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运动心理学三.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9581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心理学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运动心理学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运动心理学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运动心理学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运动心理学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运动心理学 第二篇,运动员的动力来源,运动活动 的动机,唤醒、焦虑 与运动表现,运动活动 的归因,运动活动的动机,要用到的心理学的三个基础概念 动机(motive,motivation):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例如,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可能是健身,也可能是交友。 驱力(drive):也称内驱力,是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 需要(need):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一、成就需要,成就需要:优异成绩取决于成就需要吗? (一)成就需要要想取得优异成绩

2、和卓越成就需要哪些条件? 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获得者 易金玲 视频,心理学家布卢姆曾对美国最优秀的钢琴家、雕塑家、数学家、神经病学家、奥运会游泳选手和网球运动员进行了一项调查(2004)。 结果显示,决定未来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动机”和“奋斗目标”。才能是由献身精神和勤劳培养起来的,获得伟大成就的机会总是留给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人。 所以,成就需要是运动员最宝贵的精神财富。,Insert Title Text,成就需要(need of achievement)是由默里(Murray,1938)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

3、方面的差异。在任何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得好。,成就需要高的人有如下特点: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来自父母的高成就压力。 当父母用严格的规则来喂养、照看、训练孩子时,孩子就会感到高度的成就压力。选择既不过低也不过高的适中目标。 在你的面前有5个靶子,放在远近不同的位置。 由A到E难度加大,如果打中A奖励2元,B4元,C8元,D16元,E32元。你选择哪一个?从事风险大且责任重大的职业。有更好的工作业绩。,成就需要的测量,麦克利兰等人(Mcclelland,Atkinson,Clark,1953)应用了一种特殊的测验,称为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

4、rception test,TAT)。 他们要求被试根据一系列模棱两可的图画自行编造故事,说明图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造成什么结果。这种投射测验的目的是让被试把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动机投射到图画情境中,并以此来分析和评价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成就需要理论在竞技运动中的意义与作用,以下抚养方式有助于在儿童早期对孩子的成就需要进行启蒙教育: 第一,母亲对孩子所做的早期独立性训练。 第二,父母对成就的高期望。 第三,对孩子表现出的成就的高奖赏。 第四,父亲对儿童的限制。在竞技运动领域,也需要不断对运动员进行成就需要方面的启蒙和培养。,二、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e

5、)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管内部原因的动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e)是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一、认知评价理论,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德西和瑞恩(Deci & Ryan, 1980)提出的关于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关系的理论。认知评价理论从人的内部动机出发,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和主动感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哪些因素对内部动机影响最大,如何解释内部动机方面产生的可观察到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内部动机这一概念有助于解释许多不可思议的体育现象,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人在不可能获得

6、明显外部奖励时仍然津津乐道于某一活动的行为。,理论观点,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相关的信息功能;外部奖励如果能够提高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加强内部动机;外部奖励如果降低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则会损害内部动机。,奖杯奖金会破坏内部动机吗?,在体育活动中,主要的奖励往往是来自内部的,这不但对一般的体育爱好者来说如此,就是对运动员、教练员来说,也时常如此。 (一)能力评价、自我决策、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以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的,因此,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任何影响自我决策感和能力感的事件都可能影响人的内部动机。专题2-1:奖金会有副作用吗?分析探讨:孙杨的成

7、功与未来?,理论,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既可能加强内部动机,也可能削弱内部动机。这主要取决于外部奖励的方式以及运动员对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重要程度的认识。如果奖惩得当,则外部奖励甚至小范围内的惩罚可激发运动员的正确行为,并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反之,则有可能破坏内部动机,得到相反的效果。,理论观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认为将动机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不足以揭示行为激起和调节的本质特征。而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的意识。 自主性是指自主选择行为和承担行为责任的程度;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做出特定性为的程度。奖励是一种社会

8、控制手段,限制了人的自主性。,理论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德西认为:事先就告知将给予奖励的被试,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就会把当前做的事归于因为我将为此得到报酬,也会考虑给予我的奖励对于我所要完成的任务来说是否值得一干。而在完成解题任务后给予奖励的被试的内部动机未被削弱,这一点或许正是考虑给予奖励的时机的依据。,总的来说,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个问题有关: 第一,是否有强有力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 第二,是否使运动员体验到了最初的成功(即外部奖励使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在提高)? 第三,是否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的奖赏,而对所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如果答案均为

9、“是”,则外部动机会加强内部动机。,二、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提出的强调自我效能中心作用的理论。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自我效能理论观点,效能信息决定着效能期望,效能期望进而影响着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自我效能可以从人所接受的挑战、进行的努力和坚持的时间中体现出来,并影响着人的认知过程,如成功与失败的表象、目标定向、归因等等,这些认知过程进而影响着人的动机状态。,Insert Title Text,成功的表现,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自我效能感,行为模式选择

10、努力 坚持,思维模式目标 忧虑 归因,效能信息,效能期望,行为及思维模式,自我效能示意图,Insert Title Text,1. 成功的表现(successful performance) 成功的表现能够发展运动员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表现则会削弱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运动员过去的成功经验,是他们预测将来成功最有力的证据,会成为运动员面对一下次挑战时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 因此,在训练中,为运动员创设可获得成功的情境非常重要。在任务难度非常高时,成功将变得不现实,因此教练员有时需要通过降低任务难度来保证运动员能够体验到成功。在比较简单的任务完成后,教练员可以逐渐增加任务难度。,2. 替代经验(v

11、icarious experiences) 通过观察榜样,个体通常可以获得有关成功的替代经验。而替代经验也是自我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榜样与个体自身的相似程度越高,对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则越大。当观察到条件与自己相似的榜样因努力而成功时,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就会提高;反之,运动员的自我效能就会降低。 对于初级运动员来说,替代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非常重要。例如,继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取得突破后,在这一项目上,前所未有地涌现出较多的优秀的中国运动员,这虽然与训练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但刘翔的成功对于其他运动员而言,形成了良好的替代性经验,成为提高其他运动员自我效能的源泉。,Insert Titl

12、e Text,3. 言语说服(verbal persuasion)言语说服指他人利用鼓励性的话语或正向的反馈使得个体相信其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在体育运动领域,言语说服通常来自教练、父母或者同伴。需要注意的是,言语说服应采用积极的话语,例如告诉运动员他的能力很强或者他一定可以成功等等。例如,教练可以说“转的好,现在要记住盯住球”。应尽量避免使用消极的话语,如“你不会把球转向远端吗?别只看人不看球”。言语说服也可以采用自我鼓励 的方式,也即自我暗示。,Insert Title Text,4. 情绪唤醒状态(physiological and emotional state

13、)个体的生理与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当个体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时,自我效能感会随之提高;焦虑、沮丧时,自我效能也随之降低。决定自我效能感高低,不单纯取决于个体实际的身心状态,而且取决于个体对自身身体与情绪状态的觉知及解释。消极的情绪解释都会导致运动员自我效能水平的下降。,理论应用,在竞技体育领域,自我效能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自我效能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问题。 在体育教育和大众健身领域,自我效能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问题。该理论虽未能直接说明自我效能究竟是稳定的人格特质还是易变的心理状态,其影响因素如何等重要问题。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自我效能是易变的心理状态

14、,自信心则是稳定的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是特定情境下的自信心。,三、目标定向理论(goal orientation theory),任务定向(task orientation)是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与提高。 自我定向(ego orientation)是指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它对内部动机有损害作用。,理论观点,探讨哪些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会影响人的主观能力,这种主观能力又如何影响人的后继行为及其效率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指向活动本身并以自身进步为参照的任务定向可以激发对任务的

15、直接兴趣;而指向将自己同他人进行能力比较的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理论应用,目标定向理论主要强调人的目标定向对动机的影响,它主张任务定向,希望体育活动的参加者通过这种目标定向来获得更多的乐趣,从而加强内部动机。该理论更适合于大众体育。,结论,运动动机研究的主流是:成就目标定向、运动参与动机与坚持性、自我调节和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式,也有一些关于目标设置、归因、教练动机等课题进行的研究。 研究的主流逐步从对人的内、外部刺激来寻求行为动因的机械观,转向对人的认知调节因素进行研究的认知动机观。 可以推断,以认知观点为基础的研究是当今国际体育运动心理学动机研究的主流。 我国学者的研究主题基本上与

16、国外学者保持一致,但在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式方向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尚少。 国外学者关于体育运动成就动机和归因方面的单独研究已经很少,他们转向了成就目标定向和自我效能等课题的研究,这应当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应该满足运动员的那些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多数人的需要可以归为以下三类: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从属于一个集体的需要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的需要,(一)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体育运动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并使身心集于一体。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激发运动动机。为满足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应在教学训练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使运动员的

17、能力适合练习的难度。 第二,使训练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第三,让所有人积极参与。 第四,在练习中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分派任务,使他 们有机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第五,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中有更多的自主权。,(二)满足运动员归属集体的需要,(三)满足运动员展示自我的需要,激发动机的方法,(一)依从方法 依从方法指利用外部奖励和惩罚的作用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例如,教练员对运动员说:“如果你今天赢了,那我们星期一就不练了”,或者“你要是再不听,就暂停你的伙食费”。 (二)认同方法 认同方法是指利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来激发运动动机的方法。例如,教练员说:“如果你关心全队,为全队尽力,那你也是在

18、为我做这件事,帮了我的忙。”,激发动机的方法,(三)内化方法 内化方法是指通过启发信念和价值观来激发内部动机的方法。例如,教练员赛前对运动员说:“某某,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你的确练得很努力。你应当对准备工作感到满意,我相信你肯定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我想,你一定知道,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我都会为你感到骄傲。” 视频,注意问题,第一,在技能发展的初级阶段,依从方法与认同方法最有效,因为该阶段运动员尚不成熟。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内化方法会起作用,也最适宜。 第三,对于那些十分习惯于依从法而不适应、不接受内化法的运动员,激发其动机的方法取决于目标。 第四,运动员归因的控制点不同,激发其运动动机的直接方法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