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因技术而改变的课堂.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79224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5.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技术而改变的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因技术而改变的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因技术而改变的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因技术而改变的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因技术而改变的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几种常见技术应用型态剖析,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刘惠琴,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技术飞速发展,拍照:胶片式相机-数码相机-手机,智能手持终端,功能越来越强:收发邮件、学习娱乐、交流、云同步、导航,点读笔,Handheld scanners,简单能力由技术所替代,智慧天文望远镜,可穿戴智能设备,你可以用做框手势拍照,也可用自然手势操作文档,chi2009.org,cc Steve Wheeler, University of Plymouth, 2010,意念控制技术:,用3D打印机打印出人类肾脏,http:/ 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我国教育发展的六大挑战,如果说技术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

2、是什么?(Donald Ely, 1986),教与学的双重革命,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刘延东 ( 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变革要求?,“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

3、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3,什么是“深度融合”?,在发展观念上,由微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阶段进入系统性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发展阶段,从教育观念、课程教学、学校结构、政策等角度多方面推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技术应用上,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育信息系统的重构,推动教育资源与教育大数据的汇聚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上,由重视支持教师教学的资源建设转向重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在教学模式上,技术推动学校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发展。,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底完

4、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13,10),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结构,基本要求: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发展性要求: 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技术-教育教学变革?,没有技术,变化能不能发生?有了技术,变革会怎么发生? 会在哪些方面产生? 什么样的技术带来怎样的变革可能性? ,整合实现什么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

5、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应用技术创设学习的情景,特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 应用技术构建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6、,发展学科思维和方法。 应用技术支持学习的交互,在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交互中巩固、迁移和应用已学的知识。 ,常见的几种课堂技术环境(型态):,常规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白板) 1:1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微视频、翻转课堂(当前热点),一、常规多媒体教学环境,23,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24,三、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25,四、移动学习环境,26,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环境+移动终端,从“优化课堂教学”到“转变学习方式”,时空维度扩大,个性化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一、常规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课件的技术优

7、势:存储性:大量资源提供 呈现性:多媒体表现 模拟性:情景再现 交互性:人机互动和空间跨越 控制性:有效表达教学策略与方法 智能性:自动功能的实现,一、常规多媒体教学环境,一、常规的多媒体教学环境,PPT课堂的特点:多种媒体的集成,一般多为知识类和素材类资源 容量大,效率高 吸引兴趣 呈现直观,化解难点 一对多,单向; 演示型的教学,知识呈现,知识展示; 师生与媒体的互动较难实现; 重预设,轻生成,老师的教学组织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牵制(限制); ,一、常规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常见问题: 电灌代替人灌(问题更为隐性,衡量:学生思维的空间有没有); 替代板书; 放过即算:(弥补:与板书的结合;结束环

8、节的总结和图示,反映一节课的整体知识和关系) 总是呈现结果,而难以保存过程 集中使用ppt的固定功能,而疏于应用其他功能(如播放时的指针);,案例分析1:运用ppt来教学,中国石拱桥ppt-p1:全国各地桥的照片 ppt-p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框字注音 ppt-p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如: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ppt-p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写了石拱桥的哪些特征?) ppt-p5:说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 ,技术在这节课中可能的作用点:,课堂板书时间的节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体会与感悟的精品资源的选择和

9、呈现时机-资源丰富认知经验;对关键词、句、段落的分析与品读-在基于技术的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科本位目标的落实与达成;,传统的多媒体环境课堂还有什么可能性?,教学设计是否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从学习角度进行的设计?在文科教学上,深入思考支持教与学的精品资源作为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支持;-用的目的?什么时机用? 在理科教学上,可以寻找合适的体现探究过程的资源和工具,如几何画板、互动探究工具等; 探索更多元化的技术工具运用,如思维导图作为规划和知识总结的工具,师生共同完成导图(概念图)的形成过程; ,互动探究工具主要指一些类似于FLASH、DIRECTOR多媒体软件或JAVA编程语言开发的开放性软件,大部

10、分都可以嵌入网页或特有平台进行展示。它与传统的教学软件有所不同,不仅仅关注教,更侧重于学。它的各种参数都是可以改变的,学生可以通过调节参数来满足探究的需要,同时软件会对学生的操作结果给出反馈。,(一)互动探究工具的应用:,互动探究工具的应用:,物体下落运动的模拟: 由学生动手做的虚拟实验,上图左下方有6根滑竿,滑动滑竿可分别调整小球的质量、半径、下落高度、风速、空气密度以及数据采样时间等参数。图的左上方有两个按钮,分别为启动下落和清除。 图的右上方是实验数据显示区,在时间-数据值坐标系中,显示随时间变化小球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变化,点击曲线上任一点,会显示具体的坐标值。,,互动探究工具的应用:

11、,多边形内角和: 教学应用的计算机模拟软件是美国专业探究学习网站Explorelearning提供的多边形内角和互动教学插件,插件有一根滑干,移动滑干可变动图形的边的数目,还有提示按钮,按提示按钮,将添加辅助线把正多边形分割为若干三角形,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正多边形内角和性质,此外还提供了测量正多边形边长和内(外)角角度大小的工具。,互动探究工具应用说明:,互动探究工具的应用特点在于教师不是把五边形外角和的求解作为一个简单的习题来处理,而是突出了数学猜测、验证、归纳的实验属性,强调推测、强调容错、强调知识迁移,这样学习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必要的板书。板书不仅仅是写字

12、,而是交流的工具。教师边讲边用板书写上“推测”这个词,是用来突出主题,也是一种交互,因此,所谓用多媒体演示取代板书是提高效率的说法是片面的。信息技术是给学生“做”(尝试,探索,假设、验证的支持工具)的,不是给学生“看”的。,用技术、工具来探究、学习:,技术有助于通过模拟手段探究科学和数学概念之间的深层次的数量关系;利用技术工具的探究,提倡为理解而学,要开展科学讨论,解释实验探究的结果,理解概念和原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和深入讨论,理解和发现其中的规律。技术在其中是起到支架的作用,而不是替代思维。,(二)学习可视化工具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概念图:根据奥苏贝尔(

13、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它是通过网状结构来呈现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软件工具Inspiration)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可视化的方法。 (常用软件工具Mindmapper, Xmind, Freemind等),概念图示例:,它是通过网状结构来呈现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知识间的整体认知。,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的作用:,辅助教师对教学知识点的梳理 帮助学生找到信息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

14、中学生、教师、教材都会传达出各种信息,一种有意的学习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有序的信息不仅能够增加学习者的知识,还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从中获得创新的。 概念图将原本存在于头脑中的概念知识摆在面前,我们可以通过彼此的位置、连线等观察到知识的联系。 引导思维过程清晰有序 作为评价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的作用:,作为评价的有效工具: 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工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 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的优点在于概念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考试结果,已经不仅仅使一个抽象的分数,而是学生头脑中

15、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再现。 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状况,促进元认知的发展。,48,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大河之舞,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工人子女小学 李昕蔚,案例:,美式踢踏,49,爱尔兰踢踏,50,藏族踢踏,51,踢踏舞分析表,52,踢踏舞节奏表现,编创节奏,踏破铁鞋网址 http:/ 使用技术方式从“技术作为教师”转变为“技术作为学习伙伴”; 学生不是从技术中学习,而是从思考中学习; 当学生使用技术学习时,技术能促使并支撑他们思考。,从技术整合的角度,恰当工具、资源的选取和利用是关键。 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的资源; 体现学科学科特点,支持学生深入认知的资源; 能体

16、现学生探究和促进思维发展深度的工具(工具的支架性,而非依赖性); 能体现知识内部关系的资源工具等转变视角,“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前提;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合本学科特征和教学需求的各种软件、技术、工具、资源,综合应用,建构高效课堂。,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电子交互白板可以带来怎样的课堂?,电子交互白板主要技术功能:,代替鼠标,屏幕触摸、自由书写, 能大能小,自主排版,及时擦净, 手写识别,摄影摄像,分页扩容, 实时保存,择时重放,拉幕遮挡, 图片隐藏,分层演示,聚光展示, 旋转移动,克隆复制,瞬间暂停, 推拉屏幕,多元交互,远程施教,白板特有的交互功能,用电子笔进行讲解和练习;

17、用电子笔在文本、图像和视频资源上进行批注; 用电子笔操作对象进行移动、翻转和聚焦; 应用交互白板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的模板、图标和多媒体资源方便地创建、修改和完善电子课件; 快速无缝地回放课件和批注; ,电子交互白板的两种应用型态:,应用模式一:基于演示文稿的工具栏模式(基本工具栏操作,PPT外加白板工具栏应用)应用模式二:白板程序模式 软件工具盒的应用(具体软件的工具操作应用) 对对象的编辑操作(旋转,克隆,聚光灯等) 资源库的应用(应用各种软件自带的学科资源以及自己积累的学科资源),应用模式一:基于演示文稿的工具栏模式,应用模式二:白板程序模式,电子交互白板的教学应用与实践:,我们需要的课堂特

18、征: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 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 互动的课堂讲究对话和共享;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理想中的集体授课的课堂,应是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思考: 这些课堂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技术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Page 67,一、灵动的课堂是真实的、生成的课堂,批注,圈点,增删,即时插入,板书要点,学生演练,教学过程中凡临时生成的东西大都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生成出来,让知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态地展示。,Page 68,根据课程特点,通过丰富的资源,创设互动的情境,在学生与技术与资源的互动中建构知识。,二、有效的

19、课堂是互动、生成的课堂,案例1:英语课(13分;18分23秒),可扩充的资源库,灵活的积件资源,便于师生灵活调用,随用随取,构建互动、生成的课堂。,Page 69,技术动态呈现思维过程,辅助学生自主建构,促进认知发展。,三、高效的课堂是自主建构的课堂,案例2:数学课(640;10 ;41)案例3:语文课,应用反思:,交互电子白板为课堂提供了多样的内容表征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交互电子白板而言,一个本质的问题是,它的交互特性是否使课堂变得互动了?国外有研究称电子白板并不一定带给课堂带来理想中的互动效果,反而可能强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正如良好的学习条件

20、并不保证学习的发生,电子白板也不保证课堂的交互。,人际交互,认知交互,电子交互白板创设的交互环境特征(鲍贤清):,电子白板的优势在于提升和拓展了操作性交互,通过操作交互即感官交互的加强间接影响到人际交互、认知交互等高级交互活动。,“操作交互”:“教师和学生对白板进行的操作”, “人际交互”:“师生与生生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认知交互”:“师生与生生间的知识建构”; 多种交互促进学生思维过程的显性化 。,促进教学过程和学生思维过程的显性化,应用反思-如何设计电子交互白板课:,技术特性,匹配?,教学需求,1、学科特征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学科需求? 2、技术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从技术特性到教

21、学功能(语文课):,以语文课中的屏幕批注为例:语文课:在边讲解的过程中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批注功能,实时加上一些重点词语的批注(下划线,着重号,画圈等),运用电子白板营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在互动中交流批注成果,在教师反馈中明确方法内涵(批注+互动讨论)。,从技术特性到教学功能(数学课):,数学课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功能本质:在动态呈现知识形成过程,在用技术工具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检验交互有效性的标准不在于形式,而要看学生在交互中是否发展了数学思维。,怎样设计电子交互白板课?,电子交互白板技术的有效应用关键在于对话和交流的学

22、习环境的营造。要把握白板的核心特性和教学功能,突出交互性,在生成、建构这个特征下,来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和使用课件;要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发挥白板的技术优势。注意的问题: 该板书还是需要板书,不要丢掉黑板。交互的课堂与使用的媒体没有必然的关系,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才是根本!,三、1:1的课堂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环境+移动终端,从“优化课堂教学”到“转变学习方式”,时空维度扩大,个性化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什么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1:1教学环境),基本概念: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是集成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能

23、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能够提供交流协作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环境组成:包含教师机,学生机(学生终端),控制系统和资源系统。 基本功能: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 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学习任务、设计网络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协作交流平台)、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和设计学习评价方案等四方面内容。,1:1教学环境的特征:,学习资源的丰富与拓展 自主的、个性化的的学习 充分的合作、交流分享 即时的反馈 移动终端:无时不在的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电子书包定义,电子书包是一种具有阅读电子课本、管理学习资源、记录个人学档功能,

24、具备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学具和交互式学具,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的个人便携式信息终端。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易用性、富媒性、互动性、开放性、教学性,“电子书包”应用系统:,电子书包的应用系统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终端选择,也就是学生学习用的“电脑设备”,也称之为移动阅读器或电纸书,它既是一个具有读写功能的书包,又是一个移动的即时交流工具。第二是与终端相连的网络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庞大的、基础性的工程,它提供学生学习的数字资源和管理平台,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专家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第三是要有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5、并有一支优秀的课程资源建设的队伍,对不同教师、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进行甄别和选择,确保网络服务平台上的资源都是优质的。,和前两者课堂环境相比,1:1的课堂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对教育教学改变产生什么新的可能性?为什么用?什么环节用?怎么用?,Page 83,案例1-小学数学,谁围的面积最大,自主探究,即时反馈,促进知识建构,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教学片断-仿写环节):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诗作,充分分析和赏析了其中的特色写法后,学生在网上平台进行仿写: 十分钟后结束仿写,平台提交; 学生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选取自己感兴趣的1-2篇习作; 组织全班讨论交流,你喜欢哪个同学的习作?为什么?有没有改进意见?,案例

26、2:高中语文,“二维码”的认识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二维码的图案以及应用场合,并通过各自的方式初步自学有关知识,然后通过电子书包平台的讨论区进行交流。(这是我校个性化学习研究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一种体现方式) 课中,主要包括三个活动环节。第一,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猜想,教师通过一个数字故事进行知识梳理。第二,学生利用IPAD以及相应的工具软件亲身体验二维码的神奇作用。第三,利用二维码生成工具,制作一个包含特点信息的二维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引导学生从“编码”的角度科学地理解二维码的本质。 课后,学生将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制作完成一份二维码作品,实现与同伴或教

27、师间的信息交换活动。教案 视频,案例3-小学信息科技,案例4:小学数学(年月日),课前: 布置预习,学生在平台留下对于所学内容的认识和需求。 教师进入平台,了解学生的的预习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已知-未知-想知”的学习状态,对教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再设计,使课堂更有针对性。课上: 平台反馈学生所学:学生根据老师组织的内容进行集体学习、自主练习和练习反馈;教师通过平台即时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状况; 根据学生需求安排教学活动:老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课后: 自主练习:每位学生用“小蓝”制作了一张2012年的年历。,基于全过程支持的平台,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案例5:小学音乐课,移动终端的

28、应用,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颠覆了传统的音乐课,技术应用实现什么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践建议:1:1环境的课堂,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视角(课前-课中-课后)来设计课堂教学内

29、容和过程; 思考“个性化的学习”如何在其中落实; 多种交互型态(教师-学生-平台)的设计和应用; 即时反馈的应用; 对学习过程和表现性评价的关注;,四、“翻转课堂”教学型态,慕课:,慕课(MOOCs)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高校联盟的慕课:http:/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国内著名高中筹建慕课联盟,既是这些学校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声望的需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借助于慕课平台,教师可以实施“翻转课堂”,实现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

30、环境。,http:/ 访问密码:guest001,3000多个中小学微课程,翻转课堂,2011年萨尔曼汗与比尔盖茨在TED作的用视频再造教育的精彩演讲,掀起了全球教育者关注翻转课堂的热潮,有关“翻转课堂”的各种模式及其反响的译文便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教育类网站和报刊杂志上。可汗学院推广视频,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什么是翻

31、转课堂?教师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图:,翻转课堂的特点:,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情况来反复学习,安排学习的进度; 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帮助和讨论促进知识的内化;,实践模式1:可汗学堂,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用虚拟黑板、彩笔、光标和同步会话配音录制学习视频,放在可汗学院(学习网站),供学习者学习,并通过学习管理平台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给予针

32、对性的指导。萨尔曼汗不但制作教学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而且学生的作业也是在线的,教师通过学习管理平台(a live dashboard)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介入指导。,实践模式2: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操作程序可以概括为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课前四步骤是:设计导学案;录制和上传教学视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制定个别辅导计划。课中五环节是:1合作探究。2释疑拓展。3练习巩固。4自主纠错。5反思总结。,教师如何设计微课程,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展开的微型课程资源。 微课程包括微视频、学习任务书、进阶练习三个相

33、互配套的组成部分。 微课程嵌入教学活动中,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网上自主学习,或者是两者融合的混合式学习。,微视频、进阶练习与学习任务单:,微视频 : 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 用音频或视频形式呈现的短小的教学资源, 时间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内。微课视频(音频) 用于解释学习主题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进阶练习:是微课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微课视频(音频)配套, 用于检测学生对学习主题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进阶练习与一般常模测试不同, 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查漏补缺学习过程,微课视频学习-练习-重复学习微课视频-再练习-直至全部掌握学习主题知识能力目标。 进阶

34、练习一般采用在线测试方式。 学习指导书(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 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 学习指导书强调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 把学习任务转化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一些视频,微课程视频: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可汗学院加法 乘法 小学语文写作-流川枫灌篮 美术-沙画 小学数学-错题,微课程设计的重点步骤,选题,微视频的设计:,聚焦: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 简要:时间控制在1

35、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清晰: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 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注意: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切勿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联系: 处理好微课知识与学科系统知识的关系,内容组织与编排由易到难,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 符合学生的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微课程设计的重点步骤,设计,微课视频的设计步骤,列出你想在课中传达的重要概念,一连串的关键将成

36、为你的微课的核心; 写一个时间长度为1分钟的引言, 为课的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对重要概念的阐述和解释,一般3至6分钟; 写一个时间长度为1分钟的归纳与小结; 用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6-10分钟; 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学习任务单和进阶练习。,微课程设计的重点步骤,制作,教师常用微课程制作方法举例,手机摄像(纸上书写,白板书写,实体操作);PPT讲解+批注(录屏、录音)使用iPad制作微课程,112,手机摄像,手机摄像 纸上书写,白板书写,实体操作 讲解 后期编辑(字幕、封面、版权页),113,PPT讲解+批注,PPT讲解+批注(录屏、录音)录屏软件:,Camtasi

37、a studio,翻转课堂的关键点:,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课前与课中,以及两个环节的过度 整体设计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整体设计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 整体设计预设问题并灵活处理即时问题 设计好的课前学习任务单 检查自学效果的问题 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 衔接课堂深入讨论的问题 引导学会学习的问题 课堂的组织与实施课堂活动的设计和讨论组织有针对的反馈、评估,翻转课堂模式实施的关键点:,核心概念:以学定教,个性化学习课前的自主学习: 如何检查学生有没有学?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如何反馈?教师如何把握?课上的协作讨论: 一部分关键点在课前学过了,课上做什么? 教学如何组织?,翻转课堂的

38、反思:,必要性:这个内容为什么要翻转来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必要性体现在何处?提高、促进、改善了什么?可能性:学生怎么学?家中?学校?利用什么时间? 翻转学习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体现在哪里?其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学生课前学什么?怎么学?怎么检验和反馈自学效果? 课上活动如何安排?课前和课中如何衔接? 基于小组讨论交流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翻转课堂的反思:,四问“翻转课堂”-中小学是否适合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出发点也许是想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但学习内容上的整齐划一,学习方式的统一要求,课堂上依然不变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习过程中生成性问题和想法关注度依然不高等问题,还是需要我们更谨慎地思考翻转课堂可为和不可为之处。,关注APP教学资源,关注APP教学资源,增强现实技术并不遥远!,只要你愿意行动,变革随时都能发生。 技术提供了可能,但取决你如何去利用!,谢 谢!,刘惠琴 LLHQ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