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2-,-3-,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 基础梳理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 和干湿 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变化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 辐射,使气温升高。,-4-,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5-,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 能源;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 交通工具。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种草
2、 ;防止森林火灾。,-6-,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整合构建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7-,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诊断反馈 (2017重庆二诊)下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第12题。,-8-,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9-,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1.气温升高会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蒸发增强 B.径流量增大 C.冰雪融水量增大 D.降水量增加 2.导致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温度升高 B.湖泊蒸发作用加强 C.降水强度增大 D.地表径流增大,答案,解析,-10-,必备知识整合,关键
3、能力突破,真题探究 (2016全国卷,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11-,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
4、减弱,答案,解析,-12-,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能力提升 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13-,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考点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基础梳理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和气温 的高低,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或变化,主要影响降水 的多少及其季节 分配。,-14-,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下垫面 (1)海陆位置:同纬度内陆比沿海夏季气温高 ,冬季气温低 ;一般近海降水多 ,内陆降水少 。 (2)地形:高山地区水热 状况随海拔升高形成垂直变化;山地的迎 风坡降水多,背 风坡降水少,形
5、成雨影区。 (3)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 ,降水较多 ;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 ,降水较少 。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等温室气体)和改变下垫面性质(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影响气候。,-15-,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整合构建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6-,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1)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受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2)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破坏了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控制形成的地带性分布格局,使气候类型的分布复杂化,形成了非地带性现象。,-17-,必
6、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非地带性气候分布的成因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纬度较低+海洋信风+沿岸暖流流经+地形迎风坡”。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气温低”。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西风的背风坡,东岸为离岸风”。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南美洲西海岸6S30S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脉限制向内陆延伸(东西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北长)。,-18-,必备知识整
7、合,关键能力突破,诊断反馈 (2018四川广安适应性考试)纳马夸兰地区(下图)气温较高,降水量少,多雾,干湿季交替明显,雨季短暂,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据此完成第13题。,-19-,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1.纳马夸兰的湿季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信风带影响 2.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纳马夸兰附近海域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离岸风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3.决定纳马夸兰地区野生多肉植物生长周期的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
8、水分 D.土壤,答案,解析,-20-,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真题探究,(2015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21-,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思维流程 文字信息:“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水热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的茶树生长。 图示信息:经纬度、等高线、海拔、黑海西风带、 地中海 气候、山脉呈 西北东南 走向等。 推理判断:
9、索契地处44N附近,东依高山、西临黑海冬季 西风 带来黑海的湿润气流。在山地迎风坡抬升多 地形 雨降水充足。 索契的位置 地中海 气候夏季 高温 。 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山阻挡北面的 冷 气流、黑海调节冬季 温暖 。,-22-,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答案: 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23-,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能力提升 气候形成因子的分析思路 气候形成因子一般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分布、洋流)
10、等方面分析。具体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24-,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考点三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基础梳理 1.热带气候类型,-25-,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6-,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亚热带气候类型,-27-,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温带气候类型,-28-,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9-,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极地气候与高山气候,-30-,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整合构建 1.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来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 (1)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11、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31-,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32-,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3-,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4-,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根据气候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
12、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35-,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6-,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根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37-,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38-,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气候特征的描述,-39-,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诊断反馈 (2017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下图为东二区某地气温、降水雷达统计图,图中气温与降水量的数值共用同一坐标系统。据此完成第12题。,-40-,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1.该地所在大洲及其气候类型是( ) A.欧洲,地中海气候 B.非洲,热带草原气候 C.亚洲,热带季风气候 D.南美洲,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3、 2.该地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雨林退化 B.水土流失 C.山区石漠化 D.土地沙漠化,答案,解析,-41-,关键能力突破,真题探究 (2014上海卷,2021)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气温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据此完成第12题。,-42-,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
14、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答案,-43-,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能力提升 气候统计图的判读,-44-,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5-,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6-,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7-,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8-,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49-,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50-,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51-,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52-,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考点四 主要气象灾害,整合构建 1.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53-,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
15、2)空间分布规律。,-54-,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2.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55-,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诊断反馈 (2017河北衡水中学调研)2017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据此完成第12题。,-56-,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1.此次寒潮( ) 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 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 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 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 2.寒潮过境后( ) 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重 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 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 D.广州市清理
16、结冰路面,保证交通,答案,解析,-57-,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真题探究 (2012上海卷,454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58-,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59-,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答案: (1)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
17、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2)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解析: 第(1)题,共同的气候条件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两地水灾严重的原因。从地形角度来看,两地又有差异,江南丘陵主要是洪水,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内涝。第(2)题,要针对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减少水灾的应对措施。江南丘陵地形坡度大,多为河流上游,因此要从恢复植被和修建水库来拦蓄洪水;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因此主要采取固堤、疏浚、退耕还湖等工程措施。,-60-,必备知识整合,关键能力突破,能力提升 1.自然灾害成因=天(气象、气候、常见天气系统)+地(地形、地质、地貌、植被等)+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自然灾害成因分析的答题技巧 (1)明确考查方向:是分析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侧重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人为原因突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理清因果联系: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3)多角度综合分析:依托宏观或微观的区域地图,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人地关系”多角度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