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美版美术2年上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5).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4170796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美术2年上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美版美术2年上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美版美术2年上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美版美术2年上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美版美术2年上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美术 ) 二 年级教学进度表 2013.8周次 起至日期 教 学 进 度 备 注1 8.268.30 会变的线条2 9.29.6 长白秋色3 9.99.13 捏泥巴4 9.169.20 小扇子5 9.239.27 漂亮的小钟表6 9.3010.4 国庆节7 10.710.11 百变团花8 10.1410.18 摆花样9 10.2110.25 我们身边的痕迹10 10.2811.1 杯子的设计11 11.411.8 绘画中的节日12 11.1111.15 冬天的礼物13 11.1811.22 刷牙14 11.2511.29 茂密的花15 12.2 12.6 大树的故事16 12.912.13

2、 会变的小手套17 12.1612.20 节日的装饰18 12.2312.27 过春节1.会变的线条教材分析: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教材中展示出画家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不同线条合理组织给人带来的美感,感受画家非凡的创造力。教材中还选择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学生作业,有学生设计的服装、陶罐、面具等,在线条的运用上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给师生以比较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也可参考。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B.能用不同线条组织一副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

3、感。C.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2)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条表现美感。教学时间 12 课时手段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有各种线条的范图。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 、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画有各类线条的绘画作品给学生欣赏。2、启发学生了解线条的作用,体会线条组合的美。3、揭示课题:会变的线条。(二)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景物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和绘画方法。2、线条练习。(1

4、)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几组不同排列形式的线条。(2)展示交流,教师指导评价。3、以一些图形让学生选择其中种并用线条加以装饰。4、用投影讲解同一种图案添加不同线条产生的不同效果。5、欣赏范例,了解用线条可以表现一幅完整的作品。6、分组练习,用线表现一幅作品。7、师生交流,明确用线排列方法。8、学生明确方法、构图设计完成制作。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观察书中图片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景物中线条的排列规律,从中体会密集线条排列的美感。2、作线条的练习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出各种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为以后的作业作铺垫。 3、以小组形式讨论及绘画,能让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让学生先添加后

5、创作,由易到难,解决了难点。4、绘画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彩水笔直接作画,培养学生肯定用线的能力,同时要鼓励画出新颖独特的线条。四、评价建议: 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第 二 课 时、情景导入:1、课件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2、线条练习。(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2)展示并评析。3、欣赏范例。(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2)教师小结归纳。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6、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四、评价建议:1、集体评价。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2.长白秋色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长白山的知识及长白山秋天的色彩,并在画面上表现出长白山秋天的美丽景色。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如何把长白山秋天

7、的美丽景色用画面展现出来。教学难点:画面色彩构成。教具准备: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谈话引入春可踏青,夏可观景,秋可观叶,冬可玩雪。秋天的长白山摇身一变,成了秋色斑斓的五花山,枫叶红得像着了火。9 月的长白山天高云淡,蜡染一般的枫叶五彩缤纷,举目望去,满眼都是美妙佳景。长白林海彩笔重染,五彩斑斓。收获着各种山珍,仙果。核桃、松子、榛子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猕猴桃、山葡萄、山里红让游人一饱口福,越桔、草莓、靛果随处可见,人参、灵芝、鲜蘑更是让游人满载而归。高山苔原带,景色迷人,厚厚的天然红地毯里还藏着圆圆的甜甜的越桔,躺在舒适的天然大厚毯上,随手摘来一粒仙果,真是如仙人般享受啊! 此时

8、观天池真是天高云淡,一眼尽收十六峰。长白山的秋天可算得上是最美丽的秋天。这样美丽的景色你们想看一看吗?2. 出示教具(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3. 说说你知道的长白山二、讲授新课1.根据上面你对长白山的了解,把长白山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吗?2.指名说设想,其他学生可补充。三、.生作画,师巡视指导。四、课后讲评选出优秀作品奖品五、课后作业画一幅你的村庄的景色图。3.捏泥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探究各种泥器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的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

9、泉进行创作。 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具:陶泥、简单工具、陶艺作品课件学具:陶泥、简单工具一、 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展示泥玩具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捏泥巴。 (板书课题)二、师生交流,表现创新 1、找同学上台摸一摸泥制陶罐,提问: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很粗糙)2. 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器物是用泥制作的? 3看看陶艺的发展历史吧!(展示陶器图片)提问:上面的这些部件都是做什么用的

10、?(把手、装饰) 4. 展示陶泥,师:这些陶泥就是用来制作陶器的材料, (找同学上台摸一摸,说一下感受-很软)由于材料很软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么样才能让这些陶泥变形成我们需要的形状呢?(讲解变形手法-揉、捏、搓、压) 6.展示图片,教授造型方法。 (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用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随意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7.老师示范制作一件陶器。 (讲解装饰与连接的手法。 ) 三、学生实践 出示作业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四、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业设置运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器物。 板书

11、设计9、捏泥巴 变形手法:捏、揉、搓、压 造型手法:盘条法、手捏法、泥板法 、4.小 扇 子教材分析: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形象多变的扇子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漂亮的扇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制作出形象各异、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来,达到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选材、制作等过程,可以充分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学中,强调知识、技能在美化学生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采用多种

12、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B.应会: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习与人交往与合作,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 (2)难点: 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时间1 课时手段准备 动画片、各种扇子、彩纸、筷子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看动画片借芭蕉扇 。2.“芭蕉扇”有什么用处?扇子还有哪些用处?3.今

13、天我们就来做一把“ 小扇子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见过扇子有哪些形状、颜色?生活中、电视、画报等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扇子。2.教师展示自制扇子若干给学生观摩。3.教师讲述制作要点并示范制作:(1)提问或讲述扇子的组成。扇子由扇面、扇柄组成。(2)扇子的形状分析:长方形、圆形、扇形、组合形等。3.制作要点介绍并示范制作。(1)选择扇面形状、颜色并剪下。(2)折制、绘制扇面。(3)安装扇柄。三、实习作业:注意事项:1.扇面要有明确的形状。2.颜色要鲜艳有变化。四、课堂小结、讲评。1.选几幅优秀作业由学生讲评。2.教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第 二 课 时一、总结上节课

14、学生作业情况。二、学生介绍怎样装饰自己的小扇子三、创设情景,体现扇子的使用价值。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扇子的感受5.漂亮的小钟表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通过这节“ 设计应用” 领域的课业,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欣赏,了解钟表的文化及造型特点。B. 通过对不

15、同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C.通过钟表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D.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A.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B.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教学时间 : 2 课时手段准备 :刀、胶水、腊光纸、纸杯、圆盖等。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实物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钟表,并让学生说说时间。2、揭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二、重点、难点的解决:1、选材。引导学

16、生按照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来设计表盘和外形,并且找出做表针的材料,以及固定表心的图钉。2、观察钟表的特征。(1) 表的外形:各式各样。(2) 表盘的形状:圆、方、三角、多角等。(3) 表符的种类:数字、几何形、装饰形等。(4) 表针的特点:时针粗短、分针稍长稍粗、秒针最粗最长。(5) 表的装饰:剪、贴、画各种形象。三、实践指导:1、根据材料做出外形和表盘。2、制作表符。引导学生分清大刻度和小刻度,并将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在表盘上。3、制作表针。表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万变不离其宗,三根针的长短不变。4、添加小装饰。四、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并自评。2、评选出最漂亮的小钟表。 第 二 课 时一、总结上

17、节课学生作业情况。二、拿出自制小钟表,认识钟表时间。1、说说日常作息时间,并在钟表上拨一拨。2、小组合作互相说时间,拨时间。3、试想将小钟表的附件进行变化。4、互相对对方的表针进行变换。三、创设情景,体现小钟表的使用价值。小组进行活动:同学们每到作息时刻就表演应做的事。四、小结:请同学们说说制作小钟表的感受7.百 变 团 花教材分析: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便可剪出不同图案

18、,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B.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2)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手段准备 :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教学时间 :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

19、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 ,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3、揭示课题:百变团花三、制作五面对称剪纸。1、五面对称折纸。教师用较大的纸,带领学生边折边讲解。2、画五面对称剪纸。(1) 、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2) 、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3、学生开始画

20、剪五面剪纸。四、引导小朋友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五面对称剪纸作品。五、作业展示、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的玻璃窗,教师适当指导作品之间的排列。2、欣赏作品,体会剪纸作品给教室带来的欢乐气氛。 第二课时一、回忆、欣赏、比较。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陈述制作五面对称剪纸的过程。2、欣赏书上的剪纸作品,找出各个异同点。二、学习制作六面对称剪纸。1、教师示范单独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在对折以后起的变化,指导学生怎样把对折的图案设计到对折以后的纸上。2、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三、装裱剪纸作品。四、作业讲评(欣赏、游戏) 。1、展示学生制作

21、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2、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3、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8.摆花样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重复的美感,有学则地将不同的形状、颜色的物体进行有秩序的排列,组合出游重复美感的图形。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点,总结摆花样的规律。通过体验活动分析排列、组合的方法。通过示范,提示学生有选择地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摆放。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与美化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发现身边的日常用品等各种物象的外形、色彩特点,利用这些物体排列组合出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的图形。教学难点:如何恰

22、当地选择物体的形与色,摆出既有秩序又有变化的图形。教具准备:塑料瓶盖、水彩笔笔帽、糖果、钥匙、硬币、曲别针、剪刀、颜料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看一看。教材中这些有没的组合都用了哪些材料?2. 说一说.把自己带来的物品拿出来,介绍一下它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二、讲授新课1 试一试引导学生观察各组带来的物品,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的美。学生汇报自己带来的物品的形状颜色等。3. 想一想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它们混在一起很凌乱,谁有办法把它们安排的好看一些?4. 摆一摆学生白自己的物品。摆后说出怎样摆才好看。5. 引导学生教材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方法。 (生总结)三、学生实践教师明确作业要求:1. 再摆

23、一摆,完成自己的作品。2. 比一比谁的作品有新意。四、课后讲评教师、学生共同选出特点突出的作品,让大家欣赏。肯定好的作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五、课后作业完成完善自己的作品。9.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时间 : 2 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 表现” 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 “版画系列” 种的一节。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和版画起始课。本课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种发现凹凸不同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提出或总结一些问题和经验,并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

24、性内容与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感知种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2)难点: 拓印的技巧。手段准备 铅笔、油画棒和蜡笔、树叶等实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组织纪律,将材料和工具摆放有序。二、讲解拓印。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学生与教师演示做法相同:将薄纸蒙在有纹理的实物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薄纸。右手指按遍薄纸,使纹理凹凸分明。任用一色蜡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三、组合实物。1、看实物的形状,想这

25、些形状的实物能组合成什么形象呢?2、试着拓印一些纹理。 四、学生作业。1、摆实物 。2、蒙纸。3、拓印。五、小结。整理用具,材料。展示较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下课寻找事物拓拓,玩玩。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评上节课作业。展示拓印纹理清晰、完整的作业。三、学生继续作业。提出要求:选与上节课纹理不同的实物进行拓印,并且添加背景、装饰。拓印:根据上节课的经验,用不同色的油画棒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拓印纸下面的实物的花纹。每一部分都拓的花纹清晰。添画:在拓印完的画面上,用油画棒加几笔使画面中的形象完整,画面形成一体,并富有个人特色。四、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方法。 10.杯子的设计教学目标1、

26、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2、学会观察、学会体验。教学重点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教学难点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教学具准备杯子若干个图片若干副教学过程:一、谈话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二、师生探究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生:形状花纹色彩(师板书)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

27、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三、体验并感受1、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2、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都有它的独到之处。3、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4、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 (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四、作业要求1、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2、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3、学生作业,师指导五、小结展评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目标 1、了解不

28、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3)了解画家 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教学 难点:(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

29、感受。 学习材料 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绘画作品。 导人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师生共同探究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课件中猜一猜环节)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引导学生分析(课件中的看一看) (1)火狗舞 :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2)腰鼓 :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

30、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3)枣园来了秧歌队 :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学生实践(1)吃饺子 与火狗舞(2)(龙舟引导学生分析(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中 “画一画”的环节)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31、。 小结: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12.冬天的礼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雪的美,了解北方冬天的美。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描画的基础上,运用线、图形的组合,大胆表现冬天的雪景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冬日里飘雪的美景,体验成功的快乐。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绘画冬景图。教学难点:绘画过程。教具准备:生绘画纸人手一份、水彩笔、教师操作范例、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冬天)哇!冬天来了,有些什么感觉呀?(很冷的)2、出

32、示冬的雪景图。让学生观察师:猜,能在天空中飘来飘去的,是花不是花,是什么呢?(雪花)二、 讲授新课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说出每幅图的画面2.教师示范画雪花。(雪花图)3.堆雪人图出示雪人师:瞧,这个雪人怎么样?她的身体圆不圆?(都是断开来的)怎么办呢?教师用连线的方法将雪人连成圆圆的,“连连连,连一个圆形宝宝,再连连连,连出一个圆形宝宝,雪人出来拉”三、 学生绘画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动手,把大自然献给冬天的礼物用你的画笔画出来吧。教师巡回指导绘画。四、 交流(学生绘画展)互评五、作业13. 刷 牙教材分析:本课是以“ 造型 表现” 为主的课程。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己生活情景的

33、联想,不同表现角度和不同人物特点的学生作品可以帮助和启发同学们的创作思路,特别选择了表现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学生作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细节,并以生动的观察和回忆作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作的精神。本课以一般的绘画创作为主要上课形式,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尽可能细致地回忆和大胆地表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作品表现形式既可以生动的动态形象为主,也可以以表现某个具体的细节为主。同时,在生动表现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认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养成适时刷牙的好习惯。教

34、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内容虽然可以借助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关键还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还可以在课程启发阶段以教师和同学们即时的动作进行启发。 教学时间 12 课时手段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牙刷、刷牙杯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看电脑课件:小松鼠刷牙 。2.提问:看完动画片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天天刷牙?3.揭示课题:画刷牙二、新授:1.观察:听刷牙歌,表演刷牙,同桌互相观察对方刷牙的方法是否正确,刷牙的姿态是怎样的?2.看课本,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画自己刷牙的样子。3.先请几位学生板演,并指出他们的优缺点。4.请“小老师”上讲台修改。5.教师出示作画要求:(1)画面构图要饱满

35、,人物位置要突出。(2)人物动态要明确,并适当添加背景。(3)用彩笔直接画,用笔要肯定。6.其他学生自己画。三、作业讲评,提出希望。1.看黑板上小老师修改的画幅,进行欣赏点评。2.投影展示同学们的作业,说出优缺点。3.同学互相说说刷牙的必要性,教师提出希望:从小好好保护牙齿,才能有好身体。14. 茂密的花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

36、,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学习材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播放伯然界的花的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布置小组活动。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布置作业小结布置小结内容。布置家

37、庭作业:了解各省市、各国家的市花、国花。15. 大树的故事教学时间 2 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 表现” 领域的一个内容。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因此,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情景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打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B.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种

38、,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B. 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2)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手段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蜡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感受环境,揭示课题。1、看图片,认识校园里的树。2、看校外的树,如:松树、柳树、椰树等。3、说说平时见过那些树?4、每棵树都有各自不同的样子、千姿百态,它们也都有不同的故事。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二、观察树、学画树。1、让小朋友回忆以前画过的树,怎样画的?在黑板上板示。2、多媒体出示“ 各类树木 ”录象,让小朋友找

39、自己画的是哪些树,学生找不到那些模式化的树,让他们发现自己画的树与观察到的树有差距。3、指导观察树:(1)树的整体外形。(2)树干:主干上粗下细,挺拔或弯曲;树皮光滑或粗糙;树叉排列各异。(3)树叶:形状各不相同。4、一棵自己喜欢的树画下来。讨论画树的步骤、运用的材料。5、学生动手画树,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三、作业交流、评讲,课堂小结。1、作业交流评讲可分步进行。(1)画树干、树枝中途评讲。(2)画树叶中途评讲。(3)图色中途评讲。(4)画树完成后评讲。2、表扬鼓励,特别是有特色的作业。3、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看图编故事。1、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上学生作品“ 以树为主的图画 ”,或课外儿童画

40、中以树为主带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2、学生看图编故事讲故事。3、让学生拿出自己第一课时完成的作业编故事。然后讨论:哪幅画编的故事更生动?怎样使自己的画能编出生动的故事?二、添画。1、引导讨论:怎样在上次的基础上添加?(1) 、添加内容:花草、房屋、汽车、小鸟、蝴蝶、活动的人(2) 、添加方法:可以树为主体添加背景,房屋等可与树重叠。(3) 、图色要鲜艳。三、学生画一幅以树为主的图画。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四、作业展示、评讲、课堂小结。课后记学生在画面上主要利用各种贝壳装饰,同时使用扣子、电线、丝带、彩纸等。粘贴不是很方便但视觉效果很好。16.会变的小手套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一节“ 设计 应用”

41、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教学时间 : 2 课时手段准备 :课件、小手

42、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二、讲授新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板书课题 会变的小手套(二)包扎材料的选择。1、包裹材料:小手套。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三)制作方法课件1、构思。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3、添加装饰。方法:剪贴与描绘。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三、学生作

43、业,教师辅导。四、小结: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第 二 课 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二、复习前次知识。(一)提问回答: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选择了什么材料?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二)教师概括小结。(三)布置作业: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2、启发学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3、装饰要多样化。四、小结: 1、分组欣赏作品。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

44、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课后记: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17.动物乐园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参考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由基本型入手采用多种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2、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惜动物的情感思想。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

45、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教学难点 :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教学准备:课件、彩泥、牙签、小刀、剪刀等。学生收集关于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 :1、谈话:我们的学校对面有个老邻居:动物园,我想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吧?你知道那些珍惜动物哪?请说一说。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看录像。(大象、犀牛、斑马、长颈鹿)3、猜一猜:请一个同学表演动物特征,其他同学猜动物。4、欣赏艺术品 :现实中的动物与艺术的不同。欣赏泥人张的作品。5、欣赏学生作品:我们学生也能做出精美的作品。6、比较:绘画作品与泥塑的区别。7、探究:请学生研究是如何作的:几种泥塑技法。8、学生参考自己和教师收集的动物资料进行创

46、作。9、利用沙盘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互学,找到自己不足回去加以改正。10、教育学生热爱和保护珍惜动物。18.节日的装饰教材分析:本课通过观察书中的图片及周围生活,学习节日的装饰方法,认识了解古代、现代,各民族的装饰,懂得可以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浓厚。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俗、民风,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美。B. 应会 :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饰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地学习。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

47、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 (2)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教学时间 2 课时手段准备 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欣赏导入:1.观看有关节日及民俗的录像。2.思考:节日,我们穿什么漂亮的衣服?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表现?人们都会进行什么样的庆祝活动?3.节日中的气氛都是由美丽的装饰渲染的。揭示课题:节日的装饰二、学生实践,教师指导。1.基本形定位,用铅笔轻轻画人物

48、动态。要求:人的姿态表现出节日的快乐;服装色彩缤纷;各种装饰艳丽夺目。2.描画具象,用铅笔在人物姿态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结构:头(五官、发式、头饰) ;再整体形的局部位置用简单的直线、曲线装饰服装样式;画颈、四肢、手、足。各部分不要求规范和比例。3.勾线:用彩色水笔、油画棒,勾画人物的具体形象,细致生动的描写各部位。如:五官表情,头发样式、染黑头发,细致的刻画服饰纹样。人物服装组合图:4.添加背景:烟火、礼花、彩旗、彩灯以及各种装饰道具。三、展评作业:1.同桌互评。分别说说自己和对方的不足。2.教师选出构图合理,人物动态协调,背景丰富的作业进行表扬讲评。 第 二 课 时一、教师引导:节日中最活跃的

49、是人,人是节日中最美的风景线,而服装又使人变的更加美丽,服装的色彩首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节日中的服饰色彩一定要鲜艳夺目,再陪上其他美丽的装饰就更加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了。二、学生作画,教师指导。1.染人物皮肤。用橙、浅橙、肉橙、粉色等平染裸露的四肢、手、脚和面部。用深色描画五官,有神采、有表情。2.描绘服饰。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深色和浅色。比如黑色可以协调任何色彩,黑色和其他鲜艳色相间,能产生对比,形成斑斓、并有跳跃的视觉效果。纹样色和服饰底色要互不干扰,形成整体效果美感。3.涂染背景。三、作业展示、讲评。1.布置“多彩的节日 ”展览会,请同学介绍节日民俗。2.选画面色彩浓郁的作业进行点评。19. 过春节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了解春节的有关知识及各地不同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春节中有特色的生活情节,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的技能,提高学生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