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训练(二)_光现象 |对 点 试 题 精 选 |考点 1 能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0108 m/s。1.灯光下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m/s。2日食、月食和白天、黑夜的形成一样,都是由于_形成的。日食是_挡住了太阳光,月食是_挡住了太阳光。3如图 K21 所示,小明探究“树阴下光斑”时,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 4.5 mm 的正方形的孔,把这块挖有方形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远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_(选填“正方形” “圆形”或“三角形”)
2、亮斑,这是光的_造成的;再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的距离图 K21时,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_(选填“大”或“小”);当纸板和地面距离非常非常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_(选填“正方形” “圆形”或“三角形”)亮斑。考点 2 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1如今中考实行网上阅卷,要求每份试卷必须贴上条形码,然后由条形码扫描器扫入电脑进行工作,如图K22 所示。条形码扫描器由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等元件构成。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时,光敏二极管便接收到被条形码_回来的光,并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输送到电脑中获取考生信息。图 K222生活
3、中的一些光现象:水面波光粼粼;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 ;海市蜃楼;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其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的是_。(填序号)3如图 K23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拱桥倒影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 钢笔错位 D. 树林间的光线图 K23考点 3 能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并能正确作出光的反射现象光路图。1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入射光线跟界面的夹角是 60,则 ( )A入射角是 60 B反射角大于 60C折射角是 30 D折射角大于 302如图 K24 所示,若要让反射
4、光线命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图 K2 4 图 K2 53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用如图 K25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 M 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带有刻度的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 M 上。(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_放置。(2)以法线 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 B 绕法线 ON 向前或向后旋转,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接下来小明想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请你叙述实验操作过程_。考点
5、4 能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正确作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蜡烛 A 和 B 一前一后竖放在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 K26 所示。在此实验中:图 K26(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2)在寻找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选填“A”或“B”)这一侧进行观察。(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_的关系。(4)取两支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5)移去蜡烛 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
6、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2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细心观察一下,我们发现,各种样式的挡风玻璃突出表现了汽车外观设计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其中轿车前边的挡风玻璃要做成倾斜的(如图 K27 甲所示)。图 K27(1)请作出图乙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根据你的作图解释说明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为何要做成倾斜的。考点 5 能对“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光的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大致作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相关的生活、自然现象
7、进行分析。1如图 K28 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是入射光线,折射角为_,玻璃在_(选填“AB 面的左方” “AB 面的右方” “CD 面的上方”或“CD 面的下方”)。图 K2 8 图 K2 92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 K29 所示,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空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妈妈缓缓地向碗中倒水,慢慢地趣事出现了,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则图 K210 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现象作出正确解释的是( )图 K2103在“探究光从空气射到某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中
8、,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激光笔、长方形玻璃砖、刻度尺、白纸。(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2)实验前,在白纸上已画出表示界面的直线和法线,为了保证实验时激光的入射角等于预设值,还应在白纸上画出_。(3)实验时,为了测出折射角,还要在白纸上画出折射光线,那么怎样做才能在白纸上画出折射光线?_。(4)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入射角 i/ 10 25 40 55 70 85折射角 r/ 6.5 16 25 32.5 38 4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光从空气射到玻璃中时,_。理由是:_。|中 考 试 题 精 练 |一、填空题12017扬州G20 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
9、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 K211 所示,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_;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_现象,成的是等大的_(选填“实”或“虚”)像。图 K211 图 K21222017广元一束光 AO 射向平面镜,光线 AO 与镜面的夹角如图 K212 所示,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_反射,造成“光污染” 。32017郴州小明同学身高 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 K213 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图 K2 13 图
10、K2 1442017呼和浩特哈素海是呼和浩特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面上,如图 K214 所示。当某只鸿雁距水面 120 m 时,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_m,该倒影是_(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选填“折射”或“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52017贵港探究“平面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有: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_、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_及火柴。实验情况如图 K215 所示,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选填“会”或“不会”)被烧
11、痛。图 K215图 K21662017河北由于光在电影屏幕上发生_,所以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屏幕上的像。小明想用一块平面镜使与水平面成 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 K216 所示),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72017南京如图 K217 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又能看到“硬币” 。这是因为光从_中斜射入_中时发生了 _现象。图 K2 17 图 K2 1882017济宁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 K218 所示。界面上方为_(
12、选填“空气”或“透明物质”);反射角_。92017绵阳涪江水面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 1 m,河堤上一棵树高 4 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 d 树 ,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 d 像 ,则 d树 _(选填“” “”或“”)d 像 。二、选择题102017咸宁如图 K219 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景 物 在 水中 的 倒 影 B.手 影 C.筷 子 在 水 面处 “折 断 ” D.海 市蜃 楼图 K219112017邵阳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
13、符的是( )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122017嘉兴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图 K220132017北京如图 K221 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 为入射光线,ON 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 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A B C D图 K221142017北京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8 cm 时,像的高度为 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s1;当
14、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 4 cm 时,像的高度为 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s 1s 2 Bs 1s 2Ch 1h 2 Dh 1h 2152017随州如图 K222 所示,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 K222A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C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褶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 ,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三、实验探究题1
15、62017荆州图 K223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图 K223(1)实验室提供了平面镜和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选填“平面镜” “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直至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移开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3)实验时,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4)小华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回家观察到他家里的餐桌桌面上
16、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 1.8 m 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 K224 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_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_(选填“改变”或“不变”)。图 K224172017哈尔滨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的装置如图 K225 所示。图 K225(1) FON 是_(选填“入射”或“反射”)角。(2)一束光沿 EO 射到镜面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 OF,若沿着 FO 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 OE 方向射出, 此现象说明_。(3)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入射角 反射角30 30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
17、出_的结论。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_。参考答案对点试题精选考点 11直线 310 82光的直线传播 月球 地球3圆形 直线传播 大 正方形考点 21反射2解析 水面波光粼粼是光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岸上的人觉得水中的游泳运动员“腿变短了”是因为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的缘故,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的缘故,符合题意;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3A考点 31D2B 解析 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墙壁上的光斑会向上移动
18、,不能命中目标,故 A 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墙壁上的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命中目标,故 B 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命中目标,故 C、D 不符合题意。3(1)垂直 (2)不改变 (3)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比较两者大小得出结论解析 (1)实验过程中,纸板与平面镜必须垂直放置。(2)以法线 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 B 面绕法线 ON 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考点 41(1)确定像的位置 (2
19、)A (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4)大小 (5)不能 虚解析 (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让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要求既能观察到蜡烛 A 的像,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B,故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在寻找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这一侧进行观察。(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用来测量像、物的大小,而是用来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4)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到实像,不能接收到虚像,所以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 A 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
20、成的像是虚像。2(1)如图所示(2)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会使汽车内物体 AB 的像成在汽车的上方 AB的位置,司机看前面道路时,车内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解析 (1)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可先作出端点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的像。考点 51EO 60 AB 面的左方解析 由题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 CD 为法线,AB 为界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 OG 一定为折射光线,EO 为入射光线,OF 为反射光线。由图
21、可知,折射角为GOD903060。因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射入空气,玻璃在 AB 面的左方。2B 解析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当我们看水中的物体时,物体所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后再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 A、C 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 选项中折射光线没有发生偏折,故 D 错误。B 选项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故 B 正确。3(1)量角器 (2)入射光线(3)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时,能看见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和出射点,把出射点的位置标在白纸上,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即为折射光线
22、(4)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增大得越来越缓慢 入射角的增加量相同时,折射角的增加量越来越小解析 (1)实验前,在白纸上已画出表示界面的直线和法线,应在白纸上画出入射光线,这样实验中激光只要按照入射光线方向入射,入射角就等于预设值。(4)由表格数据可知,入射角每次增大 15,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增大的角度越来越小,故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射到玻璃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增大得越来越缓慢。中考试题精练1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 虚265 镜面3165 7:20(或 7 点 20 分)4240 虚 反射 不变解析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已知鸿雁距水面 120 m,则像到
23、水面的距离也是120 m,所以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 120 m120 m240 m;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鸿雁距水面的距离远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不变。5玻璃板 刻度尺 不会解析 用玻璃板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及像、物的大小,保证了实验效果;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像距和物距;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放在玻璃板后方“烛焰”上的手指不会被烧痛。6漫反射 120 如图所示7水 空气 折射8空气 4094 解析 河堤上一棵树高 4 m,在其像的高度也为 4 m;小明站在树的对岸如图所
24、示:S为树尖 S 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小明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 d 树 AS,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 d 像AS,根据勾股定理可知,AS ,AS ,由于 OSOS,则 ASAS,即 d 树 d 像 。AO2 OS2 AO2 OS 210A 11.D12D 解析 人眼观察到不发光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将光反射进人眼由此作出光路图:光线从发亮的灯泡发出,照射到未发光的灯泡,反射进入眼睛。13A 14.D 15.D16(1)薄玻璃板 (2)前面 虚 (3)不变(4)3.6 不变17(1)反射 (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足: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改进: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对应的反射角并记录数据,比较分析多组数据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