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l 诗词鉴赏.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9923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l 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备战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l 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备战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l 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备战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l 诗词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备战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l 诗词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 诗词鉴赏14L2015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劳停驿 【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 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 “瘦”二字的妙处。(4 分)14答案 (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2)从

2、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 “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 “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情感寄寓来看:“荒” “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解析 (1)本题考查写景的角度和方法。题干已经给出明确的提示,从时空两个角度来简要说明,所以答题时分两个要点:时间上,写了白昼之景和暮夜之景;空间上,有远、近、高、低之分。然后结合诗句说明即可。(2)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一般

3、从两个层面来组织:表层上,景物的特征或人物的情态;深层上,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可知, “荒” “瘦”写出了旷野的荒凉和土地的贫瘠,寄寓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对百姓处境的同情和自身的伤感失意)。6L2015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秋夜纪怀宋陆 游北斗垂莽苍,明河 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 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 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 分)答: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 分)答:_6(1

4、)答案 要点: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解答时,首先找出该联写到的景物“风” “林”“叶” “露” “草” “百虫” ,再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细微联系,最后分析这些景物的作用。(2)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前两联写景,第三联转入叙事,写出了自己在秋夜的状况,第四联顺接第三联,病中“还思

5、”扣合题目,从诗人“思”的地点“散关” “驿前”及“思”的意象“炬火”可以分析出诗人此时的情感。【诗歌赏析】这是一首秋夜抒怀之作。首联以写景起笔,茫茫太空,北斗垂挂,银河浮动,无限的空间境界宏大,让人心胸开阔。颔联紧承首联写景,但将人的目光引向近处,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颈联转入叙事,诗人秋夜病卧,稍有好转,诗兴又起,半睡半醒之间诗篇已成,诗情带着诗人又回到大散关,回想起当年击退金兵,驿使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准备传递胜利消息的情景。虽抱病卧床,那重返战场,报效国家的壮心不禁令人感慨。 L2015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6、成 89 题。残春旅舍韩 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 ,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 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 ,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8.答案 构思巧妙,把“花须落” “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 “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 “抱” “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的

7、,给 3 分;答出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因为赏析角度不确定,所以难度较大。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指出颔联巧在哪里,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围绕“颔联巧”来回答。赏析诗句的妙处,思考角度有内容(句意、情感)和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炼字)两个方面,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从内容上考虑,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的行为却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分生机,给人新奇之感。从炼字、修辞手法的角度考虑,蜜蜂抱着花蕊随花飞落,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玩,很明显“抱” “吹”二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皇都美好的春光

8、。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9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 ,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 ,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 3 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后两联,五、六句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愁苦,注意抓住表情词语“愁” ,还要联系题目和注释,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在旅舍中写的,所以有孤寂之情。七、八句写作者要

9、好好地保存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不改变自己的气节,不依附奸佞之臣,要一直等到大唐复兴,还要为大唐效忠。【原味翻译】在一个春残红飞、夜雨放晴的早晨,我突然间忆起长安城。在树枝上,蜜蜂上下翻飞好像抱着花蕊从枝头降落,在水面上,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飘行。借写诗抒情,因悟禅停止,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干净朝簪等待大唐复兴。【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所作,当时唐朝已亡,此诗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客居他乡,于是诗人忆起了阔别已久的帝京长安。一提起长安,诗人自然想起被昭宗信任,做翰林学士时的

10、得意情形,又自然地想到为朱全忠所排挤,致使他落魄异乡的遭遇。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 “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书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几番思考终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诗人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 “举杯销愁愁更愁” ,醒来之后,将有更大的悲伤。七、八句写更大的悲伤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他要好好地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

11、被尘埃污染。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他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帽,心中暗暗地表示: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全诗由“旅舍” “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 ,五、六句承“旅舍” ,七、八句收束,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14L2015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卜算子张元幹 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 “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 分)(2)“

1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14答案 (1)“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2)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的炼字。炼字题答题时可从词语含义、修辞、活用、情感等角度切入。(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答

13、题时要考虑思想感情的抒发是借助表现手法来实现的,不可仅仅答情感。祖逖的闻鸡起舞典故考生比较容易辨析,其表达的感情也较容易体会;“冷”字体现的冷色调也与自身处境相合;再考虑“知人论世” ,情感就更易于把握了。【诗歌赏析】张元幹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片写景,清柔、高远。开篇是“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 “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航向。一起句,作者就用“风” “露” “云” “水” “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

14、艇来“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正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作者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示出博大的气势。下片抒情,深沉、壮烈。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 , “闲”也非“闲”了。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诗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15、下”的情怀。歇拍二句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幹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 “起舞闻鸡”说的是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鸣而起床舞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应了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景色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幹“长于悲愤”的词风。

16、13L2015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 分)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_13答案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

17、: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1)题时,可先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然后再分析表达效果等。解答(2)题时,可先说出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志向,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简要分析。【赏析】本诗意境深邃,内蕴丰厚,为唐诗中的优秀之作。诗歌描绘了夏日山中幽静空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首联点明题目,写月夜下游山;颔联写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谷的寂静幽深。这三

18、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构成一幅幽静深远的夏夜山景图。尾联卒章显志, “樊笼累”表明了诗人对官场、俗世的厌倦之情, “松桂心”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L2015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月 圆 唐杜 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 空山静,高悬列宿 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 分)答:_8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

19、,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前六句一句一景,要抓住描写的对象和描写的角度来思考。答题时最关键的是要对每一幅画面组织语言,语言以既简明准确又生动形象为最佳。如,第一幅画面可为“明月悬照,清辉满楼”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4 分)答:_9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题

20、干中明确说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相对来说就降低了难度。答题时要清楚地写出实写的是什么,虚写的是什么,还要答出真挚的感情具体指什么。【诗歌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秋天的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时写的。“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这两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在屋门,在屋门之上闪动。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这两句是说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闪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后显得更加老旧。

21、“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这两句是说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这两句是说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想到遥远的家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静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和真诚祝愿,也是对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本诗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寥,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的时孤独寂寞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L2015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619 题。醉

22、翁操 苏 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 ,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

23、新雨后”的“空山” ,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6C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C 项说“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有误,应该是“空有流泉朝吟夜怨 ,作者借此来表达思念之情”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 分)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

24、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 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7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A 项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 项是用蜂吟和蝉鸣来写琴声;D 项用敲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答案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考

25、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 A 级。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 分)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 ,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也曾写道:“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 分)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惟翁醉中知其天”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2 分)18答案 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或: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

26、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 分)19答案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 ,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在诗词中寻找写景和抒情的诗句。然后总结归纳景物特点,并据此表明情感。【诗歌赏析】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四

27、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此处用以状流泉之声响。 “清圆”两字在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这两句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被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

28、流泉之声响比作孔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此二句照应上片所说的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归,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说醉翁离开滁州后,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 “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二句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巅,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两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

29、来。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二句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故,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最后“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两句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10L2015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 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 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

30、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 ,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 虚,废墟。(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_ 。(2 分)(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 分)答:_10(1)答案 春江花月夜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代文学中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平时要加强对学过的课文的记忆。此题也提醒我们,不得忽视选修教材。(2)答案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 ,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

31、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两首诗的大意,第一首诗是借凭吊古迹而抒发胸臆的怀古之作,诗歌围绕魏武生前身后诸事展开,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第二首诗句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诗人虽有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 作答时,应先解说诗句内容,再写人生感悟。10L2015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32、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 注 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 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 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分)10答案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诗歌鉴赏】

33、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天到窦员外落成的新居参加宴饮后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新居周围的优美景色,风景中处处表现着诗人归来时的喜悦之情。首联一开始就直抒胸臆开颜,下文围绕此展开。渠水环绕新居,周围群山在秋色的点缀下愈发显得动人;在新居旁边,碧松通月,红药待春,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在写景时,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极富层次感;青山、绿水、碧松、红药,色彩斑斓。此情此景,让诗人流连忘返。无怪乎平日案头堆满等待处理的文书,忙得不可开交的诗人,也偷得半日闲,想要长留此间了。这首诗,短短八句,情景交融,跟随诗人踪迹,便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L2015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发临洮将

34、赴北庭留别 岑 参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8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设题。解题时须注意两点:一是了解景物描写的虚实、动静、视听等不同的角度,二是把这首诗与

3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对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用比喻的手法写眼前实景,而本诗中的“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则是“闻说” ,属于虚写,是想象的内容。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 3 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 2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9答案 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着眼于尾联设题。第一问的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勤王敢道远” 是说敢到边塞荒凉之地,为国家之事尽忠,

36、表现出爱国的热情;“私向梦中归”则是思乡之情的流露。答案中只要体现出这两点内容即可。回答第二问,要从诗歌内容的丰富性、思想格调两个角度来思考,作者在表达思乡情的同时,融入了爱国情,丰富了诗歌的思想,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每问 3 分)14L2015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37、?(2 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 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14答案 (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柳色葱翠(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 “红香湿”对“绿色匀” 。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考生必须抓住题干中“春雨后” “景象”这两个关键词,逐句梳理,恰当截取,科学概括。所概括出来的景象,不只是一个景物,而且要带有它独有的特征,如“尘土”之净, “紫烟”之散, “

38、日”之丽, “花”之“沾雨” , “柳色”之“葱翠” ,这些特征不能忽略。(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有时也叫表现手法,它包含的范围较广,分类标准也较杂,因此解答表达技巧之类的题目,应从多角度去考量和挖掘,如果思路打不开,就难以发现诗句中所蕴含的表达技巧。颈联“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从句式来看,属于对仗。逐词梳理下来, “柳拂”属拟物的修辞,而“红香湿”三字,融视觉、嗅觉、触觉于一炉。(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鉴赏诗歌感情,一是要读懂全诗,二是要准确把握诗中主要意象的含义。第(1)题所梳理过的景象,如“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等,无不透

39、出喜人的色彩,而此诗的写作背景是长期贬谪外放的、诗人最亲密的师友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这怎么不使诗人为之感到由衷的高兴呢?怎么不为朋友和自己感到志得意满!最后一联表现“闲”人之乐,亦为得意和高兴的事情。L2015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7 分)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 ,扫空眼底 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 乍雨初晴。【注】 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一种弦乐

40、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 ,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21答案 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识记名句的能力。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来思考;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出白诗中与“月”有关的诗句。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 分)_22答案 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

41、描写、间接描写。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描写手法有很多,既有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也有正衬和反衬。比较上下片的内容,上片侧重从乐曲本身的角度来描写,下片侧重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理清了这一思路,回答此题就有条理了。【诗歌鉴赏】张伯淳是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他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 “怀抱转分明” ,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 ,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 ,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诗人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 ,因其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