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 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柱(j) 混沌(hn) 切磋(qi) 装聋作哑(ln)B.砧板(zhn) 宁愿(nn) 轮毂(h) 以儆效尤(jn)C.执拗(ni) 媲美(p) 籼米(xin) 不屈不挠(ro)D.褫夺(ch) 供职(n) 僭越(jin) 匡复社稷(kun)答案 D解析 A 项“切”读 qi。B 项 “毂”读 。C 项“ 挠”读 n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醇香 收讫 小谗猫 安邦定国B.帐目 瞻仰 主旋律 开诚布公C.商榷 针砭 堰塞湖 再接再厉D.陷阱 蛰居 一炷香 鲜而易见答案 C解析 A 项小谗猫小馋猫。 B
2、项帐目账目。D 项鲜而易见显而易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式接孩子”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众多家长在孩子放学的时间都聚集到学校门口,你拥我挤互不相让。B.有家长认为,部分药品标有按照体重服药的公式,一推算就知道孩子吃多少药了,殊不知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C.当班主任宣布本周班队活动到校外野炊的决定后,全班同学无不拍手称快,掌声、笑声淹没了班主任的说话声,整个教室仿佛沸腾了。D.莫言打动诺奖评委的,是他整体的写作态度、精神和质量,是作为中国作家一以贯之地对中国这片土地以及人的灵魂状态的一种探索。答案 C解析 A 项“上演”本义是“
3、演出,放映” ,句中是比喻用法。B 项“殊不知”是“竟然不知道”的意思。C 项“拍手称快 ”是贬义词,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D 项“一以贯之”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 ”成为亮点,经过报刊、网络和媒体的转载与报道,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和模仿。B.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C.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战略谋划、顶层设计,但在具体落实中,就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破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D.在研究甲骨文
4、和殷墟的早期大师中,王国维对德国的精神文化比较熟悉,知道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莱辛等人如何在古希腊艺术的过程中完成现代的阐释。答案 C解析 A 项并列不当, “报刊、网络和媒体 ”语意交叉,属逻辑错误。B 项“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 “洗净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D 项成分残缺, “在古希腊艺术的过程中”的“过程”前应加“考证”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 6 小题)(1)庭下如积水空明,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千呼万唤始出来,_。 (白居易琵琶行)(3)清风徐来,_。 (苏轼赤壁赋)(4)_,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_,忧思难忘。 (曹操短歌行)(6)我欲乘风归去,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7)_,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8)千古江山,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 (1)水中藻荇交横 (2)犹抱琵琶半遮面 (3) 水波不兴 (4) 几处早莺争暖树 (5)慨当以慷 (6)又恐琼楼玉宇 (7)潦水尽而寒潭清 (8)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6.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一趟从上海开往北京的旅游专列行至江苏南京时,列车广播里,播音员正在播音:各位旅客:我们的脚下正是六朝古都南京。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紫金山松柏苍翠
6、,玄武湖波光荡漾。东吴大帝指点江山,中山国父经纬天地。诗人曾感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现在,南京正渐渐地淡出你的视野。前方,列车将要到达的是安徽省。从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到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这里风光秀美,历史悠久。_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安徽地界。答案 示例: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徽州商人叱咤风云,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7.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嘉宾:_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嘉宾:_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嘉宾:_主持人:_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答案 示例: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