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好题宝典】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人教):考点17+散文.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7336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题宝典】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人教):考点17+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好题宝典】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人教):考点17+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好题宝典】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人教):考点17+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好题宝典】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人教):考点17+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好题宝典】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题库(人教):考点17+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此题库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考点 17 散文一、(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过 岭师 陀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分龙。 ”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

2、,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人马

3、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 。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呜呼!在这短短

4、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驴聪明,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斯文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充吾师”的。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隐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

5、茫地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选自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1.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竟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4 分)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对于此考点,可从内容上分析其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或从结构上理解其在行文脉络上的作用。具体来说,要联系语境,前后勾连;结合主题,不忘中心;关注手法,侧重修辞。答案:马停下来了是表明要遵从现实,而“不通人意”是作者拟人的说法,表现出作者对这

6、种情况的无奈。2.结合文意,分析“我”骑马后所认识到的“马性” 。(5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依据题干围绕“马性”这一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出该信息在原文中的相关合理句子,再加以提炼。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筛选信息要完整。答案:清高、斯文;小心而又洒脱、雄壮;聪明。3.“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首先要理解题目中“过岭的三个阶段”指的是什么,然后筛选出“我”在文章中表现心理感受的语句和词语,最后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答案: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觉得当真要万念俱空似

7、的;迷茫。二、(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何容何许人也老 舍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

8、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 。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

9、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

10、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

11、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一九三五年十二月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答:【解题指南】关于“理解重要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的解题对策,主要可以从结构和语言两个角度来理解。而结构上,主要是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考虑;语言上,主要是从修辞、句式特点和标点等三个方面来考虑。从结构位置及特殊句来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段:点题,开门见山,(环境描写)烘托渲染气氛

12、,奠定情感基调,(倒叙、讲故事、设问)有设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作用,总领全文,统摄全篇,提纲挈领,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从语言的角度看,要注意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解题方法。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务必答清: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分析。其答题模式为:手法+内容+作用+情感。【解析】这句话,是对文题的回答,所以是点题;同时引出后面的“何容兄”,从而引出下文写何容兄的性

13、格特点。答案:点题;引领全文。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 分)答:【解题指南】此题其实是分析人物形象题,文章虽在语言表达上有些当时的口语化色彩,与我们相距有点远,但亦是容易读懂的,因而不存在答题难度。【解析】本题属于概括题,其要点依据题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评价语(议论性语句),只是要答出“矛盾”的双方来,所以审题相当重要。答案:交往:柔顺像个羊,同时硬如铁。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来就认真。心理:心思忽细忽粗。外表平静沉默,内心矛盾痛苦。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

14、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 分)答:【解题指南】首先要明确,此题有两问:第一问是理解语句含意题;第二问是分析人物形象题。其次审题很关键,回答这两问,题干提示要联系文中两处画线句理解,其意在给考生以作答的方向或者是暗示。分析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掌握文章背景与作者的情感倾向;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要掌握规范的答题模式。【解析】 “好、坏,何容是何容”与文中两处画线句,都是讲何容的性格特点的:第一处画线是言其不妥协,第二处画线是言其不改变,“何容是何容”暗含“坚持自我” 。而“他的微笑”则是讲其能坦然面对一切;对于

15、“好、坏”,“何容是何容”,则还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便可得出答案。答案: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何容都坦然地展示个性。性格特点: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 分)答:【解题指南】这类题目中所选的句子一般是文中的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描写句、抒情句、修辞句、哲理句等。探究句子内涵时,既要有抽象的表达,也要有具体的结合内容、主题的品析,要探究出句子的生动美、韵律美、内蕴美。探究内涵时,还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纵观全篇,从整体上去分析、理解,注重上下文的联系,依文释词,依文解句

16、。【解析】探究句子的内涵,首先要考虑句子的含意,而后要考虑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答案:说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的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暗示了何容对时世的失望。三、(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樱 桃黄 裳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都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时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

17、,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 。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

18、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姻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评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 。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得多,不过我觉得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 ”,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 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