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 重点实验室,2015年4月15日,主 要 汇报内 容,2,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经过近3年的建设,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方面已建设成为可供资源环境质量和数量的监测、量化技术,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模式研究的技术平台。,3,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资源环境监测与土壤修复与绿色循环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4,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5,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部分专著,6,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部分专利,7,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福
2、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以及其他科技奖励7项。,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8,马尾松毛虫快速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组系统地以HJ-1A/B CCD多光谱卫星影像及气候、地形、虫害调查资料等为主要数据源,提取可能影响马尾松毛虫害发生、发展的因子,构建松毛虫害等级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下马尾松毛虫害发生、等级上升的概率,建立松毛虫害预警技术体系。 (9352013Y0430,获201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9,马尾松光谱特征曲线图,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害等级分布图,a) 2010年,b) 2011年,马尾松毛虫害图,10,研究成果
3、已在福建省三明市林业局、建阳市林业局、延平区林业局等单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所构建松毛虫的遥感监测、预测和预警技术体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采用方法创新、技术先进,为及时、实时地发现松毛虫害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实现技术,有力地提升了松毛虫的监测、预测技术水平。,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11,在该项目成果指导下,区域的松毛虫害得到有效防治,林木资源损失少,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林木产量增加,有效地促进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基层单位应用表明,成果的技术方法应用直观、可操作性强,监测精度高,预测准确,具科学性和实用性。该成果已累计推广面积达45万多亩,新增产值达17000多万元,新增利税5600多万元,年增收
4、节支总额可达2000多万元,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12,部分应用证明,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13,马尾松工业原料林红心装饰材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以市场上紧缺的马尾松红心装饰材选育为主要任务,开展了红心材优树选择、快速繁殖和遗传测定等内容,研究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其中马尾松红心材种子园营建以及红心材快速繁殖等技术都是林业生产中急需的实用技术。(9352012Y0051,获2014年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学三等奖),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14,课题组选育的红心材与普通马尾松材断面比较,15,本项目成果先后在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和龙岩市林业局
5、进行了推广应用。共推广红心材种苗75万株,供新造林2000亩,预计新增木材产量 15000M3,产值3000多万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16,该项目重点发展的优势中草药草珊瑚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生产需要,重点开展草珊瑚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快速繁殖和示范栽培等技术研究。筛选出优良种源2个,筛选出优良单株10株, (9352012Y0052,获201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草珊瑚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及快繁技术研究,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17,课题组发现的种子为黄色的草珊瑚种质,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朱依淳教授、浙江林学院斯金平教授考察基地,18
6、,利用本项目总结出来的草珊瑚GAP示范栽培技术,共推广栽培1.66万亩,年产草珊瑚干品1524吨,总产值1219.2万元,其中遗传改良带来的新增产值481.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1. 科研水平与研究成果,19,2. 人才队伍,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9人),客座人员6人。 现有省优秀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2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20,2.1 人才队伍建设,21,注重学术接班人的培养,已培养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优秀中青年研究人
7、员9人。 实验室采取独立培养与合作培养的方式,分别培养了1位博士后,6位博士研究生,80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指导在岗博士后1位、博士研究生1位、14位硕士研究生;实验室接受了近两百名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工作; 500多人次参加竹资源遥感监测技术和高级化学检验工培训。 一位博士获得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称号。,2.2 人才培养,22,实验室从建设之初就非常重视对外合作交流,鼓励实验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扩大实验室影响,主动邀请本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同时,积极聘请客座人员来实验室讲学。,3. 开放程度与研究条件,23,3.1 开放交流,24,在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面向资源环境监
8、测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重点实验室将以服务于闽西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为中心,立足于资源环境的量化监测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研究目标,通过福建省6.18成果对接平台、林博会、科技推广项目、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等平台,积极开展成果推介和项目成果对接活动,扎实推进社会服务,提升重点实验室的社会奉献作用。,3.2 服务社会,25,1. 合作进行城镇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3.2 服务社会,26,2. 合作进行黄花倒水莲、金线莲组培、快繁及产业化整体技术工作,与泉州市金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金线莲的产业化攻关。,3.2 服务社会,27,3. 对福建三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
9、公司、福建亿鑫钢铁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咨询,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福建省福林咨询中心累计承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等业务23项;,3.2 服务社会,28,4. 榕华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草珊瑚功能饮料;邢建宏博士与三元区吉口林业采育场合作开展草珊瑚开发利用研究,依托项目组草珊瑚基地的优势,三元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草珊瑚之乡”,我校被福建省科技厅列为“福建省中药材草珊瑚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3.2 服务社会,29,3.3 实验室研究条件,30,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
10、子体发射光谱仪,碳氮元素分析仪,气质联用仪,31,同步热分析仪,流式细胞仪,3.3 实验室研究条件,32,4. 组织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聘请专家学者为学术委员,成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作为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33,成立主管单位相关负责人负责的,科研、人事、财务、国有资产、后勤等部门参加的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采用“实验室主任+分室负责人+专职秘书”的管理模式。,4. 组织与管理,34,学院在人员、经费和后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予1200m2作为重点实验室集中科研用房,给予科研项目立项配套经费78万元以及日常运行经费50万元。 实验室规章制度健全,制定了“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日常管理科学有序,环境整洁,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风气; 实验室的建设、研究经费使用合理。实验室经费管理根据来源统一按照管理原则执行,并委托财务部门管理。,4. 组织与管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