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归去来兮辞 并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眷然(jun) 西畴(chu) 眄庭柯(min)载欣载奔(zi) 盈樽(zn) 壶觞(shng)矫(jio)首 出岫(xi) 翳翳(y)盘桓(hun) 幽壑(h) 流憩(q)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乃瞻衡宇(衡,通“横” ,横木)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乘 聊 乘 化 以 归 尽 ( 动 词 , 顺 随 )因 利 乘 便 , 宰 割 天 下 ( 过 秦 论 ) ( 动 词 , 趁 着 )公 与 之 乘 , 战 于 长 勺 ( 曹 刿 论 战 ) ( 动 词 , 乘 车 )以 区 区 之 地 , 致 万 乘
2、 之 势 ( 过 秦 论 ) ( 量 词 , 辆 ) )2绝 请 息 交 以 绝 游 ( 动 词 , 断 绝 )非 能 水 也 , 而 绝 江 河 ( 劝 学 ) ( 动 词 , 横 渡 )枯 松 倒 挂 倚 绝 壁 ( 蜀 道 难 ) ( 形 容 词 , 走 不 通 的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 桃 花 源 记 ) ( 形 容 词 , 与 世 隔 绝 的 ) )3引 引 壶 觞 以 自 酌 , 眄 庭 柯 以 怡 颜 ( 动 词 , 端 起 )林 暗 草 惊 风 , 将 军 夜 引 弓 ( 塞 下 曲 ) ( 动 词 , 拉 )不 宜 妄 自 菲 薄 , 引 喻 失 义 (
3、出 师 表 ) ( 动 词 , 引 用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 沁 园 春 雪 ) ( 动 词 , 吸 引 ) )4以 既 自 以 心 为 形 役 ( 介 词 , 让 )不 以 物 喜 , 不 以 己 悲 ( 岳 阳 楼 记 ) ( 介 词 , 因 为 )余 船 以 次 俱 进 ( 赤 壁 之 战 ) ( 介 词 , 按 照 )舟 遥 遥 以 轻 飏 , 风 飘 飘 而 吹 衣 ( 连 词 , 相 当 于 “而 ”, 表 修 饰 ) )5而 觉 今 是 而 昨 非 ( 连 词 , 表 并 列 )门 虽 设 而 常 关 ( 连 词 , 表 转 折 , 但 )时 矫 首 而 遐 观
4、( 连 词 , 表 修 饰 )鸟 倦 飞 而 知 还 ( 连 词 , 表 承 接 )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眄庭柯以怡颜(使动用法,使愉快)2悦亲戚之情话(意动用法,以为悦)3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4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5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6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7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8乐琴书以消忧(意动用法,以为乐)29实迷途其未远(名词作动词,指出来做官)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多比喻纠纷或乱子。)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3幼稚盈室
5、,瓶无储粟(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4问征夫以前路(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5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今义:文静而美好。)6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7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用“见于”这种固定格式表被动)译文:_2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为”在句中表被动)译文:_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宾语“焉”置于动词“求”之前)译文:_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宾语“胡”置于介词“为”之前)译文:_5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宾
6、语“奚”置于动词“疑”之前)译文:_6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春及”置于动词“告”之后)译文:_7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省略句, “候门”之间省略了介词“于”)译文:_8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 “寓形宇内”之间省略介词“于”)译文:_【答案】 1.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2既然让内心被形体役使。3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4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5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6农夫们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我。7僮仆们欢迎,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8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3常识速览陶渊明(365 或 372 或 376 年427 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
7、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贵族世家,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相关作品有饮酒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等。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 405 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1文学常识辞“辞”
8、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 。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 ,每句三拍。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写法上讲究铺排,这表明赋是有韵的散文。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2文化常识(1)诸侯以惠爱为德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
9、作战,保卫王室。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如:宋襄公之“公”是爵名,晋文侯之“侯”为爵名。诸侯称国君,也可称爵名;侯爵、伯爵诸侯在封国内也可以通称“公” 。如:齐桓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齐公即齐侯。王: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春秋时周衰,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僭号称“王” ,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2)仲秋至冬4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 “孟”是第一,“仲” 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
10、为中秋。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分“序”和“辞”两节。 “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文脉梳理【答案】 归途 向往田园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_【答案】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
11、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不论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夫接风洗尘。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5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2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话中包含的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_【答案】 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是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
12、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你看:“园日涉以成趣” “乐琴书以消忧” ,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充实、有意义,虽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岂不快哉!这便是他所理解的“天命” 。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3联系全文,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_【答案】 从“序”及“辞”的第一部分均可看出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言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而不言官场的黑
13、暗。对以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 “昨非” ,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写出游之景时,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4文中的“松” “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_【答案】 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松” “菊”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
14、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6世态炎凉,唯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合作探究5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请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来加以分析。_【答案】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坚决地从官场中退出,过上了躬耕自食的生活,成为隐士的典型。他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
15、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6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初,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是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是想象虚构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_【答案】 (示例一)本文属实录之作,理由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今是”二字明确点出作者当时的处境,是在享受了田园生活的无限乐趣后清醒地悟到的;第二段中写归途、家门、居室、庭院,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能有如此细微的情节
16、呢?文末“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作者正是在亲眼所见之后,方可发出如此深刻的发自内心的感慨。(示例二)本文属想象之作,现阐述理由如下:“归去来兮”意为“回去吧” ,如果是实录之作,如此表述实为不当;文前小序称“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7余 家 贫 , 耕 植 不 足 以 自 给 。 幼 稚 盈 室 , 瓶我 家 贫 穷 , 耕 田 植 桑 不 能 够 供 给 自 己 的 生 活 。 孩 子 很 多 , 米无 储 粟 , 生 生 所 资 , 未 见 其 术 。 亲 故缸 里 没 有 存 粮 , 所 赖 以 维 持 生 活 的 , 没 有
17、本 领 解 决 。 亲 友多 劝 余 为 长 吏 , 脱 然 有 怀 , 求 之 靡大 都 劝 我 去 做 官 , 我 心 里 也 有 这 个 念 头 , ( 可 是 ) 求 官 没 有途 。 会 有 四 方 之 事 , 诸 侯 以 惠 爱 为门 路 。 正 赶 上 有 奉 使 外 出 的 差 事 , 地 方 大 吏 把 爱 惜 人 才 作 为 美德 , 家 叔 以 余 贫 苦 , 遂 见 用 于德 , 叔 父 也 因 为 我 家 境 贫 苦 , ( 替 我 设 法 , 于 是 我 ) 就 被小 邑 。 于 时 风 波 未 静 , 心 惮 远委 派 到 小 县 做 官 。 那 时 社 会 上
18、动 荡 不 安 , 心 里 惧 怕 到 远役 , 彭 泽 去 家 百 里 , 公 田 之 利 , 足 以 为地 当 差 , 彭 泽 县 离 家 一 百 里 , 公 田 收 获 的 粮 食 足 够 来 酿 酒酒 。 故 便 求 之 。 及 少 日 , 眷 然 有饮 用 。 所 以 就 请 求 去 那 里 。 等 到 过 了 一 些 日 子 , 有 辞 官 回归 欤 之 情 。 何 则 ? 质 性 自 然 , 非家 的 想 法 。 什 么 道 理 呢 ? 本 性 自 由 自 在 , 这矫 厉 所 得 。 饥 冻 虽 切 , 违 己是 勉 强 不 得 的 。 饥 寒 虽 然 来 得 急 迫 , 但
19、是 违 背 了 本 意 去交 病 。 尝 从 人 事 , 皆 口 腹 自做 官 , 身 心 都 感 到 痛 苦 。 曾 经 出 仕 , 都 是 为 了 谋 生 糊 口 而 役役 。 于 是 怅 然 慷 慨 , 深 愧 平 生 之 志 。 犹使 自 己 。 于 是 惆 怅 感 慨 , 深 深 地 有 愧 于 平 生 志 愿 。 仍 然望 一 稔 , 当 敛 裳 宵 逝 。 寻 程 氏希 望 任 职 一 年 , 便 收 拾 衣 装 星 夜 离 去 。 不 久 , 嫁 到 程 家 的妹 丧 于 武 昌 , 情 在 骏 奔 , 自 免 去妹 妹 在 武 昌 去 世 , 一 心 急 于 赶 快 去 奔
20、丧 , 自 己 请 求 免 去 官职 。 仲 秋 至 冬 , 在 官 八 十 余 日 。 因职 。 自 秋 季 的 第 二 个 月 到 冬 天 , 在 职 共 八 十 多 天 。 因事 顺 心 , 命 篇 曰 归 去 来 兮 。辞 官 而 顺 遂 心 愿 , 写 了 一 篇 文 章 , 题 目 叫 归 去 来 兮 。乙 巳 岁 十 一 月 也 。乙 巳 年 ( 晋 安 帝 义 熙 元 年 ) 十 一 月 。既 自 以 心 为 形 役 , 奚 惆 怅 而 独 悲 ?既 然 让 内 心 被 形 体 所 役 使 , 为 什 么 还 失 意 伤 感 独 自 愁 悲 ?悟 已 往 之 不 谏 , 知 来
21、 者 之 可我 认 识 到 过 去 的 错 误 已 经 不 可 挽 回 , 知 道 未 来 的 事 还 来追 。 实 迷 途 其 未 远 , 觉得 及 补 救 。 确 实 走 入 了 迷 途 大 概 还 不 太 远 , 我 已 经 醒 悟8今 是 而 昨 非 。现 在 归 隐 是 正 确 的 , 而 以 前 做 官 是 错 误 的 。 芜 : 田 地 荒废 。 胡 不 )Error!Error!舟 遥 遥 以 轻 飏 , 风 飘 飘 而 吹船 在 水 面 上 轻 轻 地 摇 荡 着 前 进 , 和 风 徐 徐 吹 拂 起 我衣 。 问 征 夫 以 前 路 , 恨 晨 光 之 熹的 衣 袂 。
22、问 询 行 人 前 面 已 到 了 何 处 , 遗 憾 的 是 天 刚 刚 放微 。亮 。 轻 飏 ( yn) : 形 容 船 在 水 面 上 轻 轻 地 摇 荡 着 前 进 。飏 , 飞 扬 , 形 容 船 行 驶 轻 快 。 问 征 夫 以 前 路 : 即 “以 前 )Error!乃 瞻 衡 宇 , 载 欣 载 奔 。 僮 仆刚 刚 看 见 了 自 家 的 房 屋 , 我 高 兴 地 奔 跑 过 去 。 仆欢 迎 , 稚 子 候 门 。人 们 欢 欢 喜 喜 出 来 迎 接 , 小 儿 早 就 等 候 在 屋 门 口 。 院 子三 径 就 荒 , 松 菊 犹 存 。里 的 小 路 已 快
23、要 荒 芜 , 松 树 和 菊 花 却 还 存 在 。 衡 宇 :横 木 )Error!Error!携 幼 入携 着 幼 儿 走 进 屋室 , 有 酒 盈 樽 。 引 壶 觞 以 自 酌 , 眄 庭内 , 有 满 满 的 一 樽 酒 。 拿 起 酒 壶 酒 杯 自 斟 自 饮 , 看 看 庭柯 以 怡 颜 。 倚 南 窗 以 寄院 中 的 树 木 觉 得 很 愉 快 。 靠 着 南 窗 寄 托 傲 然 自 得 的 情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园怀 , 深 知 住 在 仅 能 容 膝 的 小 屋 反 而 容 易 安 适 。 在 园 子日 涉 以 成 趣 , 门 虽 设 而 常 关 。
24、策里 每 天 走 一 走 很 有 趣 味 , 屋 子 虽 然 有 门 却 常 常 紧 关 。 拄扶 老 以 流 憩 , 时 矫 首 而 遐 观 。着 拐 杖 出 去 , 到 处 走 走 , 随 时 随 地 休 息 , 不 时 抬 头 向 远 处 眺 望 。云 无 心 以 出 岫 , 鸟 倦 飞 而 知 还 。 景云 气 自 然 而 然 地 冒 出 山 头 , 鸟 飞 累 了 也 知 道 回 巢 中 。 阳翳 翳 以 将 入 , 抚 孤 松 而 盘 桓 。光 黯 淡 , 太 阳 快 要 落 山 了 , 我 抚 摸 着 孤 松 徘 徊 流 连 。 樽 :酒 )Error!Error!Error!E
25、rror!归 去 来 兮 , 请 息 交 以 绝 游 。 世 与归 来 吧 , 归 来 吧 , 让 我 同 外 界 断 绝 交 游 。 这 世 道我 而 相 违 , 复 驾 言 兮 焉 求 ? 悦同 我 的 意 愿 不 合 , 我 还 驾 着 车 出 去 追 求 什 么 ? 亲 戚 们9亲 戚 之 情 话 , 乐 琴 书 以 消 忧 。 农说 说 知 心 话 叫 人 心 情 欢 悦 , 弹 琴 读 书 可 借 以 消 除 闷 愁 。 农人 告 余 以 春 及 , 将 有 事 于 西 畴 。夫 们 告 诉 我 春 天 来 到 了 , 将 要 到 西 边 的 田 里 去 春 耕 。 息 交 以绝
26、游 : )Error!Error!或 命 巾 车 , 或 棹 孤 舟 。 既有 时 坐 着 有 布 篷 的 小 车 , 有 时 划 着 一 只 小 船 。 既 探窈 窕 以 寻 壑 , 亦 崎 岖 而 经 丘 。寻 幽 深 曲 折 的 山 沟 , 也 经 过 道 路 崎 岖 的 山 丘 。 春 光 里 万木 欣 欣 以 向 荣 , 泉 涓 涓 而 始 流 。 善木 复 苏 欣 欣 向 荣 , 清 清 泉 水 汩 汩 不 绝 涓 涓 长 流 。 我 羡 慕万 物 之 得 时 , 感 吾 生 之 行 休 。万 物 恰 逢 繁 荣 滋 长 的 季 节 , 感 叹 我 的 一 生 将 要 结 束 。或
27、 : 有 时 。 巾 车 : 有 布 篷 的 小 车 。 棹 ( zho) : 桨 , 这 里作 动 词 用 , 用 桨 划 。 窈 窕 ( yo tio) : 深 远 曲 折 的 样 子 。 )Error!已 矣 乎 ! 寓 形 宇 内 复 几 时 ? 曷 不算 了 吧 ! 我 身 体 寄 托 在 天 地 间 还 能 有 多 少 时 候 ? 为 什 么 不 随委 心 任 去 留 ? 胡 为 乎 遑 遑 欲 何心 所 欲 , 听 凭 自 然 地 生 死 ? 为 什 么 心 神 不 定 啊 , 想 要 到 哪之 ? 富 贵 非 吾 愿 , 帝 乡 不 可里 去 ? 享 受 荣 华 富 贵 不 是
28、 我 的 愿 望 , 修 仙 成 神 是 没 有 希期 。望 的 。 已 矣 乎 : 算 了 吧 ! 助 词 “乎 ”“矣 ”连 用 , 加 强 感 叹 语 气 。寓 形 宇 内 : 托 身 于 天 地 之 间 。 曷 ( h) : 何 、 为 什 么 。 )Error!Error!怀 良 辰 以 孤 往 , 或 植爱 惜 这 美 好 的 时 光 独 自 出 去 游 玩 , 有 时 扶 着杖 而 耘 耔 。 登 东 皋 以 舒 啸 , 临 清拐 杖 除 草 培 苗 。 登 上 东 边 的 高 冈 , 放 声 呼 啸 , 面 对 清 澈 的流 而 赋 诗 。 聊 乘 化 以 归 尽 ,流 水 我
29、 又 悠 然 吟 诗 。 姑 且 顺 应 自 然 的 变 化 , 度 到 生 命 的 尽 头 , 乐乐 夫 天 命 复 奚 疑 !天 安 命 , 还 有 什 么 可 疑 虑 的 呢 ? 怀 : 留 恋 、 爱 惜 。 孤 往 : 独自 外 出 。 植 : 立 , 扶 着 。 )Error!Error!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充沛。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10这一切都不靠空发议论,而是借助于景物的形象描写。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
30、如鸟倦而知还。诗人的性情与家乡自然的美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心灵的淳朴自由,外化在清新、幽远而又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2写法指导寓情于景“3 法”寓情于景是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这是一种间接抒情方式。运用这种手法能很好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同时又富有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寓情于景写出佳作呢?(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大自然中的景致是没有情感的,但只要我们运用拟人的手法便可化无情为有情,让景物“活”起来,让作文“舞”起来。如老舍笔下的薄雪“忽然害了羞” ,让我们看到了姑娘般的娇美;水因水藻
31、而“不忍得冻上” ,让我们体会到了水的万般柔情。(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如何其芳在秋天中写道“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其中“游戏”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做游戏般的轻松、自在和欢乐。写作文时,要力求用好每一个形容词使景物神态毕现;要力求用准每一个动词使景物活灵活现。(3)议论抒情,让作文喷射激情让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间接抒情能产生含蓄美,但当情不可遏时,直接议论、抒情能形成气势美,增强感染力。如写梅花“不畏惧严寒,你是强者;不随波逐流,你是傲者;不保留芳香,你是无私奉献者” ,这段议论、抒情的文字,直抒胸臆,尽情赞美了梅花的品质。3迁移运用每到秋季来临的时候,你会发现大自然有一些新变化。请仔细观察,把
32、大自然的变化写下来。注意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字数在 300 字左右。_【写作示例】 当萧瑟的西风将天空洗涤得愈加邈远,当青丝般的草儿被摇曳得株株枯黄,当田塍畦间的孩子望着一群南飞的大雁,我才惊叹于秋的到来!窗外,一棵不知名的老树摇曳着满树的葱茏。一片树叶飘落,那飘荡的曲线,蓦然划亮了暗淡的目光。按捺不住悸动的心,踩着细碎的落叶,我步入幽深的小径。仰头,唯有浩渺常在,洁白浮云,却不见昔日那流淌的绿的瀑布。一片飘忽的树叶怀着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在长空中划出11完美的曲线。飘忽,摇摆,徘徊。阵阵轻风,让它缥缈如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枯黄叶背上的了了脉络,再也无法洋溢绿的喜悦与生机。真不明白,既然赠予
33、它鲜活的生命,为什么还充当刽子手的角色,一点点褪了它的颜色,散了它的芬芳。想想昔日的它们悲秋之意涌上心头。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守卫心灵净土的陶渊明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陶渊明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名利、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的人生真悟。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尘脱俗,他的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起一个“巢” ,一个精神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也许我们无法成为陶渊明那样的诗人,但
34、我们的心中却可以保留一份生活的诗意。【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用于“淡泊明志” “追求自然” “超脱世俗” “保持人格独立”等话题的写作中。2精彩应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淡泊名利,隐居田园。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守住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坚守了对名利的鄙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聆听着李白这略带醉意的长叹,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权贵的蔑视,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这是他对信念的坚守,他坚守了做人的原则,坚守了高尚的情操,坚守了凛然的气概。陶渊明和李白都坚守了他们的信念和高洁。陶渊明的南山黄菊和李白的两袖清风为他们信念的坚守作了见证。他们坚守个人信念的执着使他们成为后人
35、的榜样。这是坚守信念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绎,美丽高洁。佳作领悟导读:这篇文章侧重从“淡泊”的角度,歌颂和怀念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作者对陶渊明的理解绝不停留在肤浅的说白上,而是借助于其诗歌来赞颂其品格。开头、结尾互为照应,点明题旨“淡泊” 。本文语言非常精彩,用诗的语言来写散文,读之朗朗上口,又回味无穷。13舞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一考生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地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他曾在满朝文武钩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
36、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他曾在世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骜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世。他曾在硕果累累的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
37、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 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14【悟亮点】1.学开头(1)本文开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提示:本文开头开门见山,入题即扣准“淡泊”和“芬芳” ,点题干净
38、利落,简洁不拖拉。2.学引用(2)以第段画线句为例,说说本文在修辞方面的技巧。提示:本文语言生动,富有诗意,大量使用引用手法,围绕“淡泊”灵活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引用“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突出人物归心田园的强烈欲求。引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突出人物品格,充实内容,增添文采。引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了人物断绝世俗,清淡闲适的生活状态。3.学结尾(3)结尾是如何照应开头的?提示:结尾照应开头,但是没有简单地重复,而是抓住关键词“淡泊” “芬芳”对全文进行总结,进一步点明主旨。4.学结构(4)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突出特色?作用是什么?提示:本文在结构上
39、突出的特色是:大量使用排比段落,段全用“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开头;段则分别引用陶渊明原诗句开头,形成排比段。排比段的运用使文章句式整齐,气韵流动,一气呵成,优美生动。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诤谏(jin) 轻飏(yng)熹微(x) 眄庭柯(gi)B流憩(q) 矫首(jio)出岫(xi) 景翳翳(y)C盘桓(hun) 窈窕(yo)遑遑(hung) 棹孤舟(dio)D耘耔(z) 东皋(ho)壶觞(shng) 瞻衡宇(zhn)B A 项, “眄”应读“min” ;C 项, “棹”应读“zho” ;D 项, “皋”应读“g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0、( )A眷然有归欤之情(思念的样子)情在骏奔(骑着快马奔跑)B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1眄庭柯以怡颜(斜视)C当敛裳宵逝(收拾衣装)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D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感吾生之行休(将要结束)A “骑着快马奔跑”不正确,此处“骏”是“名为状” ,应译为“像骏马奔驰一样”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舟遥遥以轻飏 云无心以出岫B悦亲戚之情话 感吾生之行休C复驾言兮焉求 悟言一室之内D既自以心为形役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A A 项,连词,表修饰。B 项,助词,定语的标志;助词,主谓间。C 项,助词,无义;交谈。D 项,介词,被;介词,因为。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