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 高考精品 内部整理严谨外传全国重点名校 2015 高考语文【月考、期中、期末、联考、模拟】考前精选汇编(第一期)10.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1. (2014山东桓台二中 4 月检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18 分)十月,山楂红了潘克静十月,山楂红了。一簇簇,一串串,挂在枝叶间。压弯了的枝头上,绿的叶成了陪衬。从树下或从远处望去,十月的天空也成了它的背景。 想起春天的清晨,揉着惺忪睡眼端着相机站在山楂树下,一个快门按下去惊扰了它的梦,从春日的这一刻,山楂树在我的取景框里不停地变幻着但不能不说,我并没有按照原有的打算为它写下生长日志,尽管每天不断与它相遇,甚
2、至不得不与它擦肩而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仍旧不经意地忽略了它的存在。 在我的视线中,山楂树是跳跃的。它的生长像童话里的故事“忽然间”开了花,“忽然间”结出了果, “忽然间”红了一树,仿佛总被一缕忽如一夜的“ 春风”拂过,我则通常在这样“忽然间”的惊喜中才去关注它、品味它。 山楂说红就红了。在十月朗阔的天空,果子们挤嚷去,一个挨着一个,它们笑声嘎嘎,没有一丝掩饰或修饰地从枝叶间飞出,落在地上,飞向空中,四下到处是喜悦,到处是嘎嘎的笑声。仿佛中,山楂不是一天一天长红的,而是日复一日笑红的,从未经历风雨,从未饱尝暑寒,咄咄的红里全部是欢喜。感慨中,禁不住又想起那个春天的清早,邻居李嫂呵呵地笑着,从集
3、市上带回这棵幼苗,从那一天,李嫂每天站在山楂树下瞧个没够。李嫂呵呵地笑着,山楂树悄悄地长着,久而久之,李嫂的笑声成了山楂树特殊的养分。那天,得知李嫂患下绝症的时候,李嫂正和旁人说笑,我定下神望向她,四目刚一相碰,笑声便随着一张绽开的笑颜响彻云霄。第二年春天,山楂树还未开花,李嫂便匆匆走了,带着她的笑声。山楂树对于我,除去追忆,因为李嫂的豁达和乐观,从此更多了一种鼓舞。 临近下班时间,带着对山楂树别样的情怀,我到山楂树的近前。真美!想必是因为日照充足,公司院里的山楂格外红,相比我家门前因楼房挡遮缺少阳光照射的果子颜色要鲜艳得多。此时,在秋阳的笼罩下愈加显得密匝匝、红彤彤。站在树下向上望,秋光挂在
4、浓密的枝叶间闪烁晕染,像一幅镂空而斑驳的画。真美!而并排的另一棵山楂树,和树下站着的同事两位年轻的孕妇组成的画面更令人怦然心动。两人手牵手仰头看山楂,不时抬手指指点点,隆起的肚子和树上的果子相映成趣,甚是动人。孕育,生长,成熟。我突然觉得植物和人类是多么相似果子是植物孕育的结果,宝宝是人类相恋的结晶。大自然繁衍不同的物种,同时又赋予共同的使命。只不过人类的孕育和生长相比植物要张扬热烈得多,但每一种生命的形成和延续却都有着自我的从容,都有着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力与无从计量的恩赐。孕育是喜悦,生长是喜悦,成熟更是喜悦。在这么多喜悦的包围中,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满怀欢喜和热爱地行走?有什么理由拒绝鼓舞、丧失
5、热情和爱的能力呢?生命无所谓去。每每看到山楂树的时候,脑子里总出现这样的一种思绪。因为在我心深处,一个人的去对于整个世界就好比大海里多了或少了一滴水而已,而真正能够激荡、影响你一生,抚慰你心灵,敦促你,激发你,让你以最佳的姿态从生活、从人生获得欢喜、从容和幸福,能够收获这些能力才是弥足珍贵的。像那一树火红的山楂,无论曾经历过怎样的风霜雪雨,都尽可能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而最终,所有的过往,都会像枝叶或者天空,成为它的背景。(选自岁月2014 年第 1 期,有改动)19简要说明两段中对山楂的描写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4 分)20分析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 分)(1)李嫂的笑声成了山楂树
6、特殊的养分。(2)带着对山楂树别样的情怀,我到山楂树的近前。21赏析第段中画双线的句子。 (4 分)22文章题目是“十月,山楂红了”,文中又写到了李嫂和孕妇,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 (6 分)【答案】:22李嫂虽然离去,但给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2 分)孕妇将要诞生婴儿,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延续;(2 分)李嫂和孕妇都像十月的山楂一样,结出了“属于自己的果实”。 (2 分)2. (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5 月热身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一头牛卧在春天里路来森春尚早,天,还有些料峭的寒,田野里仍然荒寂着。一头牛,被牵到了坡地上,
7、已经很是有些老了。它曾经穿透过好些岁月的硬壳,看尽时间深处的风光。现在,它似乎有些疲倦。牛放在那儿,牵牛的农人就走开了。牛,自己也在游荡,缰绳拖在一边,像是永远甩不掉的牵挂。牛,也在寻觅,它在寻找那些微薄的绿意,可是草尖太小了,太细了,它只好连带那些地面上的枯草,一块儿用舌尖卷进口中,然后咀嚼着,不停地咀嚼。它似乎在咀嚼中寻找。寻找什么?很遥远的过去,还是不可预知的未来?它自己也不清楚。但它知道,它是应该寻找的,这似乎是一种生命的必然。一段时间之后,牛,选择了一个向阳的岭坡,卧在了那儿:两条前腿蜷着,后腿则略微伸着,身体微微右侧,头轻扬,很安适的样子。口中,依然嚼着,眼睛漠然地环视着周围的一切
8、。抬抬头,看看远处,是远山,是望不到边的茫然。于是,它“哞哞”地叫了几声,声音厚重而苍凉,似乎要努力呼出内心的沉重。牛,也许满足了自己的这几声长号,它眬上了自己的眼睛,似闭似睁,呆在那儿,像是进入了一种思考的状态。它已经习惯了这样沉静、孤寂的思考。它老了,这样的春天它已看过好多次。几乎每年都是这样的:在春天里,它的主人把它从封闭了一冬的牛圈里牵出,放进春天里。走进春天里,它总是充满了兴奋。它感受到了春风温软的轻抚,它嗅到了大地苏醒的味道,它觉得自己骨架在咯咯作响。它知道,它的内心充满了劳作的向往。它一直都是这样想着的。现在,它又卧在了春天里,它有了一种垂老的疲倦。这个冬天,主人对它侍奉得很好。
9、可是,它并不喜欢冬天,它闲在那儿,无所事事。它觉得冬天太长,那样懒惰无聊的冬天,似乎加快了它衰老的速度。它喜欢像现在这样,卧在春天里,在春风中,焕发自己。它再一次卧在春天里的时候,春已渐深。大部分的草,已生长出地面;一些树木,已经发芽、开花。田野开始变绿,煦暖的空气涌动着。田头的桃花开得正烈,灼灼如烧。它卧在田头,身上系着缰套,缰套拴在一张犁耙上。犁耙的后面,是耕耘出的大片的土地,翻卷如浪,似那涌动着的春气。新翻的泥土,湿润润的,阳光下,闪着油油的光亮,散发出一种清冽、鲜明的土腥气。坐在田头的,还有那位农夫,农夫的胖胖的婆娘。农夫的小小的儿子,正攀在桃树上,一条黑狗,仰头望着,偶或吠几声。阳光
10、很和暖,软软地照在大地上。黄牛卧在那儿,依旧是那副茫然的样子;依旧不停地咀嚼着,安之若泰。不停地咀嚼,这是一种生命的表达方式。紧张的劳作后,它的身体,已完全被汗水浸透,它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流淌,每一根筋脉,都成了一条流动的河。黄色的毛发,丝丝地贴在脊背上。它看上去,似乎羸弱了很多。它依然是那样的卧姿:两条前腿蜷着,后腿则略微伸着,身体微微右侧,头轻扬。可是,它不再闲适,骨骼间,有着隐隐的痛,肢体仿佛进入一种凌乱无序的状态,疲惫的身体,沉重地压向地面。看看牛的眼睛,似乎并不伤悲。也许,它早已习惯了劳累和困倦。它不时地抬头,看看那个吸着烟的农夫,农夫有时会投过爱抚、疼怜的目光。牛,是会意的;再回头
11、看看那翻耕出的大片的土地,它满足了。牛,有时也会向远处望去。透过桃花,它看到了小河边柳树的翠绿,看到了远山葱翠的春意。这个时候,它的心中,总会不期然地生发出莫名的向往和欣悦,眼睛,就变得异常的明亮,它似乎不再衰老。牛,不会向天上看,它只知“地厚”,不知“天高”。它那厚实的身体,注定是属于土地的。当农夫的手,再次扶在犁耙上的时候,牛,就也再次站起。它一躬身,力量就穿透了土地。农夫,犁耙,牵头的村妇,跟在后面的小孩、黑狗,定格在了这个春天里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尽管有农人的细心照料,但牛还是日渐羸弱和疲倦,这已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为此它内心充满茫然。B第段和第段两次
12、写到牛同样的卧姿,第一次表现出了牛的安适,第二次写出了牛劳作后的疲惫。C文章多次写到牛的眼睛,或“ 漠然”,或“似闭似睁”,或“明亮”,借此表现了牛复杂的内心世界。D文章主要写牛,也写了农人、农人的妻儿和黑狗,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和谐。E文章通过一头牛在春天里“过去” 与“现在”不同活动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生存与生活的思考。14 “田头的桃花开得正烈,灼灼如烧”这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5请根据全文,探析“它那厚实的身体,注定是属于土地的”这句话的含意。(6 分)【答案】:13.A E(A “这已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为此它内心充满茫然”有误。E
13、“过去 与现在不同活动的对比” 有误。 ) (答对一项得 3 分,答对两项得 5 分。 )14.表现春天勃发的生机,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渲染热烈的气氛,烘托牛辛勤劳作的形象。15.牛忠实于土地,耕耘终生。农人坚守土地,务实知足。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个体都应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并为之执着努力。 (第一点 1 分,第二点 2 分,第三点 3 分;意思对即可。 )3. (20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 5 月热身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施蛰存:逝去的风度徐百柯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20 03 年 11 月
14、 25 日,巴金老人百岁诞辰,文坛学界隆重纪念,盛誉曰“ 见证文学史的世纪老人”。此前 6 天,11 月 19 日,小巴金一岁、同在上海华东医院的施蛰存寂寞辞世,中国现代文学史鲜为人知的“另一面”随之凋零。当时有人写下“巴金的热闹与施蛰存的孤寂”之语,伴以长长一声叹息。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拜访施蛰存,问他喜欢看美国什么杂志,他出口说道:“Vanity Fair(名利场) ”,于是李欧梵返美后寄了几本给他。问他看了没有,施蛰存摇摇头,淡淡地说:“看了,大不如前了!”李欧梵恍然,当年上世纪 30 年代施先生爱看的这本文化杂志,品位比现在“高出许多”。后来又见施蛰存,李欧梵又问他喜欢看美国什么杂志,他
15、说:“寄几份看过的纽约时报书评和星期日特刊吧。 ”这次,李欧梵迟迟没有寄出, “原因无他,怕施先生较前次更失望”。上世纪 30 年代,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法文译名意为“当代人”,指能够和世界文艺潮流同步的人。李欧梵称:“现在再翻开这个杂志的内容,特别是内中介绍的西方文学,仍然令我咋舌,惊异不止,在当时的环境下,竟然如此识货 ,几乎所有的西方重要现代作家都介绍了。 ”在现代上亮相的,包括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还有当时只是美国“文坛新秀” 的海明威、福克纳等人。文学史家评论: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新时期” ,中国当代作家才通过汉语译本“重新发现”了
16、这批作家,并从中找到灵感和自己的文学偶像。 “当人们在 80 年代手捧艾略特的荒原为其深刻地反映这个时代的本质而感慨万千时,殊不知,早在 50 年前, 现代杂志早已介绍过这位诗人的这部作品,只不过,以自己长着一个希腊式的鼻子而自傲的邵洵美把这部大著的名字译成了貌不惊人的荒土而已。 ”施蛰存早年就读于教会大学,故英语、法语皆佳,加上上世纪 30 年代上海滩开放的文化风气,使他能轻易快捷地看到各国最新出版的文艺杂志和书籍,从中建立自己的文学创作、批评以及编辑的标准, “实际上,他所建立的标准,正与当时世界文学潮流的标准相接轨”。他的小说, 将军的头 、 石秀 、 梅雨之夕 、 魔道 、 夜叉几乎每
17、一篇都是实验性极强的作品。与李欧梵谈论西方现代文学,他对任何“冷门”问题,都如数家珍,对答如流,以至于李欧梵自愧:“我多年身在美国,购书和借书都甚方便,为什么施先生说的书名和作者大多对我仍然陌生?”李曾对自己的学生说, “我们这一大堆学者,集全部精力研究西方现代文学,恐怕还比不上 30 年代的一个年轻人施蛰存先生。 ”施蛰存去世后,有杂志刊文:拥有“中国现代派鼻祖”和“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称誉的施蛰存,以冷眼笑看着发生在 21 世纪新新人类身上的一切, “今天的一些女作家,爱用身体写作,施老说,这些不新鲜,30 年代的左翼都玩过 ”早年专注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后来长期担任大学教授,研究中国
18、古典文学和金石碑帖,施蛰存堪称传奇的经历表现在个人魅力上,形成一种奇妙的混合体,被赞叹为“包含着中国古典温雅气息与西方文化绅士情调”。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作家李劼回忆起与施先生的交往:“我后悔当初没有早点登门拜访你。我一直误以为,你像其他前辈一样,被几十年的思想改造弄得面目全非。再说,我所在的那个中文系,你是被人谈论得最少、少到了几乎要被人遗忘的老前辈。 ”后来,李劼无意中听到在系资料室做了几十年的老资料员偶尔说起施先生:当年挨批斗时被打翻在地,镇定自若站起来,理理衣衫,拾起被打飞的帽子,掸去尘土,戴在头上,重新站直了继续听凭折腾。老资料员感慨:“施先生当时的风度好极了。 ”于是,李劼立即前去
19、拜望,因为那种“清清淡淡的悠远,不是皎皎者易污,也非峣峣者易折”。1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A.文章开头巴金老人百岁诞辰的隆重与施蛰存的寂寞辞世形成对比,意在说明施蛰存作为一个中国短篇小说大家却遭长期冷遇。B作为一名学者,施蜇存的文化品位是很高的,这从他对名利场的批评可以看出。C施蛰存的鉴别力很强,他主编的现代早已介绍了几乎所有的西方重要现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能得以“重新发现“乔伊斯、艾略特等作家,都得益于他。D施蛰存还是一位富有个性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他去世后被誉为“中国现代派鼻祖”。E本文用倒叙的手法,打破时空顺序,增加了历史纵深感,向我们展现
20、了施蛰存虽孤寂一生却始终默守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尊严。14文中说“施先生当时的风度好极了”,这句话对叙写传主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4 分)15本文为“一个百年孤独的灵魂”施蛰存立传,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你的看法。(6 分)【答案】:13.CE(C 项“中国当代作家能得以“重新发现“乔伊斯、艾略特等作家,都得益于他”错;E 项 “倒叙手法”错)14.这句话表现了施蛰存在挨批斗时高傲首尊的风度以及对对手的蔑视;揭示了他虽历经几十年的思想改造却没有面目全非的原因。15.通过叙写施蛰存在中国文坛犹其是现代小说上的贡献,以及学生们对施蛰存的高度评价,提醒人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
21、,有着不可淡忘的“另一面”施蛰存先生生前孤寂,死后被关注,告诉人们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价值的东西,历史总会给予公正的评价。施蛰存前后期研究关注点的转换,启发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恪守学者的文化人格,坚持学术研究。虽是不同的研究领域,但融会贯通,反而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每点 3 分,能答出两个方面即可。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4. (2014山东淄博二模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922 题。 夏日炎炎蝉声扬鑫梦岁月流转,一季花开一轮回。当我悠然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满眼的浓绿已更替了往日的斑斓,醉人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我总爱品味夏天,犹如品味一杯醇酒。总是希望把夏日里的那份依恋,那份醇厚,
22、那份葱茏,那份墨绿,那份悠扬的蝉声,长久地在心中筑起一座无字的纪念碑,闲暇时享受那情致的美妙和快慰!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鸣,有鸟语,也有蝉唱但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在这场合唱中的主角就是她蝉。蝉作为大地怀抱中的弱小生命,她能在黑暗中树起抗争的理念,心系超越尘寰的执着,用四至十年漫长的时间酝酿凝聚飞天的能量,高歌颂扬生命,奏响生命中最响亮的一曲,一举成名天下知。蝉,是夏季的精灵,她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天气的冷暖阴晴,唱出不同的旋律来。初夏的蝉声是矜持的,偶尔的几声鸣叫里带着几分羞涩,蕴含着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盛夏来临,蝉声也变得激越高亢起来,往往等不得这边唱罢,那边又抢着登场
23、。这时,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尽情地爱恨情仇。炎炎夏日的阳光下,蝉声无疑是纯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和优雅的绝句。这绝句,咏叹着夏日的热烈,这绝句,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蝉为仲夏写成的一首抒情诗。夏日的黄昏,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时,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感到十分惬意。然而,当我们走入城市,有时候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碌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所然,抑或太过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
24、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目视原野,听听蝉音,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只要我们抽个空,回到大自然中去,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忱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有什么比一边散步一边听蝉音更让人心旷神怡? 夏日炎炎蝉声扬。蝉声,是生命之歌;听蝉,就是感悟生命。你听,那一队队雄蝉敛翅高踞树梢,像交响乐团的队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角,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她们各自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于丹田,而且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达不同的心情。她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
25、她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她们是天生的歌者;夏天,整个山岙都响彻着她们的歌声激昂、悠扬,宛转,嘹亮”一蝉在呜,声达教里,此起彼伏,悠远不绝,如行云,如流水,如瀑布,如琴音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此时,无论用任何形容词来形容它都是逊色的;蝉声又如惊涛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攥在手里的忧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圆润的语言倾诉,那就是情歌,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蝉声在最高涨的音符处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筒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蝉,是翅族中的隐士,高踞树梢
26、,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但又胜食人间烟火,只要一息尚存,绝不停止歌唱;她们在生命中投入与付出的结果尽管是极不对等极不公平,但她们从不埋怨,从不自卑,而是欣然领受,坦然面对;她们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当你听完一段蝉唱之后,便会觉得,蝉声,犹如禅韵,它带给你如许的遐想与启迪,使你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并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顿悟! 夏日听蝉,能品出不同的人生况味,有人听出苦难,有人听出欢乐,有人听出悲凉,有人听出欣喜农夫听出劳苦,士子听出鼓舞,官宦听出位高权重,高士听出舒适散淡,文人墨客听出悠扬韵律,而失意者却听出悲怆凄苦于是,我不禁叹呼:蝉亦是禅也! 19简要分析第一段在
27、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 分) 20作者认为“蝉声,是生命之歌;听蝉,就是感悟生命”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章第六段简要概括。(4 分) 21: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尽情地爱恨情仇。(2)于是,我不禁叹呼:蝉亦是禅也。2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以“夏日炎炎蝉声扬”为题目有哪些好处。(6 分)【答案】:19形象地写出夏天悄然而至,表达出作者对夏天的喜爱。 (2 分)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蝉声的品味、感悟(对下文做铺垫) 。 (2 分) (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0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蝉把最美的音色献给人们和盛夏;二、蝉是天生
28、的歌者;(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三、蝉声能够影响人的情感变化,使人了却忧虑、忘却忧愁、感受缠绵、留下怅惘感伤。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1 (1)运用了拟人手法, (2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盛夏蝉声的激越高亢,与初夏矜持羞涩的蝉声形成对比,展示了“夏季精灵”的本色。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 “不禁叹呼” 表示作者通过听蝉恍然大悟,从蝉声中听出了深意;(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蝉亦是禅” 表明作者从蝉声里听出了禅机,听出了蝉声里包含的丰富意蕴。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2本文以“夏日炎炎蝉声扬”有如下好处:一是这个题目全面概括了本文的内容
29、,从夏日写起,引出对夏日蝉声的描写,进而由蝉声引发丰富联想和议论。二是这个题目七个字,音调和谐,富有诗意,意蕴深厚。三是“蝉”即禅,一语双关。 (每条 2 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5. (2014上海徐汇区期末试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 (21 分)二姥姥 史铁生我家有一位 “二姥姥” 。不知怎么,我一直想写写她。可是,真要写了,才发现,关于二姥姥我其实知道的很少,不过在我的童年中一闪而过。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母亲在世时我应该问过,但早已忘记。母亲去世后,那个名字之下的历史,那个名字之下的愿望,就都消散得无影无踪。我问过父亲:“我叫二姥姥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父亲想了又想,眼睛
30、盯在半空,总好像马上就要找到了,但终于还是没有。这确实有些奇怪。我与她见面,总共也不会超过十次。我甚至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记不得她的声音。她是无声的,黑白的,像一道影子。她穿一件素色旗袍,从幽暗中走出来,迈过一道斜阳,走近我,然后摸摸我的头,理一理我的头发,纤细的手指在我的发间穿插,轻轻地颤抖。仅此而已,其余都已经模糊。直到现在,直到我真要写她了,其实我还不清楚为什么要写她,以及写她的什么。母亲带我去看二姥姥,肯定都是我六岁以前的事,或者更早,因为上幼儿园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她很漂亮吗?算不上很,但还是漂亮,举止娴静,从头到脚一尘不染。她住在北京的哪儿我也记不得了,印象里是个简陋的小院,简陋
31、但是清静,什么地方有棵石榴树,飘落着鲜红的花瓣,她住在院子拐角处的一间小屋。惟近傍晚,阳光才艰难地转进那间小屋,投下一道浅淡的斜阳。她就从那斜阳后面的幽暗中出来,迎着我们。母亲于是说:“叫二姥姥,叫呀?” 我叫:“ 二姥姥”。从她手上冰凉而沉缓的颤抖中我明白,那惶恐是在更为深隐的地方,或是由于更为悠远的领域。那种颤抖,精致到不能用理智去分辨,惟凭孩子浑沌的心可以洞察。也许,就是这颤抖,让我记住她。也许,关于她,我能够写的也只有这颤抖。这颤抖是一种诉说,如同一个寓言可以伸展进所有幽深的地方,出其不意地令人震撼。这颤抖是一种最为辽阔的声音,譬如夜的流动,毫不停歇。这颤抖,随时间之流拓开着一个孩子浑
32、沌的心灵,连接起别人的故事,缠绕进丰富的历史,漫漶成种种可能的命运。恐怕就是这样,所以我记住她。二姥姥比母亲大不了几岁。她叫母亲时,叫名字。母亲从不叫她,什么也不叫,说话就说话,避开称谓。母亲不停地跟她说这说那,她简单地应答。母亲走来走去搅乱着那道斜阳,二姥姥仿佛静止在幽暗里,素色的旗袍与幽暗浑成一体,惟苍白的脸表明她在。一动一静,我以此来分辨她们俩。母亲或向她讨教裁剪的技巧,把一块布料在身上比来比去,或在许多彩色的丝线中挑捡,在她的指点下绣花,绣枕头和手帕。有时候她们像在讲什么秘密,目光警惕着我,我走近时母亲的声音就小下去。好像只有这些。对于二姥姥,我能够描述的就只有这些。她的内心,除了母亲
33、,不大可能还有另外的人知道。但母亲,曾经并不对谁说。很多年中,我从未想过二姥姥是谁,是我们家的怎样一门亲戚。有一天,毫无缘由地(也可能是有好几年母亲没带我去看二姥姥了) ,我忽然问母亲:“二姥姥,她是你的什么人?”母亲似乎猝不及防,一时嗫嚅。我和母亲的目光在离母亲更近的地方碰了一下,我于是看出,我问中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母亲于是也明白,有些事,不能再躲藏了。 “呵,她是嗯”我不说话,不打断她, “是你姥爷的姨太太。你知道,过去这样的事是有的。 ”我和母亲的目光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这一回是在离我更近的地方。唔,这就是母亲不再带我去看她的原因吧。“现在,她呢?” 我问。“不知道。 ”母亲轻轻地摇头,
34、叹气。“也许她不愿意我们再去看她, ”母亲说, “不过这也好。 ” 母亲又说:“ 她应该嫁人了。 ”“文革”中的一天,母亲从外面回来,对父亲说她在公共汽车上好像看见了二姥姥。“你肯定没看错?” 母亲不回答。母亲洗菜,做饭,不时停下来呆想,说:“是她,没错儿,是她。她肯定也看见我了,可她躲开了。 ”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安慰母亲:“她是好意,怕连累咱们。 ”这之后不久,二姥姥就死了。7第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2 分)8简析第、段中描写“斜阳”的作用。 (3 分)9下列对文中几处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段二姥姥手指“轻轻地颤抖”,传达出她内心的惶恐不安。B第段母亲和二姥姥“ 一动
35、一静”,对比中显示两人性情不同。C第段母亲“ 摇头、叹气”,因为二姥姥很久不来而失望担忧。 D第段父母亲的对话,表明他们一直牵挂二姥姥并能够体谅她。10赏析第段画线句。 (3 分)11推断第段中母亲说的“她应该嫁人了”蕴含的意思(4 分)12本文以“我” 的视角来写二姥姥,对此作赏析。 (6 分)【答案】:7 (2 分)除“母亲”外的人对二姥姥的漠视和遗忘,暗含了“我”对二姥姥寂寞身世的同情。8 (3 分) “斜阳” 点明了看望二姥姥的时间;斜阳后的幽暗喻示她的生存困境,衬托出二姥姥身世的悲凉。9 (3 分)C10 (3 分) “呵、嗯” 等词及停顿形象地刻画出母亲对二姥姥的身份不想说又不得不
36、说的犹疑心理。11 (4 分)很久不见二姥姥,她可能嫁人了;母亲期望二姥姥开始新生活。 12 (6 分)本文从“我” 的回忆起笔,以孩童的好奇和纯真来探究、体察二姥姥身世和心理:一个漂亮娴静、心善手巧,因身份特铢被压抑的女性形象逐渐清晰,表达了“我”对二姥姥近乎直觉式的悲悯,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 (叙述视角,人物品性、情感,效果)6. (2014福建政和一中、周宁一中第四次联考)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祈 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
37、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
38、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
39、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