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3 五招拿下文言断句题-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22252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五招拿下文言断句题-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03 五招拿下文言断句题-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03 五招拿下文言断句题-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03 五招拿下文言断句题-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03 五招拿下文言断句题-2019年高三语文文言文提分要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不少考生对于文言断句题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大家顺利拿下文言断句题,这里支给大家“五招”。第一招:把握对文段大意。首先将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意,在此基础上断句。比如:例 1. 对下面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B.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C.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D.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

2、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解析】文段中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乾德中” ,人物有“帝”和“守信等” ,事件是“帝”和“守信等”【巩固练习】1.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 10 处)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2.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B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C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D高凤字文通家

3、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1.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断句时可先弄懂文段大意:欧阳修走路时看见一块古碑,是晋代索靖写的,他停下马看了很久才离开。走了几百部后又回来下马站着仔细看,站疲倦了又坐着看,并且在旁边睡觉,三天后才离开。 )【参考译文】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

4、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2. D【参考译文】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妻子曾到田地(劳作) ,在庭院里晒麦,让高凤看守着鸡。正值天下着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使麦子流走了。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询问,高凤才醒悟过来。第二招:确定动词或形容词的宾语(或补语)。只要找准宾语(或补语),就可以在其后断句。比如:例 2. 对下面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

5、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解析】文段中,动词“上”的主语是“边帅” ,后面动词“诏”的主语已变为被省略的“皇帝” , 【巩固练习】3.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

6、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A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B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 C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D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4.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7、正确的一项是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A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B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C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

8、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D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3. B【解析】文段中, “建炎”是年号, “建炎中”表时间,可停顿可不停顿。动词“陷”的补语是“贼” ,【参考标点】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 【参考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

9、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还是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4. C【解析】动词“有”的宾语“口辩”之后应停顿;动词“涉猎”的宾语“书传”之后应停顿;动词“召诣”的宾语“校书郎”之后应停顿;动词“至”的补语“洛阳”之后应停顿。 【参考标点】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参考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

10、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 62 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第三招:寻找特殊标志。这里的所谓“特殊标志”,指的是那些多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以及文段中的地名、人名、官职名等名词和表说话的动

11、词。比如,常用于句首的虚词“若夫、乃夫、至于、于是、虽然、是故、是以、已而、向使、夫、焉、盖、惟”等,它们前边一般应断句;常用于句末的文言虚词“矣、焉、乎、也、耶(邪)、欤、哉、夫、耳、者”等,它们后边大多可断句;表说话的词语“曰、道、云、语、白”等后大多应断句。比如:例 3. 对下面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廊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B. 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廊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C. 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

12、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廊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D. 既而蒙逊死问/至世祖谓顺曰/卿言蒙逊死/今则验矣/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于是赐绢千匹/廊马一乘/进号安西将军/【巩固练习】5.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A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B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

13、盲女/与之偕老。C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D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6.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A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

14、过/B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C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D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5. A【参考标点】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 ”卒取盲女,与之偕老。 )【

15、参考译文】齐地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心想迎娶自己的同乡的女儿,两家已草成婚约然而还没给女方送礼。到刘庭式中举,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两眼都瞎了。那姑娘的家庭是耕作之家,十分贫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劝刘庭式迎娶那家小的女儿,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那个盲女了。虽然她两眼瞎了,可我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刘庭式最终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6. D【解析】文段中,断句标志有:表说话的“曰” ,句末助词“矣” “乎” 。【参考标点】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

16、)【参考译文】史官说:“交友之道太难(把握)了。 ”当两人意气相投之时,友人可以以身家性命相许诺,好像(为了你什么事都可以办)世上没有什么难事了。等到世事发生变化你已走投无路(需要他)的时候,却不能履行当初所说的话背离你而去的人实在太多了。更何谈在(你)死了之后能照顾你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又哪里能超过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的士人了!第四招:根据句式特点。文言中的对称句子常可作断句依据。此外,某些特殊句式,比如“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如(奈、若)何?”“何为?”“何之有?”等,也是给断句时的重要依据。比如:例 4. 对下

17、面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日月相引/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非惟无食而已B. 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日月相引/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非惟无食而已C. 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日月相引/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非惟无食而已D. 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日月相引/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非惟无食而已【巩固练习】7.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

18、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A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B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C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D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8

19、.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A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B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C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D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

20、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7. B【解析】题中, “编茅为庵” “削荆为笔” “树汁为墨”是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它们之后都应断句;“夜则映星望月”和“暗则缕麻蒿以自照”结构相似,意思相对,它们之后应断句。【参考标点】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 【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的时候,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参考标点】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参

21、考译文】天道,不就是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吗?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力量多出来了,就要加以减损;力量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理解天道的道者才能做得到。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恃才傲物,功成名就也不愿意养尊处优。第五招:运用比较排谬。先仔细审视和比较各选项所作的停顿,各选项都有的停顿必然都是正确的;然后认真分析停顿不同的地方,考察其正误,运用排谬法逐个排除错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在考场上比较适用,既有较高的准确率,又可大大节约解题时间。

22、比如:例 5. 对下面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巩固练习】9. 对下面文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B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

23、吾忧也C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D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10. 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

24、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以上几招,考场上最好是能熟悉在心,综合运用, “见招拆招” 。这样,效果一定会特佳。9. B【解析】比较题中四个选项,第一处停顿只有 A 项断在“少”后,远不如断在“时”后恰当,于是排除 A 项。第四处停顿,C 项断在动词“反”之后明显不当,可排

25、除此项。第七处停顿,须明白“见”在这里不是动词而是表称代的虚词,指代第一人称“我” ,因此“见”后不应停顿,排除 D 项。【参考标点】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参考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10. D【参考标点】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 (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