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四地六校 2018-2019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 50 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共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读图,完成 12 题1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A B C D2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3 ( 2 分)如图,为“ 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示意图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海拔如图,图中 ACB 为晨昏线,
2、C 为 AB 的中点图示范围仅阴影区为黑夜,其它地区为白昼,据此回答 45 题。4 C 点此时地方时最晚可能为( )A18 :40 B22 :20 C8:40 D9 :005当天北极圈昼长( )A24 小时 B最短 10 小时 40 分C最长达 22 小时 40 分 D最长达 23 小时 20 分如图为北半球某地日出、日落地方时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68 题6该地的纬度为( )A10N B30N C80N D 60N7从 a 变化到 b 的过程中,该地( )A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B白昼时间先增长后缩短C日出时刻越来越早D正午日影由北侧转到南侧8从 c 变化到 d 的过程中( )A内蒙古草原由
3、葱绿转为枯黄B长江由枯水期进入汛期C天山牧民从山坡转移到山下D东北农民由农忙进入农闲9 ( 2 分)地表有 M,N 两点,M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若 M,N 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则 N 点的纬度范围为( )A0 7018 B2326 4652C 02326 D23267018在江苏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 1011 题 10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A初春午后 B初春清晨 C初秋清晨 D初秋午后11图中的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 ,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
4、可防止鸟群在茶园啄食茶叶B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C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防止害虫繁殖D风扇转动时,可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无雨之都,一年四季没有电闪雷鸣,疾风暴雨,虽然降水稀少,但利马自建城四百多年以来,气候温和,植被茂盛,街道绿树成荫,公园遍布全市,是名符其实的四季如春读表和图,回答 1213 题利马气候资料12关于利马无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或基本与海岸线平行,水汽不易抬升,降水少沿岸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形成稳定的逆温层,难以成云致雨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降
5、水少。A B C D 13利马城虽然与西部沙漠近在咫尺,但自建城以来城市就是植被茂盛,街道绿树成荫,原因是( )A大量开导地下水、草木生长有稳定的浇灌水源B东水西调,工程措施解决了草木的浇灌水源C东南信风与沿岸冷水面接触,水汽凝结由浓湿雾形成露珠,地面湿润D地面辐射,水汽凝结由浓湿雾形成的露珠,地面湿润如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 题14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15此时,图中 a、b、c 、d 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a B b Cc Dd读”江西省南部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617 题16对该地区河流水
6、文状况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气温日变化及其年变化B土地开发利用状况及规模C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D降水量大小及降水强度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地表径流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人类活动B影响水汽蒸发的主导因素是洋流性质海陆位置C影响大气降水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纬度高低D影响水汽输送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如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告等温线()分布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回答 1819 题18图中洋流是( )A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暖流B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暖流C自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寒流D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寒流19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 )A炎
7、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冬暖夏凉 D温和多雨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乙是甲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经演化到,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 2021 题20甲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 b Cc Dd21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米) ,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它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
8、图中粗实线为河流) ,回答 2223 题22 、 、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 )A水井、气井、油井 B气井、水井、油井C气井、油井、水井 D水井、油井、气井23该地沿 EF 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 )A B C D如图,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2425 题24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b 、e 自然带都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Ba 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草原带C c、d 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e 自然带的北部是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带25有关 g 自然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g 自然带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Bg 自然带的南北延伸与沿岸的暖
9、流有关C g 自然带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信风登陆带来的锋面雨Dg 自然带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有关 二、综合题(50 分)26 ( 18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在地球内部(大多数是在地下深度为 150 千米至 250 千米处)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如图,图中金伯利地区因有丰富的金刚石矿,被誉为“钻石之都,奥兰治河入海口有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砂(1 )说明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的形成过程(2 )结合奥兰治河的水文特征分析入海口开采金刚石砂的最佳时间(3 )简述当地使用大型机械在奥兰治河口开采 金刚石砂的不利影响27 (
10、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哈萨克游牧民族的牧民们从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不同海拔高度上的高山和高山森林草甸、低山丘陵和山前地带、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区,相应地变换着牧场。材料二:如图为“阿勒泰地区牧民转场路线示意图”。(1 )分别叙述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的分布特征。(2 )试分析哈萨克牧民转场的原因。28 ( 16 分)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上世纪中期,图中湖泊面积约 2.5 万平方千米,但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到本世纪初,该湖面积减小到 2000 平方千米,不足原来的 。材料二:西非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
11、m)以及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图。(1 )简析图中湖泊最突出的问题以及原因。(2 )分析图中甲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及原因。2018-2019 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期中地理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50 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共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 分析】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河流发源于山谷中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引水线路应该高处流向低处,水可以自流。【解答】解:由于河流发源于山谷中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而山谷的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所以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线路距离相对近,水能自流;虽然近,但水不能自流
12、;可以自流,就是距离远;距离远,水不能自流,所以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表形态对交通建设影响的相关知识。2 【 分析】引水线路要求水自高处向低处自流,可以选 和,比线路更短,更优【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从乙河引水,与甲河无关,引水后,乙河下游水量减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引水后产生的问题,关键是结合图中的引水路线判断出正确的引水路线,然后进行分析即可完成3 【 分析】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海拔高度(一般海拔高的日照时间比海拔低的多) ;地形(高原的日照就比盆地的多) ;气候(少雨少云的气候日照就比多
13、雨多云的气候多,云层挡住了太阳) 【解答】解: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冬夏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理解即可4 【 分析】地方时的计算根据 “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解答】解:根据图示,南极圈未出现极夜现象,要求 C 点地方时最晚时刻,那么需要 C 点经度与 A 点经度相差成最大,当由 B 点往东到 20W 为整个南极圈白昼的昼弧时, C 点地方时达到最晚。A 点地方时为 6:00,地方时为 12:00 的经线为 30W,则 B 点纬度为 40W,C 点经度为 80W,C 点地方时为
14、8:40。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光照图的判读和地方时的计算,获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5 【 分析】根据图示,南极圈未出现极夜现象,要求 C 点地方时最晚时刻,那么需要 C 点经度与 A 点经度相差成最大,当由 B 点往东到 20W 为整个南极圈白昼的昼弧时, C 点地方时达到最晚A 点地方时为 6:00,地方时为 12:00 的经线为 30W,则 B 点纬度为 40W,C点经度为 80W,C 点地方时为 8:40【解答】解:A 点地方时为 6:00,地方时为 12:00 的经线为 30W,则 B 点纬度为 40W,C 点经度为 80W,C 点地方时为 8:40南极圈上昼弧是
15、从 40W 向东到 20W,南极圈昼长最短为 1 小时 20 分,所以北极圈昼长最长 22 小时 40 分。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光照图的判读和昼长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同一天相对应纬度昼长或夜长之和等于 24 小时6 【 分析】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的变化与该地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解答】解:昼长夜短时,日出时间早于 6:00;日落时间晚于 18:00;昼短夜长时,日出时间晚于 6:00 ;日落时间早于 18:00;昼夜等长时日出 6:00,日落 18;00 ;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日落时间越晚;此地位于北半球,b 点日落最早,C 点日出最晚,说明此日昼达到一年中的最
16、小值,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日落时间和日出时间的差值判断昼长大概 2:30 分,故冬至日没有出现极夜现象,说明此地纬度没在北极圈以内;但昼长很短,说明此地纬度很高,应该接近于 66.5N。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7 【 分析】读图可知,图中 a、b 的时间均晚于 12 点,说明是日落时间a 点日落时间最晚,说明白昼最长,应该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日落在 22 点,则日出为 2 点,则昼长为 20小时,说明该地位于高纬度区域;b 的日落时间最早,说明白昼最短,应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从 a 到 b
17、的过程应该是北半球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则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递减,黑夜逐渐增长;南半球相反【解答】解:A、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故正确。B、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地白昼时间越来越短,不符合题意。C、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南移,日出时间越来越晚,不符合题意。D、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一直向南,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太阳直射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8 【 分析】读图可知,
18、c 点日出时间最晚,说明白昼时间最短,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为冬季;由 c 到 d 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一直移动到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季节为夏季所以从 c 变化到 d 的过程中是由冬季到夏季的过程【解答】解:A、内蒙古草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冬季到夏季,由枯黄转为葱绿,不符合题意。B、由冬季到夏季长江流域降水量越来越多,径流量由枯水期进入丰水期,故正确。C、天山为山地牧场,冬季为山麓牧场,夏季为山坡牧场,所以从 c 变化到 d 的过程中牧民从山麓转移到山坡,不符合题意。D、由冬季到夏季,东北农民由农闲进入农忙季节,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读图析图能
19、力,属于基础题,12 点前为日出时间,12 点后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越早,白昼越长9 【 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 90 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 12 时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的纬度向南北递减,与直射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由题意可知 M、N 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则 M、N 距离太阳射点纬度差相等,太阳直射点的范围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当 M 位于回归线上,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回归线的中间位置时,N 纬度值值最小 0;
20、当直射点与 M 点同时位于不同回归线上时,N 值最大为 7018。故选:A。【点评】本题以北京时间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太阳高对角的变化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10 【 分析 】近地面受地面辐射的影响,大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即海拔每增高 100米,气温下降 0.6但一旦异常就属于逆温现象,如图所示【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随着海拔的增高而上升,说明出现了逆温现象。其此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夜间地面热量的辐射作用,地面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导致大气的温度高于地面,而地面缺少太阳辐射无法吸收热量,所以图示时刻多出现在清晨。 ;图中最
21、低气温在 0左右,气温低,应该在冬季或者初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要联系地球自转,属于基础题,注意逆温现象的判读和形成原因11 【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出现了逆温现象,初春清晨地面气温较低,上空相对气温较高,从而出现逆温现象而地面降温迅速可能有霜冻,逆温最容易出现在初春清晨【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此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风扇转动时,可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的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获取图中信息即可12 【 分析 】利马位于 15S 以北,纬度低;而副热带高气压在 2535
22、之间,所以利马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解答】解:利马位于 15S 以北,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所以错;利马处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所以对;利马西部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对大气起到降温作用,形成了下冷上热不易对流的逆温层,难以成云致雨,所以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主要是使赤道西部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降水增多,所以错。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13 【 分析 】熟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特征,根据图中区域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判断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导致区域降水少的影响因素,包括受高气压带控制,背风坡,寒流等
23、,结合具体地点,分析相应条件影响【解答】解:图中或者材料中没有显示利马城大量开采地下水,或者建设东水西调工程,解决缺水问题;利马城地处热带地区,白天气温较高,由于距海较近,空气湿度较大,夜间东南信风与沿岸冷水面接触,水汽易凝结由浓湿雾形成露珠,地面湿润,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地面辐射不是凝结露珠的原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 【 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的气旋是由四周向中心呈顺时针的方向辐合;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
24、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解答】解:由题,气流都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气流前半段气流垂直于等压线,后半段向左偏转,故不符合题意;气流前半段和后半段气流都是从高压流向低压,都像左偏转,符合题意,气流前半段气流向右偏转,后半段垂直于等压线,不符合题意;气流前半段和后半段都垂直于等压线,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以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风向的判读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15 【 分析 】图中甲为高压中心,a、b 位于高压脊附近;乙
25、为低压中心, c、d 位于低压槽附近由此判断四地的天气现象【解答】解:图中甲为高压中心,a、b 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乙为低压中心,c、d 位于低压槽附近,低压槽附近形成锋面,南半球气旋顺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低压槽附近形成暖锋,暖锋前有降水天气,符合的是 d,c 处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16 【 分析 】河流含沙量大小与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等因素有关【解答】解:一般说来,降水量越大,降水强度越大,土壤越松散,坡度越大,植被越少,河流的含沙量越大,所以对该地区河流水文状况
26、影响最小的因素是气温日变化及其年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进行分析17 【 分析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植物蒸腾,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解答】解:影响地表径流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A 错误;影响水汽蒸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B 错误;影响大气降水的主导因素是水汽,凝结核等,C 错;影响水汽输送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掌握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8 【 分析
27、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 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解答】解:图中洋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动;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加可知,该洋流是由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应该是寒流。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洋流的分布规律,获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9 【 分析 】自东南向西北流动;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加可知,该洋流是由水温较低的海域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域,应该是寒流【解答】解: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降水较少;由图中纬度可知,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位于 1322S 之间,属
28、于热带地区,故该洋流影响的沿岸地区气候应该是炎热干燥。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 【 分析 】河流袭夺是自然界中,相邻几个水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总有一个水系发展成为主水系其侵蚀活跃,下切较深,使其支流的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也较为强烈,甚至切穿分水岭,夺取分水岭另一侧位置较高河流的河源段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由新构造运动等非河流因素引起的河流袭夺,称为被动河流袭夺【解答】解:A、读图,根据指向标判断,地势是西高东低,ab 河地势比 cd 河高,河流袭夺的结果是只能是 b
29、河段的水不再流向 a 河段,或是流向 a 河段的流量减少,导致 a 河段流量减少,故正确。B、b 河段位于袭夺河道处的上游河段,水量不受影响,故不符合题意。C、 c 河段接受部分 b 河段的水量,流量增大,故不符合题意。D、d 河段也位于袭夺处上游河段,流量不受影响,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以分水岭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的相关知识点,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21 【 分析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
30、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读图,图中显示是河流分水岭,两侧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支流,说明这里降水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小;这里是山岭,地势高,外力以侵蚀为主,沉积中只能发生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分水岭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2 【 分析 】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解答】解:从图中含油岩层顶部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含
31、油岩层顶部海拔由低到高依次是,因此依次分布的是水、油、气。故选:A。【点评】本题以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3 【 分析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
32、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解答】解:沿 EF 线,该含油岩层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并有两处断层(构造等高线错动并有河流发育) 。故选:B。【点评】本题以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24 【 分析 】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解答】解:b、e 自然带都以亚热带常绿植被为主,b 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 自然带是狭长分布的热带荒漠带;c 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为温带荒漠带;e 自然带的北部是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带。故选
33、: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熟记相关知识即可25 【 分析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解答】解:读图,g 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属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获取图中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综合题(50 分)26 【 分析 】 (1)从金刚石的形成及金刚石砂在河口沉积等角度描述(2 )审清题干要求从该河水文特征角度分析(3 )一方面从金刚
34、石砂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从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解:(1)读图,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的形成过程为奥兰治河上游地下深处的矿物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金刚石;随着火山喷发被带到地表;含金刚石的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出现于入海口(2 )入海口开采金刚石砂的最佳时间为 69 月,奥兰治河上游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时河流水位高,上游河水的搬运能力较强,把金刚石砂带到河口沉积; 到干季时,河口地带水位低,大部分河床裸露地表,便于开采金刚石砂,因此 69月干季是最佳的时间(3 )使用大型机械在奥兰治河口开采
35、金刚石砂的不利影响为金刚石砂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机械开采会加快资源枯竭;河口地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沿岸水质变差,影响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故答案为:(1)奥兰治河上游地下深处的矿物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金刚石;随着火山喷发被带到地表;含金刚石的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出现于入海口(2 )奥兰治河上游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时河流水位高,上游河水的搬运能力较强,把金刚石砂带到河口沉积; 到干季时,河口地带水位低,大部分河床裸露地表,便于开采金刚石砂,因此 69 月干季是最佳的时间(3 )金刚石砂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机械开采会加快资源枯竭;河口
36、地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沿岸水质变差,影响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7 【 分析 】 (1)阿勒泰山位于新疆的北部,因受大西洋,北冰洋影响,南坡降水较多,而且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2 )哈萨克牧民转场的原因主要从当地垂直地带差异和四季气候特征分析。【解答】解:(1)阿勒泰山位于新疆的北部,因受大西洋,北冰洋影响,南坡降水较多,其水分随高度上升降水呈少多少分布,自山麓到山顶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自然带由草原和荒漠草原山地森林带 高山草原草甸,进而图中图例可判断各季
37、节牧场的位置。(2 )阿勒泰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因受大西洋,北冰洋影响,南坡降水较多,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夏季牧场在高山森林带以上的高海拔山地草原带,该地山地降水丰富且有高山冰雪融水,草原面积大,牧草丰茂,草质好;冬季牧场是山麓地带的避风、温暖、薪木易得的草场;春秋季节则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山前平原放牧;转场有利于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同时有利于冬牧场的恢复。故答案为:(1 )夏季牧场分布在高山、亚高山和森林草甸上部(山地森林带以上的高山草原草甸) ;春秋牧场分布在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地带(山地森林带以下的山前平原或山麓地带草原) ;冬季牧场分布在中低山、平原河谷和荒漠地区(河谷平原和盆
38、地中心的草原和荒漠草原) 。(2 )阿勒泰地区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夏季,山地降水丰富且有高山冰雪融水,高山林带以上水草肥美,利于放牧。冬季,高山牧场气温低,冰雪覆盖;而平原河谷荒漠地区海拔低,气候较温暖,利于放牧;春秋季节则在介于二者之间的山前平原放牧。【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28 【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图中湖泊最突出的问题湖泊面积萎缩。其萎缩的因素包括 i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开采入湖河流的湖水,植被破坏等。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
39、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洋流、天气、下垫面等,根据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1)根据题干可知,上世纪中期,图中湖泊面积约 2.5 万平方千米,但由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到本世纪初,该湖面积减小到 2000 平方千米,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所以该湖泊的主要问题是湖泊面积缩小或萎缩,蓄水量锐减。该变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湖水蒸发量加剧;从人为因素看,主要是河流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度减少;上游乱砍滥伐植被,导致植被的破坏,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增大,在湖泊泥沙淤积严重。(2 )西非位于北半球;根据甲地降水
40、量月份分配图可知,其降水量在 68 月多,12 月次年 3 月少,说明其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表现为夏季多,冬季少。主要原因是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则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该地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降地形雨;冬季该地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故答案为:(1 )问题:湖泊面积缩小(或萎缩)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湖水蒸发加剧;人为原因:河流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大幅减少;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湖泊泥沙淤积严重。(2 )降水量差异:夏季多(或 68 月多) ,冬季少(12 月次年 3 月少) 。原因: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带来大量的水汽;地形抬升(或答迎风坡多雨) ;冬季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稀少。【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从题干中提取知识点和分析图的能力,难度小,属于基础题,根据其地理环境和图示内容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