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牛标准化饲养管理与育肥技术手册 一、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初生期(初生至 7 日龄) 1、消除黏液 正常分娩,母牛会舔去犊牛身上的黏液。若母牛不能舔掉黏液,则要用清洁毛巾擦干,尤其要注意擦掉口鼻中的黏液,防止呼吸受阻,若已造成呼吸困难,应使其倒挂,并拍打胸部,使黏液流出。 通常情况下,犊牛的脐带自然扯断。未扯断时,用消毒剪刀在距腹部 68处剪断脐带,将脐带中的血液和黏液挤净,用 510%碘酊药液浸泡23 分钟即可。断脐不要结扎,以自然脱落为好。另外,剥去犊牛软蹄。 2、哺喂初乳 犊牛出生后应在 0.51 小时内让其吃上初乳。 3、日常管理 保持牛舍干燥卫生。随时观察犊牛的精神状况、粪便状态
2、以及脐带变化,防止舔癖发生。 (二)、哺乳期(8 日龄至断奶) 1、人工哺乳 对于产奶量高的兼用牛,如西门塔尔牛,通常用于产奶,因此犊牛采取人工哺乳。人工哺乳包括用桶喂和代乳头的哺乳壶喂饲两种。 哺乳方案:200 250 公斤全乳,45 60 天哺乳期。1 20 日龄,每日 6 公斤;2130 日龄,每日 45 公斤; 3145 日龄,每日 34 公斤;46 60 日龄,每日02 公斤。 2、补饲 1 周龄时开始训练饮用温水,提早喂给一些青、精饲料。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甜菜等,犊牛在 20 日龄时开始补喂,每天先喂 20 克,到 2 月龄时可增加到 11.5 公斤,3 月龄为 23 公斤。从
3、一周龄开始,在牛栏的草架内添入优质干草(如豆科青干草等),训练犊牛自由采食。青贮料可在 2 月龄开始饲喂,每天 100150 克,3 月龄时 1.52.0 公斤,4 6 月龄时 45 公斤。 生后 1015 天开始训练犊牛采食精料,初喂时可将少许牛奶洒在精料上,或与调味品一起做成粥状,或制成糖化料,涂擦犊牛口鼻,诱其舔食。开始时日喂干粉料1020 克,到一月龄时,每天可采食 150300 克; 2 月龄时可采食到 500700 克;3 月龄时可采食到 7501000 克。常用的犊牛料配方:玉米 50%,豆饼 30%,小麦麸 12%,孝母粉 5%,碳酸钙 1%,食盐 1%,磷酸氢钙 1%(对于
4、090 日龄犊牛每吨料内加 50 克多种维生素)。 3、管理 犊牛的管理要做到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并做到“喂奶时观察食欲、运动时观察精神、打扫时观察粪便”。 犊牛的管理还应做到饲料净、牛体净和工具净。 防止舔癖。 做好定期消毒。 称重和编号。 称重应按育种和实际生产的需要进行,一般在初生、6 月龄、周岁、第一次配种前应予以称重。在犊牛称重的同时,还应进行编号,编号应以易于识别和结实牢固为标准。去角。 一般在生后的 57 天内进行。去角的方法有固体苛性钠法、电烙器去角法。 4、犊牛断奶 断奶应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在预定断奶前 15 天,要开始逐渐增加精、粗饲料喂量,减少牛奶喂量。日喂奶次数
5、由 3 次改为 2 次,2 次再改为1 次,然后隔日 1 次。到断奶时还可喂给 1:1 的搀水牛奶,并逐渐增加搀水量,最后几天全部由温开水代替牛奶。 二、育成母牛的饲养管理 (一)、育成母牛的饲养 育成母牛的饲料应以粗饲料和青贮饲料为主,精料只作蛋白质、钙、磷等的补充。1、36 月龄可采用的日粮配方:犊牛料 2 公斤,干草 1.42.1 公斤或青贮 510公斤。 2、7 12 月龄,每天青粗饲料的采食量可达体重的 79%,占日粮总营养价值的 6575%。此阶段结束,体重达 250 公斤。日喂量:混合料 22.5 公斤,干草 0.52 公斤,玉米青贮 11 公斤。 3、13 18 月龄,为了促进
6、育成牛性器官的发育,其日粮要尽量增加青贮、块根、块茎饲料的喂量。混合料可采用如下配方:玉米40%,豆饼 26%,麸皮 28%,尿素 2%,食盐 1%,预混料 3%。日喂量:混合料 2.5公斤,玉米青贮 1320 公斤,干草 2.53.5 公斤,甜菜(粉)渣 24 公斤。 4、 1824 月龄,进入配种繁殖期。育成牛生长速度减小,体驱显着向深宽方向发展。日粮以优质干草、青草、青贮料和多汁饲料及氨化秸秆作基本饲料,少喂或不喂精料。但到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生长迅速,需较多营养物质,应每日补充 23 公斤精料。(二)、育成母牛的管理 1、分群 犊牛断奶后根据性别和年龄情况进行分群。 2、加强运动 在舍饲
7、条件下,青年牛每天应至少有 2 小时以上的运动。 3、刷拭和调教 育成牛每天应刷拭 12 次,每天 510 分钟。 4、制定生长计划 根据肉牛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饲草、饲料供应状况,确定不同日龄的增重幅度,制订出生长计划,一般从初生至初配,活重应增加 1011 倍,2 周岁时为 1213 倍。6、母牛的初次配种 一般按 18 月龄初配,或按达成年体重 70%时才开始初配。 三、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 (一)、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1、日粮 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根据膘情补加精料 12 公斤。精料配方:玉米 52%,饼类 20%,麸皮 25%,石粉 1%,食盐 1%,微量元素、维生素
8、 1%。 2、管理 饲喂顺序:精料量较多,可按先精后粗的顺序饲喂。精料和多汁饲料较少(占日粮干物质 10%以下)时,可采用先粗后精的顺序饲喂,即先喂粗料,待牛吃半饱后,在粗料中拌入部分精料或多汁料碎块,引诱牛多采食,最后把余下的精料全部投饲,吃净后下槽。怀孕牛禁喂棉籽饼、菜籽饼、酒糟等饲料。不能喂冰冻、发霉饲料。饮水温度要求不低于10。怀孕后期应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挤撞、猛跑。临产前注意观察,保证安全分娩。在饲料条件较好时,应避免过肥和运动不足。充足的运动可增强母牛体质,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并可防止难产。纯种肉牛难产率较高,尤其初产母牛较高,必须做好助产工作。 (二)、母牛分娩期的饲养管理 1、临
9、产牛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乳房变化:产前约半个月乳房开始膨大,一般在产前几天可以从乳头挤出粘稠、淡黄色液体,当能挤出乳白色初乳时,分娩可在 12 天内发生。 观察阴门分泌物:妊娠后期阴唇肿胀,封闭子宫颈口的黏液塞溶化,如发现透明索状物从阴门流出,则 12 天内将分娩。 观察是否“塌沿”:妊娠末期,骨盆部韧带软化,臀部有塌陷现象。在分娩前 12 天,骨盆韧带充分软化,尾部两侧肌肉明显塌陷,俗称“塌沿”,这是临产的主要症状。 观察宫缩:临产前,子宫肌肉开始扩张,继而出现宫缩,母牛卧立不安,频频排出粪尿,不时回头,说明产期将近。 观察到以上情况后,应立即将母牛拉到产间,做好接产准备。 2、分娩后的护理
10、母牛分娩后,要立即喂母牛以温热、足量的麸皮盐水(麸皮 12 公斤,盐 100150 克,碳酸钙 50100 克,温水 1520 公斤),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同时喂给母牛优质、嫩软的干草 12 公斤。为促进子宫恢复和恶露排出,还可补给益母草温热红糖水(益母草 250 克,水 1500 克,煎成水剂后,再加红糖 1000 克,水 3000 克),每日一次,连服 23 日。(三)、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 在泌乳早期(产犊前 3 个月),肉牛母牛日产奶量可达 710 公斤,或更多,能量饲料的需要比妊娠干奶牛高出 50%,蛋白质、钙、磷的需要量加倍。在饲喂青贮玉米或氨化秸秆保证维持需要的基础上,
11、补喂混合精料23 公斤,并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应加强乳房按摩,经常刷拭牛体,促使母牛加强运动,充足饮水。 在泌乳末期(泌乳 3 个月至干奶),应根据体况和粗饲料供应情况确定精料喂量,混合精料 12 公斤,并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添加剂。多供青绿多汁饲料。 精料配方:玉米 50%,熟豆饼(粕) 20%,麸皮 12%,玉米蛋白 10%,孝母饲料 5%,磷酸钙 1.6%,碳酸钙 0.4%,食盐 0.9%,强化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添加剂 0.1%。 (四)、干乳母牛和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 产奶量高的母牛干乳期一般平均为 5060 天。肉乳兼用牛和肉用牛产奶量不高,可采用快速干乳法。即从进入干乳之日起,在
12、47 天内将奶干完。方法是,从干乳期的第一天开始,适当减少精料,停喂青绿多汁饲料,控制饮水,加强运动,减少挤奶次数或犊牛哺乳次数。母牛在生活规律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时,产奶量显着下降,一般经过 57 天,就可停止挤奶。最后挤奶时要完全挤净,用杀菌液将乳头消毒后注入青霉素软膏,以后再对乳头表面进行消毒。母牛在干乳 10 天后,乳房乳汁已被组织吸收,乳房已萎缩。这时可增加精料和多汁饲料,5 7 天达到妊娠母牛的饲养标准。 干奶期管理应注意不喂劣质的粗饲料和多汁饲料。冬季不饮冰冻的水和饲喂冰冻的块根饲料及青贮料,少喂菜籽饼和棉籽饼,注意补充钙、磷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注意观察乳房停奶后的变化,保证牛有适当的
13、运动. 牛舍应保持干燥、清洁。 充分利用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繁殖母牛在配种前应具有中上等膘情,过瘦过肥往往造成母牛不发情而影响繁殖。保持牛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 四、肉牛育肥技术 (一)、育肥肉牛的饲养管理原则 1、驱虫 育肥牛在育肥前应进行体内外驱虫。体外寄生虫可使牛采食量减少,抑制增重,育肥期增长。体内寄生虫会吸收肠道食糜中的营养物质,影响育肥牛的生长和育肥效果。根据牛的体重计算出用药量,逐头进行驱除。驱虫方法有拌料,灌服、皮下注射等。驱虫药物可选用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阿维菌素、抗蠕敏等。1 周后再进行一次驱虫。 2、及时防疫 育肥前做好结核病、布病的检疫,发现阳性者立即淘汰;及时对育
14、肥牛进行五号免疫注射,确保育肥牛健康无病。 3、减少活动 对于育肥牛应减少活动,每次喂完后应每头单拴系木桩或休息栏内,缰绳的长度以牛能卧下为宜,这样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育肥效果。 4、坚持“五定”、“ 五看”、“五净”的原则 (1 )、 “五定 ” 定时:每天饲喂 3 次,早 7:00 9:00 ,午 2:00 4:00,晚 9:3011:30.上、中、下午定时饮水 3 次。 定量:每天的喂量,特别是精料量严格按照饲料配方饲喂量,不能随意增减。 定人:每个牛的饲喂等日常管理要固定专人,以便及时了解每头牛的采食情况和健康,并可避免产生应激。 定刷拭:每天上、下午定时给牛体刷拭一次,以促进
15、血液循环,增进食欲。 定期称重:为了及时了解育肥效果,定期称重很必要。首先牛进场时应先称重,按体重大小分群,便于饲养管理。在育肥期也要定期称重。由于牛采食量大,为了避免称重误差,应在早晨空腹称重,最好连续称两天取平均数。 (2)、 “五看” 指看采食、看饮水、看粪尿、看反刍、看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3)、“ 五净” 草料净:饲草、饲料不含砂石、泥土、铁钉、铁丝、塑料布等异物,不发霉不变质,没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饲槽净:牛下槽后及时清扫饲槽,防止草料残渣在槽内发霉变质。 饮水净:注意饮水卫生,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饮水。 牛体净:经常刷拭牛体,保持体表卫生,防止体外寄生虫的发生。 圈舍净:圈舍要
16、勤打扫、勤除粪,牛床要干燥,保持舍内空气清洁、冬暖夏凉。 4、牛舍及设备常检修 缰绳、围栏等易损品,要经常检修、更换。牛舍应防雨、防雪、防晒、冬暖夏凉。 (二)、肉牛育肥方法与技术 、育肥牛选择 品种:选购优良肉用品种、兼用品种与地方土种杂交的改良牛,如西门塔尔牛、三河牛、科尔沁牛、草原红牛等。 年龄、体重:选择 1314 月龄、体重不低于 250 公斤、未去势的杂交公牛。 体型外貌:选择鼻镜温润、双目明亮、双耳灵活、行动自然、被毛光亮、皮肤松弛而富有弹性、口大而方、食欲旺盛,胸身且宽、身躯长、四肢结实、无病的健康牛。2、育肥牛的饲养 过渡期(观察、适应期)饲养:10 20 天,因运输、草料、
17、气候、环境的变化引起牛体一系列生理反应,通过科学调理,使其适应新的饲养管理环境。前 12 天不喂草料只饮水,适量加盐以调理胃肠,增进食欲;以后第一周只喂粗饲料,不喂精饲料。第二周开始逐渐加料,每天只喂 12 公斤玉米粉或麸皮,不喂饼(粕)。观察适应期结束,无异常时调入育肥牛舍。 催肥期饲养:一般为 56个月,体重达到 450 公斤(或以市场销售而定)出栏。精料量较多,可按先精后粗的顺序饲喂。精料和多汁饲料较少(占日粮干物质 10%以下)时,可采用先粗后精的顺序饲喂,即先喂粗料,待牛吃半饱后,在粗料中拌入部分精料或多汁料碎块,引诱牛多采食,最后把余下的精料全部投饲,吃净后下槽。日粮要现拌现喂,不
18、要拌的过多,以免造成浪费。精饲料日喂量 24 公斤,粗饲料自由采食。 3、育肥牛的管理 牛舍在进牛前用 20%生石灰或来苏尔消毒,门口设消毒池,以防病菌带入。牛体消毒用0.3%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逐头进行一次喷体。不喂霉败变质饲料。出栏前不宜更换饲料,以免影响增重。粗饲料应进行处理,玉米秸青贮、盐化或微贮之后饲喂。保证饮水清洁、充足,夏季饮凉水、冬季饮温水。日粮中加喂尿素时,一定要与精料拌匀,且不宜喂后立即饮水,一般要间隔一小时再饮水。用酒糟喂牛时,不可温度太低,且要运回后立即饲喂,不宜搁置太久。其余见育肥肉牛的饲养管理原则。 4 、育肥牛参考日粮配方见下表五、肥育牛场建设要点 (一)、牛场位置的
19、选择 肉牛场要修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排水并且有缓坡的平坦开阔的地方。要求地下水位低于 2m,最高水位应在青贮窖(坑)底部以下,总的坡度应向南倾斜,山区或丘陵地带应把牛场建在山坡南面或东南面。 肉牛场场址的水量应充足,水质良好,以保证生活、生产及牛等的正常饮水。通常以井水、泉水等地下水为好,而河、溪、湖、塘等水应尽可能经净化处理后再用。场址应距饲料地较近,交通方便、供电有保证。但要适当远离公路、铁路、机场、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及居民区,以防疾病传播及噪声等的影响。要求距交通道路不少于 100m,距交通干线不少于 200m。另外建牛场还应考虑当地常年的主要风向,牛场应
20、建在居民区(点)的下风头,距住宅不少于 150300m。总之,肉牛场要建在居民区、生活区及水源下风向的地方,以利于环境卫生。 肉牛场的大小,要根据每头牛所需要面积(10.015.0 平方米),结合长远规划来计算,牛舍及房舍的面积一般占场地总面积的 1520%。 (二)、牛舍的建造 1、选址与朝向 建造牛舍,应选择干燥向阳的地方,以便于采光和保暖。牛舍的朝向,不仅与采光有关,而且与寒风侵袭有关。在寒冷地区,由于冬春季风向多偏西和偏北,因此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为好,以利于采光和保暖。2、肉牛舍的建筑要求 (1)、舍顶。牛舍屋顶要求选用隔热保温性好的材料,并有一定的厚度,要求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样
21、式可采用坡式(单坡式或双坡式)、平顶式及平拱式等。 (2 )、墙壁。牛舍的墙壁要坚固,保温性能良好。砖墙厚24或 37,双坡式牛舍脊高 3.23.5m,前后墙高 2.2m;单坡式牛舍前墙高2.2m,后墙高 2.0m;平顶式牛舍墙高 2.22.5m。舍内四壁应从地面算起抹 0.51m 高的墙围。 (3)、地面、牛床、和通道。牛舍地面可采用砖地面或水泥地面,坚固耐用且便于清扫和消毒。牛床的长度一般育肥牛为 1.61.8m,成年母牛为1.81.9m,宽 1.11.2m。牛床坡度为 1.5%,前高后低。牛床以水泥抹面较多,导热性好,坚实耐用,虽然造价高些,但易于清洗和消毒。牛舍的通道可分为中央通道和饲
22、料通道。对尾式饲养的双列式牛舍,中央通道宽 1.31.5m,两边饲料通道各宽0.80.9m;对头式饲养的双列式牛舍,中间通道(兼作饲料通道)宽 11.5m,一般来说,通道宽应以送料车和清洁车能够通过为原则。 (4)、饲槽。饲槽设在牛床的前面,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固定式的水泥饲槽最为适用,其规格尺寸大致如下:表 81 肉牛饲槽尺寸 ( 5)、门窗。牛舍的大门应坚实牢固。大型双列式牛舍,一般设有正门和侧门,门向外开或建成铁质左右拉动门,正门宽 2.22.5m,侧门宽1.51.8m,高 2m。南窗要较多较大(1.0m*1.2m) 北窗宜少而小(0.8m*1.0m)。窗台距地面高度 1.2-1.4m
23、。要求窗的面积与牛舍占地面积的比例按 1:1016 设计。( 6)、粪尿沟和污水池。牛舍内的粪尿沟应不渗漏,表面光滑。一般宽 2830,深 15 ,倾斜度 1:50 100,粪尿沟通至舍外污水池,应距牛舍 68m,其溶积根据牛的数量而定。舍内粪便必须每天清除干净,运至牛舍外的贮粪场。贮粪场距牛舍至少 50m。 (7 )、运动场。牛舍外的运动场大小应按牛头数多少和体型大小而确定。一般育肥肉牛每头应占有面积 810 平方米。育肥牛一般应减少运动,饲喂后拴系在运动场上休息,以减少消耗,提高增重。对于繁殖母牛,每天应有充足的运动和日光浴,对于公牛应强制运动,以保证牛体健康。3、牛舍的类型 牛舍的形式按
24、牛床在舍内的排列形式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按屋顶形状可分为单坡式、双坡式、平顶式和平拱式;按牛舍墙壁可分为敞棚式、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和塑料棚式等。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单坡式牛舍和双坡式牛舍及塑料暖棚式牛舍。 (1)、单坡式牛舍。 一般多为单列开敞式牛舍,由三面围墙组成,南面敞开,舍内设有料槽和走廊,在北面墙上没有小窗,多利用牛舍南面的空地为运动场。这种牛舍采光好,空气流通,造价低廉。但舍内温度不易控制,常随舍外的气温而变化,湿度亦然。虽夏热冬凉,但冬季还是可以减轻寒风的袭击,适于冬季不太冷的地区。 (2 )、双坡式牛舍。 舍内的牛床排列多为双列对头或对尾式,以及多列式。这种牛舍可以是
25、四面无墙的敞篷式,也可以是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敞篷式牛舍适于气候温和的地区。在多雨的地区,可将食槽设在棚内。这种牛舍无墙,依靠立柱设顶。开敞式牛舍有东、北、西三面墙和门窗,可以防止冬季寒冷的侵袭。在较寒冷的地区多采用半开式与封闭式,牛舍北面及东西两侧有墙和门窗,南面有半堵墙者为半敞式,南面有整堵墙者即为封闭式。这样的牛舍造价高,但寿命长,有利于冬春季节的防寒保暖,但在炎热的夏季必须注意通风和防暑。 (3 )、塑料暖棚式牛舍。 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可将敞棚式或半开敞式牛舍用塑料薄膜封闭敞开部分,利用阳光热能和牛自身体温散发的热量提高舍内温度,实现暖棚养牛。、塑料暖棚的建造。
26、 暖棚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处。若在庭院要靠北墙,使其坐北朝南,以增加采光时间和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舍温,切不可建在南墙根。所用塑料薄膜要选用白色透明的农用 膜,厚 0.020.03。棚架材料因地制宜,可用木杆、竹竿、铁丝、钢筋等。防寒材料用草帘、棉帘、麻袋均可。 暖棚舍顶类型可采用平顶式、单坡式或平拱式。据实践证明,以联合式(基本为双坡式、但北墙高于南墙,故舍顶不对称)暖棚为好,优点是扣棚面积小,光照充足,不积水,易保温,省工省料,易于推广。塑料薄膜的扣棚面积占棚面积的 13 为佳。、塑料暖棚的使用。 塑料暖棚建造后,必须合理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使用时,首先应确定适宜的扣棚时间。根据无霜
27、期的长短,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一般的适宜扣棚时间是从 11 月上旬至第二年 3 月中旬。扣棚时,塑料薄膜应绷紧拉平,四边封严,不透风;夜间和阴雪天要用草帘、棉帘或麻袋片将棚盖严以保温;及时清理棚面的积雪或积霜,以保证光照效果良好和防止损伤棚面薄膜;舍内的粪尿每天要定时清除。为保证棚舍内空气新鲜,暖棚必须设置换气孔或换气窗,有条件时要装上换气扇,以排出过多水分,维持舍内适宜温、湿度,清除有害气体并可防止水气在墙壁和塑料薄膜上凝结。一般进气孔设在暖棚南墙 12 处的下部,排气孔设在 12 处的上部或塑料棚面上。每天应通风换气 2 次,每次 1020 分钟。育肥肉牛在棚内的饲养密度,以每头牛占有 4 平
28、左右方米为宜。 六、养牛设备 (一)、附属设施 1、饲槽 饲槽是牛舍不可缺少的附属设施,形式很多,有木质和混凝土制成的等。体重 450 公斤以上的育肥牛,每头要确保有 70长的饲槽。在成年母牛舍的运动场,可设补饲槽。无论何种形式的牛舍,在其饲槽上方均应加设屋檐,防止饲槽里漏进雨水。 2 、水槽 水槽和饲槽一样也是不可缺少的附属设施。可用自动饮水器,也可以用装有水龙头的水槽,用水时加满,至少在早晚各加水一次。水槽要抗寒防冻,寒冷地带最好考虑从水槽下部引管道供水,注满水后仅仅表面结冰层,水龙头安在原建筑物内可防止水管冻坏。3、地磅 对于规模较大的肉牛场,应设地磅,以便对运料车等进行称重。 4、堆肥
29、场 每个牛舍为了排尿积肥都应有混凝土砌成的堆肥场。堆肥场的面积,每头牛需 56 平方米,如果不设堆肥场不妨碍其他作业,亦要将粪便直接运往田中或固定地方堆积。 5、蔽阴 在炎热地带,夏季的直射日光对牛有不良的影响,必须考虑加蔽日设施。可在牛舍的西、南侧及沿围栅种植蔽阴树木,或在围栅内立四根立柱搭起凉棚。如无蔽日光直射的设施,牛易患日射病或热射病。 (二)、常用器具和机具 1、管理器具 牛刷拭用的铁挠、毛刷,拴牛的鼻环、缰绳、旧轮胎制的颈圈,清扫畜舍用的叉子、三齿叉、翻土机、扫帚,测体重的磅秤、耳标、削蹄用的短削刀、镰刀、无血去势器、体尺测量器等。 2、饲养器具 有木制的与混凝土制的,其中水槽和饲槽为绝对需要,给水设施有水槽和自动饮水器。 切草用的铡刀、铡草机。送精料用的小轮车或小独轮车。称料用的计量器(10 公斤的弹簧秤、台秤等),有时需要压扁机或粉碎机等。 3、饲料生产机具 大规模生产饲料时,需要拖拉机和耕作机械。青贮窖、青贮料切割机。 4、给料车 一般用手推车给料,大型育肥场可用拖拉机等自动或半自动给料装置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