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4214615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0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类号:密级:公开良 $ 聲LIAONING UNIVERSITY学校代码:10140 学号:4031330227硕 士 学 位 论 文THESIS FOR MASTER DEGREE论文题目:_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Urban-Rural Income 英文题目: Gap on Consumers Consumption论 文 作 者 : 杜 玲 燕 指 导教 师 : 新 副 教 授 专业 : 区 域 经 济 学完 成 时 间 : 二 六 年 四 月申请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研

2、究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Urban-RuralIncome Gap on Consumers5 Consumption作 者 : _杜 玲 燕 _指 导 教 师 : _张 华 新 副 教 授专 业 : _区 域 经 济 犖答辩日期: _2016 年 5 月 8 日二一六年四月中国辽宁授权人签名:曰 期 : 年 $月 卜曰指导教师签名曰期: 丨 t 年;月卜曰辽宁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 成的。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个人 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

3、为获得其他学位而 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进行了标注,并表示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复印件 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辽宁大学可以将本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 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

4、网络向社会 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学校须按照授权对学位论文进行管理,不得超越 授权对学位论文进行任意处理。保密(),在_年后解密适用本授权书。(保密.请在括号内 划 “7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展现出一幅新的蓝图,在 1978 年至2015年这 37年间,人均 GDP 从 96美元增长到了 8016美元,增长达 82.5倍。 我国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是显而易见和令人瞩目的,但是同时还应当看到,我国城 乡收入差距日渐加剧,远远超越了国际上规定的合理的边界。观察世界各国经济案 例中可以发现,虽然在经济加速时,有拉大收入差距的可能性和潜在性,但是过度 膨胀的居民收入差距必然会危害一

5、个经济体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凯恩斯的收入一消费假说的基础上,利用 Eviews 计量软件得到了居民 消费率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般长期均衡函数,推导出了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 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和反馈机制。同时,利用得出的协整方程就二者间的影响反 馈作用进行了统计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负向 作用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Lsrb )每变动 1个单位,全国居民消费率(Lxfl) 将会反向变动 2.0555个单位;另外,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扩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全国居民消费率,即城市化指标每变动 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就会反向 0.6489个 百分点;而经济增长对

6、提高居民消费率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作用,即人均 GDP 每变 动 1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率将会同向变动 0.2674个百分点。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消费需求不仅仅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指标和源动力,更 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砝码。在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实行期和 我国经济重要转型期,尤其更要注重合理利用居民消费,让其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的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而考虑到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固有的阻碍作 用,因此如果想要依靠缩小收入差距来起到激励居民消费需求的作用,就需要综合 考虑多方面因素,积极发挥多个主体的作用,政府也要积极利用各种财政政策和产 业政策,合理对国民收入进行规划和再分配,

7、发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应有的 作用,尤其要注意提高农民居民的到手收入。只有做到这些,居民消费需求的能力 和层次冰会提升到更高阶段,经济稳增长和消费需求稳步提升也才能步入到一个互 补、协同的发展阶段。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分配改革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 of the policy of reforming-opening up in 1978,Chinas economic has shown a new plantfrom 1978 to 2015,GDP per capita has increased from $ 96 to $ 8,

8、016, and increased about 82.5 times. Improvement of our economic growth is clear and impressive, but it also should be noted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has been gradually intensified, and it almost beyond the limits of intemationa reasonable rules. In the case of the global economy,it can be found

9、that in the economic progress,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and potential to expand the income gap , but the income gap widening between residents inevitably suppress the development of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economy.Based on income Keynesian-Consumer hypothesis basis.this paper has found a durable e

10、quation in the long term.as well as get the impact and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Income Gap and consumer spending,when using EViews software measuremen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use of cointegration equation,we performe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d the results verified that impact o

11、f the income gap on consumer demand is significan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 Lsrb) changes per 1 units, national consumption rate (Lxfl) will changes a 2.0555 units reversely; in addition, a further expanding rate in urbanization,for example, 1 percentage will reduce the na

12、tion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rate 0.6489 percent to some extent;while economic growth to improve the role consumption rate leads to a certain extent, any change in per capita GDP 1 percentage point, the rate of consumption of the population will change 0.2674 percentage points in the same direction.

13、From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index of consumer demand is not only a source of ener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occupie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a of critical weight. And in particular,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rteen five-yea

14、r plan,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rational use of the customer, let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Consider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demand consumption barrier natural, so if you want to rely on bridging the gap of income enco

15、uragingconsumer demand to play a role, you should consider various factors, play an active role in many subjects.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actively use a variety of fiscal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 plan and redistribute the national income rationally, to play the proper role of social welf

16、脱如 d social security system,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income of farmers- Only when we have done this,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consumer demand will go to a higher stag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 lasting improvement in consumer demand can make China step into a complementary and synergis

17、tic development stage.Key Words: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Consumers Demand;IncomeDistribution Reformin摘要 .IABSTRACT II 10.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1选题背景 10.1.2研究意义 10.2国内外对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关系研究综述 20.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0.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40. 3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80.3.1本文研究思路 80.3. 2本文研究方法 .80.4创新与不足 91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相

18、关理论分析 .101.1绝对收入理论及其推广 .101.2相对收入理论 .111.3广义的生命周期假说 .12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现状 .142.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142.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现状 .193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2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与居民消费需求的衡量指标构建 .213.1.1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衡量指标构建 .213.1.2居民消费需求水平衡量指标构建 .213.2计量方法的选择 .223.2.1单位根检验 .223.2.2协整检验 .233, 2. 3格兰杰因果检验 .24v3.2.4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2

19、53.2.5基于 VAR 模型的方差分解 253.3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253. 3.1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253.3.2模型的回归与结果分析 263. 3. 3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13.3. 4基于 VAR 模型的方差分解 .343.4小结 364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384.1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等社会制度 .384.1.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84. 1.2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医疗救助体系 .394.2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内部收入差距 394.2.1寻求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404.2.2坚持“科技兴农”,

20、持续加大科技扶持的力度 404.3推进城市化进度,合理利用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14.3. 1引导农村居民有序外出务工 .414. 3. 2鼓励农村劳动力近地就业 41参考文献 .42Sft m.4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6VI图 表 目 录图目录图 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 16图 2-2城乡居民收入差(GAP) 16图 2-3城乡居民收入比(RATIO) . 17图 2-4城镇居民主要消费支出结构对比 19图 2-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 20图 3-1动态稳定性检验 29图 3-2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32图 3-3 Lxfl、Lsrb 的方差分解图

21、36表目录表 2-1 1978-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以及收入比 .15表 3-1各变量相关关系表 26表 3-2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27表 3-3滞后阶数的选择 28表 3_4 Johansen 协整检验的结果 28表 3-5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30表 3-6变量 Lxfl 方差分解结果 .35表 3-7变量 Lsrb 方差分解结果 .350.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研究背景由统计局官网获悉,2015 年中国第四季度 GDP 增长 6.8%,整年 GDP 为 67.67 万亿,同比增加 6.9%。2015 年是一个转折的一年,美元利率提高导致外资流出严 重,人民币在国际

22、货币市场上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人口红利渐失,金融市场改革 举步维艰。这些种种困难与挑战都在冲击着中国的经济运行规则和秩序,中国经济 发展的步调面临日益紧迫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的挑战。关于带动我国经济总量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C)、投资(I)和进出 口总量(X+M ),从进入 2015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下降,出口额的增长速 度也逐渐放缓,同时居民消费的增长量则相对保持稳定,三大主要需求内部分化和 差异在转型期也逐步凸显。综合观察 2015年的一二三季度,最终居民消费支出对 GDP 增加量所产生的贡献率达到了 58.4%,相较于投资高 15%,居民消费支出成为 我国带动经济总量增加的主力军。

23、具体来看,在投融资角度,房地产等固定投资持 续回落,制造业及中小型经济产业总量投资相对更加平稳缓慢。在居民消费对象来 看,互联网零售类产品、移动通信类产品、旅游服务行业等方面的消费量加速增加。 从出口产品来看,我国的一般贸易产品的出口交易量依然保持积极增加,但我国一 直以来主要的加工产品贸易出口交易量却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传统的以劳动密集 型为主的基础及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优势显著乏力。在 2015年,投资额增长速率持续放缓,1 一 11月我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 同比下降 8.8个百分点,而亿元以上新幵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速度相比更加 低。我国 2015年投资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一方

24、面是由于金融市场不稳定, 风险系数较高,引发投资者谨慎投资,多数投资者为求稳,多数处于观望状态。另 一方面,还有诸如地方债发行受限、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遇冷及经济放缓引起税 收等财政收入减少等多种原因。0.1.2研究意义与前面提到的投资增长速度停滞、出口踯躅不前不同,2015 年 12月份,我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达 28635亿元,同比增加 11.1%。2015 年我国总的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为 30031亿元,同比增长 10.7%,而全国网上零售值达 38773亿元,同比增 http:/ 33.3%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得到)。由此可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 的作用已成为重中之重,俨然

25、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头号马车,研 究消费需求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而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体制改革滞后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 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会造成城乡间消费差距的扩大,进而造成人民生活 消费水平的不对称。并且由于边际倾向递减,高收入群体会愈来愈减少消费方面的 支出,储备更多的私人储蓄,由此让社会陷入“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乡消费差 距扩大城乡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循环怪圈。这是一个在社会主义新建设 不断取得进步的背景下关乎社会公平分配和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家消费需求的相互关系的,希望以此 对现行社会经济现象做

26、出合理的分析,并对国家经济政策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 0.2 国内外对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关系研究综述 0.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居民消费需求理论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比国内要稍 早,其中主要的理论观点有:欧洲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孕育了早期的消费理论萌芽。18 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工 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达到了顶峰,而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集聚更 多的资金或者说剩余价值。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通 过从不同维度提出自己的消费理论观点来为资本主义政策提供支持,因而形成了最 古典的政治经济学角度的消费理论,而主要的经济学家有:威廉配第(William Pe

27、tty)、亚当斯密(Adam Smith)、 李嘉图(Ricardo)、西斯蒙蒂(Sismondi)等。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第一次提 出按资源要素进行收入分配的观点,形成了欧洲早期的按要素分配的思想。西斯蒙蒂(Sism(mdi,1964) 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提出了消费决定生产甚至 国民财富的观点。同时他还批判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指出正是由于分配不公 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形成,导致富者愈加富有,贫者愈加贫穷,致使全社 会消费需求不足。 西斯蒙蒂对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关系的初探,在整个收入一消 费理论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自 1825

28、年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以后,学术界从政策视角上开始渐渐将研究http:/ 亚当斯密,国富论M.唐 0 松 等 , 译 北京:商务知书馆,2007.瑞上调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J964.3方向转移到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理论假说。1936 年凯恩斯(Keynes, 1973)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理论”,他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分为私人储蓄和私人消费两部 分,私人消费又分成固有消费与引发消费,固有消费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所稳定不 变的,而引发消费则是由可支配收入决定,据此他第一次提出了消费支出是关于可 支配收入的线性函数气卡特与卡茨(Cutler同时令 G 表示收入差距,且 G=Yh

29、/YI;平均消费倾向分别用 APCh、APCI 表示,并且依据前面理论可知 APChr of Consumer Behavior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9.示范效应是( Demonstration Effect )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受到身边的 朋友或同事的消费水准的带动。具体地,当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同阶层人士同幅度增 长时,自己的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占的比例是不变的;但当自己的收入水平没 有增长,而同阶层人群收入水平提高时,或当自己收入水平增长比例不如同阶层人 群的高时,自己的消费支出并不会与之相对应,而是会响应增加消费

30、比例,以追求 支出上的相对地位。因此人们短期中的消费函数曲线会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水平 向上移动。棘轮效应(R atchetEffect)是指人们在决定本期消费时,不仅要考虑到本期收 入水平,还会受前期高消费支出习惯的影响。当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 一 般地, 他的消费支出水平必然会相应提高;但当他的收入水平下降时,人们的消费支出会 有所降低,但却不会马上降低到原先的支出水平,而是会高于最初的消费水平。因 此在时间序列上,与长期消费函数从原点出发相区别的是,短期居民消费函数是从 纵轴上一个正截矩点出发的。利用上述假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阐述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首先,收入再分配会

31、通过示范效应对居民的消费倾向产生作用。一般来说,居 民所处的社会群体所占的国民收入比例越低,其平均消费倾向相对较高。因此虽然 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收入满足程度水平较低,但是其消费倾向往往要更高一些。从 示范效应来看,如果优化社会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 例,那么低收入者为了达到周围其他人的消费水平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消费支出, 即示范效应就可以自动引导示范更多的低收入居民增加其消费支出,进而提高整个 社会总体的消费需求。其次,收入再分配还可以通过棘轮效应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影响。根据棘轮 效应的含义,居民消费水平受过去高水平消费的影响,而不易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 因此当进行“

32、取长补短”将收入再分配时,高收入群体不会因为当期收入的减少而 降低自己消费支出,同时当这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群体身上时,又可以因为较高 的边际消费倾向极大提高他们的当期消费支出水平,进而推动社会整体消费支出的 较大增长。1.3广义的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理论是由 F 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于 1954年提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消费个体是前期决策主义者,具有前瞻性,本期消费支出不是取 决于本期收入,而是取决于其一生收入以及其所处的年龄段,人们会根据预期寿命 及一生收入来规划人生各阶段的消费支出。从个人角度来讲,青年群体的收入水平 要稍低,但因为预估未来收入会增加所以会把

33、大部分收入用作当期消费,甚至举债 消费,导致消费支出高于收入所得;在中年阶段,收入会大幅增长,但因为要为青 年时期超额消费偿债,同时还要为老年时期储蓄养老金,所以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 占比重会下降;在老年阶段,由于没有收入但为了维持自己的消费水平,因此老年 阶段的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往往会再次提高。从社会角度来考虑,生命周期假说 的社会意义在于,如果一个社会中青年人群和老年人群较多,那么社会总体的消费 需求水平往往较高;如果社会中的中年群体在社会人口中的占比较大,那么社会的 消费需求水平往往要低一些。但是应到注意到上述的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并没有将人们的遗赠动机 考虑到消费支出水平的影响因素

34、中去,而遗赠动机对于富人的消费支出的影响尤其 显著,并且该假说忽视了收入分配的作用,认为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是互不关联的, 这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大可能的。对此,勃兰德于 1975年分别考察了高收入者和 低收入者的遗赠动机,将遗赠动机引入原生命周期理论,从而成为新的广义的生命 周期理论。由于高收入者的遗赠动机较强,倾向于将较多的收入遗留给后代,因此 会通过降低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社会总消费。该拓展后的假说进而得出结论,通 过收入再分配有利于促进消费总量的提高。http:/ /20/t201501204384230.shtml2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与 居 民 消 费 需 求 现

35、 状在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实证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 需求的现状有一个实质的把握。据此接下来我们分别对二者的现状进行考量。2.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自 1979年以来,我国反映城乡收入差距最直观的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的 发展路径是由缩小到扩大的正“U ”字形。从 2002年起,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都大 于3.0, 2009年达到了史上最大值3.33。自 2010年起,农村居民收入加速增长, 一路领跑,连续几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并且城乡收入差距在 2011第一次从 去年的 3.23下降到 3.13倍。2012 年,城乡收入比再次下降到 3.10倍。2013 年,类 似地,我国

36、农村居民纯收入再次加速冲刺,人均水平达到了 8896元,城镇人均可 支配收入26955元,城乡收入比为 3.03,较 2012年微降。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再度回落。2014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844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989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降至“3”倍以下,为 2.92, 这也成为 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的最低值。 0自 1978年起,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差距变动趋势如下表(表 2-1)。表 2-1: 1978-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以及收入比I5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元)城乡居民 收

37、入比1978 343.4 133.6 209.8 2.571979 405.0 160.2 244.8 2.521980 477.6 191.3 286.3 2.50198】 500.4 223.4 277.0 2.241982 535.3 270.1 265.2 1.981983 564.6 309.8 254.8 1.821984 652.1 355.3 296.8 1.841985 739.1 397.6 341.5 1.861986 900.9 423.8 477.1 2.121987 1002.1 462.6 539.5 2.171988 1180.2 544.9 635.3 2.1

38、71989 1373.9 601.5 772.4 2.291990 1510.2 686.3 823.9 2.201991 1700.6 708.6 992.0 2.401992 2026.6 784.0 1242.6 2.591993 2577.4 921.6 1655.8 2.801994 3496.2 1221.0 2275.2 2.871995 4283.0 1577.7 2705.3 2.721996 4838.9 1926.1 2912.8 2.511997 5160.3 2090.1 3070.2 2.471998 5425.1 2162.0 3263.1 2.511999 58

39、54.0 2210.3 3643.7 2.652000 6280.0 2253.4 4026.6 2.792001 6859.6 2366.4 4493.2 2.902002 7702.8 2475.6 5227.2 3.112003 8472.2 2622.2 5850-0 3.232004 9421.6 2936.4 6485.2 3.212005 10493.0 3254.9 7238.1 3.222006 11759.5 3587.0 8172.5 3.282007 13785.8 4140.4 9645.4 3.332008 15780.8 4760.6 11020.1 3.3120

40、09 17174.7 5153-2 12021.5 3J32010 19109.4 5919.0 13190.4 3.232011 21809.8 6977.3 14832.5 3.132012 24564.7 7916.6 16648.1 3.102013 26955.1 8895.9 18059.2 3.03ft: 19781984 年,城镇居民人均 丨支配收入” 数据用“ 人均生活费收入”代替。表 2-1: 1978-201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以及收入比I530000.016IN Clf VDOOO VDOOQNSS888S 系 亲 S8g88ppg图 2-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化

41、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4)从图 2-1中我们可以看出 19782013 年中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都有了较 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自 1984年起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间的绝对差距不断 拉大,从 254.8元扩大到 16648.1元,如图 2-2。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20000 15000 10000 5000 0城治居民人均司支 K 收入农 t 据民人均绅收入30000.017-居民收入差图 2-2:城乡居民收入差(GAP)35城乡收入比从城乡收入比变化趋势图(图 2-3)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可分为下 面几个时间段:(1) 1978-1983

42、年,城乡收入比初步缩小期在本期间内,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相对较 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按照计划经济,将发展重心倾斜 于农村,而导致城市建设较缓。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 1978-1983年从 133.6元增长 到309.8元,增加了 1.32倍,年均增长率 15%。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从 343.4元增 长到 564.6元,增长率为 64.41%,年均增长率比农村居民同期低 7%。因此,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在这期间从 2.57缩小到 1.82。(2) 1984-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期在这期间,我国中央政府逐渐放幵了对金融等市场的管制,注重

43、经济体制的改 革,并将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发展目标,这些都为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萌 发条件。因此,在这一时间段,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较快,而农村人均收入则相对落 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36倍,年增长率为 16.5%,而同期农村居民收 入则仅增长了 2.44倍,年均增长率相比城镇居民落后了 4.7%,城乡收入比从 1.82 拉大到2.86。(3) 1994-1997年略微有所下降在这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分别为 47.6%和 71.2%,年均 增长分别为 10.2%和】4.4%,城乡收入比降低了 0 .39。(4) 1997-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期这期间

4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二者增长速度都有所上升。booooacngjQQQH Ol O) Ok Oh r O O O图 2-3:城乡居民收入比(RATIO)1997年至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分别为 2.33倍和 1.47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9.6%和 7.2%。由此,19972009 年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从 2.47增大到 3.33。(5) 2009-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次缩小这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农村居民收入受到城镇化发展到 影响而大跨度的前进。2009 年至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45、农村人均收 入增长分别为 56.9%和 72.6%,年增长率分别为 9.43%和 11.54%。从而,城乡收入 比从 3.33缩小到 3.03。从表 2_1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真正开始拉大主要在第(2)和(4)阶段。关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国情:与外国相比,就名义收入或者货币收入而言, 中国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相对处于中等地位,但如果加入如医疗卫生、文教、失业 救助等其他的考量标准,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无疑最高。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 个人收入概念来计算的话,2011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 3。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到这 样的一个收入差距计算方式无法真实反映出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或者说实际 福利水平上

46、的差别。如果加上城镇各种实物补贴等因素,估计实际城乡收入比甚至 会达到 6倍之巨。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后可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一个惊 人的程度。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显著拉大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其中有:(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度拉大会影响社会稳定。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容易导 致农村居民期望所得与实际所得不符,进而引发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不满及 怨恨情绪积累到一定地步,他们就有走上违法等不归路的可能性,诱发社会不稳定 因素。(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度拉大引发农村青年劳动力快速外溢,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缺位。城市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加上经济飞速发展及人口流动政策限制的 放松,导致农村大量青年为追求城市的高收入而背井离乡。但由于户籍政策和教育 政策方面改革不到位,家中的儿童和老人并不能跟随,导致大量农村出现了 “留守 儿童”和“空巢老人”,造成家庭主要劳动力的缺失。这种现象还导致了土地资源 荒废、有地无人种等社会问题。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还会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的不充分,在教育师资建设、医疗卫生以及社会文化娱乐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村居 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农村精神文化领域建设亟待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