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考推荐】江苏省启东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9963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推荐】江苏省启东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备考推荐】江苏省启东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备考推荐】江苏省启东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备考推荐】江苏省启东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备考推荐】江苏省启东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课后练习(1)1 读选文,回答问题: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

2、,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结合全文思考:宋将军为什么“自负”?2 墙往往而是古义:_ 今义:常常3 荣于身后古义:_ 今义:身体后面4 敛赀财以送其行( )5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古义:_ 今义:走路6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3、,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

4、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割占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5、C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D义不赂秦3选出下列与“赵尝五战于秦”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今日之事何如C具告以事 D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4下列对这四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 ,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译文:_(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译文:_(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

6、而亡,诚不得已。译文:_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7、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燕、赵之收藏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始有远略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事秦之心,

8、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赵国在与秦国的战斗中多次打败过秦国。C如果燕、赵、齐三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D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6.翻译下面的句子。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9、。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0 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

10、,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破灭之道也 道:规律B不能独完 完:保全C与战败而亡者 亡:灭亡D固不在战矣 固:所以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李牧连却之B与战败而亡者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D至于颠覆 师不必贤于弟子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先用双重否定,既而又自为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B文章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

11、不及战争的损失。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D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参考答案:1 答案: 因为他擅长武术,周围七个省中喜好从事武术的人都来向他拜师学艺,人们因为他魁伟健壮,都叫他“宋将军” 。解析: 2 答案: .到处解析: 3 答案: 死后解析: 4 答案: “赀”通“资” ,读 z,钱财解析: 5 答案: .

12、跑解析: 6 答案: 见闻,学问,用做名词 解析: 7 答案: 善行,用做名词解析: 8 答案: 1.D 2.B 3.B 4.C5.(1)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2)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可惜赵国以武力抗秦却没能坚持到底。(3)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解析: 1.D 项, “革灭”是“消灭”的意思。2.“礼” 、 “下” 、 “义”都是名词作动词, “小” “大”是形容词作名词。3.A、C、D 三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B 项是宾语前置。4.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是

13、,齐、燕、赵虽然没有贿赂秦国,但在基本国策上有失误,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燕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因此,C 项表达错误。9 答案: 1.D 2.D 3.B 4.D 5.C6.翻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翻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灭,邯郸成为秦国的郡邑,可惜它使用武力而不能坚持到最后。翻译: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而采取下策跟从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解析: 1.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A.也:句末语气词/句中停顿。B.之:代词,指秦国/助词,的。C.则:副词,就/连词

14、,那么。2.A.古义:智慧力量 B.古义: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C.古义:一般人3.B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C 项是意动,D 项为名词作状语。4.例句是状语后置句。A 项是定语后置句,B 项为被动句,C 项是判断句,D 项为状语后置句。5.文中只是“或未易量” ,句中判断太绝对。10 答案: 1.B 2.C 3.B 4. 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解析: 1.A.道:原因;C.亡:丧失;D.固:本来 2.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代秦。B.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C.以:介词,因为 D. 于:介词,到/介词,比。2.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