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22387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新题型(选择题+主观题)十四题【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 12 题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问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E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

2、写之中。答:BE ( B 是动静结合, E 应是触景生情)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悠然自得之情。诗人信马穿山径,看斜阳照山峰,听万壑流水声,看棠梨叶落,闻荞麦花香,心情悠然自得。怅然思乡之情。尾联诗人看到村边的桥和原野的树,情绪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试题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第 3 题。登鹳雀楼 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

3、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答:BE ( B 运用夸张,并非客观,E 壮志豪情有意拔高)【试题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 4 题。江楼旧感 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4、C “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答:BE ( B 应为去年同来今年未来,E 睹物思人)【试题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5 题。新沙 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5、对新沙一诗的解说恰当的两项是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D. 与聂夷中田家中“六月禾未秀

5、,官家已修仓”的主旨接近。E. 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的主旨接近。答:CE【试题五】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7 题。红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E

6、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答:CE7、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 。答:“故作”一句,是说红梅尽管艳若桃杏,但其品性还是冰清玉洁,本质不变。 (2 分)“尚余”一句形象地再现了红梅孤瘦遒劲、凌霜傲雪的品格。 (2 分)这两句委婉地表现了作者身不由己的苦衷,也流露出他坚持节操,不变其本性而感到自我安慰的心情。 (2 分)【试题六】读下面的词,完成 8-9 题。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7、作相思泪。8、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B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C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D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 “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E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答:AC(A 从俯仰远近多个角度 C 思乡之情黯然销魂,纠缠着羁旅之思)9、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

8、重”的。答: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乡思离愁;“黯乡魂,追旅思”句直抒胸臆,主人公飘泊异乡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从“斜阳”到“明月”显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从“酒入愁肠”句可看出,诗人借酒浇愁,但愁情难遣,足见乡思之缠绵。【试题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0-11 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0、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

9、渲染了战争气氛。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B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漏声断”中“断” ,是断断续续的意思。C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E作者通过“雪晓” 、 “寒灯” 、 “漏断” 、 “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答:AB(A 应为动静结合 B 断是停的意思)1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

10、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试题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 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 纪:经营1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

11、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答案:DE解析 A 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 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项“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1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

12、的白描表现出来的。解析 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试题九】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

13、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D逐客已无家:被贬黜之人,已无家可言。E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接近杜甫的诗风。答:AD(A 秋老指晚秋 D 逐客指亡国之人)15、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试题十】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617 题。西

14、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准拟:准定。16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 “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 曲。E这首词的

15、风格与宋代柳永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婉约一派。答:DE (D 作者的想象,表乐观态度,并不是真的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E 与苏辛风格相近,属豪放派)17、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波神留我” 、 “露宿何妨” 、 “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试题十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8-19 题。古 风(其三十九)李 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 徂晖: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鹓鸾:传说中

16、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只有燕雀栖息于梧桐,鹓鸾栖息于枳棘,才是各得其所,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E最后两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答:AD(A 昂扬奋发有误 D 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

17、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9、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试题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0-21 题。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20、下列的理解

18、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 ,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卖饼儿衣着单薄,他却担忧饼冷难卖,果断地用衣服遮住没有卖出的饼。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E他写诗有意学习白居易,诗作富有关怀人民的内容。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答:BC(B 富于童趣有误 C 应为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21、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答: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

19、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第二问: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试题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 题。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2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 “十里”承“春江” ,写堤长;“千条”承“密树” ,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啼莺” “飞燕” “风暖” “落花

20、”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E唐 郑谷阙下春日中“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的“香”与本诗中“雨香飞燕促”中说的雨“香” ,都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答:CE( C 以静写动,借静衬动有误,应为动静结合 E 郑谷诗并不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试题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3 题。古风(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2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

21、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含蓄委婉地赞赏了鲁仲连的高贵品质。D.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E.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 ,内容显豁,感情深挚。答:BC(B 应为后人仰慕鲁仲连的功绩 C 应为直接赞赏鲁仲连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24、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答: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