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组层级快练( 十三)(时间:45 分钟 总分:36 分,每大题 9 分)基础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音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并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人们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最初词的全称是“曲子词” 。 “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 ”所以, “曲子”和“词”都是它的简称。后来“词”终于占据了优势,成为通用名称,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曲子词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的诗客曲子词。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后者可以花间集为代
2、表。试将二者加以比较,便可明了词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情况。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的作品;而花间集里的作者除少数外,皆有行实可考。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则用朴素语言。词的内容原很丰富,敦煌曲子词保存了原始词的风貌,而花间集存词则显示出所谓“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而加以发展的情状。词在民间初创阶段,体式尚不怎样严格。到了诗人手里,便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渐渐固定下来。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词固然渐失其民间文学本色,但由于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词是乐章,因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创制新调,
3、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恢张词体,革新歌辞抒写的内容。北宋柳永、周邦彦等通晓音律,既本古乐以翻新调,又善于创作谐合音谱的歌辞。但张炎评论周邦彦时,还嫌他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可见婉约派对于合乐要求之高。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黄庭坚所谓“寓以诗人之句法” ,要求“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 ,这样的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苏轼“以诗为词”更为明显,他简直在词的发展中划下了一条分界线,给词另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前人对苏词的评价大都很高,看法也大体相近。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苏轼词的特点是音律渐疏,而内容更为丰富。作者的性情抱负更能表现于字里行间,因而
4、词境扩大,词体始尊。因此,苏轼及其同派词人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延长了词的生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爱国词人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上述两条道路虽各有所偏,但在创作实践中名家仍力求兼顾。如苏轼的词并非不能歌唱,不过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晁以道尝见其酒酣自歌阳关曲 ,便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至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写了很多传诵至今的词作。这两条道路一直贯串在词的发展史中并明显影响了词的风格。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有删改)1.下列关于词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
5、的一项是 ( )A.词,作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讲究格律,流传至今,人们向来把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唐宋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B.词在民间初创时,体式尚不怎样严格,但具有民间文学本色,后来诗人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才使得词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C.词是乐章,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制新调,还是恢张词体,均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把协律放在第一位。D.词大致沿着两条道路发展,风格迥异,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二者各有千秋,但后者传诵至今的佳作居多。答案 B解析 A 项,不合文意。原文中“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中的“这个历史时期
6、”当指宋朝时期。C 项,原文中说的是“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 。D 项,无中生有。 “后者传诵至今的佳作居多 ”在文中找不到依据。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之所以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是因为词是 “曲子”和“词”的统一体,“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 。B.词在初创阶段语言朴素,作者大多不可考,后经文人考究,其形式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C.柳永、周邦彦属于主张并实践创制新调、追求合乐,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的婉约派词作者,而张炎、苏轼则不属于这一流派。D.周邦彦的词能歌唱,苏轼的词也能歌唱,不同的是苏词一定要关西大汉
7、执铁板歌唱,而周词绝对不能这样歌唱。答案 B解析 A 项,强加因果,前后无因果关系。C 项,不合文意,张炎属于该流派。D 项, “苏词一定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而周词绝对不能这样歌唱 ”的表述过于绝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其词内容丰富,词境扩大,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影响深远,尽管其词多不谐音律,但自有特色。B.词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因“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从事创作而得以发展,后来又沿着两条道路革新发展,最后到宋代繁盛一时。C.“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些话可印证苏词以诗为词、风格豪
8、放的特点。D.南宋爱国词人深受苏轼影响,继承并光大了豪放词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词篇,只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答案 D解析 “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无中生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的最南部,南临黑海,东扼亚速海,它仅在北部的狭长地带与乌克兰大陆相连,东部则与俄罗斯相邻,面积约 2.7 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克里米亚半岛犹如一只伸展开的巨型章鱼,将触角从东欧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被称为“黑海门户” 。 “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早已成为军事家们的共识。因地理位置独特,所以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战略要地。自 18 世纪,
9、俄罗斯在这里一直有海军驻扎。克里米亚的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尔是俄黑海舰队的出海口。2010 年,俄乌签署条约,乌克兰同意俄罗斯舰队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的军事驻扎延长至 2042 年,此前租用的截止期是 2017 年。克里米亚半岛地处欧亚交通的枢纽位置,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港口码头建设,且也拥有许多设施良好的港口,它曾是苏联对外经济贸易和交流的重要海上桥梁。拿中国与乌克兰合作建设的深水港来说,克里米亚深水港建成后将会缩短中国和欧洲之间贸易运输距离近 6 000 公里,年吞吐量将达到 1.5 亿吨,直接缩短中国到北欧的运输距离近 6 000 公里,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亚欧国家的商贸往来。从经济角度来看,
10、克里米亚这块战略宝地的发展优势也让其成为欧盟和俄罗斯想要争夺的对象。正因战略位置重要,早在 300 多年前,极度渴望出海口的沙皇俄国就发动了克里米亚远征。17 世纪,沙俄同土耳其进行了 9 次争夺克里米亚的战争。历经一个多世纪的争夺,在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俄国终于击败土耳其帝国,将克里米亚纳入自己的版图。志得意满的叶卡捷琳娜曾骄傲地将克里米亚比作自己带给俄国的嫁妆。此后的两个多世纪里,沙俄军队和苏联红军为保卫克里米亚与欧洲列强又多次展开殊死之争。然而,上世纪中期,为获得克里米亚付出高昂代价的俄罗斯却主动将这块宝地送给了自己的斯拉夫兄弟。1954 年,为了庆祝“兄弟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 周
11、年” ,时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把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作为“恒久友谊的象征”赠给乌克兰,决议的理由是“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有共同性、地域接近、经济和文化关系密切” 。前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成为自治共和国,继续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人口近 260 万的克里米亚有占 61的人系俄罗斯民族,大约 160 万人,他们多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另外有 60 万乌克兰人,还有一些鞑靼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居民。克里米亚共和国政府的业务工作开展主要还是使用俄语。4.下列不属于克里米亚对俄罗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克里米亚半岛战略地位十
12、分突出,被称为“黑海门户 ”, “谁占领克里米亚,谁就能控制整个黑海” 。B.克里米亚半岛地处交通枢纽位置,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港口码头建设,且它拥有许多设施良好的港口,具有经济发展优势。C.克里米亚南部城市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海军的重要出海口,俄罗斯黑海舰队常驻于此。D.克里米亚半岛上俄罗斯人大约 160 万人,占克里米亚人口的 61,他们大多对俄罗斯有较强的归属感。答案 D解析 此项说明的是克里米亚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不符合题干要求。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克里米亚半岛南临黑海,东部与俄罗斯相连接,从地图上看,犹如一只伸展开的巨型章鱼。B.俄乌双方在 2010 年签署
13、的条约规定,俄罗斯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军事驻扎截止期从 2017 年延长至 2042 年。C.中国与乌克兰合作建设的克里米亚深水港建成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国家间的商贸往来。D.前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从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治共和国,后根据前苏联的决议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答案 B解析 A 项,克里米亚半岛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并不是相连接,因为它是一个半岛,仅在北部与乌克兰大陆相连。信息理解错误。C 项,克里米亚深水港还未建成,也没有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亚欧国家间的商贸往来。把未然当作已然。D 项,上世纪中期克里米亚已经归属乌克兰,后前苏联解体,它获得自治权。时间先后错位。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14、是 ( )A.300 多年来,俄罗斯为获得克里米亚,同土耳其帝国和欧洲列强进行了激烈斗争,付出了高昂的代价。B.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俄军击败土耳其军队,将克里米亚纳入俄国版图,女皇对此感到骄傲,并将克里米亚比作自己带给俄国的嫁妆。C.克里米亚同乌克兰地域接近,经济上有共同性,二者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的密切程度超过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的联系的密切程度。D.1654 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 年后,克里米亚半岛被苏联作为 “恒久友谊的象征”赠给乌克兰。答案 C解析 原文未对国家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进行对比,此项无中生有。经典连线三、(2014 四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工业化时代,
15、学校教育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现在过春节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像 20 年前那样骑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都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一个学生考试得了 78 分,这只是一个“数字” ;如果把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
16、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与 78 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有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多集中于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种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电影中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从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的变化,却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
17、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事情,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一门不再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目前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社会的竞争将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然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受制于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 。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
18、性化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7.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项,强加因果。 “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
19、才,导致不足” ,这一弊端并没有“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 项,张冠李戴。这一特点是“大数据”的特点,而非“大数据教育”的特点。D 项,混淆概念且无中生有。原文是 “教育将成为继经济学之后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8.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 )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时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
20、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于文无据,并且“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 ”,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21、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项, “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之说于文无据。新题展示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月球诞生新说蒋 葳关于月球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不久前来自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月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在约 45 亿年前的一次大型核爆炸中与地球分离,并逐渐演变成地球的一颗卫星。此次大爆炸的强度相当于 400 亿颗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两位科学家是根据一种裂变理论提出这种观点的,这种裂变理论早在 19 世纪初就有科学家描述过。该理论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来自宇宙中同一旋转的熔岩,后来一部分分离出去形成了如今的月球。然而
22、,除了撞击原因以外,19 世纪初的科学家无法用其他理由来解释形成月球的那一部分熔岩是如何分离出去的。目前,关于月球形成,主流科学界中最流行的就是这种大碰撞学说。该学说认为,地球在形成初期曾遭到火星体大小的外星体撞击,而月球就是在此次碰撞中形成的。然而,不久前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对月球岩石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发现月球和地球拥有相同的氧、硅和钾等同位素元素,这表明两个星体有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月球的物质组成应当仅仅源自地球。因为太阳系进化的模型显示,地球的化学组成和撞击天体的化学组成不可能是同样的。如果地月同源的话,只有大型核爆炸才有能力将地球物质喷射到太空中从而形成新的星体。此前有关地球内部
23、构造的传统理论认为,地球的内核是由部分结晶的铁和镍铁合金组成的,内核外面是由液态的铁、镍和一种或多种较轻的元素组成的流体核。从 1940 年以来,这一理论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一直处于支配地位。最近美国的地球物理学家亨顿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核地球的新观点。亨顿认为,在我们脚下 6 500 千米深的地方,有一个由铀和钚构成的直径达 8千米的巨大的核反应堆内核,正在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从而产生了地球磁场并为火山和大陆板块运动提供能量。这正好可以解释传统地球构造理论难于解释的神秘现象:地球磁场平均每 20 万年发生一次磁场极性倒转,且磁场强度周期性变弱或变强。这个天然的反应堆形成之初体积应该较小,但是随着放
24、射性元素等能产生爆炸的物质逐渐增加,在核心区域附近形成了巨大的液态物质聚集区,岩石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生反应,当其与足够的燃料相混合的时候,就会发生巨大的爆炸。这一理论恰好也能解释地球所释放出的能量要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的现象。南非和荷兰的两位科学家相信,在地球形成初期,造成月球从地球分离出去并进入轨道的能量是由地球地幔边界的一种超临界反应堆所产生。这种反应堆产生足够的热量使得地球上的硅酸盐等物质蒸发并被喷射出去。他们认为,要想证明这一理论,需要依靠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带回月球更深内部的物质样本。10.关于月球起源,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流学界认为,地球外一个巨型天体与地球相撞,使地球
25、的一部分分离出去慢慢形成了月球。B.近期有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地幔边界的超级核爆炸将地球的部分物质喷射出去后形成的。C.除了地球外天体碰撞说和核爆炸说以外,关于月球起源还有多种说法,但都受到人们的质疑。D.所有关于月球起源的说法都是人们的主观假说,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应的观测数据等客观证据。答案 D解析 应该是有相应的客观证据,比如地球和月球的组成成分,还有地球磁场的变化等。11.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因此它们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月球物质仅仅源自地球。B.地球磁场会发生极性倒转,强度有周期性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地球内核存在巨大的核反应堆。C
26、.只有发生巨大的核爆炸,才可能将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抛射到太空从而形成新的星体。D.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地核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点就会爆炸。答案 B解析 A 项, “月球和地球的同位素元素完全相同” ,表述绝对;C 项, “月球这么大的一块固体物质”错,不是将地球一整块物质抛射到太空,而是先让它们蒸发;D 项, “传统地球内部构造理论已被推翻” ,文中无依据。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月球是由于外部力量的撞击而从地球分离出去的话,那么它除了地球物质外,还可能有撞击天体的某些物质。B.最新的核爆炸诞生月球的说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 19 世纪初就有过这种类似的描述,只是当时人们没有科学的依据。C.美国科学家亨顿的铀钚地核观点突破了地球内部构造中传统的铁镍地核理论,这为月球诞生新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D.之所以地球释放的能量高于所接收到的太阳能,可能是因为地球的核反应堆内核在不断释放巨大的能量。答案 B解析 19 世纪的“裂变理论”不是核爆炸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