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69768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则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明确本文的主 要内容。2.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知道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重点: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教学难点:记住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教学准备:搜集孔子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 ,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

2、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二、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 核心是“仁” ,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 主张施行“仁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 “因材施教”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 四书: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五经: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三、初读课文,明确字音:1、论( )语 2、不亦说( )乎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5、传( )不

3、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 ) 8、一箪( )食9、曲肱( )而枕之 10、博学而笃( )志 四、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2、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 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 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4、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五、布置作业:结合课后注释,试着翻译文章。6、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孔子 四书: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五经: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7、

5、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教学准备:课前朗读课文,会解释重要的字词。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二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 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2、小组合作理解课文:1、每个小组重点负责 2 则 2、小组交流3、小组质疑 4、教师补充,小结3、合

6、作探究: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时习:在周秦时代, “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 “习” ,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说:音,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 乐则见于外。愠:音,恼怒,怨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了又

7、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忠:忠心、尽心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来源:中&国教&育出 &版网“志” ,立志。 “立” ,建树、成就。 “惑” ,疑惑。 “天命” ,事物的本质规律。 “

8、耳顺” ,听声知理。 “从 ”,任由、恣肆。 “逾” ,越过。译文:孔子说:“我自己在十五岁时,开始立志于治学;在三十岁时,初有成就,能够自立了;到了四十岁时,对所研究的问题都没有任何疑惑了;到了五十岁时,真正知道了人和事物的本质规律了;到了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无需思索就能自然懂得其中的原委;到了七十岁时,任由心欲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做,都不会逾越规矩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

9、深入思考就 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音 d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10、我如浮云。 ” 译文: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 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岸上说 ,逝去的时间就象流水一样,日夜不停息。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来源:z*zs*12、子夏曰 :“博学而笃

11、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 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准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1、背诵导入:2、合作研究: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2、

1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 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来源:(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 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来源:三、朗读体会:四、整理归 类:1、成语类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 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1)谈学习态度的第 7、9 章(2)谈学习方法的第 1、2、4、5、12 章(3)谈修身做人的第 1、2、6、8

13、、11、12 章(4)谈珍惜时间的第 10 章5、总结文言语法: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 说:通“悦” ,读 yu,意为:愉快, 知:通“智” ,读 zh,意为:聪明。2、文言虚词(1)连词而: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 “而且” “就”或不译。例:学而时习之 任重而道远(并且)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就) 来源: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不译) 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例:提刀而立修饰语,可译为“着” “地”例: 默而识之(地)(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例:余知而无罪也。 (你)(3)兼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当于“于之” ,意为:在那里)则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布 置作业:默写 全文 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来源:中教网学习态度修身做人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来源:珍惜时间自我报告教学反思:来源:z+zs+第二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