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目录第 一 页 第一章脑神经内外科、颜面神经疾病 1 头痛;2 偏头痛第 二 页 3 后头痛;4 前头痛;第 三 页 5 头顶痛;6 眉棱骨酸胀痛;7 眼眶胀痛;8 头风痛;9 头晕第 四 页 10 晕车、晕船;11 脑瘤、脑癌;12 脑骨胀大;13 脑膜炎第 五 页 14 脑神经衰弱;15 脑神经不清;16 失眠;17 睡中咬牙;18 心惊悸 19 小脑痛及小脑发胀;20 癫痫第 六 页 21 四肢抖动(舞蹈病) ;22 帕金森氏症、四肢发抖;23 脑积水;24 脑震荡25 头及颈部颤抖;26 耳后头部疮瘤;27 脑鸣;28 三叉神经痛第 七 页 29 颜面神经麻痹、口
2、眼歪斜;30 面麻;31 颧骨疼痛;第 八 页 32 头昏眼花、脸部发烧;33 提神醒脑;34 解疲劳、精神疲劳;35 增加记忆;36 舌强难言;37 小儿高烧导致角弓反张、热痉挛;第二章 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1 中风急性发作;2 半身不遂(偏枯、偏瘫)第 九 页 3 中风昏迷不醒;4 口眼歪斜、中眼喎斜;5 6 舌僵硬不适;7 中风手足拘挛;8 脑溢血管阻塞第 十 页 9 脑溢血;10 四肢抖动(舞蹈症)第三章 眼睛疾病 1 治疗眼睛常用穴道;2 眼睛疲劳;3 用眼过度导致头晕、恶心;4 眼睛干涩;5 两眼睁不开第十一页 6 眼酸胀;7 眼眶胀痛;8 眼角红赤;9 眼红肿痛;10 眼黄;11
3、 眼珠痛;12眼睛痒;13 眼皮上长疮;14 近视眼;15 假性近视;16 老花眼第十二页 17 弱视;18 增强视力;19 眼散光;20 眼球歪斜;21 青光眼;22 白内障;23视神经萎缩;24 飞蚊症第十三页 25 夜盲;26 麦粒肿、针眼;27 沙眼;28 中心性视网膜炎(视一物如二物) ;29 目赤、角膜炎、结膜炎第十四页 30 视力障碍、眼花;31 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32 眼皮炎;33 眼压高之胀痛;34 翼状脔肉;35 目眩(眼花) ;37 迎风流泪、见光流泪第十五页 38 怕光;39 眼跳;40 甲状腺眼突;第四章 耳朵疾病 1 治疗耳朵常用穴道;2 中耳炎、聤耳;3 腮
4、腺炎、痄腮、耳下腺炎第十六页 4 美尼尔氏症之耳聋眩晕;5 耳鸣;6 听力减退、听力差;7 耳聋;8 聋哑;9耳痛第十七页 10 耳中神经痛;11 耳内胀 第五章 鼻腔疾病 1 治疗鼻子常用穴道;2 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第十八页 3 鼻塞;4 鼻蓄脓症;5 感冒流鼻涕;6 鼻不闻香臭;7 鼻干第十九页 8 酒皶鼻(红鼻子) ;9 鼻衂、流鼻血;第六章 咽喉疾病 1 治疗咽喉常用穴道 第二十页 2 鱼骨刺喉;3 喉癌、喉瘤;4 痰塞喉管不出;5 咽喉痛、喉炎;第二十一页 6 扁桃体炎;7 喉蛾;8 咽肿水药米粒不下第二十二页 9 发音无声、失音;10 喉痒;11 喉痧;第七章 感冒、上呼吸
5、道感染 1 治疗退烧常用穴道;2 感冒发烧第二十三页 3 感冒;4 感冒流鼻涕;第二十四页 5 咳嗽;6 感冒引起肠胃不适;第八章 口腔、牙齿疾病 1 牙痛;2 口舌生疮、口内生瘤;3 舌僵硬不适;4 舌下腺发炎第二十五页 5 舌下肿;6 口舌肿;7 唇生疮;8 唇痛;9 白口症;10 口干;11 口臭、口苦;12 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3 舌阇不能言;14 高烧不能言2第二十六页 15 凡打伤、摔伤被点穴不能言语;16 自高处下坠不语;17 拔牙麻醉;18 齿龈炎;19 口腔癌导致口不能张、口内白斑吃刺激物则痛剧;20 下颚痛(张口不灵) ;21 下颌骨痛(口不能张) ;22 颚关节炎;第九
6、章 颈项部疾病 1 治疗颈项部疾病常用穴道第二十七页 2 项强、脖子酸痛;3 落枕;第二十八页 4 肩颈痛;5 颈椎骨刺;6 颈项扭伤;7 项骨正中线痛;8 瘰疬(颈部淋巴结核) ;9 颈项部皮肤病;10 大颈泡第二十九页 11 腮腺炎;第十章 肩部疾病 1 治疗肩关节常用穴道;2 肩关节扭伤;3 肩凝症(含肩痛)第三十页 4 五十肩(肩不能举) ;5 肩臂痛;6 肩痛;第三十一页 7 肩颈痛;8 肩胛骨痛;9 锁骨附近痛;10 膏肓痛;11 肩背痛;第十一章 上肢疾病 1 上肢疾病总治;2 手指麻痹第三十二页 3 高血压导致手脚麻痹;4 五指不能伸屈;5 手指疼痛;6 腱鞘炎;7 指关节痛、
7、指关节炎第三十三页 8 手指手背红肿;9 手痛不能握物;10 食指痛;11 中指、中趾麻;12 手掌痛;13 掌背红肿;14 腕关节痛、腕关节炎第三十四页 15 手酸痛;16 手抽筋;17 两手拘挛;18 肘关节痛;19 上臂痛;第三十五页 20 手下臂痛;21 手麻;22 手臂不能举;23 肩关节扭伤;第三十六页 24 肩凝症、肩痛;25 五十肩(肩不能举) ;26 肩峰痛(红肿痛) ;27 肩背痛;28 肩臂痛;29 四肢骨痛第三十七页 30 全身骨肿;31 骨节酸痛;32 网球肘、肱外上髁炎;33 腕隧道症候群、腕管综合症;第十二章 下肢疾病 1 下肢疾病总治;2 治疗膝盖常用穴道;3
8、治疗坐骨神经常用穴道第三十八页 4 治疗脚踝常用穴道;5 治疗小腿常用穴道;6 治疗大腿常用穴道;7 膝盖痛;第三十九页 8 膝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9 退化性关节炎;第四十页 10 尿酸关节炎(痛风) ;11 关节炎;12 膝内侧发炎;13 膝盖冷痛;14 腿冷痛;15 膝腘窝筋紧伸屈困难、疼痛难行;16 脚麻;第四十一页 17 高血压导致手脚麻痹;18 脚痛;19 两腿酸;20 大腿痛;21 小腿胀痛、酸痛第四十二页 22 脚抽筋;23 霍乱抽筋;24 腿痛不能履地;25 下腿风湿痛;26 腹股沟痛(鼠蹊痛) ;27 股痛;28 腿部游走性风湿痛;29 下肢浮肿;第四十三页 30 足酸难行
9、;31 腿软无力兼心悸;32 痿症;33 腿无力抬起;34 小儿麻痹;35 背连下腿痛;36 坐骨神经痛;第四十四页 37 足附内侧发炎;38 脚跟痛;39 足踝扭伤第四十五页 40 脚扭伤;41 脚背面红肿(草鞋风) ;42 脚背痛、脚掌痛;43 趾关节痛;44脚趾痛;45 脚趾痉挛第四十六页 46 中趾痛、中指麻;47 趾麻;48 香港脚流黄水;49 四肢麻痛;50 四肢麻痛;51 四肢骨肿;52 全身骨肿;53 骨节酸痛;第十三章 胸肋部疾病 1 治疗胁肋常用穴道;2 胸痛、胸闷第四十七页 3 胸膜炎;4 肋膜炎、肋间神经痛;5 两胁肋痛;第四十八页 6 胸部挫伤;7 胸背痛、胸连背痛;
10、8 鸡胸;9 胸腹侧痛、压痛;10 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第十四章 腹部疾病 1 腹膜炎;2 腹胀;3 腹痛;第四十九页 4 绞肠痧、腹中绞痛;5 脐周围痛;6 脐痛;7 少腹痛;8 下腹胀痛;9 小腹侧痛;10 胸腹侧痛、压痛;11 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12 大肠区域胀痛;3第五十页 14 下腹部炎症;第十五章 腰背部疾病 1 腰背疾病总治;2 治疗腰部常用穴道;3 治疗背部常用穴道;4 治疗脊椎常用穴道第五十一页 5 背痛;6 背痛属膏肓线痛;7 背连下腿痛;8 肩背痛;9 骨刺(脊椎骨长芽骨压迫神经痛)第五十二页 10 脊椎骨痛;11 脊背畸形、脊椎畸形;12 脊椎闪痛、扭伤;13 脊椎压
11、痛;14 脊椎骨膜炎;第五十三页 僵直性脊椎不能弯曲症;16 闪腰岔气、腰扭伤;17 腰酸痛;18 腰背转筋强直;19 肾虚腰痛;第五十四页 20 腰椎骨疾;21 脊椎正中线痛;22 尾骶骨痛、尾椎痛;第十六章 肺部疾病 1 肺经杂病总治;2 治疗肺脏疾病常用穴道;3 治疗感冒流鼻水疾病常用穴道;第五十五页 4 治疗支气管咳嗽疾病常用穴道;5 治疗痰饮疾病常用穴道;6 治疗气喘疾病常用穴道;第五十六页 7 肺炎;8 肺癌;9 肺气肿;第五十七页 10 肺结核;11 气喘、哮喘;12 咳嗽、支气管炎;第五十八页 13 支气管喘息;14 肺水肿;15 支气管扩张;16 气管不顺;17 肺部胀闷 第
12、十七章 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1 治疗心脏疾病常用穴道;第五十九页 2 心绞痛;3 狭心症(心肌梗塞) ;4 血管硬化;5 胆固醇过多;6 冠心病;7胸口两旁痛闷;8 心悸第六十页 9 心跳过速;10 心律不整;11 心脏麻痹;12 心口痛;第六十一页 13 心脏病;14 心脏衰弱、心脏无力;15 强心;16 心下胀;17 心脏瓣膜病;18 心脏内膜炎;19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第六十二页 20 风湿性心脏病;21 高血压;22 舒张压过高;23 心脏扩大、心脏肥大;第六十三页 24 心脏性喘息;25 静脉瘤;26 白血球过多(血癌) ;27 白血球过少;28 红血球过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13、29 止血 第十八章 肝胆疾病 1 治疗肝脏疾病常用穴道第六十四页 2 治疗胆疾病常用穴道;3 肝炎;4 肝硬化;5 肝癌;6 肝昏迷抢救第六十五页 7 黄疸病;8 肝火旺;9 胆囊炎;10 胆结石;11 胆结石痛止痛; 第十九章 上消化道疾病(脾胃) 1 治疗脾胃疾病常用穴道;2 治疗胃疾病常用穴道第六十六页 3 胃病;4 胃溃疡;5 胃酸过多;6 胃穿孔(胃溃疡) ;第六十七页 7 胃出血;8 急性胃炎、急性胃痛;9 反胃、呕吐;10 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第六十八页 11 肠胃不适剧吐(神经性妊娠呕吐) ;12 中毒;13 胃胀气;14 胃胀;15 消化不良、16 食欲不振;17 调胃肠
14、机能、促进消化能力;18 胃下垂;19 胃癌(含胃腺癌)第六十九页 20 十二指肠溃疡;21 脾肿大(痞块) ;22 脾脏发炎;23 胰脏炎;24 打嗝、呃逆;第二十章 下消化道疾病(大肠、直肠)1 治疗肠道疾病常用穴道第七十页 2 急性胃肠炎;3 急性肠炎;4 慢性肠炎;5 肠癌;6 肠出血;7 小肠胀气;8小腹胀;9 盲肠炎、阑尾炎;第七十一页 10 十二指肠溃疡;11 腹痛;12 便秘;13 痔疮;14 大便脱肛;第七十二页 15 直肠炎;16 五更泄;17 绞肠痧;18 疝气、小肠疝气 第二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肾、膀胱、尿道) 1 治疗肾脏疾病常用穴道;2 治疗泌尿道疾病常用穴道;3
15、 急慢性肾炎;第七十三页 4 尿蛋白过高;5 肾孟炎;6 水肿(肾炎引起) ;7 四肢浮肿;8 肾结石痛;9小便癃闭;10 膀胱炎4第七十四页 11 膀胱结石;12 尿道结石;13 尿道炎;14 淋浊;15 小便痛;16 小便出血、血淋;17 频尿、尿意频繁;第七十五页 第二十二章 生殖系统疾病 1 补肾气常用穴道;2 男子肾亏;3 遗精;4 阳萎早泄;5 前列腺肿大;6 摄护腺肿大;7 睾丸癌、睾丸炎第七十六页 8 阴囊水肿;9 阴茎痛;10 龟头炎;11 隐睾症;12 疝气、小肠疝气;13 花柳病;14 梅毒、淋病;15 纵欲寒痹;第二十三章 妇科疾病 1 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穴道;第七十七页
16、 2 赤白带;3 阴道炎;4 阴道痒痛;5 阴门肿、阴肿;6 子宫瘤(子宫癌、子宫炎)第七十八页 7 子宫痛;8 子宫病;9 卵巢炎;10 月经不调;11 崩漏;12 经闭;13 经痛、痛经;第七十九页 14 乳房肿痛;15 乳腺炎;16 乳癌、乳腺瘤;17 性冷淡;18 女子肾亏;19不孕;20 输卵管阻塞;第八十页 21 流产(含预防流产) ;22 安胎;23 难产;24 胎衣不下;25 产后风、月内风;26 回乳;27 更年期妇女烦躁易怒;第二十四章 小儿疾病 1 小儿夜哭(胆虚引起) ;第八十一页 2 小儿惊风;3 小儿流口水;4 小儿肺炎;5 小儿气喘;6 小儿疳积、食多而瘦;7 小
17、儿麻痹;8 小儿高烧;9 小儿高烧导致角弓反张、热痉挛;10 小儿呕吐发高烧(轮状病毒感染、胃肠型感冒) ;11 小儿重舌;12 小儿痄腮(腮腺炎、耳下腺炎) ;13 小儿痘疮;第八十二页 第二十五章 内分泌疾病 1 糖尿病 2 血糖过低;3 甲状腺肿;4 甲状腺机能亢进;5 甲状腺眼突;第二十六章 皮肤病 1 各种皮肤病;第八十三页 2 过敏性皮肤炎;3 皮肤过敏、湿疹;4 荨麻疹;5 皮肤骚痒;6 风疹;7 皮肤敏感;第八十四页 8 鹅掌风;9 手掌干裂脱皮;10 富贵手;11 手部皮肤病;12 颈项部皮肤病;13 瘰疬;14 疔疮(手背疔、脚背疔、人口疔) ;15 脚上长疔疮;第八十五页
18、 16 痈疳;17 带状疱疹(皮蛇缠腰) ;18 丹毒;19 久年恶疮;20 恶瘤开刀久不收口(伤口不收) ;21 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22 狐臭;23 多汗症;24 汗异症(盗汗、自汗) ;25 脸部肿痒症;26酒皶鼻(红鼻子) ;27 青春痘;第八十六页 28 牛皮癣;29 美容针灸;30 黑斑;31 脂溢性掉发;32 银屑病;33 静脉瘤;34 脂肪瘤;35 耳后之头部疮瘤;第二十七章 痧症 1 各种痧症;第八十七页 2 羊毛痧;3 猴痧;4 绞肠痧; 第二十八章 其它杂病 1 干霍乱;2 霍乱;3霍乱转筋、霍乱抽筋;4 调元气、提神;5 解酒醉;第八十八页
19、 6 解晕针或针灸后感到不适;7 解经血错乱;8 解食物中毒、解药物中毒;9解毒虫中毒、解性病中毒;10 解尿酸;11 解晕车、解晕船;12 解邪崇、妖邪鬼迷;13 解救穴、急救穴;14 解汗流不止;第八十九页 15 中暑急救;16 呕吐不止急救、止吐;17 解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18 解疼痛、止痛;19 昏迷急救;第九十页 20 解流血不止、止血;21 解疲劳、精神疲劳;22 解睡中咬牙;23 解红肿、肿大;24 降火气;25 降肝火;26 减肥;27 增高;28 麻醉止痛;29 补肾气常用穴道;5董氏针灸配穴处方系统 作者胡文智第一章 脑神经内外科、颜面神经疾病(一)头痛1、血虚头痛:针心
20、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 ,效果卓著。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9、舒张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
21、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
22、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21、头痛常用通用穴: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22、感冒头痛性头痛:风池穴灵骨穴,特效23、过度疲劳性头痛:上营穴,特效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625、
23、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二)偏头痛1、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2、四花外穴点刺放血3、三重穴、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立止疼痛。4、针中九里穴,效果佳。5、针侧三里、侧下三里穴,效果甚佳。6、在膝下偏头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7、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8、针肩中穴、建中穴,配下九里穴。9、耳背穴上放血,再配针解穴,效佳。10、针六完穴、门金穴、火硬穴。11、先于州火穴、州灵穴(针刺或放血),再针灵骨穴、心灵一穴。12、先于病位放血(坐直并缩下巴,咬紧牙根,由前往后斜刺) ,并于耳背穴见青筋放血,针心灵
24、一穴,七虎穴、外关穴透内关穴。13、针太阳一穴、太阳二穴,配水腰穴、重魁穴。14、先针侧三里穴、侧三里穴,再针灵骨穴,特效,临床使用上可当场完全缓解。15、在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效果佳。16、针上营、下营穴、上白穴、中白穴,下针立愈。17、针灵骨穴、大白穴、中九里穴能,立即止痛。18、针三重穴,有效。19、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有效。20、在上俞、下俞穴、火集穴、金枝穴、金陵穴、金辅穴、双奇穴、三弼穴点刺出血,有卓效。21、在太阳穴及其前后左右各五分处点刺出血,能立止疼痛。22、用脑过度偏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卓著。23、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24、多年偏头痛,痛剧呕吐
25、:在其太阳穴点刺出血,可当场头痛立刻轻减25、各种复杂偏头痛:外踝上 45 公分的反应点,可以治疗各种复杂偏头痛(三)后头痛1、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正筋穴、正宗穴,立愈。2、先在灵霄穴点刺出血,配合针腕顺一穴、腕顺二穴,立见卓效。3、在醒脑穴点刺出血,有奇效。4、同冲霄穴点刺出血,效佳。5、通背穴针下立止痛,再配腕顺穴,效果更佳。6、针火府穴、火昌穴、火梁穴,效佳。7、针地皇穴,效果佳8、在醒脑穴点刺出血,针通背穴,配腕顺穴。9、冲霄穴点刺出血,配合尾骶骨放血,或膝后太阳区见青筋放血。10、博球穴、正筋穴,配合腕顺穴、灵骨穴、并于膝后太阳区放血。11、在膝后腘部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12、
26、冲霄穴放血,立止疼痛。713、针正筋穴、正宗穴,效果佳。14、尾骶骨放血,或委中见青筋放血,有效。15、后头痛、后脑胀:(1)冲霄穴点刺放血(2)委中穴点刺放血16、血管神经性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17、后头痛头顶痛:灵骨穴,配风池穴,特效(四)前头痛1、镇静穴点刺出血,再针心灵穴,可立止头痛。2、四花穴、腑阳穴点刺出血,有卓效。3、针通心穴、通灵穴、通关穴,有奇效。4、针木顶穴,二分钟,立即止痛。5、针鼻翼穴,有效。6、针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配金耳穴,特效。7、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有卓效。8、针三火穴,效果甚佳。9、针中白穴、太阳一穴、太阳二穴、三火穴、重魁穴。10、在膝
27、下脚面前头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11、针火菊穴,立止疼痛。12、四花中穴点刺出血,效果佳。13、针五虎四穴。14、四腑一穴、四腑二穴及上里穴点刺放血15、治局部前额头痛:可针上里穴、四腑一穴、四腑二穴点刺放血。(五)头顶痛1、针土顶穴、木顶穴、上瘤穴。2、针正筋穴、正宗穴。3、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三重穴。4、针外三关穴,配上瘤穴5、针三重穴、外三关穴轮流扎针,配合不定穴针法。6、在膝下心区呈怒张血络青筋点刺出血7、上星穴、百会穴点刺放血。(六)眉棱骨酸胀痛1、针上白穴、分白穴,配三叉三穴,特效。2、针二角明穴,可止酸痛。3、针神耳上穴,配外耳穴,五分钟,止酸痛。4、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
28、,效果极为显著。5、针花骨一穴。6、针火菊穴,特效。7、灵骨穴,配火主穴8、火硬穴,配火主穴9、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1、0、针三叉一穴,特效8(七)眼眶胀痛1、少商穴、合谷穴、太阳穴点刺放血2、火硬穴,配火主穴(八)头风痛1、针三风穴(九)头晕1、身体虚弱之头昏、头晕: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神效。2、头晕:(1)针十八星穴,或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2)针太阳一穴、太阳二穴、失枕穴,特效。(3)针三叉一穴、三叉三穴,有卓效。3、血压高头晕:(1)五岭穴放血,再针火硬穴。(2)针三圣穴,立止头晕。(3)正会穴、州圆穴、州昆穴放血。(4)针火菊穴、火散穴。(5)完骨穴透向耳垂下,特效4
29、、舒张压过高之头晕:在火羚穴、火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点刺出血,特效。5、心脏病之头晕:针通天穴、通关穴,效果甚佳。6、肝弱引起之头晕:针上三黄穴,效果甚佳。7、肺虚引起之头晕:针灵骨穴、大白穴、中白穴,神效。8、 脾虚胃弱引起之头晕:针三重穴、土昌穴、土胃穴,神效。9、肾亏引起之头昏、头晕:针腕顺穴,配通肾穴,效果甚佳。10、休克之头晕:针地宗穴,特效。11、 针重感冒所引起的头昏:针三叉三穴,特效。12、突然发作的头晕:五岭穴放血。13、胆固醇过高引起之头晕急救:针神耳上、神耳中、神耳下穴。14、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穴,可立降血压,并
30、止晕眩。15、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十)晕车、晕船1、针神耳穴、镇静穴、手解穴2、完骨穴透向耳垂下,特效(十一)脑瘤、脑癌1、针土顶穴、木顶穴、上瘤穴,奇效。2、针正筋穴、正宗穴,效果甚佳。3、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三重穴,特效。4、针外三关穴,配上瘤穴,效果卓著。5、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特效6、先针州昆穴、州仑穴、火光穴,再于三重穴用倒马针法。7、配上瘤穴,效果佳。(十二)脑骨肿大1、针正筋穴,配上瘤穴,效果佳9(十三)脑膜炎1、针三重穴,配火菊穴,效佳。2、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火散穴,奇效。3、针正会穴、后会穴、州灵穴、正士穴,有卓效。4、外三关穴
31、点刺出血,效佳。5、四花外穴点刺放血,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6、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特效7、三重穴,用倒马针法。8、四花外穴点刺出血,再针正筋穴。(十四)脑神经衰弱1、在三重穴及四花穴点刺出血,效佳。2、针五花穴、火主穴,效果甚佳。3、针水分穴、水门穴、水香穴、腕顺穴,效果卓著。4、针下三皇穴、通肾穴,效果显著。5、针上瘤穴、火主穴、外三关穴。6、针上瘤穴、五花穴。7、针灵骨穴、心灵穴。8、治神经衰弱失眠:针心灵穴、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有卓效。9、治心肾不交之神经衰弱:针通肾穴、通胃穴、通关穴、通天穴,特效。(十五)脑神经不清1、先针正会穴、镇静穴,再于三重穴点刺放血。2、
32、针下三皇穴,效果佳。(十六)失眠1、针五花穴,特效。2、针通肾穴、下三皇穴、镇静穴,特效。3、心灵穴、神肩穴、正会穴、镇静穴。4、膝后太阳区放血,正会穴直接放血,耳尖上放血,再扎镇静穴。5、针下三皇穴,配镇静穴,效果极佳。6、正会穴,有效7、神门穴透阴郄穴、通里穴、灵道穴8、镇静穴,有效9、上星穴透针,有效10、安眠穴(经外奇穴,大概在翳风与风池中点,乳突下 1、寸) ,特效11、额缝发际穴(神庭穴透上星穴) ,特效12、肝火引起失眠:可针上三黄穴,配镇静穴、灵骨穴、大白穴、心灵穴。(十七)睡中咬牙1、针四花下穴,有特效。(十八)心惊悸1、胆穴点刺放血。10(十九) 小脑痛及小脑发胀1、冲霄穴
33、放血。2、针上瘤穴、七华穴。(二十)癫痫1、在背金字穴,及背后红筋点刺出血,有卓效。2、针木枝穴、木全穴,有效。3、下三皇穴、上三黄穴,配通关穴、通山穴、通天穴。4、正会穴出血,配正筋穴、正宗穴及不定穴针法。5、背部第三椎旁开一寸半之金吉穴、金陵穴(或于肺俞穴,厥阴俞穴)点刺出血,经过一个疗程即愈。6、后背见红色血管放血。7、针上三黄穴8、癫痫发作期:十二井穴点刺放血9、癫痫缓解期:五岭穴点刺放血。(二十一)四肢抖动(舞蹈症)1、针镇静穴、正会穴、前会穴,效果卓著。2、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合上三黄穴,效果甚佳。(二十二)帕金森氏症、四肢发抖1、先于正会穴点刺放血,再针上三黄穴、镇静穴、州水
34、穴、州灵穴。2、针肾关穴、复溜穴、明黄穴。3、针明黄穴、其黄穴、肾关穴。4、针正会穴、前会穴、木枝穴。(二十三)脑积水1、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正筋穴、正宗穴,特效。2、针三重穴,配下三皇穴,效果极佳。3、针上瘤穴,配火菊穴、正筋穴、正宗穴,有卓效。4、针正筋穴,上瘤穴,有良好效果。(二十四)脑震荡1、针火菊穴、火散穴、后会穴,效果卓著。2、针正筋穴配五花穴,效果甚佳。3、针正脑一、二穴配耳针脑点、脑干,有奇效。4、针上营穴、下营穴,有效。5、针神耳上、中、下穴,有奇效。6、水晶穴一带放血,针上瘤穴、正筋穴、正宗穴。(二十五)头及颈部颤抖1、十八星穴点刺出血,再针镇静穴、正会穴,特效。2、针正
35、脑一穴、正脑二穴,有效。11(二十六)耳后头部疮瘤1、外踝至跟腱间见青筋则可放血(二十七)脑鸣1、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特效。2、针正会穴、州昆穴、州仑穴,有效。3、针七华穴、中白穴、土顶穴。(二十八)三叉神经痛1、针三重穴,配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效果卓著。2、针中九里穴、上营穴、下营穴,效果甚佳。3、针八关穴,特效。4、针上三黄穴,配通肾穴、通胃穴、通关穴,效果卓著。5、先于病位放血、耳后放血、小腿阳明区放血,再针三重穴配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二十九)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1、针三重穴、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特效,可先放血,然后再针刺。2、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有卓效,可配合地仓
36、穴透颊车穴(十四经) 。3、针八关穴,配合翳风穴,特效。4、针正会穴,若穴位正确,可一次痊愈5、耳上一寸放血。6、针七快穴、七快穴外一寸、眼针上焦区、三重穴7、一圈透穴(地仓穴透颊车穴、颊车穴透下关穴、下关穴透四白穴、四白穴透地仓穴)8、两点针法:针刺合谷穴、翳风穴(针尖向对侧耳尖扎)9、耳垂的面颊区点刺放血、耳背怒张的静脉点刺放血10、针远程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均双侧取穴,并需针尖朝上,深针 2、.5、寸3、寸,此可大补阳明气血11、足跗阳明区放血,及脸颊内侧青筋放血,再针三重穴、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12、三重穴、四花外穴、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点刺放血,再针上三黄穴、地宗穴。1
37、3、脸颊内侧放血,及耳背、耳上、耳垂异色点搓红放血,并针地宗穴、下泉穴、中泉穴、上泉穴。14、总枢穴、三重穴、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放血。15、可在患部神经松弛或筋紧处,点刺放血,将经络中瘀积的黑血排出,即可见效,此法接近阿是穴法,却有速效。16、四花外穴点刺出血,再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17、三重穴点刺出血,再针驷马穴、通肾穴。18、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及中九里穴有效。19、驷马穴。20、腕顺一穴、腕顺二穴。21、先针远程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然后配合患侧迎香穴、地仓穴轻浅刺以做局部牵引,再配合患侧翳风穴深刺不留针22、若伴有流泪者,可加木穴,有佳效。23、可先针远程穴道,并配合局部穴道以
38、做牵引并导引气机,并于留针期间,令患者不断做鼓腮闭眼动作。24、口眼喎斜:足跗上放血。此症若口内(脸颊之内侧)见青筋亦应放血。1225、久治不愈的面瘫:因为久病必瘀故要刺血为先,可先在患侧面颊内咬合线处见青黑色瘀络刺血,并在耳后完骨穴周围,找瘀络刺血,此可帮助面神经发炎症状的消退与消肿。(三十)面麻1、三重穴放血,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2、风市穴、侧三里穴。(三十一)颧骨疼痛1、三重穴点刺出血。2、针侧三里穴,侧下三里穴。(三十二)头昏眼花、脸部发烧1、针外溪穴、水溪穴特效,或点刺出血,立愈。2、针上俞穴、下俞穴、委中穴有卓效,或点刺出血更快。3、血压高引起之头昏眼花:针火菊穴,火连穴、火散
39、穴。4、体虚引起头昏眼花:针火腑海穴、肠门穴,配神耳穴。(三十三)提神醒脑1、针神耳穴、三叉三穴、七华穴。(三十四)解疲劳、精神疲劳1、针神耳上穴,配外耳穴,特效。2、针水通穴、水金穴,效果卓著。3、针三叉一、三叉三穴,效果甚佳。4、针火腑海穴、灵骨穴、大白穴。5、消除疲劳:针三叉三穴可消除疲劳。6、预防疲劳:针鼻翼穴可预防疲劳。(三十五)增加记忆1、常灸或针三重穴。(三十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2、针上三黄穴,特效。3、针下三皇穴,配肩中穴,有卓效。(三十七)小儿高烧导致角弓反张、热痉挛1、十宣穴放血、十井穴放血,配合背部刮痧第二章 脑中风、中风后遗症(一)中风急性发作1、十二井穴点
40、刺放血。13(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2、针木火穴,特效。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11、针
41、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三)中风昏迷不醒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5、正会穴、前会穴、后
42、会穴、灵骨穴。(四) 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5、商丘穴、正会穴。(六)舌僵硬不适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七)中风手足拘挛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14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3、针八关穴,神效。4、针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有效。5、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八)脑溢血管阻塞1、针三圣穴。2、十八星穴点刺放血,针地宗穴。(九)脑溢血1、先在十宣穴点刺出血,再针地宗穴
43、(急性发作期间的急救处理)。2、针三圣穴。(十)四肢抖动(舞蹈症)1、针镇静穴、正会穴、前会穴,效果卓著。2、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合上三黄穴,效果甚佳 第三章 眼睛疾病(一)治疗眼睛常用穴道1、针肾关穴,配合复溜穴,特效2、珠圆穴,配合七华穴,特效3、三叉一穴4、下三皇穴,特效5、五形穴6、上三黄穴7、花骨一穴8、水顶穴9、光明穴,复溜穴(十四经)10、臂臑穴(十四经)11、水泉穴12、止涎穴13、公孙穴、配合液门穴(十四经)(二)眼睛疲劳1、针木穴、上三黄穴。2、针光明穴,配人皇穴、三叉一穴。3、针上白穴、分白穴、腕顺一穴,特效。4、针上白穴、分白穴,有卓致。5、针上三黄穴,配通肾穴,效
44、果极佳。6、针通背穴,五分钟见效。7、针珠圆穴,配耳针目 1、 、目 2、 、肝点、眼点,奇效。(三)用眼过度导致头晕恶心1、针七华穴,或指压七华穴,特效152、下三皇穴,特效(四)眼睛干涩1、针明黄穴,有效。2、配复溜穴、光明穴,效更佳。(五)两眼睁不开1、针三叉三穴、火菊穴,即可睁开。2、针光明穴、人皇穴。(六)眼酸胀1、针上白穴、分白穴。2、针上白穴、分白穴、腕顺一穴,特效。3、针水顶穴。4、针上白穴、分白穴。5、针中间穴、下间穴、三叉一穴(七)眼眶胀痛1、少商穴、合谷穴、太阳穴点刺放血(八)眼角红赤1、针上白穴、花骨四穴。(九)眼红肿痛1、针重魁穴。2、先火硬穴青筋放血,再针珠圆穴。3
45、、结膜炎眼白充满红丝:在其耳背上紫色静脉点刺出血,一天可痊愈(十)眼黄1、针眼黄穴,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及背后肝俞,及肾水区放血。(十一)眼珠痛1、针火膝穴,配珠圆穴。(十二)眼睛痒1、针上白穴、珠圆穴。(十三)眼皮上长疮1、后背心肺区第四至六椎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针三重穴。2、后心五、六椎间放血。(十四)近视眼1、针五形穴,效果卓著。2、针珠圆穴,配耳针眼点穴、新眼穴,特效。3、针太阳一穴、太阳二穴,配失枕穴,效果甚佳。164、五形穴点刺放血,配上白穴、分白穴、上三黄穴。(十五)假性近视1、针五形穴放血,配合耳针留针,有卓效。2、针上三黄穴,有奇效。(十六)老花眼1、针五形,配太阳穴
46、,特效。2、长期针上三黄穴、下三皇穴。3、预防老花眼:长期针上白穴、分白穴、珠圆穴,有预防老花眼之效果。(十七)弱视1、针珠圆穴、上白穴、分白穴。2、针水相穴、水仙穴、三叉一穴。3、光明穴配三叉一穴,人皇穴、再配三黄穴长期治疗。(十八)增强视力1、针下三皇穴,配三叉一穴,再于五形穴放血。(十九)眼散光1、针下三皇穴,效果卓著。2、针珠圆穴,配眼针穴、中白穴,特效。3、针中白穴、下白穴、腕顺二穴及五形穴放血。4、针中白穴,有效。(二十)眼球歪斜1、针下三皇穴,特效。2、针五形穴,特效。3、针肾关穴,特效(对侧)4、针下三皇穴,极有效。5、针下三皇穴、光明穴,有卓效。(二十一) 青光眼(绿内障)1
47、、针上三黄穴,配腕顺一穴,特效。2、针水相穴、水仙穴、光明穴,效果卓著。3、针下三皇穴,配光明穴,上白穴,效果甚佳。4、针下三皇穴、光明穴、光明二穴、光明三穴,特效,马上缓解5、针珠圆穴,配水相穴、水仙穴、光明穴。6、针下三皇穴、光明穴,有卓效。7、灵骨穴,配火主穴8、火硬穴,配火主穴(二十二)白内障1、针水顶穴、火菊穴、光明穴,效果甚佳。2、长期针上白穴、分白穴、珠圆穴,有卓效。173、针上三黄穴,配下三皇穴,约二个月痊愈。4、针止涎五穴、珠圆穴、光明穴。5、针下三皇穴,长期治疗,有卓效。6、肾关穴、光明穴。(二十三)视神经萎缩1、针止涎五穴、三叉一穴。(二十四)飞蚊症1、针光明穴,配肾关、
48、人皇穴、上白穴。2、针水相穴、水仙穴、三叉一穴。3、针肾关穴,特效(二十五)夜盲1、针上三黄穴、木枝穴、肾关穴,有卓效。2、针下三皇穴,配上白穴、分白穴,有效。3、针珠圆穴,配妇科穴,有卓效。4、针夜盲穴,特效。(二十六)麦粒肿、针眼1、针灵骨穴配大白穴,效果甚佳。 (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火菊穴,配光明穴,效果佳。3、背部找出红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次痊愈。 (大椎穴、心肺区一带)4、针侧间穴、重魁穴、胆穴、水顶穴。5、耳背后及耳尖找红筋放血,或胆穴放血。6、针灵骨穴,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7、脾俞穴,胃俞穴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佳。8、耳背穴点刺放血,9、曲池穴点刺
49、放血,10、足中趾尖点刺放血。11、脾俞穴、胃俞穴点刺放血12、耳后静脉穴点刺放血、曲池穴点刺放血。(二十七)沙眼1、用三棱针直接点刺红点,效果神速。2、针火菊穴、花骨一穴,效果甚佳。3、将眼睑内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二十八)中心性网膜炎(视一物如二物)1、针上白穴,配中白穴、分白穴,效果卓著。2、针下三皇穴,配腕顺一穴、腕顺二穴,有效。3、针上三黄穴,配五形穴点刺放血,效佳。4、腰背肾水区放血,再针光明穴,配三叉一穴、上三黄穴。(二十九)目赤、角膜炎、结膜炎181、针珠圆穴,配上白穴,效果卓著。2、针妇科穴,有效。3、针止涎穴,1、2、次痊愈。4、针上白穴、分白穴,有效。5、见耳后青筋点刺放血,再针花骨一穴。6、针大间穴、小间穴,配止涎五穴7、针珠圆穴、水腰穴、三叉一穴。8、耳尖放血,效果甚佳。9、背后肝俞穴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佳10、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11、背部五岭穴点刺出血。12、针驷马穴。13、角膜炎、风眼肿痛:(1) 太阳穴、肝俞穴点刺放血(2) 五岭穴点刺放血(肝俞、胆俞、心俞附近放血)(3) 耳后静脉点刺点刺放血。14、结膜炎:(1) 太阳穴点刺放血(2) 攒竹穴点刺放血(3) 少商穴点刺放血15、结膜炎眼白充满红丝: 在其耳背上紫色静脉点刺出血,一天可痊愈(三十)视力障碍、眼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