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4142010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 2013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 DA内在驱力 B自我提高驱力C.认可驱力 D附属驱力2 “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 A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 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 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3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B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 D精神分析心理学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A塔巴 B惠勒 C.泰勒 D坦纳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 BA知识

2、、技能、技巧 B认知、情感、动作技能C知、行、意 D德、智、体6 “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指的是 BA课程目标 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7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性。这一特点说的是 BA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B表现性目标的特点C行为目标的特点 D普遍性目标的特点8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 BA “因素课程”说 B “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 D功利主义课程论9以评价关注的焦点为准,可以把评价分为 B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

3、离评价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 D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10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BA认知弹性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结构主义理论 D认知发展理论1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 CA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B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C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经验 D以上都不对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80 年代以来提出的“全民教育”口号,实质上就是追求A教育平等 B教育的高质量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D多元价值观13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B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

4、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14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B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15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B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教育过程C 课程 D 怎样编制课程16第一次试图将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的教育家是A施瓦布 B布劳迪 C塔巴 D杜威1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D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18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CA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学术中心课程 D人本主义课程19实践

5、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 C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施瓦布 D杜威20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D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21以下不属于施瓦布所提倡的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CA实践的艺术 B准实践的艺术 C建构的艺术 D折中的艺术2220 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C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改造主义 D自然主义23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 BA杜威 B斯宾塞 C施瓦布 D泰勒24以下著作中,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的是 BA 教育漫话 B 爱弥儿 C 大教学论 D 林哈德和葛笃德25

6、以下属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DA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B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C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26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B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技术理性27提出“虚无课程”概念的教育家是 BA斯宾塞 B艾斯纳 C.朱熹 D杜威28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自由发展 D一般发展29教育交往的途径很多,囊括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方方面面,而其主渠道是 A家庭 B社区 C.课堂 D第二课堂30 “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 CA柏拉图 B孔子 C苏格拉底 D亚

7、里士多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答: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32.行为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答: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会不好变通和调

8、整。33.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答:创设课堂讨论情景,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有价值问题,教师以平等身份与 学生讨论,创造良好氛围。34.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几种基本取向?每种取向的本质是什么?答: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它 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2、过程取向的评价它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主体取向的评价它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

9、,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浊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3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课程编制三个方面来看,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呈现下列基本趋势。一、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趋势 二、趋向多样化、开放的、发展的课程结构,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课程设 三、综合化趋势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答: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三种取向:(1)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

10、革计划的过程(2)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37请结合具体例子,阐述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答:确定了范例方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其程序由下列阶段组成: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经验的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16 分)38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

11、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且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1)经验课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点?(2)经验课程存在哪些不足?答: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主张学生动手“做”,手脑并用,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它的优点在于能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缺点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