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质量的关系分析【摘要】目的 分析 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1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00 例,测定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并在患者发病一个月后采用 Rankin 量表评分对其进行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根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预后为良好,对照组患者的预后较差。分析 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质量的关系。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意
2、识障碍患者、合并感染患者、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1.2 方法1.2.1D-二聚体水平检测 所有的患者入院后,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 2ml,放置于抗凝管中,抗凝管内有 3.8%枸橼酸钠 0.4ml,将采集的静脉血离心 15min,转速为 3000r/min,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1.2.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情况,均给予常规的急性脑梗死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控制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并给予脑保护剂等。有颅内高压的患者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治疗等。加强对患者的护理。1.2.3 预后的评估采用 Rankin 量表
3、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评分满分为 6 分,0 分为痊愈;1 分为无明显功能障碍,但有轻微临床症状;2 分为有功能障碍,轻度残疾;3 分为能独立行走,中度残疾;4 分为生活部分无法自理,需要他人帮助,重度残疾;5 分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依靠他人,重度残疾;6 分为死亡。得分越高说明的预后越差,得分为 02 分的患者被判定为预后良好,为实验组,得分为 36 分的患者被判定为预后不良,为对照组。1.3 评价指标记录所有急性脑梗塞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评分,将患者归类,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6.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
4、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 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得分为 02 分的患者即预后良好的患者有 150 例,将其归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为(378.2430.54)g/L;得分为 36 分的患者即预后不良的患者有 150 例,将其归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为(387.0831.94)g/L。对照组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急性脑梗塞发病突然,起病一般在数小时或者 12 天内达到高峰,有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昏迷 【3】 。D-二聚体
5、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的标记物 【4】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塞的病理基础,在急性脑梗塞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纤溶失调和高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内的血栓形成时,会产生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无法降解继而形成含 D-二聚体的片段。体内血栓形成及溶解的发生标记为 D-二聚体含量增多,且含量越多说明纤溶酶的活性越强,及患者的脑梗死面积越大 【5】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较差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 D-二聚体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说明 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质量有密切的关系,D-二聚体升高是急性脑梗塞的独立危
6、险因素,严密监测患者的 D-二聚体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很大的意义。参考文献1高允.浅谈 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塞患者预后质量的关系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4-36. 2冷淑萍,徐冬祥.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D-D 和血清HCY、IL-6 浓度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2-13.3骆海涛,何宁.血浆 B 型脑钠肽前体和 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8):171-172. 4吴兆敏.血浆 B 型脑钠肽前体和 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 5徐素仿,徐元宏.急性脑梗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及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