战国初期的 。 2.学派特点: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其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3.主要

7、思想 (1)思想主旨:“ 、交相利”。 (2)具体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 4.主要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墨子,兼相爱,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史料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傅乐成中国通史,思考 据史料,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提

8、示 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在争霸战争中,华夏文化不断融合和吸收其他文化。,提示,2.百家争鸣的影响 史料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提示 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提示,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

9、”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拓展提升,(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主题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思想 史料 子曰:道之以政,

10、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思考 史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思想提出的合理性。,提示,提示 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克己复礼”,维护等级秩序。 合理性:春秋战国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减轻人民苦难。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中国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秩序。,2.孟子、荀子的思想 史料一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

11、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张?,提示 提倡“仁政”学说。 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示,史料二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大略 思考 (2)史料二中荀子的思想有何特点?,提示,提示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恩威并施,其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的特点。,比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史论总结,深化提升,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时代阶级性 (1)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

12、其思想未被重视。 (2)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但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二、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13、(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尊卑有序;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霸,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导致思想界发生巨变,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D。 A、B、C都是D的具体表现,均排除。,2.(2017徐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14、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材料体现了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儒家的大同思想 C.法家的富国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墨家代表劳动群众的利益,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兼爱主张没有差别的爱,与题目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符,故A项错误; 儒家思想强调选贤任能,各有所长,故B项正确; 题目中与法家的富国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 道家的无为思想与题目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解析 材料中“

15、士之仕也”表明知识分子应重视仕而非耕,故A项错误;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与材料中“士之仕也”“士之失位”相符,故B项正确; 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故C项错误; 材料中孟子关注重点是“士”,没有涉及民本意识,故D项错误。,3.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答案,解析,1,2,3,4,5,6,4.(2017宿迁高二第二学期期末)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处世格言。这些格言体现了_思想 A.儒家的民本

16、B.道家的无为 C.法家的法治 D.墨家的尚贤,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材料体现了重天命轻人为的处世理念,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统治者要爱民安民,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主张明哲保身,不争不妄为,体现了道家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 法家的法治是主张有所为,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墨家的尚贤是关于人才选拔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不争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5.(2018南京学业水平模拟)“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

17、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根据“唯治为法”等信息可知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是法家。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厉行赏罚,故B项正确;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故C项错误;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故D项错误。,1,2,3,4,5,6,解析 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 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 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故C项正确;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6.(2017南通学业水平模拟)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答案,解析,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