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材分析: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教材的第三篇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作者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 13 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文章的语言形象准确,特别是描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段落,让人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司马迁的当时忍辱负重,坚定写史的决心。此篇文章,应该重点指导学生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在读中积累语言。设计说明: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读。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用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每个学
2、生通过不同形式,读了好几遍课文,体会司马迁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马迁写史记的艰难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几个词来体会司马迁当时所受酷刑对他的影响。让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写”感悟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精神。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插图,从图中观察,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实践点的落实,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最终,记住课文中关键词达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能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要求:2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3、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并学会这种理解文章的方法,逐步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4、在理解品味语言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重点: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发愤”放大、加粗、红色、斜体)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11 课,齐读课题。 2、学贵有疑,读了这个课题我有个疑问,发愤是什么意思呢?3、再次读课题。指导读课题,读
4、出勤奋、努力、振作4、读到这里你想问什么呢?司马迁是谁?史记是什么书?发愤的结果是什么? 3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是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对司马迁这个人,对史记这本书,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 (1)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教师总结: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英雄能从逆境中站起来。是啊,黄河文化熏陶了他,英雄故事激励着他,所以他要写史书!)(2)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
5、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3)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的原因。那就是由于黄河文化、古代英雄故事的熏陶,父亲对司马迁的耳濡目染,最重要还是父亲临终前让刻骨铭心的嘱托。 (板书: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的确,正是父亲临终嘱托给了他动力,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用心去读父亲的话,体会父子分别时的情形。齐读(4)指名读父亲的话42、从父亲的话中你能听到什么?(1)先说在读,指导朗读。千万不要忘记啊,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
6、历史,就是记住了我们的祖辈,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啦!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所以司马迁牢记(引读)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他怎样进行写作?第三段有个成语告诉了我们。专心致志 (板书:专心致志)2、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他发生了什么意外?谁能找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听。(1)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横祸”吗? 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 “飞来横祸”!(板书:飞来横祸 注意读音 heng4)(2)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 ?据史书记载,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 ,又叫“腐刑” ,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
7、,这种刑法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在精神痛苦。古往今来的所有的刑罚,都没有腐刑这么残酷的。在司马迁看来,腐刑比死刑要严重多了,因为死刑不过是丢了性命罢了,而腐刑它是对人格有着极大侮辱,让人的觉得生不如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3、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5学生回答 (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残生!)(1)用你的心去读,就读这三个词、十二个字。感受这刑法对司马迁的打击!(点击变红:悲愤交加 血浅墙头 了此残生) (板书:悲愤交加 血浅墙头 了此残生)(2)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你
8、可以先说再读,也可以先读再说。 (齐读) 4、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在书中找出答案! (1)司马迁选择了生。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出示:“人总是要死的”至“还轻吗?” )齐读(2)司马迁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 在司马迁看来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又是轻于鸿毛的呢?(板书: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5、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励自己(出示:“我一定要我一定要” )指导朗读,让学生联想,感悟!6、 (出示图片)请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还能看到痛苦和绝望吗?那你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9、?7、 (齐读“尽力”至“隶字” ) 。 (楷体变隶书)这就是隶字,它是我国汉代一种通行字体。体会隶字的形体。 四、那司马迁发愤的结果是什么呢?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出示:就这样史记 。其中“13” 、 “52”变红色) 61、看看这些数字,它们说明了什么?2、是啊,人生能有多少个 13 年啦!想象这 13 年司马迁是怎样度过的?我们的语文书大约五万字,而史记是五十二万字啊。而且没有任何的先进设备,就靠他一页页,一行行,一个个地写出来的呀。真不愧为一部辉煌巨著呀!(板书:辉煌巨著)3、 (出示: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指名读!(1) 什么叫“前无古
10、人”?请结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形式说说你的理解。(出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 ,这就叫前无古人。 ) (2)现在,如果再有人问起我们, 史记是什么?你能自豪地告诉他吗?(3)鲁讯先生也曾说过, 史记是(出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五、回顾课文然而,它的诞生过程是多么艰难啊,齐读下面的词语,它可以勾起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回忆。 (音乐响起,回顾板书,齐读) 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专心致志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辉煌巨著 前无古人 毕生心血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司马迁。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 史记 。让我们步入历史的长河,去寻觅司马迁和他的7史记所走过的历程吧。 作业设计:课下读一读史记 ,选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设计:1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专心致志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辉煌巨著 前无古人 毕生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