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篇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 满城风雨近重阳 ,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 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第一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快到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B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世出世,都意气轩昂的进取。C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
2、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答案 B解析 不是委婉抒情,而是直抒胸臆。2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 ,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 ,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呢?请联系诗歌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 不矛盾。(1)壮心:诗人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2)断肠:又因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3)作为曾经入世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 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 ,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 ,也
3、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出了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第二组1 “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 一是妙合眼前之景,交代登山时的情境,并点明题意;二是点出登山时间重阳在即;三是情随景生,引发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2古人认为这首诗的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_答案 此刻的诗人,面对“断肠”的秋光,联想到“今古骚人”的共同命运,情感似江水翻腾,如波涛激越。诗人在抒情将尽未尽之时,突然用景物收住,留下一个兼有画外音的生动画面:暮色苍茫之中,江潮汹涌,奔腾向前。画面、声音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诗人与“今古骚人”的共同感受究竟是什么?读者可以借助这个与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相惬洽的画面自己去体会,去思索,这正是“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3全诗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是处秋光合断肠”中的“断肠”之感的?答:_答案 通过满城的风雨、苍茫的大江、薄暮的潮声等自然景观和老眼昏花、孤独登高等个人境况,表现了诗人的“断肠”之感。4细读全诗,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答:_答案 由身世飘零的悲凉、年华已逝的叹惜、理想抱负的执着,到壮志未酬的感慨、宿命相怜的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