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 人民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67840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 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通用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学案 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考讲座(三)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卷非选择题突破环 节 一 高 考 第 40 题 规 范 答 题 讲 评题型特点(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点。(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题形式新颖,能指引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考,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方

2、法技巧(1)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的答案。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解答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解答第一问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材料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高考示例(2015

3、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 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

4、,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2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 ,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

5、与儒学?(7 分)【解题技巧】 本题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为主题设计命题,是一道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设问直接明了,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1)根据设问,阅读材料,设置两个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点,分析其异同点,注意前后两者的继承与发展。(2)紧扣主题运用回答历史特点和启示的方法技巧,从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性质、影响、评价等方面寻找历史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3)按解答顺序进行时空转换,确立比较的角度,根据题意确立比较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把收集到的零散的信息根据设问进行组织和串联起来,有效组织答案。表述时注意比较点的提示语。解题思路 第(1)问, “不同

6、之处”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弄清孔孟儒学、汉代儒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孔、孟和汉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然后指出两者的不同所在;“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特有的内容即可。第(2)问,首先明确“共通之处”的含义,即共同之处;然后根据材料“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概括出他们的共通之处。第(3)问,应辩证地阐释,从发展、继承等角度回答。【规范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 孟子 ,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10 分)(

7、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 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 分)运用演练1(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3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 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 “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8、 “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 ,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 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9、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 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 分)【解析】 本题以科技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天工开物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材料一信息“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入手,联系明清时期

10、科技发展特征回答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回忆教材知识,结合牛顿钻研科学,在前人科技成果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等知识回答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从二人所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人的活动概况分析“出现的背景” 。第(2)问,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和 17 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入手,联系当时中西经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回答。【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

11、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4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文综试卷一般都是按要点采分,你回答的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如果把你组织的答案看作数学上的“集合” ,那么这个“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点)”一定要多,尽可能使这个“集合”与标准答案的“集合”形成“交集” 。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一定要敢于回答。除了感觉明显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回答不准确的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你认为多答的部分答案,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 。评卷老师是来“给分

12、”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 。其实评卷老师是相当宽容,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评卷老师就会给分。高考示例(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

13、399 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 分)【解题

14、技巧】 解答非选择题应注意分值,按分作答,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说明要点多,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审材料材料一选取孟子中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强调权力不能干预执法;材料二选取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5死刑而进行辩解的材料,苏格拉底强调法律至上。孟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要求横向比较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并概括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体现了高考强化综合能力考查的命题趋势按分值审设问第(1)问孟子的法制观念 5 分,结合材料“抓起来” “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

15、海边住下”概括归纳;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5 分,结合材料“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城邦将无法存在”等信息概括。第(2)问 15 分,社会背景 12 分,历史价值 3 分。第一小问“社会背景”要从两位哲人所处时代的特征入手,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每方面各 2 分。第二小问“共同的历史价值” ,其实是要找出两位哲人的法制观念的影响及价值,三个方面各 1 分【规范答案】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 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 分)(2)社会

16、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 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 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 分)运用演练2(2013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

17、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 1917 年到 1923 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 15 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

18、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迷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6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保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19、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 分)【解析】 第(1)问,归纳原因,注意材料一中的“1919 年” “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等信息,由此可联系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及材料中证实爱因斯坦理论的史实。第(2)问,应注意回答评析问题的方法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

20、。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第一次世界大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环 节 二 高 考 第 41 题 提 分 捷 径 讲 练模板一 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观点、论证、论从史出题型特点(1)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常常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2)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往往提供观点,要求论证,必须论从史出。试题渗透开放探究

21、7理念,鼓励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归纳、论证历史问题。设问方式(1)直接提供观点,要求运用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2)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请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3)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并简要说明理由。答题模板表述成文时要紧紧抓住以下三要素:(1)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2)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 ,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3)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22、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高考示例(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表 钟表的演变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 ,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 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 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 世纪

23、 50 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 100 万年误差 1 秒。21 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8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命题立意】 本题选取古代到 21 世纪初钟表的演变,涉及古代、近代、现代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主要考查人类科技进步与钟表演变的关系。试题给出的观点是“钟表的演变” ,要求从“钟表的演变”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如“科技发展与钟表的演变” “钟表的演变

24、与社会的发展” “工业革命与钟表的演变”等,然后结合所学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注意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分析全面。【解题思路】 开放探究型试题最大的特点在于答案具有多样性,应注意围绕“钟表的演变”审题、论题、阐述。第一:审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第二:论题。通过时间演变,定位科技演变,把握钟表的演变。论题为“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演变” 。第三:阐述。论题、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规范答案】 示例一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提高。阐述: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科技落后,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

25、具。中世纪时机械钟在西欧流行,只有时和刻,但不精确。近代科技的产生,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其精确度提高。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人们时间观念增强,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根据原子物理学制造出原子钟,其精度更高。21 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科技的进步推动钟表精度不断提高,钟表精度提高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示例二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阐述:古代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但日晷计时一般由政府控制。近代科技的产生,

26、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但当时钟9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钟表还不能普及使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1850 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钟表得到了普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济的进步,20 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随时都可佩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21 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而钟表的普及使用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运用演练3(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

27、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 近年来,全国卷第 41 题的命制模式基本稳定和成熟,其设问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对主题、探讨方向、答题思路进行引导的前提下考查考生的开放性思维以及独立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的典型特征是

28、开放性与探究性并重,因此锁定试题考查的主题和方向是答好此类试题的关键。本题属于提供观点型开放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答题时要注意采取世界史的知识加以回答,要紧紧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进行阐述,可以结合启蒙运动的史实来阐述。阐明社会契约论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之间的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答案】 评分标准:一等(1210 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 分),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 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

29、;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这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的思想主张。10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所以英国的首相和内阁也要对人民负责。这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中“人民主权不可分割”的思想主张。模板二 提炼观点型开放试题立论、评论、史论结合题型特点提炼

30、观点型开放试题,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求考生提炼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并论证自己所选观点的合理性。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在灵活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历史事物间的纵横联系,关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结合,强调的是一种探究能力,同时又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问形式(1)阅读材料,你侧重于哪一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2)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3)“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等,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证。答题模板解答提炼观点型试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观点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

31、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第二,多角度逻辑论证。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先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教材等顺序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11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材料与具体知识而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通顺准确、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高考示例(2016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

32、列要求。(12 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 ,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命

33、题立意】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一直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唐代玄奘西行“求法” ,鉴真东渡为命题切入点,以提炼观点开放探究的形式考查对唐代社会的全面了解,体现了历史与时代互动的特色,隐性考查了“一带一路” 。【解题思路】 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这个观点必须能反映材料的核心思想;其次,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述,论述时要史论结合。玄奘和鉴真分别为中印、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根据这一内容,可提炼出:唐朝文化兼收并蓄、领先世界。从整个文明的角度考虑,可提炼出: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考虑,可提炼出: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

34、重大贡献。观点提出后,结合史实来论述。如“唐朝文化兼收并蓄、领先世界”这一观点可结合唐朝的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成就进行论述。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一观点可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及印刷术四大发明的外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中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观点可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明代郑和下西洋等方面进行论述。规范答案 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 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6 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 分)。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12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

35、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运用演练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 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知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而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有人反对。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

36、创法。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概括材料中对宋代政治制度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其主要原因。(提示:最少提炼两个观点并分析其原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等有关内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材料中的观点较多,适宜选取有利于进一步剖析原因、内容比较明确的语句进行概括,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观点一:宋代是汉唐宋明清五代中最贫弱的一代。主要原因:从国家统一的程度看,宋代只是一个局部统一的朝代;宋代与周边各族的战争较多,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致使地方困弱;分化事权和重文轻武的用人原则造成了宋代冗官、冗兵、冗费的贫弱局面。观点二: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 。主要原因:宋初采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太祖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宋朝学术中衰,缺乏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