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上第三单元一备稿.doc

上传人:上善若水 文档编号:4163544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三单元一备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上第三单元一备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上第三单元一备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上第三单元一备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上第三单元一备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http:/ 导入:略二、 简介马克 吐温。三、 概括全书的情节。四、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情节。五、 阅读当海盗去. 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明确:是因为他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由此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明确:做兵士,加入印第安人行列,当大酋长。因为他觉得做“海盗” 更花哨,更有前途六、 阅读海盗生活. 本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景物描写。表现了孩子们的快乐. 本章描绘了大自然三个时期的景色,请问是哪三个时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黎明的时候(寂静、安详)大自然摆脱了睡意(显出了生机)

2、大自然已经完全苏醒(热闹)七、 阅读洞中历险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沉着勇敢的精神,以及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八、 分析汤姆的形象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参考: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例如洞中历险,他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让给她吃。最后正由于他的勇敢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他富余幻想,敢于冒险,具有反抗精神。他是一个成长的孩子。九、布置作业:阅读全书完成读书笔记http:/ 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和主要情节。2体会农家少

3、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的乐土之乐。教学过程:(一)导入: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绚烂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活泼的音符,有说不尽的乐趣,道不完的喜悦(请多名同学说出自己童年的趣事,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熟悉小说脉络。学生阅读归纳,教师点拨:小说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其中,看社戏是主体部分,可分四层:看戏前的波折看戏中的见闻感受看戏偷吃罗汉豆。2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明确: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详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详写)赵庄看社戏(详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六

4、一公公送豆。(三)深入探究:作者说“平桥村”是他的乐土,请你说说有哪些让他感到快乐的人、事、物。小组讨论后发言。(淳朴好客的大人小孩,钓虾放牛看戏,悠闲的乡村生活)(四)课后学习:1诵读课文。2完成学案与测评“课前预习” 、 “课堂学习” 。社 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社戏之乐在何处2通过优美语段体会本文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描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http:/ (一)导入:复习上堂课内容。(二)重点赏析: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中的写景部分,体会美丽景色对愉快心情的衬托作用:景美,小伙伴们纯真的友情更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美丽景色的?引导学生明确:(1)嗅觉,

5、如豆麦和水草发散出清香;(2)视觉,如月色朦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3)听觉,如似乎听到歌吹了;(4)想象,如料想便是戏台。2课文最后一段的作用。究竟好在哪里呢? “看社戏”和“偷豆吃”是“我”在平桥村这块乐土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乐事,使我永远不能忘记那里人们朴实、真诚、善良和聪明能干,也不能忘记美丽动人的江南水域风光。因而,这一段既表达了“我”对乐土生活的赞叹,又抒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三)拓展延伸:许多童年时代的美好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比如以前过年时的一些传统活动,自己炒瓜子花生,蒸馒头团子,正月十五自己做兔子灯其实现在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但总觉得那时的东西要比现在的

6、地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是快乐的根源。(四)课后学习:1回去跟父母或其他长辈了解现在已经淡化或消亡的民俗风情。2学案与测评“当堂巩固” 。端 午 日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2找出精彩的场面描写,并说出场面描写作用,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3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课前学习:http:/ 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2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相关习俗?3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归纳:穿新衣。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鱼吃肉。赛龙舟。 ) (三)重点赏析: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

7、味一下作者笔下龙舟竞赛的场面。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到底好在何处,能如此吸引你们? 1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段文字:“每只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 (读时及时纠正读错或破句之处) 2请在文中找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龙舟赛的精彩场面的。 (归纳: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3再请同学们找一下,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赛龙舟的紧张与激烈?4龙舟赛是为了表现当地人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

8、诚。 )(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五)课后学习:学案与测评“当堂巩固” 。本命年的回想学习目标:1了解京郊运河春节的习俗,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通过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热爱民俗文化。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http:/ (学生独立完成)2要求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3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 (实物投影各小组归纳的几件事,学生点评,评出最佳。媒体显示教师归纳的十件习俗,供学生参考) (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1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

9、的哪些期盼?(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四)拓展延伸:1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2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3针对现在过年与以前过年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学习:学案与测评“当堂巩固”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2能感受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收

10、集的关于“月”的名句(二)介绍作者苏轼。http:/ 诵读探究:1理清诗歌脉络。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朗诵全诗。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思考:(1)开头两句的月宫境界,反映了什么?反映词人对天上的向往。 (反映了他当时思想的矛盾。 )(2)后面几句,思想有无转变?(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分小组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特征是什么? 秋

11、月秋思 2诗人通过这种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诗人通过联想,由已推人,在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 )(四)研习课文我的思念是圆的1 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2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五)课后作业:在理解原诗、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像和联想,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作训练(三) 从生活中找“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善于观察思考积累,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学过程:一、简要介绍上次作文

12、的评改情况导入。二、上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参照典型例文)三、上次作文中亮点展示。 (参照典型例文,强调描写生动。 )http:/ ,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一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下锅” ,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条:1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2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

13、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 ,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 、 “秋天的故事” 、 “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3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

14、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六、组织交流、评价。明确:生活中到处是“米” ,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课堂完成记叙文美的瞬间课堂学习: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篇记叙文。要求:1. 可以写人的行为美、心灵美,也可以写一种自然景色的美。2. 文章是镜头式的,要写得短小精悍;但“瞬间”人或景物所呈现的美的情态要写具体,写细致。3. 文章不少于 550 个字。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