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检测(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 B封闭性C再生性 D落后性2(2016郑州质检)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3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 ,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 ,这种变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 B农
2、村经济结构的调整C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生态环境的恶化4 隋书地理志记载,全国有 190 郡,1 255 县,8 907 546 户,46 019 956 口。若按九州划分,则扬州虽只占州数九分之一,但却拥有 44 郡,312 县,932 033 户,以致扬州一州在全国郡数上占 23.16%,在县数上占 24.86%,在户数上占 10.46%。这表明( )A扬州成为政治和商业中心B南方人口数量已超过北方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D扬州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5官窑即我国古代朝廷设立的烧造陶瓷器物的窑口,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赐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官窑是由国家政府出资
3、设立和生产,并派专人管理经营的窑口。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A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B显示朝廷的威严C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6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官府控制民窑生产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经济发展7(2016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图片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8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
4、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 ”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9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稻 30 亩 90 石 90 两桑 10 亩养蚕 600 个(卖出250 个,织绢 120 匹) 125 两家禽 58 头 (略) 55 两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10(2016锦州质检)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
5、:“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11西汉贾谊主张:“今驱人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伎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言皆趋农作,则蓄积足而人乐共所矣。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小农经济 B禁止民间工商业的发展C减少人口流动 D打击富商大贾12(2016黄冈质检)1795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 )
6、A海禁政策的保护 B棉纺织业相当发达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小农经济的抵制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2 分,第 14 题 18 分,共 40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时产生的。在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会史中许多事物一样,它会有一些偶发的、先现的现象,但不能因此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史,只能从明代后期写起。然而,总的说来,明后期,尤其是入清以来,我国工业的生产技术已是日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了。尤其是当时具有主导作用的棉纺织业部门,落后愈甚,它一直停留在农家副业上。整个明清时
7、代,棉纺织业中未发现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中,也无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的证据。材料二 近年来,学术界“中断论”者认为,明清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后来中断了;近代工业的建立是另起炉灶,并不是萌芽的继承和发展。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有人考察了 32 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 7 个,继续维持的有 10 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 15 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 1 个。我们考察在清代前期已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十几个手工行业,它们在鸦片战争后,只有瑞布(不会编水起坡的布) 和刨烟两业被外国商品所代替
8、了,其他都继续维持下来,并有 9 个向机器生产过渡,它们代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流。因此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除非有不可抗力量,它不会夭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特点。(10 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关系的观点。(12 分。要求:赞同或反对,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14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
9、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 “丁巳小雨,佑多贾以鬯(ch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 治国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
10、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 陈亮四弊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4 分)(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6 分)(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6 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2 分)专题质量检测(六)解析:选 C 动乱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都会产生打击,材料中只是涉及动乱对农业的影响,不能据此证明农业的脆弱性、封闭性,故 A、B 两项错误;根据“
11、遭到打击” “恢复”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再生性,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关于小农经济落后性的信息,故 D 项错误。解析:选 D 材料说明家庭农业投资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犁耕等多个环节,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D 项正确。解析:选 B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没有消失;材料反映出江浙地区由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水稻到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经济作物比重的上升,带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 B 项正确;江浙地区仍然以水稻为主食,饮食结构没有变化;材料没有反映出生态环境的恶化。解析:选 D 扬州是当时隋朝的经济中心,但不是政治中心;材料中反映不出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数的对比;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这一过程
12、在隋朝时还没有完成;只能说明扬州在全国范围的重要性,故 D 项正确。解析:选 A 官窑生产的目的,不是追求财政收入,而是为了供贵族享用,所以是为了保证生产质量;朝廷威严材料显示不明显;官窑生产不计成本;技术传承材料中没有提及。解析:选 B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水平也日渐提高,说明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解析:选 C 官窑主要是满足政府需要,不满足市场需要,故 A 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主要是自给自足,满足家庭需要,故 B 项错误;明朝机房生产的产品主要投放市场,故 C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主要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不投放市场,故 D
13、项错误。解析:选 A “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表明城市中各种行业都有官府的管理,故 A 项正确;“ 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是民间的城市行会组织,故 B 项错误;没有体现医疗行业与餐饮业地位的对比,故 C 项错误;地域性的商帮出现在明清之际,故D 项错误。解析:选 B 家庭经营内容有 “耕”(稻)有“织”( 绢),具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征;单个家庭收入的构成情况,看不出国家政策的影响;农民养蚕卖出接近一半,收入是按照白银来统计,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该地区的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解析:选 C “夷人慕义远来 ”,反映出明代朝贡贸易下,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国威,其实质是政治
14、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解析:选 A 贾谊主张“重农抑商 ”,使人们都从事农业生产,增加农业劳动力,保护了小农经济,故 A 项正确。解析:选 A 1795 年处在鸦片战争之前,此时清朝的海禁政策阻碍了英国棉纱、棉布进入中国市场,故 A 项正确。 D 项是根源,不是背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地区和行业以及发展缓慢的状况,总结其发展特点。第(2)问,从“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除非有不可抗力量,它不会夭折”可知材料二的观点,选择赞同与反对任一角度来确定自己的观点,结合材料二和民族资本主义
15、产生等史实进行论述。答案:(1)条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或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繁荣。特点:发展缓慢;地区、行业分布不平衡;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2)示例一:观点:赞同材料二的观点,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或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延续和发展)。论述:资本主义萌芽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准备了雇佣劳动的条件,并提供了熟练工人(劳动力市场);为近代工业的建立准备了市场和运输条件 (商品市场);为近代工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和资本基础(资本积累) 。示例二:观点:反对材料二的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中
16、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继承和发展,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论述: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本就羸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瓦解,扩大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 ”可知,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是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第二小问,由此可得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第(2)问,第一小问,据“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可知,管仲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第二小问,据“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 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粟多则国富
17、,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归纳理由。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求以相辅” 、 “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可知其经济观点;第二小问,根据“以为至治之极也”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4)问,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可以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分析。答案:(1)状况: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政策: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2)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 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3)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4)关系: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