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探讨摘要目的:对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各种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2例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其中124例为男性,88例为女性,年龄为0.5-9岁,平均年龄为(4.93.7)岁,病程为3-16 个月,平均病程为(6.13.2)个月。选用Kirtry-Bauer法对样本的药物敏感度进行检测,根据NCCLS标准读取结果,并进行相关记录。结果:176例( 83.02)被检出病原菌,共培养分离出12种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居第二、三位。164例为单纯
2、感染,12例为混合感染。病原菌对对复方新诺明敏和青霉素的感率则相当低,而对头孢类药物、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时应参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相关结果,关注用药的合理性,努力控制致病菌耐药性的出现、蔓延,提高整体的医疗效率。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若经长时间的病理变化,会对中耳传音机构产生损伤,进而影响听力、出现耳漏,病情严重的患者耳周围骨质也会受到损伤,从而使患者出现颅内外的各项并发症 1。最近几年,随着抗生素在较大范围内被使用,不断有新的耐药菌株被发现,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
3、难度。为对本地区儿童中耳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加以研究,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笔者选取了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2例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并对其实验室细菌培养样本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2例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其中124例为男性,88例为女性,年龄为0.5-9岁,平均年龄为( 4.93.7)岁,病程为3-16 个月,平均病程为(6.13.2)个月。1.2 检测方式首先使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消毒,在使用用无菌棉拭子采集患者鼓室或外耳道深处的脓液送至微生物检
4、验室进行检验。根据我国临床检验操作的相关规定,对所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需氧培养。选用Kirtry-Bauer法对样本的药物敏感度进行检测,根据NCCLS标准读取结果,并进行相关记录。2 结果2.1 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在上述2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样本中,有176例被检出病原菌,占比为83.02。共培养分离出12种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居第二、三位。所有患者中,有164例为单纯感染,12例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患者样本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致病菌。详见表1。表 1 病原菌检测结果菌种 检出例数 占比金黄色葡萄球菌 60 28.30表皮
5、葡萄球菌 30 14.15铜绿假单胞菌 32 15.09变形杆菌 18 8.49大肠杆菌 12 5.66真菌 10 4.72化脓性链球菌 6 2.83肺炎克雷伯菌 6 2.83类白喉棒状杆菌 2 0.942.2 各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病原菌对对复方新诺明敏和青霉素的感率则相当低,而对头孢类药物、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见表2。表2主要病原菌药物敏感率()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类型敏感 耐药 敏感 耐药 敏感 耐药青霉素 8.96% 82.08% 19.81% 74.06% / /头孢西丁 81.13% 8.96% 84.91% 6.13% / /庆大霉
6、素 81.13% 8.96% 78.77% 5.19% 52.83% 43.87%左氧氟沙星 82.08% 10.85% 61.79% 28.77% 48.11% 35.85%复方新诺明 38.21% 55.19% 22.17% 41.98% 5.19% 92.92%克林霉素 41.98% 48.11% 48.11% 21.23% / /红霉素 19.81% 69.81% 25% 66.04% / /万古霉素 100% 0 100% 0 / /四环素 33.02% 59.91% 59.91% 41.98% / /阿米卡星 82.08% 15.09% 65.09% 16.4% 66.04% 23
7、.11%哌拉西林 / / / / 77.83% 50.94%头孢他啶 / / / / 80.19% 25.94%亚胺培南 / / / / 86.79% 9.91%氨曲南 / / / / 36.79% 30.19%3 讨论根据我国相关研究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为主要的致病菌,而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理论相符。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知,所选取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由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而致病,该比例高达54.72,而另据相关文献显示,该比例最高可达85 2,本研究结果明显低于该数值,且本研究中最为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
8、染。通过药敏试验可知,所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而有69.91的样本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存在耐药性,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和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药敏性都比较理想。各类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比较理想,而对氨曲南和复方新诺明等的敏感性则不如人意。另须加以关注的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造成年幼儿童承重关节的软骨出现坏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则具肾毒性及耳毒性,不适用于年龄层次较低的儿童患者。此外,有研究显示,在各项感染中,真菌感染的占比相当可观,且存在着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3,上述结论和本研究结果相符。因此,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时应参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相关结果,关注用药的合理性,努力控制致病菌耐药性的出现、蔓延,提高整体的医疗效率。参考文献1陈春燕,陈童. 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J.海南医学,2009,20(12):142-143.2江广理,廖康,樊韵平,陈锡辉.31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4(3):206-207.3刘春玲,利显民,陈妙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 2012,9(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