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二,三,四,一、荒漠化概况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形成如同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 2.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思考讨论土地荒漠化就是沙漠化吗? 提示不是。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单纯指沙质荒漠化。 4.现状 (1)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是
2、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最为突出。,一,二,三,四,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区。,一,二,三,四,5.脆弱的生态荒漠化的潜在威胁,6.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一,二,三,四,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思考讨论非洲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该地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提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和贫困。,
3、一,二,三,四,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防治重点:因地制宜地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一,二,三,四,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链接生活沿包兰铁路乘火车经过宁夏沙坡头会出现许多沙丘被草方格沙障覆盖,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探究一,探究二,荒漠化和荒漠化成因 主题活动 外来引水很容易引起灌溉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荒漠地
4、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水分大量损失,因此水中所含的盐分在土壤中聚集,浓度越来越高,最终达到植物忍受极限时,灌溉区就会被放弃。事实上,全世界每年因灌溉不当而损失的土地跟新开辟的水浇地一样多。 土地次生盐渍化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灌溉措施不当;二是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如下图表示。,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从干湿地区看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次生盐渍化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1)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2)在气候较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由于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土地荒漠化的内涵,探究
5、一,探究二,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探究一,探究二,(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过度樵采。,探究一,探究二,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灌溉农作物,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技巧 (1)自然原因三字归纳法。(2
6、)主要人为原因“三过度”记忆法。 我国西北荒漠化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可归纳为“三过度”。,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科尔沁草原的变化,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探究一,探究二,(1)说出图示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可知,19802008年草原退化程度逐渐加重,荒漠的比例
7、增大,说明该地存在草地退化问题;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加剧荒漠化进程。第(2)题,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可知,放牧强度越大,植物密度变化越大;随着时间变化,放牧强度越大,植物密度越小。这说明过度放牧是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土地沙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探究一,探究二,西北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主题活动 面对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人们因地制宜采取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治理当地的沙化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下图所示。,探究一,
8、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绿洲地区和水源缺乏地区治理沙漠化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有哪些? 提示绿洲地区: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绿洲前沿地带建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建农田防护林网;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牧则牧。水源缺乏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对症下药” (1)合理利用水资源。,探究一,探究二,(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探究一,探究二,(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
9、带状或块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地区也是当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绿洲退化是荒漠化的重要反映。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探究一,探究二,(1)试从绿洲与沙漠、山脉的关系出发,归纳该地区古、今绿洲位置变化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人为原因。 (2)为防止绿洲的进一步退化,试列举治理当地绿洲退化的主要措施。,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上游不合理用水,导致河流下游土地沙化,绿洲向河流上游发展。第(2)题,防治沙漠化应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答案:(1)特点:古绿洲更靠近沙漠腹地,现代绿洲更靠近山麓;随着时间变
10、化绿洲明显由沙漠地区向山麓地区迁移。 成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用水。 (2)营造绿洲内部护田林网和边缘乔灌结合的防沙林;绿洲外围设置草方格沙障和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灌溉方式,种植耐旱作物;实行轮牧、休牧、禁牧,控制草场载畜量;严禁乱砍滥伐,开发新能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规模。,1,2-3,4-5,1.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 C.在
11、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解析:荒漠化在半湿润地区也会出现;荒漠化是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表现之一。 答案:D,6,1,2-3,4-5,(2017陕西西安高二检测)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 717平方千米。据此完成第23题。 2.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12、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6,1,2-3,4-5,3.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高 A. B. C. D. 答案:2.C 3.D,6,1,2-3,4-5,(2017辽宁沈阳高二检测)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水量减少 D.沙丘移向绿洲 5.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禁止游牧活动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发展节水农业,6
13、,1,2-3,4-5,解析:第4题,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据图可知,水源减少和用水量加大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土地荒漠化。第5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4.C 5.D,6,1,2-3,4-5,6,6.读“三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2-3,4-5,6,(1)分析海拉尔附近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分析该地荒漠比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 (2)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措
14、施。,1,2-3,4-5,6,解析:第(1)题,海拉尔附近的沙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该地水资源条件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这些沙漠相对容易治理和利用。第(2)题,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治理措施主要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放牧、加大防治投入等角度分析。 答案:(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分和植被条件相对较好。 (2)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人口增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