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各中学、中心小学,实验学校,县直教育单位,民办学校:为切实做好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促进全县教育和谐发展,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知要求,现将做好近阶段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工作通知如下:一、认真做好留守学生情况调查研究工作各学校要组织相关科室、班主任认真调查本校、本班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落实专门人员填写 2011 年农村留守学生情况调查表,组织留守学生如实填写好调查问卷,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学校为单位撰写一份留守学生调查报告。二、积极开展留守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各学校在近期及今后一段时间要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定期开展留守
2、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以“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一是组织留守学生给在外务工的家长寄一封信;二是鼓励留守学生与在外的家长或监护人每周至少通一次电话;三是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与本班留守学生谈一次心;四是举办一次留守学生法制、安全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五是组织教师到留守学生家中走访或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联系,介绍学生在校情况,互相交换意见;六是针对留守学生学习、生活、家庭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各校要在扎实开展活动的同时,及时拍摄活动过程性照片,认真填写好教育活动记录表,并在响水教育网等媒体上宣传报道。三、认真总
3、结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各学校要不断总结在关爱留守学生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较高质量的书面材料。要组织在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中实绩突出的班主任、辅导员积极撰写留守学生教育案例,县局将择优表彰奖励。四、及时上报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各学校在做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各校要在 4月 30 日前,把 2011年农村留守学生情况调查表、留守学生调查问卷 20份、调查分析报告、留守学生教育活动记录表、1-2 篇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经验文章、3-5 篇留守学生教育案例等 6 类材料以纸质形式各 1 份上报到局关工委,将 2011年农村留守学生情况调查表、调
4、查分析报告、留守学生教育活动照片、1-2 篇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经验文章、3-5 篇留守学生教育案例等 5 类材料的电子稿文件打包压缩后发到邮箱:。县局将对各 校开展留守学生教育情况和上报材料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评估。以上通知,希遵照执行。附件:1. 响水县 2011 年农村留守学生情况调查表 2.响水县农村留守学生调查问卷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六成存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脆弱的群体。 前年我国共有 2 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 5800 万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突出 被火烧、被水烫、溺水、交通意外、被殴打、被拐卖 该群体面临十面埋伏的安全隐患 据央视
5、 2010 年 2 月24 日报道,2008 年中国共有 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溺水是头号“凶手”。今年春节期间,5 个花蕾般的生命,凋零在浙江天台农村一个养殖场的水库里。这个意外,令人扼腕叹息,也引起了人们对农村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个名称的背后,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一种酸楚的生活状态。当他们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父母却为了生活,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见上一两次面。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面临着成长风险和安全隐患。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儿童承载着未来,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
6、群体同样如此,他们需要保护。让他们远离危险,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 元宵节过后,江西抚州的甘国忠和妻子准备背起行囊,外出务工。让这对夫妻放心不下的,是只有 5 岁的女儿小倩。(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小倩”为化名) 煎熬:女儿烫伤了 半年多前,甘国忠在外打工时,女儿小倩在家里玩耍时把装有滚烫热水的热水瓶打翻,臀部的皮肤被严重烫伤。 “我一定要把女儿治好,否则我会内疚一辈子的。”甘国忠说,他正四处打听哪家医院做植皮手术好。 甘国忠的父母年届古稀,体弱多病,劳碌了一辈子,老迈的精力已不足以照看年幼的孙女,更不能奢望他们能给孙女多好的家庭教育。但甘国忠能有别的选择吗?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需要改善,另一
7、方面孩子正需要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这是对矛盾,甘国忠想了很久,也找不到完善的解决方案。 每次春节过后,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甘国忠一家人却要品尝别离的滋味。孩子拉着父母的衣角,恋恋不舍,甘国忠和妻子只能提起行李,径自离去。“我们在外面想孩子的时候,只能看看照片,那真是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甘国忠说。 江西吉水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都到外面去打工。我真希望把春天留住,这样我就能一直和他们在一起了。” 两难:生计与孩子 在农村,很多家庭都面临甘国忠式的两难选择。外出打工的夫妻,只能把未成年的儿女留在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甘国忠所在的村庄,80%的青
8、壮年都在外务工。春节是村里一年中唯一热闹的时间段,经过近一个月的短暂喧嚣,又转为平静,除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很难看到年轻人的面孔。 甘国忠也不是没有想过把孩子带到身边,“但我们夫妻两个都要忙工地上的事,哪有时间看管孩子?”甘国忠说。女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当地的幼儿园,我们外来工的子女很难进,而且费用很贵,承受不起。” 甘国忠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原本在老家上小学,成绩不错,后来随父母到了广东东莞,就读于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缴纳了比老家贵很多倍的学费,成绩却一落千丈。“城里的公立学校,不会接收我们农民工子女。愿意接收的,都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教学质量没保证,而且费用比老家贵。” 最后,甘国
9、忠亲戚家的孩子还是回到了老家,由外公外婆带着念书,假期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隐患:常处于失管状态 很多时候,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的留守儿童的安全常常处在失管状态。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的调查和研究,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四种情况,其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居多。 无论何种监护,父母都是无法取代的。有的老人只管衣食住行,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但没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的意识。有的老人缺乏文化知识和安全常识,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有的老人年迈体弱,根本就没有看管孩子的精力。 2008 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
10、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 34%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 8%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是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儿童溺水、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还称:“据有关部门反映,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居第一位,留守儿童居第二位。” 伤痛: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2008 年,中国共有 2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伤亡和被伤害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 浙江天台 5个儿童溺亡事件后不久,2 月 23 日,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甘棠镇田陈村
11、发生一起火灾,导致 4 名儿童死亡。其中,最大者 7 岁,最小者才 4岁。据报道,着火的稻草屋属于无人看管的房屋,平时堆砌有干柴、稻草等易燃物。火灾发生时,村民并未发觉有人在内,直到大火被扑灭后清理火场时,才发现了 4具被烧焦的儿童尸体。 4 名遇难儿童中,有两人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均常年在广东打工,春节也未回家。孩子由祖辈代为管教,而祖辈时常缺乏精力看管,以致发生事故时也浑然不觉。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留守儿童也成了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2005 年5 月的一个深夜,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了一场特大洪灾,12 名儿童死亡,其中 11名是“留守儿童”。 2004 年6 月,湖北省黄梅县一名上小学四
12、年级的留守女孩因与奶奶顶嘴斗气而被脾气暴躁的奶奶用毛巾勒死,当时女孩的父母正在外地打工。 留守女童:遭受的侵犯很多 聂茂,中南大学教授,他和他的课题组成员曾经到过安徽、湖南等省的许多村庄调查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对于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他用了三个“最”进行描述:“最让人担忧、最让人揪心、最让人欲说还休”。 聂茂认为,“安全问题一般都是突发性问题,它会不定期地发生,这也增加了防范的难度。这种突发性又是经过长期积累和酝酿的即隐患已经长久存在,要解决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长期不懈地抓紧对孩子们的监护。” 在聂茂看来,不同年龄的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是有区别的。青春期的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都在快
13、速发育,他们的性格和生理现象最容易发生变化,困惑很多,也很躁动。这个时期,他们特别需要外来的正确力量加以指导和矫正。缺少指导和矫正的人,心理和生理上很容易出现问题。 青春期以下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则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育的准备期。他们对外界大部分事物的认识都是模糊的,与此同时,对外界的危险基本上没有防范能力。这个时期,他们最需要保护。 年幼无知,又缺乏父母的监护,这些孩子往往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危险性,以至于酿成大祸。轻者,可能承受完全可以避免的病痛煎熬或皮肉之苦;重者,可能导致伤残最严重的,则是失去生命。“这种情况常常表现为烧伤、烫伤、摔伤、受伤医治不及时、生病医治不及时、溺水、触电、交通意外
14、,等等。”聂茂和他的课题组将调查报道编纂成了一本书:伤村。 由于缺少父母和其他群体的足够监护,留守儿童的弱势地位完全暴露,成为不少犯罪分子瞄准的对象。聂茂和课题组成员在湖南 16 个乡镇的调查中,有13 个乡镇的农民向他们反映过这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表现为:被威胁、被抢劫、被侮辱、被殴打、被勒索、被拐卖、被欺诈。 此外,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还表现为对突发性灾难的应变自救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都需要父母来救助。但父母不在身边,其他人又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 “这些突发性灾难主要表现为洪水、地震、泥石流、火灾、重大车祸等。一旦救助不及时,留守儿童一般都是受害最严重的。”聂茂认为。 “农民工
15、的来去,仿佛一场洪水,洗劫乡村的一切。被洗劫后的乡村到处都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某种意义上,孩子仿佛一群被潮水抛到岸上的小鱼,让人感觉到危险、窒息。” 聂茂还发现,在安全问题上,有一个群体更特殊,那就是留守女童。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 就在近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四塘乡安邦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某被以涉嫌强奸幼女罪批准逮捕。据公安机关侦查,2009 年9 月至 12月,张某以看动画片、给零花钱等为诱饵,先后多次猥亵、强奸本村中心小学 3 名学前班小女孩。3名被害人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这一问题未能引起祖父母的重视。直至去年 12月 31 日,一名受害者多次向任课教师反映
16、自己肚子疼,事件才得以真相大白。 “留守女童除了面临和其他留守儿童相同的安全问题之外,还有着特殊的困扰与危机。近年来,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曝光,而家庭、学校及社区往往缺乏对留守女童的有效保护以及性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判断,研究者的看法不大一致,但无论如何,“规模庞大”无疑已经在学者中达成共识。目前官方机构的文件和发言中引用的数字多是2000 万。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则称,“根据 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确认 017 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 万人,其中,14 周岁以下
17、的农村留守儿童约 4000 多万。” 但这还只是2005 年的数据。近些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呈增长趋势。“在全部农村儿童中,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聂茂如是判断。 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也具有相应的区域性特征。有专家认为,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重庆和河南等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省市,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 心理:六成存在问题 这种状况让聂茂和他的伙伴感叹不已。“农民工的来去,仿佛一场洪水,洗劫乡村的一切。被洗劫后的乡村到处都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某种意义上,孩子仿佛一群被潮水抛到岸上的小鱼,让人感觉到危险、窒息。”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以在短
18、期内消除,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有专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和伤害预防控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人们担心,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留守儿童极易产生价值观的偏离和性格发展的异常。 由于父母常年离家,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容易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有学者调查发现,近 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监护人进行心灵沟通,30%的留守儿童甚至直言“恨自己的父母”。 不久前,海口的妇联等单位做了一份专题调研,调研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存在障碍
19、、问题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男人是乡村的脊梁,女人是乡村的乳汁。当男人和女人离开,留下了什么?留下没有了脊梁和乳汁的农村,留下一个受伤的、虚弱的农村。”聂茂感慨道。 有评论指出,农村儿童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社会综合协调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家长、学校来共同关注,共织一张安全网络。 留守儿童 重大安全事故案例 2010 年2 月 18 日下午,浙江省天台县下路王村蔡修明、蔡修通兄弟家的 5个儿童在下路王村附近的一个养殖场的水库里溺亡。 据广西公安机关透露,2009 年9 月至 12月,百色市平果县四塘乡安邦村村委会副主任张某以看动画片、给零花钱等为诱饵,先后多次猥亵、强奸本村中心小学 3
20、名学前班小女孩。这 3 位女孩都是留守儿童。 2007 年6 月,重庆巴南区南彭镇石岗小学两个女学生因父母均在外地打工,便借住在班主任老师家中。因两女学生头上长了虱子,2007 年6 月 27 日20 时许,班主任的丈夫喻某便在石岗街口潘某农药店购买了磷化铝给两学生毒杀头上的虱子,因使用方法不当,造成两学生磷化物中毒死亡。 解决之道 温铁军:没有一个万能的药方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曾撰文指出:什么时候“三农”问题基本上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就相对缓解了。 温铁军认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
21、问题,还没有一个万能的药方,但可以分三个层次尝试去解决。 第一个层次是要尽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净流出的必然趋势。如果在政府的主导下,能够让农村稀缺的资源返回农村,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如果农民在家乡就能直接参与政府资金投入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从中获得现金收入,那么,他们就用不着再背井离乡了。 第二个层次,是采取临时性、应对性措施,包括政府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社区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各城市允许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学校、政府、社会组织都积极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等等。这虽然是治标的办法,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第三个
22、层次,是进一步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努力创造条件的情况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包括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政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就业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显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这既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但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工进城后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要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如:住房、学费、交通等等。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托人照看,于是农村便出现
23、了大量缺乏父爱、母爱的未成年人,称之为“留守儿童” 。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 笔者于 2006 年初对河南省泌阳县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河南省泌阳县是驻马店市人口较多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90 多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 2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 25。据调查统计,全县在校中小学生有 18 万多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 71 万人,占学生总数的 39。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他们无法享受真正完整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调查中发现,近 65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 60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28甚至很少与代
24、养人交谈。还有 1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一般表现如下: (一)柔弱无助 如不愿与人交流,教师找其谈话时易掉眼泪,性格内向,不开朗等。在泌阳县祥瑞小学,教师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的作文、周记中,写满了孩子们的困惑与苦闷。(二)寂寞空虚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如一位六年级女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是中秋节,同学们都很高兴,他们叙说着爸妈给他们买的各种好吃的点心、水果,可我一点都不开心,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只想要爸爸妈妈在家,我也不想要什么好吃的。可是” 。 (三)自卑闭琐 一些留守儿童自
25、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 (四)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对父母充满怨恨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家庭亲情的缺失 有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父母外出务工的现实,使留守儿童内心充满
26、了无奈和惆怅。留守儿童不仅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缺少相处的时间,而且平时通话的机会也比较少,大部分情况下是外出打工的父母主动打电话回家,而家里除非有什么急事,才会给外面的父母打电话。并且由于许多留守儿童自己家里没装电话,要到邻居家接听父母的电话,所以通话时间也大多在五分钟以内,这种状况限制了这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和语言沟通。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具有针 对性的教育措施 1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内容。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而且应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把留守
27、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农村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加以利用,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使各科教学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在所有教师中普及心理知识,以增加他们的倾诉途径,及时发现和诊治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3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心理信箱,为学生
28、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 4学校活动多样化;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展、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关爱留 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正如前面的原因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虽然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学校仅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 1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实施全天候跟踪管理
29、,如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联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经常性的联系。 2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留守孩子。学校可以把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组织起来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加强同社区、村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力量,启动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开设关注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热线等,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农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学校的影响是儿童进
30、入学龄期以后最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是义不容辞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构筑起以学校为中心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立体化网络教育体系。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年第 6 期武进区礼嘉镇妇联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范围相应不断增加,特别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型流动民工队伍急剧膨胀。这些激增的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中青年,相应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也必然随之攀升,他们中一部分随着父母流入城市,
31、另一部分则因为条件限制被迫留守老家,由单亲、长辈或他人教育抚养。而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农村留守儿童”。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 16 周岁以下孩子。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但影响深远。1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瞧不起。因此,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父母关系越密切,感情交流越丰富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的自卑心理问题越明显。有的父母把孩子托给亲属,孩子有种
32、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这家庭中的一员,觉得自己比这个家庭中的人低一等,说话小心翼翼,做事思前想后,怕做错或做不好招别人责备,这很容易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2孤僻心理与交往障碍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害怕与人交往,逃避各种活动,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周宗奎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现一定的自我封闭性,不敢参加集体活动,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一段时间不爱说话、不愿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心理孤僻抑郁 1。3逆反心理和行为偏差因缺少父母的管教
33、,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际交往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老师、亲友的批评管教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 ”“、恶作剧”等 2。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发展滞后,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赌博、打麻将,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同时,这些孩子缺少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这些父母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大量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和享
34、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 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4厌学心理和怨恨父母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时不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学习比较被动,加之家里的老人文化水平低,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接管他们的亲戚一般只管他们的生活不管学习,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症等问题。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不理解,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据公安部的调查,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
35、,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 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 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一是隔代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 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二是委托监护。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就形成了委托监护。
36、三是无人监护。经研究,农村 90以上的“留守儿童”均属于以上三种生活状态 3,但无论是哪一种受监护的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1家庭抚养问题。“家庭以及存在于家庭中的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第一所学校。” 4儿童成长过 程中,健全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 爱的呵护。父母的爱与教育,犹如阳光之于幼苗。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5而留守儿童 成长期间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 与关怀。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却是一种变相的残缺家庭。他们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导致情感生活出现
37、很大的缺陷,从而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孤儿,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很不利。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缺欠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系也没有建立。如亲子关系不健全,留守儿童在认知方面没有支持,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受到一些限制。留守儿童虽然从抚养他们的祖辈那里获得了关心和爱抚,但老年人不论在精力还是在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如年轻的父母们,他们的爱也就不够敏感和细致,也不及年轻的父母们有活力。老年人自己也属于需要照顾的群体,他们大多数年龄在 60岁左右,有的甚至 70 多岁了还得照料儿女们留在家里的孙子孙女,并默默承担着家务及农活,他们对孙子孙女们的照顾有时显得力不从心。2
38、教育问题现在农村中的父母在现实生活中尝到了由于缺乏知识而带来的诸多不便的滋味,因而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外出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但是,由于打工外出,作为父母应该有的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便少了,对孩子的了解也少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在学校学习更加有信心,更积极。家庭的完整性是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形成的最基本条件。由于与父母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祖辈和其他抚养者。隔代教育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任性调皮,二是产生逆反心理。一般老年人在学习上不能给孩子更多帮助,在教育方式上也很难和孩子有畅通的交流。如果监管
39、者是亲戚,他们又往往觉得对别人的孩子不便进行管束;寄养的孩子总是觉得寄人篱下没有归属感,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仿的孩子产生矛盾。3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情况,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留守儿童对关爱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愤怒、失落、焦躁、担忧等得
40、不到排解,长期积累,便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倾向。4犯罪与越轨问题儿童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不良的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成年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须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监护下才能健康成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才能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是,看管农村留守儿童的大多是儿童的爷爷奶奶,他们能够照顾到孩子的生活起居,却往往照顾不到儿童心灵世界的培养,和学校教育也无法协调。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在社会不良因素的作用下,他们的行为就容易超越常规,产生一些极端的结果。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 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
41、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6。(一)强化政府职能,构建社会监护体系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想法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法规条例细则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加快户籍改革,逐
42、步消除城乡差距。加快户籍改革,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分离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政府应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渐实现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二元经济体制”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再次,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
43、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另外,还应重视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对老年监护人,探索采取适当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如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多方协作,共同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 留守儿童” 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如可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委托制度”和开办“家长学校”,重视和加强对监护人的管理和教育培训,提高其管理、教
44、育孩子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退休人员尤其是教育系统内退的教师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成立“儿童快乐家园”、“妇女儿童之家”等,协助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相关部门多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的传载功能,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保护留守儿童的各项法规及政策;相关部门加大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等。(三)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1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包括监护人姓名、身份、家长姓名及打工所在地的
45、联络方式,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等,以便能随时与家长、监护人联系,在发现不良表现时多方面进行及时教育。” 7(2)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3)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 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减少留守儿 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以便及时帮助。(4)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
46、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通知中指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指导家庭教育。” 8青、工、妇、教育、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单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外出工作的家长转变观
47、念,切实重视子女的问题,改进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有条件的父母,应当将孩子接到身边接受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父母,也应该慎重选择托管的临时监护人,并定期与孩子、监护人、老师进行联系,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武进区妇联供稿)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由委托监护人代为抚养的农村未成年儿童和少年。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的抽样数据推算,我国 2000 年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约 2000 万人。随着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远远高于这个数字。1.农村“留守儿童”
48、存在的心理问题1.1 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倚或障碍有关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主要涉及 4个方面:孤独感、委屈感、自卑感以及忧虑情绪。其中,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委屈感和自卑感也是留守儿童群体的“代表性”情绪感受。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方面也存在着障碍,集中表现为:敏感、孤独、不安、任性、冷漠、自卑和自我封闭等。1.2 行为偏差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有两种相反的表现:退缩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社会退缩行为,他们逃避各种活动、害怕与人交往。还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分离而缺乏安全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
49、是攻击行为。1.3 学习动力不足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父母监管,其学习态度容易逐渐散漫、不端正, 易出现迟到、逃课、不交作业等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看到自己的父母或其他外出打工人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仍可以挣钱,有些甚至是挣大钱,就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2.1 社会原因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从而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大众传媒和网络的极强的渗透性,以致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留守儿童” ;社会对农村 “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不够,尤其是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关注很少;政府对网吧、舞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禁止未成年儿童的进入,导致一些“留守儿童”长期流连在这些场所,学会了很多不良行为。2.2 学校原因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少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同时也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障碍。其次,大多数教师都把精力集中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有关研究表明 70%以上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