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钟山记【模拟试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彭蠡(l) 郦元(l) 钟磬(qng) 枹(bo) B. 铿然(kng) 硿硿(kng) 莫夜(m) 栖鹘(h) C. 磔磔(zh) 鹳鹤(gun) 穴罅(xi) 噌吰(chng hng) D. 窾坎(kun) 镗鞳(tng t) 识之(zh) 澎湃(pi) 2.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始访其遗踪 访,寻访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尤,更加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 适,到 C.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莫,暮 汝识之乎 识,记得 D. 殆与余同 殆,几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本来 3. 找出下面加点
2、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 A.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吾有一言/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凡六百一十言 B. 自以为得其实/郦元以为下临深潭/赵王以为贤大夫/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 故莫能知/至莫夜月明/莫不响震失色/遣之慎莫留 D. 臆断其有无,可乎/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可留意矣 4. 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A.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B.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C. 至莫夜月明 D. 汝识之乎 5.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 A. 虽然大风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响声啊 B. 即使有大的风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响声啊 C. 即使刮大风起大浪也不能叫它发出
3、响声啊 D. 虽然有大的风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响声啊 6. 下列语句是判断句的有( ) A. 得双石于潭上 B. 有碑仆道 C.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 余之所得也 7. 郦道元和李渤对石钟山的得名各有什么说法? (1)郦道元:(2)李渤: 8. 作者探明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由此推出一个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说明。 9. 作者分析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三个方面内容的顺序安排的根据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完成 1011 题 驻马听吹 白 朴 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10、下面对作品
4、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B. 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C. 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D. 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E. “一声吹落江楼月” ,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 11、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答:_ _ 12、按原文填写括号里所空缺的内容。 (1)呜呼!(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 。
5、苏洵六国论 (2) ( )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 )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 ,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 ,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欹(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之论,则濒(濒临)流(
6、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号)记。 13、解释加点的词。 (1)山涵其英( ) (2)山仍石名( ) (3)安能产兹奇石乎( ) (4)濒流庶峰( ) 14、与“乃知山仍石名”中“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 A. 有仙则名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 名微而众寡 D. 而此独以钟名 15、 “询诸水滨”的意思是( ) A. 问那个住水滨的人。 B. 问众多水滨的人。 C. 在各个水滨处询问。 D. 向住在水滨的人询问原因。 16、 “聊刊前谬,留遗将来”的意思是( ) A. 姑且修订过去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 B. 姑且刊
7、载过去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后来人。 C. 姑且修订过去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后来人。 D. 姑且刊载过去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 17、翻译“有铜铁之异焉” 。 18、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问题: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连标点不超过 35 个字) 19、苏轼在石钟山记里说:“而笑李渤之陋也。 ”这里的“笑”含有讥讽的意思。你认为苏轼“笑李渤之陋”的态度是否正确?为什么? _ _ 【试题答案】 1、C 2、C 3、B 4、B 5、C 6、D 7、 (1)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2)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
8、以为得之矣。 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9、郦元是“言之不详” ,士大夫是“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渔工水师是“虽知而不能言” ,其顺序安排是以课文先后出现的郦元、李渤和舟人为根据。 10、A、B(A 项,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B 项说作者听闻“戍边将士吹箫抒怀” ,没有根据;“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且横清更洁” ,可见描绘的是笛子的吹奏效果。 ) 11、提示: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12、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13、 (1)蕴含(2)因袭(3)这(4)众多 14、D 15、D 16、C 17、有像铜铁那样特别的声音。 18、 “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 。 “知山仍石名,旧矣” 。 19、不正确。李渤虽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但他敢于对前人的观点持怀疑的态度,而且到了实地考察,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况且,苏轼的结论也并非正确,他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