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古代诗歌(一)题材篇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感情和主题。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设想】以熟悉的典型的咏史怀古诗引路,引导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常见主题,以高考真题为例,引导学生把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预习设计】诵读经典,完成表格,回顾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2、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象、人物 思路 情感 手法赤壁怀古咏怀古迹乌衣巷石
3、头城赤壁2【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二、 预习交流,归纳特点1.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完善主要意象人物思路 情感 手法赤壁怀古大江故垒周瑜
4、游赤壁(赤鼻矶)绘景象思周瑜忆其事抒己志赞美周瑜,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渴望建功立业用典、对比、借景抒情、想象、虚实结合、比喻、夸张咏怀古迹昭君村王昭君赴荆门思昭君忆其事论怨恨同情昭君,颠沛流离、功业无成、怀才不遇的感伤用典、借景抒情、借代乌衣巷朱雀桥乌衣巷王谢燕(临巷口)绘景象(融感慨)世事沧桑、国运衰微的感慨用典、对比、融情于景、衬托、虚实结合石头城故国(六朝古都)(登石头城)绘景象(融已情)物是人非、国运衰微的感慨,警示当朝统治者借古讽今、融情于景、衬托、拟人、虚实结合赤壁 前朝折戟周瑜(过赤壁)览折戟表看法认为周瑜胜利是侥幸用典2.根据表格,小结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1)概念点击咏
5、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3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 “咏怀”等。乌江亭 乌衣巷 石头城 金
6、陵怀古 赤壁怀古 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 后庭花等(5)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明用、暗用、反用) ,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
7、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附:典故举隅1 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 ,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2.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3 黍离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 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表故国之思。4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5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6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
8、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 89 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7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 ,又称“苑城” ,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9.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
9、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 、 “六朝金粉”之誉。 “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 ,更兼十代繁华之地。 (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4为战争前线。 )10.投笔:“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11.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12.楼兰: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13.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14.化碧: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15.五柳: “五柳” 隐者的代称。 16.东篱: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17.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
10、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18.阳关: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 、 “阳关” 。19.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 ,也作“折杨柳” ,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也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20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三、合作探究,把握情感要求:根据思想感情和主题,把五首诗歌分类,探究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情感。(一)怀人伤己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
11、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一是王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
12、 “飘泊西南天地间” ;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小结一:怀人伤己寄寓作者情感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建功立业之渴望。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
13、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5思古之幽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一片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14、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寂寞空城,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小结二:怀古伤今寄寓作者情感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如:杜牧的赤壁这首诗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
15、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小结三: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对历史作冷静思考,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总结: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情感:对古人:仰慕先贤之敬意;先贤失意之痛惜。对自己(积极或消极):建功立业之渴望;壮志未酬之怅惘;怀才不遇之感伤。对国家对时代:(忧国伤时)昔盛今衰之感慨;国运衰微之担忧;骄奢淫逸之抨击;人民疾苦之同情。对自然(物是人非、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对其它(一些哲
16、理思考)四、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三部曲1.写了什么:弄清史实(怀什么“古” ,咏什么“史”:何地、何人、何事)读好注释,注重积累2.为什么写: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 “史”?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情感?)找连接点,知人论世,归类探究3.怎样写:分析技巧(诗人的态度情感用什么方法表达?)掌握术语,结合文本五、当堂反馈,学以致用6蜀 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1作者“怀“什么“古“?答: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古迹),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关于诸葛亮(古人)的三顾茅庐、平
17、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古事) 。2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答:(同病相怜型)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3 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答:首联设问,颔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颈联、尾联用典。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流露了作者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况。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伤六、课堂总结断壁残垣,记录着朝代的兴亡;秦砖汉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多少雅致的诗句,缅怀着古今风流人物;无数蕴藉的词章,倾诉着世间沧海桑田
18、。人生路上,与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热爱唐诗,热爱传统文化,因为我们是屈原的子孙,我们是李杜的后人!七、配套作业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汴河曲 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 ,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
19、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皮诗:以议论为主。 “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似在高度赞扬炀帝修河的功绩,一个“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对此进行了否定。欲夺故予,角度独特。7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
20、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3阅读下面三首唐诗,比较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金陵怀古 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
21、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金陵怀古 刘禹锡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1)思想内容:A、 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B、 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
22、后尘(2)艺术手法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 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 羽衣为舞曲名。(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第二
23、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
24、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元曲包括 和 ,这是一首 。 中吕是指 。杂剧 散曲 散曲(或小令) 宫调(2)第二首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 ,是以 的典故反映 的历史。虞姬自刎,楚汉战争(3)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6.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 赤壁
25、杜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9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 ,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对仗(或:对偶)(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 事。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
26、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左右)。答案 1:“作者在诗句中描绘了一幅凄凉,凄清的场面。几块光秃秃的石矶矗立在水中,几只鸥鸟在天空中不断的翻飞,满眼望去,一片孤寂荒芜,与整首诗的氛围极其吻合。 ” (这类答案基本上对如何进行诗歌鉴赏缺少必要的了解,答题时也找不到切入的角度,只是对诗歌最后一句作了点翻译,解释而已,只能给 1 分语言分。 )答案 2:“诗末一句通过写景,渲染出一派萧索荒凉的图景。眼中之情即是心中之情。作者借此景来咏叹历史,感叹历史,抒发了对战争过后的无奈与怅惋的情怀,这是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这类虽能抓住“融情于景”的鉴赏角度,也就是说观点是对的。但却没能
27、具体展开说明诗歌中究竟写了什么景,描绘什么意象,只是笼统地说上“一派萧索荒凉的图景” ,同时也没能正确地理解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抒发。由于缺乏知人论世的评价观,特别是忽略了注释,对诗作,对作者的情感抒发作出就事论事的简单化甚至是错误的评价,所以只能给 2 分)答案 3:“此句诗在形式上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以赤壁的萧索之景反映出诗人心中有一腔抱负却不得志的悲愤,也可以透射出诗人对当局者的不满,寄与自己希望当局者不学曹操的愿望。 ”(这个答案的优点在于首先有明确的角度切入和观点: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其次在分析中能知人论世,联系注释,对诗句作出较正确的理解。但问题在于考生忽略了诗歌鉴赏中的重要环节
28、对于诗句或诗歌中的景的描写或者说是意象的把握和分析,还是笼统的“赤壁萧索之境”这么一句,使得鉴赏游离了诗句之外。要知道意象与意境的把握分析是诗歌鉴赏的根本,缺少了这一环节,鉴赏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本诗中的最后一句中的“荒矾” “鸥鸟” “烟”就是句中的景,意象。正是景象的组合形成了萧索,凄凉的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 ,正由于诗人心中不得志的哀情与眼前的哀景形成了契合,所以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所以这类答案也只能得 3 分。 )答案 4:“本诗的特色之一便是寄情于景,尤其是末句中的“荒矾” “鸥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赤壁战场荒凉的景象。诗人在官场不得志,因而触景生情,由此景引
29、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抒发了浓浓的哀情。 ”(根据诗词鉴赏的基本要求和我介绍的三部分的内容,这个答案都是比较到位的,它的观点鲜明,也具体地叙述了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对末句所表述的主旨也理解得较正确,这个答案可以给104 分,为什么不能拿 5 分呢?请看答案 5 就知道了)答案 5:“诗末一句,作者以“荒矾” “鸥鸟”为意象构建了一派凄迷,萧索的意境,含蓄的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愁怀和人生失意,理想不能实现的淡淡哀伤,尤其是该句卒意显志,以冷景衬哀情,起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答案除了鉴赏了诗末一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以外, “卒意显志”一句回答了题目中的“结
30、合全诗”这个要求,所以就可以全部拿到分。当然这段答案的语言也很老练,可见考生的基本功是很不错的。 )写一段鉴赏文字,应包含以下三部分: 必须在开头(当然也可在结尾,初学者最好在开头)针对题目中提问的欣赏角度明确地提出你的看法,观点。题目中怎样问你,你就应该怎么答。譬如上题,建议我们从景和情的关系的角度欣赏,那么就可以这样回答:诗歌最后一句运用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然后运用诗歌中具体的内容(注意必须要具体)来论述你的观点,看法。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就像小议论文中的论证部分一样。你必须用诗歌中的具体内容来证明你的观点。一共是 80 字的话,这部分内容应该占主要篇幅。 (你说诗歌中衬托
31、手法用得好,那就应该具体说拿什么来衬托什么;你说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用得好,那就要具体说明拿什么比什么;依此类推。 )最后应该小结一下,通过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注意:如果遇到无指令性的提问(任选一个角度) ,那么,在文字的第一句中应该加一句话,先自己给自己鉴赏文字确立一个角度,也便于阅卷老师明确你是从哪个角度来欣赏的。譬如可以这样说:“我觉得这首诗词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十分出色,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值得称道。 ”一句话既点明了欣赏的角度,又表明了观点,十分简洁,明了。咏史怀古诗周练(一)1.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 ,完成(1)-(2)题。 (6 分)水天空阔,
32、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 (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 (乙)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D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2)词中的“睨柱吞嬴” ,指的是( C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1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
33、分) 摸鱼儿 南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歌。更能消几番几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是将此事比成“蛾眉” (美貌女性)遭妒。
34、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属于 词派(2 分) 稼轩 豪放(2)词的上阙,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2 分) ( B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3 分) 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4) 、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 “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4 分)“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凤凰台
35、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解析】 (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 ,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12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
36、,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浮云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咏史怀古诗周练(二)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题。 (6 分)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
37、的一项是( D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 ,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解析】最后一句诗没有指明刘备、孙权和曹操三个人物。(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
38、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解析】表达作者“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不恰当,因为从作品中看不出这一点。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11 分)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13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 ,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
39、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1)从体裁上来说,第一篇作品是 ,第二篇作品是 ,第三篇作品是 。 (3分)诗(绝句) 词(小令) 曲(散曲)(2)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2 分)燕子 兴亡 【解析】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三篇作品都借燕子来传达作者的兴亡盛衰之感。(
40、3)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6 分)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用典) (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 【解析】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无比繁华鼎盛,而今却野草丛生,荒凉残照。诗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在诗中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略加暗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但含而不露。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用典)【解析】吴词全篇化作唐
41、人诗句典故,使全词意境深远。全篇引用三个典故:一是“犹唱后庭花” ,以小诗意,发今人伤怀之感。 “南朝”借指被灭亡的北宋。“后庭花”则意指宋皇宫中传唱的旧时乐曲。二是“旧时王谢” , “王谢”都是南朝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名家。 “一句”飞向谁家“使人感慨世事的变迁,王朝的更替,覆巢之下,燕子何存,因此只能发出”飞向谁家“的感慨。三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 ,借意抒怀,自己和眼前的歌姬不正如同白居易之与琵琶女的境况相似吗?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用典) (直抒胸臆) (对比)【解析】赵曲在寓意上依然是盛衰兴亡。但赵曲对燕子的刻画,特别是用“寻”字将寓意表达得更显豁
42、了。尤其是结尾二句,直抒胸臆,点破兴亡,明快直露。利用“山坡羊”句格的特点,将“兴” “亡”对比起来,抒发感慨更有力。143.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8 分)【折桂令】问秦淮 清-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借代,反问(2)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分)通过“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43、。又通过“飘飘” “滔滔” “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咏史怀古诗配套作业 诗词详解汴河曲 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词句注释】汴水:汴河。唐人习惯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宫阙:宫殿。这里指汴水边的隋炀帝行宫。已成尘:已经成为断壁残垣。尘,尘土。长堤:绵长的河堤。堤,河堤。愁杀人:把人都愁死了,形容过于发愁。 【白话译文】汴水碧波,悠悠东流,望中一片无边春色。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行人啊千万别望向长堤上的美景,那随风飘荡、
44、漫天飞舞的杨花,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让人惆怅。【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题内“汴河” ,指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这条耗尽民膏,成为亡隋历史见证的汴河发兴的。“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诗人在开篇写因汴河水引发的诗人对历史的回忆。汴水碧波荡漾,缓缓东流,堤岸上春柳随着清风飘荡,显出无限柔情,两岸都笼罩在一片花红柳绿之中,到处都是一片春光无限。诗人写春,但没有具
45、体描绘春的景象。但是诗人巧妙加上了“无限”二字,便使春意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汴水悠悠东流的形象,本来就容易引发对悠悠时间之流的联想,缀以“无限春” ,更使这条流贯无数春秋的汴水,带上某种象征色彩,而且唤起汴水两岸春色无限的联想。接着诗人联想到“隋家宫阙” ,象征着隋代腐朽统治和豪奢生活的隋炀帝华丽的行宫,现已荒废颓败,只剩下断井颓垣供人凭吊了。 “已成尘”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昔日华丽消失殆尽。诗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两相比照,正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世事沧桑变迁之意油然而生。隐含在这种历史沧桑感中的深层意蕴,则正如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所说:“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
46、曲后庭花 。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末两句继续写汴河岸边典型的景物,转从隋堤杨柳抒发感慨。柳絮随风飘扬,飘飞如雪,原是骀荡春光的标志,这该是让人心情舒畅的春色。但眼前这汴堤杨柳,却联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叹。这些春色如今见证着历史,而当年隋炀帝沿堤栽15种柳树,本是他南游奢华之举动的一个点缀而已,到头来它却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那随风飘荡的杨柳和飘飞的杨花,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怀,在怀着历史沧桑感的诗人眼里,它们仿佛是隋代豪华消逝的象征(杨花与杨隋构成一种意念上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由彼及此的联想) 。后人面对这垂柳,不禁生发出繁华易逝、历史永恒的感慨。不过更
47、使人感怀不已的,或许是这样的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统治者却并没有人从亡隋历史中汲取教训。在“风起杨花愁杀人”这种强烈深沉的感伤中,分明隐现着衰颓时世的面影。这也表现出诗人对国事的深切担忧。这首七言绝句,对比的运用,使隋炀帝自取灭亡的历史教训更加深刻。诗人将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到了春色中,委婉曲折,感情深沉。最后伤今之笔,将诗人的忧国愁绪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汴河怀古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词句注释】此河:即汴河,即通济渠。赖:依赖。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
48、水的功绩相比的。【白话译文】人人都说修造汴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文学赏析】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 ,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 。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 ,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 ,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