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目的:该模块结束时你应能够鉴别胸片上与纵隔与肺门最相关的 9 个解剖细节:1. 右气管旁线; 2. 奇静脉弓; 3. 奇静脉食管隐窝; 4. 前纵隔三角; 5. 前纵隔; 6. 主肺动脉窗; 7. 左脊柱旁线; 8. 中段支气管后壁(侧胸观); 9. 隆突下隙与心房肺动脉区;背景如果我们学会如何在脑海中重建肺与纵隔的三维结构,那么读片胸片技能可显著改善。通过 CT 螺旋扫描重建的三维影像有助于该学习过程。测试你的胸部正位观技能: 练习的第一步是请应用图 1 确定下列解剖细节,在脑海中对其进行界定: 1. 右气管旁线; 2. 奇静脉弓; 3. 奇静脉食管隐窝; 4. 前纵隔三角; 5.
2、前纵隔;6. 主肺动脉窗; 7. 左脊柱旁线; 8. 隆突下隙与心房肺动脉区;如无法鉴别某一结构,请尝试指出你认为其所在的区域。图 1.正面胸片测试你的胸部左侧位观技能: 现在请试着鉴别 图 2 中下列解剖细节,练习你的技能:1. 右肋; 2. 左肋; 3. 主动脉弓; 4. 右肺动脉; 5. 左肺动脉; 6. 气管隆突大概水平; 7. 右上叶支气管 l; 8. 左上叶支气管 l; 9. 中段支气管后壁; 10. 主肺动脉窗. 如果你还不能真正鉴别各结构,请尝试指出你认为其所在的区域。图 2. 胸部侧位观你对能真正鉴别正确结构有多大把握? 非常自信?如果是这样的话,该模块对你而言太简单了。不过
3、,我们认为你仍能在下列文本中发现一些有趣信息与学习点。不是很有信心?请让我们来帮助你提高信心。请继续该模块。下一步,浏览纵隔: 纵隔观(图 3) 确实是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好工具,可减少 CT 扫描次数。它是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尤其是不能进行 CT 扫描或条件受限的区域。现在请尝试指出与胸部正面观中对应的相同结构:1. 右气管旁线; 2. 奇静脉弓; 3. 奇静脉食管隐窝; 4. 前纵隔三角; 5. 前纵隔; 6. 主一肺动脉窗; 7. 左脊柱旁线; 8. 心房肺动脉.与胸部正面观相比指出该视图中的解剖细节是否更容易?图 3. 纵隔观1 右气管旁线: 在 图 4 中,右气管旁线很容易鉴别,但在正常
4、的胸部正面观上并非如此容易(图 1),因为X 线的穿透程度决定了我们不能总是看清上腔静脉阴影。你应能够识别气管旁线,这是一条细而均匀的线,其厚度与正常气管壁相当(约 2-3mm)。让我们了解原因 如 CT 轴影像中所见 (图 5),气管右壁与扩张的肺及气管中的空气直接接触(图 6)。 后前位观可见区分右气管旁线的空气-气管壁-空气界面(图 1)。在 X 线穿透性较好的纵隔观中,几乎始终可见(图 4)。 右气管旁线的下限为奇静脉弓(图 6、7)。 注意 3D 观中,奇静脉弓上胸膜的水平轮廓(图 6)。 图 6 还显示将左肺推离气管的左肺动脉与主动脉,这阻碍了空气-气管壁-空气界面的形成,从而无法
5、看到左气管壁的外形。 与之相比,右侧的上腔静脉位于气管右壁前,未介于肺与右气管壁间。当右气管旁线比预计的正常气管壁厚(2 or 3 mm)或者 该线呈小叶状时,应疑似右侧气管旁淋巴结病。 然而,对于肥胖或应用甾类激素治疗的患者,由于纵隔内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因此排除在外。图 4. 右气管旁线(黄)与奇静脉弓(蓝)图 5螺旋 CT 影像中的右气管旁线图 6. 右气管旁线 3D 表面绘制影像(头部观)图 7. 3D 影像显示奇静脉通路2 - 奇静脉食管隐窝: 如图 7 中所显示,奇静脉纵向部分与食道平行,其位于在胸椎前,降主动脉右侧。正好在气管隆突水平下,奇静脉开始偏离其通路,在前面向右穿过右上叶
6、支气管汇入上腔静脉。这在纵隔右侧的胸膜上形成一个隆突(图 6.) 奇静脉食管隐窝由右肺突出物形成,位于脊柱前,胸膜反折线与奇静脉及食管连结处图8。在图 9 所示的 3D 影像中,右侧胸膜反折线达食管 (含空气),位于气管隆突下后方。 注意:左侧主动脉再次将左肺向旁推,使其不能达隆突下区。如上所述,当奇静脉到达上腔静脉时,其沿着弯曲处向右侧呈水平位。(图 6)。认识到与右肺相关的该隐窝凹曲度的重要性很重要(图 10)。 隆突下或食管周淋巴结肿大将改变该隐窝和均一形状。无论该隐窝何时朝右肺呈更凸出形态,都应高度怀疑隆突下淋巴结病。图 8.螺旋 CT 影像下的奇静脉食管隐窝图 9. 3D 表面重建像
7、下显示的奇静脉食管图 10.纵隔观及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MIP)CT 影像下的奇静脉食管隐窝3 前纵隔三角与隔: 前纵隔角由前上纵隔脂内的肪组织与血管形成,将肺推开。前纵隔角下,可见前纵隔,呈细垂直线,其由纵隔结构前的双肺直接接触形成。前纵隔三角的正常结构为双凹形,在此肺推开侧甲,压迫前纵隔内的脂肪内容物 (图 11 与 图 12)。 儿童正常胸腺的存在或前纵隔肿瘤的存在可导致前纵隔的这种双凹形结构变形,呈双凸形结构,提醒有异常。然而,应注意别将胸骨柄阴影误诊为双凸前纵隔三角。图 11.前纵隔三角与纵隔 3D 影像图 12. 纵隔观下的前纵隔三角与纵隔4 - 主肺动脉窗: 主肺动脉窗也是正常纵
8、隔的非常重要界标。该凹处可因肺向主动脉弓与左肺动脉上区域之间突出或该区域脂肪内容物的低密度(与两种血管结构的高密度相比)(图 13)而被鉴别。主肺动脉窗的结构亦呈凹形。主肺动脉窗或左下气管旁淋巴结内淋巴结肿大时可使其变形(图 13.) 在有软组织窗的影像中,可鉴别肺主动脉窗的低密度(图 14),其可因淋巴结肿大或主动脉弓局部动脉瘤变大而增高。肺韧带是左下气管旁区与主肺动脉窗间的分界线(黄色箭头 图 13). 图 13 A 主动脉及其分支; 左心房与肺静脉; 肺动脉; 中央气道. 图 23. 心脏与大血管 3D 观,中央气道与各主要解剖学成分的冠状观将这些结构重新分类并投射到胸片(图 24) 上可简化对上述主要解剖学细节的鉴别。图 24. 各主要结构既然您已读到该模块的结尾部分,我们希望您在鉴别和识别这些解剖学的正常外观时信心大增。现在测试一下您是否 是“纵隔读片行家“: 看图 25 评价纵隔并尝试想象您刚温习的每一解剖学细节图 25.纵隔细节恭喜, 您现在已成为纵隔读片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