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新世纪产业结构分析.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420972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8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新世纪产业结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上海新世纪产业结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上海新世纪产业结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上海新世纪产业结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上海新世纪产业结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世纪上海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一、前言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心城市,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上海市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位居中国大陆第一位。(一)地理环境上海市地处东经 12052至 12212,北纬 3040至 3153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 4 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 99.8 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海

2、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 、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 3 个岛屿。2006年末,上海全市土地面积 6340.6 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0.06%,南北长约 120 公里,东西宽约 100 公里,陆海岸线长约 172 公里。由于长江不断地将泥沙带到上海海岸,所以上海每天面积都在不断的扩大。(二)自然资源上海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 177 属 226 种, 其中淡水鱼 171 种,海水鱼 55 种。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产同样匮乏。70 年代以来开始在近

3、海寻找油气资源, 在多口钻井中获得工业原油和天然气。据初步估算, 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 60 亿吨, 是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 附近的南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有 2.9 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 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 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三)历史沿革1264 年左右,市舶分司机构由青龙镇移驻上海镇,至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 700 多年历史。于是上海和华亭成为双子城。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1842 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将

4、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那时的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新势力尚且稚嫩,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无序混乱。上海的租界却如国中之国独享平和,甚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1912 年至 1936 年可谓上海租界高度繁荣的阶段。民国初,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华界)属江苏省,1930 年 7 月,改称上海市。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爆发。8 月 13 日,蒋介石调动约 70 万中国军队(包括大部分精锐) ,在上海附近与日军展开长达 3 个月的淞

5、沪会战,虽然中国军队付出了极大代价(阵亡 33 万人,空军损失过半,约全国 1/3 兵员) ,公共租界的北区及东区(今虹口、杨浦)作为日军防区和势力范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1941 年 12 月 7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后日本将租界“交还”给其扶持的傀儡汪精卫政权。1945 年上海光复,到 1949 年 5月,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1949 年 5 月 28 日,上海解放,许多与国民政府及海外机构有关的人员、财产和机构追随国民党撤离上海。(四)行政区划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后,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设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嵩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成、江宁、北

6、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篮桥、杨浦、榆林等 20 个区和新市、江湾、吴淞、大场、新泾、龙华、洋泾、真如、高桥等 10 个郊区。随后几十年里,上海行政区不断变化, 截至 2011 年底,上海全市共辖 16个区、1 个县,共 108 个镇,2 个乡,99 个街道办事处,3742 个居民委员会和 1702 个村民委员会。二、 “十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概述(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上海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整体趋势见于上表(表 1.1) ,总体而言,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2005 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9154.18 亿元,五年均增 15.0%,自 1992 年以

7、来已连续第 1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005 年全市财政收入 1433.9 亿元,五年均增 23.6%。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2005 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42.55 亿元,年均增长 13.6%。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5 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72.97 亿元,年均增长 11.5%。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从 2000 年至 2005 年,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由 26%上升至 42.4%,年均增长 10.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2005 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86

8、45 元,年均增长 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8342 元,年均增长 8.8%。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3773 元,恩格尔系数由 44.5 变为 3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7265 元,增长 14.8%,恩格尔系数由 44 变为 36.8。 表 2.1 上海市“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指标名称 单位 2000 年 “十五” 2005 年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551.15 均增15.0% 9154.18占全国比重 % 5.1 5.0第一产业 % 比重 1.8 均增-12.9% 比重 0.9第二产业 % 比重 47.5 均增0.5% 比重48.6第三产业 % 比重 5

9、0.7 均增-0.1% 比重50.5人均生产总值 元 34435.9 均增8.4% 51485.8非公经济比重 % 26 均增10.3% 42.4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 497.96 均增23.6% 1433.9占全国比重 % 3.5 5.7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869.67 均增13.6% 3542.55占全国比重 % 5.7 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22.27 均增11.5% 2972.97占全国比重 % 5.0 4.4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093.11 均增26.3% 3506.78占全国比重 % 23 24.7进口额 亿美元 477.39 均增23.7% 1382.48出口额

10、亿美元 615.72 均增28.1% 2124.30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31.60 均增16.7% 68.50年末总人口 万人 1322 1778占全国比重 % 1.0 1.34城镇化率 % 74.6 84.5非农业人口 万人 986.16 1502.41非农人口比重 % 74.6 8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1718 均增9.7% 18645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5462 均增8.8% 8342城镇恩格尔系数 % 44.5 35.9农村恩格尔系数 % 44 36.8数据来源:2001、2006 上海市统计年鉴(2)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及特点1.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三次产业结构总的

11、变动状况: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缓慢降低,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显著。 “十五”时期,上海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GDP 年均增长 15。二、三产业共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以 2005 年为例,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79.65 亿元,比上年下降 9.7%;第二产业增加值 4475.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第三产业增加值 4588.38 亿元,增长 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0.2%。表 2.2 上海市“十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单位 亿元 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2000 4771.1

12、7 76.68 2207.63 2486.862001 5210.12 78.00 2403.18 2728.942002 5741.03 79.68 2622.45 3038.92003 6694.23 81.02 3209.02 3404.192004 8072.83 83.45 3892.12 4097.262005 9154.18 80.34 4452.92 4620.92构成%2000 100 1.6 46.3 52.1 2001 100 1.5 46.1 52.4 2002 100 1.4 45.7 52.9 2003 100 1.2 47.9 50.9 2004 100 1.0

13、48.2 50.8 2005 100 0.9 48.6 50.5 数据来源:2001、2006 上海统计年鉴2.第一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表 2.3 上海市“十五”时期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种植业(亿元)林 业(亿元)畜牧业(亿元)渔 业(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亿元)2000 216.50 89.81 1.41 87.35 37.922001 227.61 95.53 3.52 88.43 40.132002 233.57 97.21 7.75 83.48 45.132003 247.29 98.17 13.05 81.13 49.21 5.732004 248.89 109

14、.32 13.14 70.77 49.90 5.762005 233.39 111.25 11.11 54.34 51.64 5.05构成%2000 100 41.5 0.7 40.3 17.5 2001 100 42.0 1.5 38.9 17.6 2002 100 41.6 3.3 35.7 19.3 2003 100 39.7 5.3 32.8 19.9 2.3 2004 100 43.9 5.3 28.4 20.0 2.3 2005 100 47.7 4.8 23.3 22.1 2.2 数据来源:2001、2006 上海统计年鉴从第一产业的发展看(表 2.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

15、进。种植业、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畜牧业所占比重则迅速下降。到 2005 年末,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3.39 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 111.25 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 47.7%;畜牧业产值54.34 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 23.3%;渔业产值 51.64 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22.1%;林业产值 11.11 亿元,所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 4.8%。3.第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第二产业主要分为工业与建筑业,先看工业。依托大基地、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5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4155.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994

16、.68 亿元,增长 12.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 1081.75亿元,增长 9.6%;重工业增加值 2912.93 亿元,增长 13.7%。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876.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5806.78 亿元,增长13.9%。区县工业增长加快。2005 年,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区县工业总产值9175.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 4.1 个百分点。区县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58.1%,比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10.3 个百分点。全年“1+

17、3+9”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7349.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5%,其中九个市级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 1399.77 亿元,增长 19.2%。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 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4826.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28.6%,比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重点发展行业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9993.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 10.1 个百分点,占全

18、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63.2%,其新增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达到 70.8%。适应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到 2005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6%。全年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比上年增长 13.2%,发电设备产量增长 40.6%,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增长 1.2 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 35.8%,原油加工量增长 7.3%,钢材产量增长 8%,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 28.8%,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 11.6%,乙烯产量增长 67.8%。表 2.4 上海市“十五”期间工业结构工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总产值指数 (以2000年为100)年份合 计

19、总指数 轻工业 重工业2000 7022.98 2903.40 4119.59 100 100 100 2001 7806.18 2986.59 4819.59 116.4 110.6 120.2 2002 8730.00 3169.30 5560.70 133.4 119.5 142.4 2003 11708.49 3550.80 8157.68 175.3 136.0 200.6 2004 14595.29 3871.33 10723.97 210.9 162.1 242.5 2005 16876.78 4299.31 12577.48 240.2 178.3 279.6 数据来源:200

20、1、2006 上海统计年鉴受成本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2005 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939.56 亿元,比上年下降 10.8%;实现税金总额 605.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510.75 亿元,比上年下降 16.6%;实现税金 395.23 亿元,增长 1.7%,占全市工业税金总额的 65.3%。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为 18.6%。盈利工业企业盈利额 1118.72 亿元,比上年下降 4.1%;亏损工业企业亏损额 179.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6.9%。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02.27,比上年下降 4.26

21、 点。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到2005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89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施工面积13586.96万平方米,增长18%;竣工面积4761.16万平方米,增长4.5%。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9.41万元,比上年提高14.4%。表 2.5 上海市“十五”期间建筑业概况年 份 年末从业人员(万人)总产值(亿元)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职工平均住房面积(平方米/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2000 35.91 631.64 1909.11 33.02 1092442001 35.52 73

22、0.33 2434.73 39.55 1186412002 41.97 822.27 2596.95 42.23 1336982003 50.52 1195.8 3609.2 71.44 1539102004 74.26 1724.40 4672.53 62.92 1687192005 72.23 1889.25 5648.85 78.21 182299数据来源:2001、2006 上海统计年鉴4.第三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共 11 个大类。在上海,金融业、房地产业是第三产业的核心力量。从表

23、 2.6 中可以看出, “十五期间” ,上海市主要服务业中,金融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重小幅下降,其他四项主要服务业所占比重均有小幅上升。到2005 年,第三产业共计创收 4620.92 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创收 582.60 亿元,占服务业比重 12.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创收 582.60 亿元,占服务业比重 7.8%;批发和零售业创收 840.89 亿元,占服务业比重 18.2%;金融业创收 675.12 亿元,占服务业比重 14.6%;房地产业创收 582.60 亿元,占服务业比重 14.6%;教育创收 269.64亿元,占服务业比重 5.8%

24、。表 2.6 上海市“十一五”时期第三产业总产值变化单位:亿元年份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教育 其他2001 2509.81 274.36 159.24 488.01 619.99 316.85 123.11 528.252002 2755.83 294.07 194.10 529.04 584.67 373.63 144.71 635.612003 3027.11 306.69 228.47 569.91 624.74 463.93 161.22 672.152004 3565.34 362.44 260.99 609.23

25、741.68 622.59 190.66 777.752005 4620.92 582.60 359.21 840.89 675.12 676.12 269.64 1217.34构成%2001 100 10.9 6.3 19.4 24.7 12.6 4.9 21.0 2002 100 10.7 7.0 19.2 21.2 13.6 5.3 23.1 2003 100 10.1 7.5 18.8 20.6 15.3 5.3 22.2 2004 100 10.2 7.3 17.1 20.8 17.5 5.3 21.8 2005 100 12.6 7.8 18.2 14.6 14.6 5.8 26.

26、3 数据来源:2001、2006 上海统计年鉴6.先导产业选择与发展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发展方式的“转换器” ,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上海实际,将信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到2005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09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653

27、.75亿元,增长25.8%;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1.66亿元,增长12.7%;信息服务业增加值422.5亿元,增长26.4%。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308.8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7%。城市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3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78.6%;数字证书累计发放56.1万张。 “大通关”电子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年传输报文5184万份,比上年增长1.1倍;电子支付交易额达到480亿元,增长92%。银行卡累计发放5729.8万张,全年交易额276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

28、.9%,其中持卡消费1233.15亿元,增长7.1%。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至年末,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共采集618万市民的信用记录,比上年末增加85万人;出具个人信用报告460万份,增加182万份;企业联合征信机构的入库企业达到60万户。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至年末, “市民信箱”注册用户达到86.98万人。 “付费通”业务平台全年完成交易733.75万笔,交易金额7.27亿元。社保卡累计发放963.67万张。居住证累计发放7.71万张;临时居住证累计发放18.73万张。交通卡累计销售1974.02万张,比上年增加504.73万张,全年销售额达8.28亿元。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9、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33个。信息化发展环境日趋完善。全市累计有401.4万人次的市民参加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核,其中185.4万人次取得合格证书;社区居民信息化技能普及培训合格人数达72.6万人。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加快。至2005年末,集约化信息管线完成1621沟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61沟公里。全年新增电话交换机444.5万门,总容量达到1356.5万门。至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96.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6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44.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8.2万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110亿分钟,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固定电话长途通话时长31.2亿

30、分钟,增长5.4%;移动电话长途通话时长19.6亿分钟,比上年下降2.5%;IP电话通话时长59.2亿分钟,比上年增长21.6%。在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中,对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5.7亿分钟,比上年增长7.5%。至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80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70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47.4万户,增加88.5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27.3万户,增加49.3万户,其中有线电视双向改造完成185.66万户,增加12.77万户;卫星站点915个,比上年末减少2个。(三)对外开放情况及外贸结构1.进出口情况“十五”期间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5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1863.65 亿美元,比上

31、年增长 16.5%,增幅比上年回落 25.9 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 956.23 亿美元,增长 10.5%,增幅回落 24.8 个百分点;出口总额 907.42 亿美元,增长 23.4%,增幅回落28.2 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增幅回落幅度较大。全年私营企业完成出口 74.9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出口 615.93 亿美元,增长 24.4%;国有企业完成出口 206.85 亿美元,增长 9.3%;集体企业完成出口 9.71 亿美元,增长 14.9%。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一般贸易完成出口 339.11 亿

32、美元,比上年增长 24%;加工贸易完成出口 518.84 亿美元,增长 21.3%。深化“大通关”工程,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上海口岸功能明显增强。全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 3506.7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4.1%。其中,进口总额 1382.48 亿美元,增长 14%;出口总额 2124.3 亿美元,增长 31.7%。2.利用外资情况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 4091 项,比上年下降 5.6%;吸收外资合同金额达到 138.33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18.3%;实际到位金额 68.5 亿美元,增长 4.7%。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向商贸、物流、广告、金融

33、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拓展。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 73.1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60.2%,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比重首次超过 50%,达到 52.9%。3.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至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实到资本金(营运资金,下同)35.69 亿美元,当年新增 7.31 亿美元。其中,银行及财务公司实到资本金 26.56亿美元,当年新增 5.42 亿美元;保险机构实到资本金 5.7 亿美元,当年新增 2.08 亿美元;证券机构实到资本金 3.43 亿美元,当年减少 0.19 亿美元。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全年批准对外投资项目 59 项,投资总

34、额 6.87 亿美元。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 1249 项,比上年增长 16.1%;合同金额 24.6亿美元,增长 22.4%;实际完成营业额 19.41 亿美元,增长 29.7%;派出劳务人员 1.29 万人次,增长 0.6%。至年末,上海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135 个。三、 “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概述(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表 3.1. 上海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十一五”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154.18 均增13.4% 17165.98占全国比重 % 5 4.3第一产业 % 比重0.9 均增-5%

35、 比重0.7第二产业 % 比重48.6 均增-3% 比重42第三产业 % 比重50.5 均增2.6% 比重57.3人均生产总值 元 51485.8 均增7.7% 74573.5非公经济比重 % 42.4 均增3.1% 49.5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 1433.9 均增14.9% 2873.58占全国比重 % 5.8 4.7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542.55 均增8.5% 5317.67占全国比重 % 4 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972.97 均增15.3% 6071占全国比重 % 4.4 3.9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506.78 均增14.3% 6846.45占全国比重 % 24.7 23

36、进口额 亿美元 1382.48 均增13.6% 2613.05出口额 亿美元 2124.3 均增14.8% 4233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68.5 均增10.2% 111.21年末总人口 万人 1778 2303占全国比重 % 1.34 1.73城镇化率 % 84.5 88.9非农业人口 万人 1502.41 2047.37非农人口比重 % 84.5 8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645 均增11.3% 31838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8342 均增10.5% 13746城镇恩格尔系数 % 35.9 33.5农村恩格尔系数 % 36.8 37.2数据来源:2006、2011 上海统计年鉴

37、2010 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表 3.1) 。图 3.1“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2010 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达到 16872.42 亿元,名义 GDP 五年年均增长 13.1%。到 2010 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38、 8537.87 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34.55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48.4%提高到 49.4%。2010 年地方财政收入2873.58 亿元, “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共达到 11499.2 亿元,年均增长 14.9%。图 3.2“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长速度2010 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5317.67 亿元,比上年增长 0.8%(见图 3.2),“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23804.15 亿元,年均增长 10%。(二)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及特点1.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三次产业结构总的变动状况:三大产业名义总产值均不断上

39、升,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第二产业下降幅度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服务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实际 GDP 年均增长 11.1,其中 2010 年比 2009 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实际产出增加值分别增长-6.6%、16.8%和5%。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三二一”结构,同时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变化的不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表 3.2 .上海市“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单位:亿元年份 上海市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2005 9247.66 90.26 4381.20 4776.202006 10572.24 93.81

40、4969.95 5508.482007 12494.01 101.84 5571.06 6821.112008 14069.87 111.80 6085.84 7872.232009 15046.45 113.82 6001.78 8930.852010 17165.98 114.15 7218.32 9833.51构成%2005 100 1.0 47.4 51.62006 100 0.9 47.0 52.12007 100 0.8 44.6 54.62008 100 0.8 43.2 56.02009 100 0.7 39.9 59.42010 100 0.7 42.0 57.3数据来源:2

41、006、2011 上海统计年鉴2.第一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从第一产业看, “十一五”时期,上海市农业结构整体变化不大,农、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关系略有微调,即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有所上升,渔业和林业比重略有下降。表 3.3 .上海市“十一五”时期农业总产值变化单位:亿元年份 总产值 种植业 林 业 畜牧业 渔 业 相关服务2005 233.39 111.25 11.11 54.34 51.64 5.052006 237.01 119.99 10.43 46.29 55.25 5.052007 255.98 126.74 10.05 58.00 54.19 7.002008 28

42、0.35 137.52 9.12 68.40 57.11 8.202009 283.15 147.53 8.99 64.61 53.53 8.492010 287.03 155.27 7.53 62.90 52.62 8.71构成%2005 100 47.7 4.8 23.3 22.1 2.2 2006 100 50.6 4.4 19.5 23.3 2.1 2007 100 49.5 3.9 22.7 21.2 2.7 2008 100 49.1 3.3 24.4 20.4 2.9 2009 100 52.1 3.2 22.8 18.9 3.0 2010 100 54.1 2.6 21.9 1

43、8.3 3.0 数据来源:2006、2011 上海统计年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7.92 万公顷;粮食产量 118.4 万吨,比上年下降 2.7%。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 100%,生猪良种率超过 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超过 96%。主要农副产品产量(见表 3.4)。表 3.4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粮食 万吨 118.4 -2.7蔬菜 万吨 398.08 1生猪出栏 万头 265.98 -1.4牛奶 万吨 24.71 16.3家禽出栏 万羽 4083.76 -0.3鲜蛋 万吨 6.28 1.7水产品 万吨 28.97 -14.4数据来源:2010 年上海

44、市统计公报3.第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2010 年上海市实现工业增加值 6456.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225.98 亿元,增长 18.4%。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 1866.21亿元,增长 15.9%;重工业增加值 4359.77 亿元,增长 19.5%。全年工业总产值 310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 22.9%。图 3.3 “十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9863.27亿元,比上年增

45、长 2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66.2%。图 3.4 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全年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6958.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7%,增幅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0.6 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23.2%。微型电子计算机、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表 3.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部 9388.44 20.1成品钢材 万吨 2475.95 10.6汽车 万辆 169.89 35.9轿车 万辆 159.77 30.5家用电冰箱 万台 218.55 17.3电力电

46、缆 万公里 119.11 65.8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876.19 14.2乙烯 万吨 226.72 25.7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2.8 6数据来源:2010 年上海市统计公报4.第三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及特点初步核算,2010 年上海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9833.51 亿元,名义量比之 2005 年已经翻倍,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五成,是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下滑,而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重则大幅度上涨,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上涨幅度高达 8 个百分点,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小幅度上

47、涨。表 3.6 上海市“十一五”时期第三产业总产值变化年份 总量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亿元)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2005 4620.92 582.60 359.21 840.89 675.12 676.12 292.19 1194.79 2006 5244.20 669.01 421.31 929.16 825.20 688.10 332.98 1378.44 2007 6408.50 723.13 500.65 1077.76 1209.08 806.79 475.30 1615.79 2008 7350.43 769.64 591.42

48、1266.37 1442.60 747.00 628.75 1904.65 2009 8930.85 635.01 601.73 2183.85 1804.28 1237.56 641.97 1826.45 2010 9833.51 834.40 675.98 2594.34 1950.96 1002.50 776.13 1999.20 构成%2005 100 12.6 7.8 18.2 14.6 14.6 6.3 25.9 2006 100 12.8 8.0 17.7 15.7 13.1 6.3 26.3 2007 100 11.3 7.8 16.8 18.9 12.6 7.4 25.2 2

49、008 100 10.5 8.0 17.2 19.6 10.2 8.6 25.9 2009 100 7.1 6.7 24.5 20.2 13.9 7.2 20.5 2010 100 8.5 6.9 26.4 19.8 10.2 7.9 20.3 数据来源:2006、2011 上海统计年鉴5.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在“十一五”期间,信息产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依然是上海的六大支柱产业, “十一五”期间六大支柱产业依然对上海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表 3.7 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指 标 2005 2009 2010增加值(亿元) 3980.88 7846.92 8902.68信息产业 1097.91 1334.76 1672.14金融业 675.12 1804.28 1950.96商贸流通业 840.89 2183.85 2594.34汽车制造业 311.2 618.84 1010.01成套设备制造业 399.38 701.19 727.35房地产业 676.12 1237.56 1002.50增加值占GDP比重(%)43.5 52.2 51.9信息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