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8 单元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
2、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考试说明在“分析综合”层级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设置的三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侧重从文本具体内容角度作分析综合,要求能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侧重从文本篇章角度作分析综合,要求能够分析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理清行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特点;概括文段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侧重从文体角度作分析和综合。要
3、求能够分析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的社会功用、基本要求、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分析文本中主要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考试说明在“鉴赏评价”层级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设置的三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侧重从文本的思想观点角度作评价。要求能评价作者所持的态度和主要观点;评价作者在记叙和议论中反映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取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侧重从作品的价值和影响的角度作评价。要求评价文本的主题和价值取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侧重对文本的材料选择、意
4、旨提炼、构思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等最具特色的方面作出评判。“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 考试说明在“探究”层级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设置的三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侧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能从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两个方面解读出文本的价值。“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依据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探讨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写作动机;依据对作品意义的理解,探讨作品的写作目的。“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文本内容方面和形式方面的某些问题加以辨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阐明。要在创造性、
5、思辨性、批判性阅读的基础上发表见解,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这四种文体的文本。从近几年考查情况看,传记类文本很受命题者青睐。考查重点多集中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等考点上。湖北进入“新高考”以来,前几年一直没有出现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题,但 2013 年高考出现了对传记文本阅读的考查,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不可掉以轻心,而应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一、(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 题。(20 分)
6、罗曼罗兰徐志摩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
7、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 ,那只俄国的老象,
8、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 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 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 ”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
9、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
10、他写了 12 部长篇剧本,3 部最著名的传记,10 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 50 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 4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 2 分,有选错的给 0 分) (4 分)( )( )A罗
11、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C第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 “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把握文章
12、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原文第段主要是讲音乐对罗兰精神上的作用,并没有说他有所选择。E.作者认为罗兰和贝多芬“一样”是指二人在不被世人理解的情况下,都绝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答案:A、E。17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抓住文中两个主要方面解答:一是音乐尤其是德国音乐对罗兰的影响,二是罗兰对“德国”和“德国人”的认识,每个方面 2 分。 参考答案: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2分)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
13、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2 分)18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概括中心意思”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谓“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就是要求概括罗兰本人的特点,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天才,二是不懈的追求者。 参考答案: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2 分)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2 分,答出两点即可。)19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
14、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本题要求围绕“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谈启示。题干要求结合原文,联系现实。结合原文探究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转益多师,二是选择真正的“英雄” ,三是自身不懈努力。联系现实谈“英雄”对个人成功的影响,要具体。 参考答案: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 。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要选择真正的“英雄” 。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哲与圣贤,是人类艺术史
15、上的丰碑。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历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答出其中任意 2 个要点给 6 分;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给 2分。)二、(201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 ,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1937 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
16、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 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 ,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
17、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 年 10 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 年应为“1941 年”编者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 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 10 架轰炸机有 6 架被击落,逃跑的 4 架中又有 3 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 1 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
18、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 , “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 ”果然不出所料,23 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
19、扬天下的新闻人物。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 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 年晋升为少将,同年 12 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 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 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 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 “
20、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相关链接】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百度百科)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
21、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1990 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 年 11 月 12 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
22、贵表现。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五个选项整合了全文关于陈纳德的主要事迹。A.“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不对,原文是“5 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可见他来华支援抗战是经过慎重考虑的。B.此项内容概括不完整,根据“相关链接”,作为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
23、友谊的最宝贵表现,更重要的还有“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 。C、D 对原文的分析概括正确。E.“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不全面,文中还说到飞虎队第三中队在仰光作战。“飞虎队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错,原文是“1945 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 答案:答 C 给 3 分,答D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理清这篇传记的基本思路与传主的事迹。文章先写陈纳德受邀来到
24、中国;再写“七七”事变后,他决定留在中国,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再写珍珠港事件后,他指挥飞虎队重创日军;又写了飞虎队在仰光空战、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的赫赫战绩。据此,进行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 ,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这个题目指向对传主性格特点的分析。虽然,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
25、,没有欣赏人物形象这一考点,但在很多题目中都涉及到对人物形象传主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这一题,侧重于对人物品质的概括。回答这个题目,须要梳理主要事件,思考文中细节,关注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参考答案: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与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一题属于探究性
26、题目,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要注意的是,回答时决不可脱离文本。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陈纳德对中国抗战的认识以及作出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人民以及政府对他的深厚感情。不要忽视“相关链接”中的有关信息。 参考答案: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筛 选 并 整 合 文 中 的
27、信 息“筛选信息” ,就是根据特定要求从文中检索并提炼出相关信息。 “整合信息” ,就是根据特定要求,对筛选所得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综合、重组。文本类型不同,其信息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试题要求筛选、整合的信息重点也就有所区别。传记,主要关注传主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新闻,主要关注最具价值的动态;报告,主要关注其中的主要事实和结论;科普文章,主要关注科学新动态、新发现。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完全排除自身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个人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自己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尊重文本,应该是我们筛选整
28、合信息时必须信守的原则。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深入阅读的基础,不管是欣赏还是探究,都必须以此为前提。近两年,为调整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难度,高考更注重考查筛选信息后的整合能力:一是多项选择题的五个选项整合了多种信息,考生一定要全面搜寻、辨别,分项筛选并确认信息正误;二是简答题往往会问到“哪些方面” ,考生一定要把筛选出的信息整合成几个方面。例:(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吴良镛:筑梦人生1922 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 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
29、1940 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1950 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 ,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 ,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
30、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
31、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
32、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在 1999 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2008 年,86 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
33、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 ”中国两院院士、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行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
34、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B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C1999 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D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E本文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思维导引此题主要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角度命制。A.概括不当, “依次记述”的内容,
35、“国际声望”应该排在最后,原文的最后一段才说到吴良镛的国际声望;分析不当,本文谈不上有“故事性” 。B.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准确。C.概括不当。从原文第段中看, 北京宪章获得通过, “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不能说“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 。D.对吴良镛这句话内涵的解读过窄。作为创建“广义建筑学”并“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的建筑大师,他所说的“遗憾”不会仅仅是针对“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具体的建筑物。E.对本文所作分析评价正确。 答案:答 B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
36、,答 D 给 1 分;答 A、C不给分。(2)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思维导引此题也是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角度命制。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答题时就应该先进行信息筛选,把有关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成就的具体内容找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析,看吴良镛取得的成就应该分为几个方面;最后再把每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 “人居环境”学说等;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人才培养方
37、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试题,要把握以下要点。1通盘把握,细读审视。面对一个文本,不管筛选什么样的信息,都必须通读全文,对文本作整体认知。如果是人物传记,就要明晓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怎样的;如果是新闻,就要抓住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有时许多重要的信息就在文本不大起眼的地方,如果不对文本作通盘的阅读审视,很容易造成信息筛选时的疏漏。如题(2):“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题干明确要求考生要“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解答这道题必须在整体认知全文后且不放过传主各个
38、方面取得成绩的细节才能形成正确答案。再比如只有通读了全文,你才能整体认知到本文没有“故事性” ,也就知道题(1)A 项中的表述不恰当。2明确目标,探寻勾取。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扣住题目要求,然后带着具体的阅读目标再次阅读。由于我们有了首次阅读的基础,就可以大胆地作出删汰的阅读处理,把注意力有意识地投放到与题目紧密相关的文字上去。阅读时可以用铅笔在相关的文字上做一些标记,把需要提取的有关文字圈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探寻勾取” 。如题(1),对五个选项都要进行信息筛选,逐个勾取。比如 A项,通过勾取,我们就发现选项中“依次”有问题,因为记叙吴良镛有“国际声望”是在文章最后一段。3根据要求,整理呈现
39、。需要提取的信息勾画圈点之后,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了。或分解、或合并、或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表意欠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勾画圈点出来的文字信息,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必须对原生态的文本语言作一些调整、增删、加工,整合后分条列举出来。如题(2),拟出传主在建筑领域的几个成就后,就要分条归纳整理,形成答案。在此前提下,一般可采用下列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锁定有效的答题区间,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范围。第二步,比较辨别,分类整理信息,对已获信息进行剪辑、排列、组合,去粗取精。即去枝叶,留主干;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因果,明确显
40、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第三步,按照考题要求拟写答案。如果是选择题,就将有效信息与各选项进行比较,辨别各选项与文中有效信息是否吻合,进而判断正误。如果是简答题,就按题目要求摘选、调整、组合文中有效信息。 分 析 语 言 特 色 , 把 握 文 章 结 构 , 概 括 中 心 意思1分析语言特色。“语言特色” ,指的是文本在语言上所呈现出的特征。比如平实、华丽、明白晓畅、深奥典雅、庄重严肃、诙谐幽默等。实用类文本主要运用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说明名人事迹、新闻事实、社会热点、科普知识等内容,体现其社会实用价值。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是鉴赏、探究文本的基础,也是衡量考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尺
41、度。文本类型不同,语言方面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时,即便是同一类型的文本,其语言风格的个性差异也很明显。传记。传记的语言,以平实为多见,但为了更有情趣,不少传记作品也使用一些文学笔法。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新闻。一般来说,简明是新闻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点,但新闻类文本的消息、通讯等语言风格差异也很明显。比如报道事件的新闻文本,常试图还原事件原貌,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事,用语一般简练、明白、准确,具有针对性、思想性和导向性。报告。报告要在对事实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形成观点,得出规律性
42、认识,一般都带有作者的认识和评论,所以,它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与评论文章有些相似。分析现状的报告,常用数据说话,以体现真实性。科普文章。科普文章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以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接受科学知识。2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 ,指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包括线索与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等。传记。多用顺叙。一般是按传主的成长经历去安排,但也可以通过一个侧面或几个侧面来表现人物的魅力。背景材料通常会灵活穿插,巧妙安排。新闻。通常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标题,新颖醒目,既可
43、以使用单行标题,也可以使用多行标题(引题,多用于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多用于对一则消息内容作高度概括;副题,多用于概括重要事实、结果)。导语,凝练简明,概述要点,揭示主旨。主体,详述事件经过,根据需要采用顺序、倒叙、合叙、分叙。不过,现在也有不少新闻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模式,在结构上有所创新。报告。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例如调查报告:开头就调查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主体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或选用纵式,或选用横式,或选用对比式结构展示调查内容;主体内容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层层
44、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结尾或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或展望未来,提出希望;或归纳主题,强调意义。科普文章。格式比较灵活。除了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曲折有致的科学小品,一般的科普文章就和常见的说明文没有多大区别。常见的结构有: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 “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在说明顺序上,常采用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3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意思” ,指的是文本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作者的主要思想倾向。对这一子考点的考查,可以单独命题,但常见的是与概括文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大意,或与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考
45、查。在高考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中心意思”的概括有着不同的要求。传记。旨在为传主作传,真实记录人物。考查时,多要求弄清传主的生平情况、性格品质及其成就、社会地位和影响等。新闻。旨在及时报道生活中的新人物、新事件,揭示社会影响及意义。考查时,多要求把握文本所报道的人物、事件,感知其新闻价值,进而探究其社会影响及意义。报告。旨在及时反映具有社会影响的重大问题。考查时,多要求弄清报告的结论及主要依据。科普文章。旨在普及科学知识,介绍科学道理和科学规律。考查时,多要求弄清作者介绍的是哪个领域的科学知识,破除了哪些旧认识、旧观念,阐释了哪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见解等。例 1:(2012山东卷)阅读
46、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 题。古怪的重水叶永烈1942 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门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发电厂的电线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 9 个月的时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 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运走。但那产品最终还是先后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47、!重水看上去跟普通水差不多,也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 。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 立方米重水要比 1 立方米普通水重 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普通的水在0结冰,在 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 3.8结冰,在 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 11.6时最大。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减少 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 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有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组成
48、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在大自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 50 吨水里大约只含有 7.5 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据统计,提炼一公斤重水比熔炼 1 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 3 倍。重水
49、,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将原子能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建造了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是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