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期末生物复习(二)必修 3三四章【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重点)判断正误1、达尔文用胚芽鞘尖端所做的有关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受到单侧光刺激后,确实能够产生某种物质,并传递到其下部分,使得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表现出向光性。2、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而成的,因此其本质是蛋白质。3、在重力影响下,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当重力作用消失时,可以倒转过来运输。4、生长素不仅能促进细胞的生长,还能促进果实的成熟。5、植物激素都是由专门的腺体产生的。6、在植物的向光性、向重力性以及顶端优势等现象中,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7、在番茄未受精的雌蕊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
2、物溶液就能得到无子番茄。8、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知识提纲本章内容共分三节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夯实基础一、生长素的发现:认真复习教材中详细介绍的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几个实验,重在理解每个实验的步骤、结论以及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需要明确的是:对于胚芽鞘而言,在其向光性中,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以及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都在 ;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在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缩写是 ,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产生部位是 ,是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的。2、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 的部分,
3、如 等处。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从方向上分有三种:极性运输:指的是生长素 ,也就是只能 地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横向运输:是生长素在植物体局部(如:根尖、茎尖)的一种运输方式,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才能发生,如:单侧光、重力等。非极性运输:在 中,生长素可以通过 进行的一种运输方式。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1、生长素具有 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它还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以及防止落花落果等的作用。2、作用特点:具有 性,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3、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与浓度有关,还与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以及植物的种类
4、有关。具体规律是幼嫩细胞比衰老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芽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2顶端优势:概念:顶端优势指的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理解即可)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大量积累,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提醒:a、越靠近顶芽,侧芽受到的抑制越明显;b、植物的地下部分也存在顶端优势。 )应用:打顶摘心等。向光性的原因(以胚芽鞘为例):图解:概述:当胚芽鞘尖端感受到 的刺激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发生 (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 ,使得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 向光一侧,由于生长素能够 ,从而造成背光一侧比相关一侧 ,于是表现出向光性。 (重在理解)总结:植
5、物向光性产生的外因是 ,内因是 。向重力性:图解:概述:在重力的刺激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近地一侧生长素的含量多于背地一侧。对根而言,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其生长,因此背地一侧生长比近地一侧生长快,从而造成了根的向地生长;对茎而言,由于近地一侧生长素多于背地一侧,使得近地一侧比背地一侧生长得快,从而引起了茎的背地生长。四、其它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1、其它植物激素: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之外,还有 等四类激素。种类?务必掌握,教材 P54 图 39 的全部知识,要求:准确熟练记忆。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的结果。2、植物激素的概念:(关键词:显著、微量、有机物)3、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 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生长素类似物 、 等。其优点是。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判断正误1、种群就是同种生物一群个体的代数和。2、某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则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会越来越多。3、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大小和数目都是固定的,只要随机取样就行。4、样方选取之后,只要统计小样方内的个体,再求平均值即可。5、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6、自然界中不存在真正理想的条件,但当某种生物刚进入一个新的适宜的环境中时,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
7、呈“J”型曲线增长。7、种群数量一定不可能超过其环境容纳量。8、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都保持不变。9、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消极的。10、低纬度的某群落的物种一定比高纬度的群落的物种丰富。11、在“S”型曲线中,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个体间的竞争越来越剧烈。12、老虎和狮子的竞争比牛和羊更为激烈。13、种内互助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种内斗争则是有害的。314、一片竹林里的竹子有高有低,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5、与群落垂直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与水平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的非生物因素有地形、水、盐碱度等。16、动物垂直结构的形成依赖于植物。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越
8、多,动物的种类也一定越多。17、一座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8、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19、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20、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知识提纲首先识记种群的五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请画出相关图解?重点掌握:1、种群密度的概念、调查方法;2、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及特点。夯实基础一、种群密度: (最基本特征)1、概念:种群在单位 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 。提醒复习:样方大小的确定以及选取样方的方法等相关知识。标志重捕法
9、: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主要是会计算!)二、年龄组成: (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衰退型:老年个体多于幼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减少。三、性别比例的一个应用:用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属于生物防治)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提纲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1、 概念;2、类型;3、建立的一般步骤;二、种群增长的两大曲线:1、两曲线的对比; 2、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及应用;3、两个重要概念:增长率和增长速率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
10、下降: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夯实基础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1、概念:(略,无需记)2、类型:数学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 和 ,其中前者比较准确,后者更为 。3、建立的步骤:(详见教材 P65,理解记忆)二、种群增长的两大曲线: 曲线和 曲线1、两个曲线的对比: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比学习:4产生条件;增长特点;有无 K 值。2、环境容纳量:在 的情况下,一定 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给濒危动物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鼠害的控制方面。3、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第三节 群落的
11、结构知识提纲夯实基础一、群落的概念:所有生物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中 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包括 等。学习指导:结合教材 P73 图 410,理解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重点掌握数量坐标图和能量关系图,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和 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因为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 和 。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
12、他们常呈 分布。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知识提纲一、演替的概念:二、演替的类型及大致过程:三、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夯实基础一、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本质:优势种群的替代过程二、演替的类型及大致过程:演替的两种类型是: 和 。必须准确记忆教材中列举的具体例子,初生演替有 、 、 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有 、 、 上进行的演替。教材 P79 图 414“裸岩上的初生演替的大致过程是: 。提醒大家,不要只背过程,群落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的种间关系:(重点)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的空间结构:(重点)群落的演替:(下节课)5每个过
13、程发生了什么变化,也要认真看看,比如:最先在裸岩上定居的生物是 ,该生物能够分泌 ,从而加速岩石的风化形成 。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发生在 阶段。鸟类开始明显增多发生在 阶段。教材 P80 图 415“弃耕农田上的次生演替的大致过程是: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三、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1、活动方式: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捕杀动物、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2、影响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落演替的和。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样做事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 的关系,走 道路。针对练习一、选择题1与植物向光性有关的激素主要是(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
14、烯 D脱落酸2.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力发生改变3右图所示:甲:用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单侧照光;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右侧,再从右侧单侧照光,则甲、乙分别将( ) A向上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B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C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D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4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 )5.图所示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 (图中
15、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箭头表示单侧光照) 。图中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 A.甲、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6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7.在丁香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组织是( ) 6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8.在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B.子房发育需要生长素C.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强 D.生长素可用于防止苹果提前脱落9.棉花适时整枝修剪依据的原理是( ) A.减少枝叶生长 B.使果枝得到充分营养C.避免花蕾和棉铃脱落 D.顶端优势10.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
16、,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11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B顶芽易得到充足光照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 D生长素由顶芽向侧芽运输并积累12.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 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13.下列物质能促进柿子脱涩变甜的是( ) A.生长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14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
17、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 ) A顶芽,根 B顶芽,根C顶芽,根 D顶芽,根15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 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16. 在一段倒伏的树干上生活着蘑菇、苔藓、蚂蚁等,这些生物可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17.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率18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
18、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19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迁出和迁入数量A B C D 20.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 1 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25 只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未标志的鼠和 10 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 A.125 只/公顷 B.100 只/公顷 C.75 只/公顷 D.50 只/公顷21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
19、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2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 1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 B C D23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
20、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4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 ( )A即将增长的水平 B1/4K 的水平 C1/2K 的水平 DK 的水平 25某细菌种群随时间延续营养物耗尽,由于突变的原因出现了新菌株,它们能够利用原来菌种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以下各图中能反映上述菌种发展趋势的是( )(注:M 代表菌种的数量) t t t tA B C D.2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 “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 ) (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0 时间 A B C D272004 年我国又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 ,其目的是()A.控制捕
21、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28 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 ;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 )A B C D29青霉菌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它能抑制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青霉菌与这些生物的关系是( )(A) 竞争 (B) 捕食 (C) 种内互助 (D) 寄生30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
22、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31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M M M M 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8年龄个体数 甲年龄个体数 乙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2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 (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33对海洋岩礁上
23、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34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 )A 地衣 B 苔藓 C 草本植物 D 木本植物35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 )A 水 B 光照 C 温度 D 无机盐36台湾玉山西北坡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37在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 ) A温度 B降水 C食物 D天敌38图甲、图乙为某种
24、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39.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 ( )A 竞争 B 捕食 C 共生 D 演替40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二、非选择题: 41将培植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下图) ,其中第和第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请据
25、图回答。(1)选择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2)选择 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3)装置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生长情况是 。如将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的生长情况是 。42. 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1) 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9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_性,即 (填“高”或“低, )浓度促进生长, 浓度
26、抑制生长。(2)不同类型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比单子叶植物 ,所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杀死 植物,(3) 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 B 一 C 段时,其对曲线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 。 43. (11 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 1 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32 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 30 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 10 头。请回答下列问题: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N,则 N 头。A.30 B.32 C.64 D.96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
27、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左上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若某种群有成鼠 a 头(计算时作为亲代) ,每头雌鼠一生产仔 16 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 1:l,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 n 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 。A.a8n1 B.a8n1 C. a8n D.a8n2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
28、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右上图中的 曲线。44.下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特性_。(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 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闰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 _和_ _。(4)当我们迁人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 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 a、b 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降低环境_量,使鼠群的_曲线变化,转变成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