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句名篇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又至重阳节,敬老院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些老人一天有好几拨“接待任务” ,一天要被洗好几次脚,这让他们_。重阳节前后“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带给老人的心理_可想而知。关爱老人,需要节日前后的参与,更需要_的用心坚持。A不胜其烦 落差 细水长流B不厌其烦 落差 滴水穿石C不胜其烦 失落 细水长流D不厌其烦 失落 滴水穿石解析 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由句中“接待任务”可以推测老人很厌烦,应用“不胜其烦” 。落差:泛指对比中的差距和差异。第
2、二个空应该填一个名词,应用“落差”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也比喻一点一滴地做某件事。失落: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水滴石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依据句子可知关爱老人需要时常问候,不能搞突击,应用“细水长流” 。答案 A2下列诗句与“心静波平,冷月无声湘水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情深地广,红梅有色傲霜雪B花好风轻,碧荷有态潇江红C志远天高,修竹有形楚山青D气壮山雄,苍鹰有意伴云飞解析 “湘水碧”为主谓结构,而 A 项的“傲霜雪 ”为动词结构,D 项的“伴云飞”为偏正结构。据此排除 A、D 两项。 “心静波平”可理解为“心静如波平” 。B 项的“花
3、好风轻”为一般的并列结构,据此可排除 B 项。C 项的“志远天高”可以理解为“志远如天高” ,且“心静”和“志远”都属于人的心理范畴,对仗工整。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岁四岁狗也嫌。 ”小点点一会儿爬到床上翻跟头,喊 “我是孙悟空” ;一会儿又在地上爬,喊“我当解放军,母亲给我买枪” 。B洋柿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软毛,花色黄,结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红或黄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C老村长一进门就说:“张全家的二亩地,秋里收了一千五!咱都得科学种田,都弄它一千五。 ”D “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 “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解
4、析 本题考查用语是否符合语体。A 项, “母亲 ”语体不当,应该用“妈妈”“娘”等。B 项, “洋柿子”语体不当,应该用“番茄” 。D 项, “雅正”语体不当,应该用“指出”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溪流不断汇入,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D “山
5、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就会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解析 A 项,所引诗谈的是“源”与“流”的关系,句境说的是 “小”与“大” 、 “少”与“多”的积累关系。B 项,所引诗句无“执着”内容。D 项,句境内容与所引诗的哲理不符。答案 C5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春。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A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清明节B元宵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春节C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D春节 中秋节 重
6、阳节 元宵节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注意节日的特有的形态特征。答案 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荒漠中的苇王剑冰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和少数几个人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可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五彩城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
7、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
8、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生命的再生
9、;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水(不,哪怕是一点),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
10、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
11、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 ,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6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做铺垫。7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请作比较。答:_答案 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荒漠中的
12、苇: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 “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 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8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答:_答案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柔弱的芦苇不停(或“不分昼夜”)地生长( 或“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荒漠中的苇的热爱之情。9在第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改为“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答:_答案 (示例一) 金克木把生命比喻为“啜泣与哈欠” ,态度消极,而柔弱的芦苇更衬托出这种消极态度(或“用柔弱的芦苇来衬托出消极的人生态度”)。为此,作者做了改动,把
13、生命比喻为“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芦苇” ,态度非常积极,而“啜泣与哈欠”更衬托出这种积极的态度(或“用啜泣与哈欠来衬托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示例二) 作者改动诗句是为了:表达对坚韧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芦苇的赞美。他把生命比作芦苇,表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对像芦苇一样坚强的生命的赞美。生命虽然有“啜泣与哈欠” ,但唯其如此,才显出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三、名句名篇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荀子劝学)(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李白蜀道难)(4)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横槊赋诗。 (苏轼赤壁赋)(6)春冬之时,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7)马作的卢飞快,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_,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答案 (1)言笑晏晏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猿猱欲度愁攀援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5)酾酒临江 (6)则素湍绿潭 (7)弓如霹雳弦惊 (8) 从善如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