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内 蒙 古 集 宁 一 中 (西 校 区 )高 二上 学 期 第 一 次 月 考 地 理 试 题地 理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乙或丙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B 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C 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 乙处比例尺最小3如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
3、意图(单位:m),根据图示信息完成下题。山顶 a 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A 990 m、301 m B 950 m、201 m C 850 m、299 m D 799 m、501 m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4c 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 山峰 B 山谷 C 陡崖 D 鞍部5符合图中信息的是( )A 图中最高山峰南坡比北坡陡 B 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200 mC ab 段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D 两座山峰的实际距离是 150 m下图示意两岛屿 7 月和 1 月等温线(单位:)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
4、位号 615 等温线在两岛间向南弯曲,说明( )A 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 B 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C 夏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 D 冬季海洋气温较陆地气温高7甲、乙、丙、丁四点中,年温差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8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世界降水的空间差异很大 降水的空间分布只受纬度位置影响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A B C D 9“一带一路”是“丝绸之中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三大洋,其
5、中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道且为亚非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 直布罗陀海峡 B 曼德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巴拿马运河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A 欧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11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A 欧洲 B 亚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2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 点的地理坐标是_,所属的半球是_、_;B 点与 A 点的距离约为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2)C 点和 D 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3)图中 F 点的地理坐标是_,从
6、 E 点乘飞机到 F 点,走最短距离,则飞机飞行的方向是_。(4)图中 A 点在 C 点的_方向,E 点在 C 点的_方向。13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为北半球的_(1 或 7)月,判断理由是_。(2)此时,图中 A 地盛行_季风,气候特征是_,该地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3)B 地气候类型是_,此时受_风带控制,其气候特征是_。(4)C 地气候类型是_D 岛东侧的气候类型是_原因是_。14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 P 处的原因。(2)试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建水库的原因。(3)根据图
7、上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4)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 B 地植被长势比 A 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2018-2019 学 年 内 蒙 古 集 宁 一 中 (西 校 区 )高 二上 学 期 第 一 次 月 考 地 理 试 题地 理 答 案1B2D【解析】本题通过结合经纬网的特征考查比例尺公式,旨在考查学生对比例尺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1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三个区域所跨的经纬度相同,因为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而乙区域最靠近赤道,所以乙区域的面积最大。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丙三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大小关系是乙丙甲。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8、,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甲、乙、丙三地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是甲丙甲。故 D 项正确,ABC 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根据公式“ ”进一步推导的公式“ ”进行分析比较。3A【解析】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等高距为 100 米,A 山峰外圈的等高线数值为 900,A 的高度范围是900-1000 米。陡崖由 4 条等高线重合,依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hH(n+1)*h 可得:(4-1)*100H(4+1)*100,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300-500 米。可得答案 A。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4D5A【解析】4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 C 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且海
9、拔相对较高,则可知该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鞍部。5图中最高山峰是图中 720m 的山峰,由于该山峰南坡等高线比北坡密集,所以南坡比北坡陡;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720-510=210 米;EF 段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根据比例尺,两座山峰的实际水平距离大概是 200 米。【点睛】依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地形地貌: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区域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值处向低值处凸出部位山脊(常为分水岭);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值处向高值处凸出部位山谷;等高线重合处陡崖。6A7D【解析】本
10、题通过等温线图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6读材料可知,15等温线出现在夏季,在两岛之间等温线向南弯,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判断,弯曲部位弯向高值,说明其气温较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洋温度低于相邻陆地,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7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 7 月均温分别为 13、15、15、15,1 月均温分别为 4、5、6、4;所以,甲、乙、丙、丁四地的年温差依次为 9、10、9、11,其中年温差最大的是丁地。故 D 项正确,ABC 项错误。【点睛】在读图等温线图时,要注意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和闭合曲线。
11、1 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 月,海洋等温线向南凸,陆地等温线向北凸。8C【解析】本题考查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故正确。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是世界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错误,正确。所以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点睛】关于世界的降水规律,应通过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理解记忆。9C
12、【解析】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考查世界地理中大洲和大洋分布的相关知识。结合课本所学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可知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点睛】本题虽以“一带一路”作为背景材料,但本题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亚非两大洲分界”。10D11B【解析】本题通过表格信息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10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大洋洲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所占比例是 94.3%,为各大洲最高。所以,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大洋洲。故 D 项正确,ABC 项错误。11
13、亚洲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由于亚洲人口远高于其他各大洲,其居住于沿海的人口数量为各大洲最多,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点睛】本题中,“人口比重”越大,“人口数量”并一定越大。表格只给了人口比重,要判断数量的多少,还应结合各大洲总人口进行分析。对于其他类似有关“比重”和“数量”的试题,也需多加注意两者关系。12(1)(15S,15W);南半球、东半球;1110 千米;低纬度(2)277.5 千米(3)(70N,180);先向西北,后向西南(4)东北;东北【解析】本题通过三种不同视角的经纬网局部图,考查学生对经纬网定位、半球位置、距离计算、方向判断、最短距离等
14、相关知识。(1)读图,A 点地理坐标为(15S,15W),所以 A 点属于南半球和东半球;B 点地理坐标为(25S,15W),位于低纬度地带,与 A 点处于同一经线,纬度值差 10;所以,A、B 两地相距 千米。(2)读图可知,C、D 两点同位于 60S 纬线,经度值差 5;所以,C、D 两点间的距离为千米。(3)根据图中 0经线和 90E 经线的经度变化方向可知,图示区域为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部分区域,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F 点地理坐标为(70N,180)且位于 E 点的西北方,故从 E 点乘飞机到 F 点,飞机应先向西北后向西南飞行才能走最短距离。(4)读图,A 点地理坐标为(15S,
15、15W),C 点地理坐标为(60S,170E),E 点地理坐标为(60N,45W);由于 A、C 两点经度和 ,E、C 两点经度和;所以,A 位于 C 点的东北方,E 点位于 C 点的东北方。【点睛】本题中的各小题,都应先判断各点的地理坐标,再进一步解答各小题的具体问题。13(1)1;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2)西北;寒冷干燥;海陆热力差异(3)地中海气候;西;温和多雨(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解析】本题以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的理解,以及世
16、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1)读图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或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南),所以判断图示月份为 1 月。(2)据第(1)题判断,图示月份为 1 月,为北半球冬季。读图,A 地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此时盛行西北季风,气候寒冷干燥,其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据第(1)题判断,图示月份为 1 月,为北半球冬季。读图,B 地位于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4)读图,C 地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D 岛为马达加斯加岛,由于所处纬度较低,其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因
17、此,该岛东侧便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点睛】本题最关键是要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图示月份。而对于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通过世界气候分布图理解记忆。14(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流量变化大。(3)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满足沿线居民出行需要;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4)A 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 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 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 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解析】本题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大坝选址、公路选线、植被分布差异等相关的
18、主干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图可知,图中 P 地等高线近于闭合,位于峡谷处,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的腹地宽广,利于蓄水;P 地上游为盆地,集水区域较广,水资源充足。(2)从题干可知,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由于降水量大,水源补给充足,河流流量大;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导致流量变化也大。(3)从地形条件分析,图示公路线身体所经地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满足了沿线居民出行需要,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4)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降水较多。根据等高线判断,A 处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等高线较密集,且位于背阴坡,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较 B 处差,土层薄于 B 处;所以其植被长势较 B 处差。【点睛】季风气候区,季节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通过修建水库缓解这一问题,而水库大坝宜建在盆地出口。公路的选线应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同一地区植被的分布差异,应主要从地形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