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疏通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 合作探究,揣摩关键语句,学习从环境、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刻画人物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穷人的悲惨生活,以及桑娜夫妇善良、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揣摩关键语句,学习从环境、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感受穷人的悲惨生活,体会桑娜夫妇善良、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 分钟)(播放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每当这首歌响起时,我们眼角总会湿润。是呀,生活处处需要爱,生
2、活处处有真情。 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2. 作者简介(5 分钟)(PPT 展示)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
3、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3. 生字词预习检查(8 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通过查阅字典、翻阅工具书、同桌讨论等方式解决。用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读 PPT 上的生字词,最后齐读巩固。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 分钟)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几个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可分为几个层次?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贫穷的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事。全文可分三部分:等待丈夫,心惊肉跳(12 段)探望西蒙,抱回孩子(311 段)丈夫归来,想法一致(1227段)(2)课文题目为穷人,那全文写了哪几个穷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他们的穷?
4、桑娜、渔夫、西蒙。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3)桑娜家很穷,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因为寡妇西蒙死了,如果他们不收养,那两个孩子也会死去,他们淳朴善良,拥有宁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5. 精品细读,体会真情(15 分钟)同学们,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之后就已经感受到了桑娜夫妇的那一份善良,他们虽然在生活条件上是穷人,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很富有。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次阅读课文,细细体会那一份真情。快速阅读 1-2 段,试着从环境、语言、心理等描写中分析桑娜这一人物形象。预设学生成果:A. 家庭贫困“补一张破帆”,帆破了不能扔掉,补补继续用,说明她家没钱买新帆。
5、“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一下”,环境描写,家里装饰陈旧破败。“丈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冒着冷风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工作条件恶劣,虽然忙碌辛苦却依旧很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吃的差,穿的差。B. 勤劳能干第一段屋外又冷又黑的环境描写一表现出了天气恶劣、渔夫工作环境艰苦、生活不易,二对比反衬出了屋内的温暖舒适。暖和是因为炉子里的火,舒适体现在地是干净的,食具是发亮的,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一切归功于女主人桑娜在困苦的条件下仍有着勤劳能干的品质,是个善于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试着读出屋外狂风怒号和屋内
6、暖和舒适的对比来。C. 乐观感恩“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在穷困的条件下,桑娜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D. 关心、担忧丈夫“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号,感到心惊肉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他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体现出桑娜对丈夫的担心、关心。请同学朗读桑娜自言自语的这一句,语气要是担忧的、害怕的、急切的。6. 课堂小结(2 分钟)桑娜虽穷,但她却勤劳能干、乐观感恩、关心身边亲人,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在感人的情节里体会那一份在贫穷压迫下依然保持着的善良。7. 板书设计穷人 桑娜:勤劳能干、乐观感
7、恩、关心丈夫家庭贫困 西蒙渔夫第二课时1. 导入(5 分钟)复习已学知识2. 精品细读,体会真情(30 分钟)屋外寒风呼啸、海浪澎湃,桑娜担心外出打鱼的丈夫于是出门张望,这之后又发什么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桑娜的什么品质呢?同学们浏览 3-11 段,像上节课一样,从语言、心理、环境等描写中分析桑娜的形象。预设学生成果:善良,同情更穷困的人A. 3-6 段,桑娜担心西蒙并去探望。“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心理描写,体现桑娜对孤苦无依的女邻居的关心,她对女邻居的关心不是在狂风暴雨时才产生,而是傍晚时就有,足见她的善良是一直就有的。B. 8
8、-11 段,桑娜抱回两个孩子。这几段集中写桑娜的心理描写。第八段“她的心跳得很快,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善良,她的善良是本能的,这更为珍贵。第九段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四个问号三个感叹号五个省略号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先是担心丈夫指责,再是为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坚定决心,这体现了她宁愿自己受苦劳累也要抚养孩子的高尚品质。第10、11 段体现了她的担忧,可见她也是个为丈夫着想、为家庭着想的人请学生朗读这几段,学生互评后教师再范读这几段。教师引导:西蒙的生活与桑娜一家想比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学生思考后明确:西蒙的生活比桑娜家更困苦。“
9、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病上加病。”西蒙是寡妇,孤苦无依,要一个人养活孩子、支撑起这个家,无论是在精神还是物质上都无人帮助,而桑娜还有丈夫陪伴。“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从稻草铺上垂下来身上盖着旧衣服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环境描写,西蒙家穷得连炉子都生不起,而桑娜家还能生起火炉,同时他们家睡得是稻草铺,连正经床都没有,盖的也只有旧衣服,没有被子,足见西蒙家生活的贫穷困苦。教师引导:西蒙的生活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但是跟桑娜一样,西蒙的精神也是富有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后明确:西蒙一个人要养活两个孩子,可见她的坚强能干。同
10、时她也深爱着两个孩子,第七段,西蒙悲惨的死状与两个孩子香甜的睡眠形成对比。一是突出西蒙的可怜,“冰冷发青的脸”“苍白僵硬的手”等外貌描写看出她死后的惨状;二是突出她的母爱,她那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西蒙想要抓住的就是两个孩子,而且她在临死前还不忘给孩子盖上衣服,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论贫富、生死的。学生自由朗读第七段,把西蒙与孩子状态的对比读出来,读西蒙时的语气是缓慢、深沉、凄凉的,可强调她死后的外貌、手的动作以及她给孩子盖衣服这一情节。桑娜在忐忑不安中等回了她的丈夫,这位丈夫是否也像桑娜一样善良呢?同桌二人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桑娜夫妇的对话,想一想当时桑娜的心情如何?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预设学
11、生成果:桑娜紧张担忧。13 段“不敢抬起眼睛看他”,18 段神态描写“脸色发白”,语言描写中的两个省略号说明她说话吞吞吐吐,20 和 23 段两次沉默体现了她紧张地无话可说。丈夫健壮勤劳、辛苦贫穷、善良淳朴。12 段“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 ”、16 段对打鱼的口述,可看出丈夫劳动时危险辛苦。24 段“皱起眉” 、“脸变得严肃、忧虑”神态描写体现了他对西蒙两个孩子的关心;“搔搔后脑勺”这一动作看出他的憨厚淳朴,有些不知所措;其中的语言描写用了商量、安慰的语气,可见他和桑娜平时相处方式也是很轻松平等的;“总能熬过去的”中间的“熬”字体现了桑娜家生活的艰辛,以及能度过艰难日子的坚强自信。学生自由朗读第 24 段3. 课堂练笔(7 分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之后的故事,用上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神态以及心理描写。写后和同学交流。4. 课堂小结(3 分钟)学习了穷人,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的悲惨生活,但更敬佩他们在困苦条件下的坚强善良,那份宁肯受苦受累也要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感。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拥有这样善良的品质!5. 板书设计穷人 桑娜:勤劳能干、乐观感恩、关心丈夫、善良淳朴家庭贫困 西蒙:坚强能干、关爱孩子渔夫:强壮勤劳、善良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