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2 掌握方法、拿下文言高分-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22540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2 掌握方法、拿下文言高分-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02 掌握方法、拿下文言高分-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02 掌握方法、拿下文言高分-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02 掌握方法、拿下文言高分-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02 掌握方法、拿下文言高分-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一些同学总是感到没把握。其实,文言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试卷中最应该拿满分的试题之一,这不光因为考的是“浅显的”文言文,更因为做题时可遵循一些规律,找到一些较简单的方法。这里就给大家介绍四种可以比较准确而又比较迅速的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方法。一、代入法【方法指要】答题时将各备选答案所提供的义项代入原文,检察其是否符合上下文构成的语境,是否能将原文意思翻译通顺。比如:【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分析】二、关键词语检视法【方法指要】将题干中

2、的关键词语同所给出的文言语句进行对照,检视阅读材料中的这些语句是否体现了关键词语的意思(此法适用于回答下面这种考查筛选文中信息能力的试题) 。【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A.夏麦已枯,秋禾未种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差役频烦,科派重叠C.冗食太重,国用无经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 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分析】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有三个:“直接表明” 、 “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 ,考查时要认真根据这三个词语“分别”审视。A 项中的“夏麦已枯,秋禾未种”直接表明的是“灾荒” ,没有直接表明“民生维

3、艰”,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也没有直接表明“吏治混乱” ;B 项的前句表明的是“库”和“官” ,后项表明的是“赋税” ,都未直接表明“民生”和“吏治” ;C 项前句表明的是“国” ,未讲民生,后句表明的是“内官”,不是全部吏治;只有 D 项合乎要求,是正确答案。三、比照法【方法指要】将备选答案中的有关内容与原文的有关内容逐一进行比照,特别要注意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发出“动作”的人物或主体,事件发生的已然或未然等等。【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

4、,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分析】将各选项与原文逐一仔细对照,可发现 C 项所说“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是错误的。原文中的“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他们并没有与赵君实在一

5、起。 四、按点检视法【方法指要】站在较高视角俯视试题,找准命题者设置的采分点,然后通顺翻译。有时,对采分点的寻找,不妨参考该题分值考虑(此法主要用于翻译文句题) 。【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分析】一般来说,翻译题采分点的设置,大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几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沙场点兵】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

6、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

7、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 ,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 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8、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

9、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B.“秩”字从禾,从失,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表现优秀,获得了最高等级。C.“金紫” ,指“金印紫绶” ,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D.“转运使”,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

10、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给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他建议在顺安寨的西面掘开河道,筑堤贮水;他整顿军队,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赞许并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重要的事情让他共同谋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5 分)(2)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5 分)【答

11、案】10.C11.B12.C13(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 (2)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被重新起用,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解析】10.由“周仲居改诏”可以排除 AB, “当优假之”和后面的要断开,可以排除 D 项,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 C 项。11. “秩满” ,官吏任期届满。12. 掘开河道不是为了给老百姓增加田地,增加收入,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13.重点词语:(1) “属” “典” “ 故事” “折” ;(2) “丁内艰” “稍息” “起” “诱” ,【参

12、考译文】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数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 ”太宗赞许

13、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二、文言文阅读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

14、,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 ,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

15、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 ”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

16、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选自新五代史 ,有删节)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B.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C.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D.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17、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字”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B.“领”在文中指暂时代理官职,还有其他如“行” “摄”均表示代理官职。C.“清泰”属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D.“废帝”指当上皇帝后又被废的皇帝,这样的皇帝通常无庙号、谥号等。9.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张敬达善于骑射,受到重用。年少时,敬达凭骑射被后唐庄宗任命对厅直军使,明宗即位之后他更加受到重用。B.张敬达深受信任,讨伐逆贼。契丹侵犯边境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满皇帝的安排而造反,张敬达受命讨伐石敬瑭。C.张敬达误中敌计,

18、顽强抗敌,被契丹军队包围,废帝派遗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因相距较远导致救援失败。D.张敬达忠贞为国,拒绝投降,张敬达没听副招讨使杨光远的劝谏而被杀,耶律德光哀怜他是忠臣,派人安葬了他。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 ,要在成功,不必速也。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答案】7.D8.B 9.C 10.(1)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快。 ”(2)敬达军中有夜间出去的人,立即被契丹军捉去,因此关门不敢再出来。【解析】7. “敬达为长城连栅”不能分开,由此排除 BC

19、, “辄有大风雨”后面要断开,由此排除 A,所以此题参考译文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小字生铁。年轻时因擅长骑马射箭效力唐庄宗任厅直军使。唐明宗时,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连续升任彰国、大同军节度使,调任武信、晋昌节度使。清泰二年,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唐废帝以河柬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漠马步军都总管,屯驻在忻州,屯驻的军队聚隶鼓噪栏住石敬瑭呼喊“万岁” ,石敬瑭斩杀三十多人制止他们。唐废帝怀疑石敬瑭有野心,于是任张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减少他的军队。第二年夏天,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于是任张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石敬瑭因此就反叛了。皇帝就任命

20、张敬连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棚,用云梯飞炮攻城,修筑的城栅快要完成时,狂风暴雨洪水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敬瑭向契丹求救。九月,契丹耶律德光从雁门入关,旌旗前后相连五十多里。耶律德光先派人告诉石敬瑭说:“我想在今天攻破敌军,行吗?”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怏。 ”使臣还没有回报,而两军已经交锋。张敬达在西山摆开战阵,契丹以羸弱的骑兵三干人,革鞭木鉴,人马都不披挂镗甲,向唐军扑来。唐军争相追逐他们,契丹军队逃跑,追到汾曲,契丹的伏兵出击,把唐军截成两部分,在北面的唐军都被杀死,死了一万多人。张敬达收拾军队在晋安扎寨,契丹军队

21、包围他们。唐废帝派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赵延寿屯驻团柏谷,范延光屯驻辽州,距离张敬达都有一百多里。契丹包围张敬达的军队,从晋安寨往南,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张敬达从军中望去,只见毡帐相连如同冈峦起伏,四面用毛绳贯穿,挂上铃铛做警报,放出狗来回巡逻。张敬达军中有晚上出去的人,就被契丹抓获,从此封闭营寨不敢再出来。赵延寿等人都有二心,没有救张敬达的意思。张敬达还有士兵五万人、战马一万匹,过了很久粮食吃完,只好削树木筛马粪来喂马,军士吃死马,不久马吃光了。副招讨使杨光速劝张敬达向晋投降,张敬达自认为不忍心背叛唐,而且救兵快到了,杨光速不断催他,张敬达说:“各位为什么逼我呢!为什么不杀掉我向晋投降?”杨光速就杀死张敬达投降。契丹主耶律德光聪说张敬达死了,哀怜他的忠诚,派人收葬他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