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梧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066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梧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梧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 - 广西梧州市 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 选择题, 请用 2B 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 非选择题, 请用 0 5mm 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第I卷(阅读题,共 70分) 甲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和谐高于冲突 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 求“和而不同”。 春秋时期

2、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形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 “和”所具有的“和谐一的意义,在我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尚书舜典记载,帝舜命 其乐官通过诗歌音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说明我国古人已了解音 乐促进和谐的作用,体现了早期智者对宇宙和谐的向往。我国古人反复以声乐之和比喻世界 各种事物之间的和谐,从而成为一种普遍追求。如左传中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可见,我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 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的模型,对“和”的追求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这一思想对儒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经典礼记乐记

3、说:“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这表明,人类的和谐在根本上来源于 天地的和谐,即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原理,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和谐 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宇宙论根源。宋代哲学家张载曾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 有仇,仇必和而解。”显然,张载强调:从对立到和谐,不仅是天地的法则,也是社会、人 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 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同样源远流长。 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以后,“协和万邦”便成为中华世界观的典范。类似的说法还有“以和邦

4、国,以统百官,以 谐万民”周礼天官冢宰)。孔子把“和”作为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原则,提出“柔远 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持续不 断的理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汉代以后被表达为“天人合一”,成为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所 谓“天人合一”,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人类社会法则)和天道(宇宙 普遍规律)的一致,不主张把天和人割裂开来。“天人合一”思想不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2 - 然,不主张天人对立,而主张天人协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而应顺从自然规 律,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

5、。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注重人是自然的一 部分,注重人在自己身上体现自然的本性,致力于人与自然统一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另一方 面主张人主动配合天地的生生变化,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协助并促进宇宙的和谐发展。这 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观念,促 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 服非我,宰制他者。因此,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中国则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宗教 战争,可以说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其文化根源都不在东方。 总体来讲,同西方文化和西方价

6、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 (节选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1关于“天人合一”思想,以下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它不主张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而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追求人类社会法则与 宇宙普遍规律的一致。 B它主张天人协调,要求人应顺从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而不主张征 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张天人对立。 C它既注重人在自己身上体现自然的本性,力求人与自然统一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也主 张人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主动协助并促进宇宙的和谐与发展。 D在当今世界,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纠正人们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

7、境 与生态平衡的错误观念,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很早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孔子在 对诗经。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句作解说时,就把“和”视作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原则。 B宋代哲学家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显然, 张载承认对立的存在,但他也指出,对立必将化为和谐。 C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 和万邦。”用当今的话来说,“协和万邦”就是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 D从左传所言“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中可以看到:

8、我国古人 力图用和谐的音乐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作为“和谐”的意义,在我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但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 观中,“和”还具有“和睦”“和平”“融合”等意义。 B儒家经典札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 化,序故群物皆别。”可见,儒家推崇礼、乐的一条重要理由,是认为礼、乐合乎天道。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 - C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和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原因就在于西方文化和西 方价值观注重冲突,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

9、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制他者。 D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 在当今世界处理国家、 民族间的政治、 经济、 文化关系时,这种“和谐高于冲突”的理念不应当被忽视。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 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 是非等。从文中找到与“映射”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 “它不主张改造自然”误。原文是“不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强调”并非 “不主张”;况且,“不主张征服自然”固然不错,“不主张改造自然”

10、则荒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 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D “我国古人力图音乐来处理等关系”误。原文是“我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等关 系的模型”,意即,我国古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时, 希望这些关系能像音乐那样,达到和谐境界。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若推究事件的文化根源,可以发现:残酷 的宗教战争及 20 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11、的爆发, 其文化根源都在于 “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 有一种冲突意识宰制他者”。但不能据此说,这些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西方文化和西方 价值观中的冲突意识”,因为“文化根源”与“原因”不可等同。再说,说“西方文化和西 方价值观注重冲突”,将“注重冲突”说成整个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特征,也不符原文。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桢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4 - 罪

12、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巴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 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这去吉王府宗入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 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 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 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 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退抚王聚垒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 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

13、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赋去岳过多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 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 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 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 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赋溥城,士民尽窜。聚奎 诡出战,速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赋日:“

14、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 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 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 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 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溢 忠烈。 (节选自明史忠义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 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 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

15、贼啖 以官 啖:利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日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日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日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 -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 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

16、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 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 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 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译文:_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17、又不从。 译文:_ 【答案】 4A 5C 6D 7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 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四海”、“鼎沸”、“日滋”、“此曹”应准确译出, “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 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 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去”、“险”、“栅”、“毋”、“逾”须准确译出) 【解析】 4 试题分析:收:逮捕。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 和上下文来理解。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 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

18、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 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 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 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 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5 试题分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6 - 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

19、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原文: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 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D误解文 意。四卒是希望贼寇允许他们将主人的尸骸掩埋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四卒解 下衣服裹了道宪尸骸,将其掩埋,然后,四人自刎而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四海

20、”译为“天下”、 “鼎沸”译为“纷乱”、“日滋”译为“一天天增多”、“ 此曹”译为“这些族人”。(2) 句中关键词“去”译为“距离”、“险”译为“险要之地”、 “栅”译为“修栅栏”、“ 毋” 译为“不要”、“逾”译为“越过”。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 到某个有势力的人家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 作非 为。有盗贼抢 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 不知事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

21、,等 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 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启王通 报。启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 “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 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启王醒悟,表示道歉,客 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 从岳州奔逃到长沙。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 唇 齿相依,如果合力 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可以没有忧虑。”扬基说:“岳州不是 我的属地。”道宪说:“如果丢弃北面而守南面,这里 还

22、不失为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 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州。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 跑了。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 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 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道宪说:“贼距离岳州还远,可抓紧时间修 缮城池,以便防 守。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 全?”聚奎没有听从。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在此之前,巡按御史 刘 熙祚命令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7 - 到

23、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 河。聚奎听说贼兵逼 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 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 官员没有几个人。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聚奎假装出 战, 很快就领着所部 逃跑。道宪独自拒守,有个贼兵绕着城呼叫:“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名的名声,希望你赶快 投降,不要自讨苦吃。”道宪命守城士卒将他射杀。过了 三天,尹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 败而还。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道宪被抓住,贼人用官

24、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 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 骂。贼人说:“你不投降,我们将会杀光百姓。”道宪 大哭说:“希望你们赶快杀了我,不要伤害我的百姓。”贼人知道他的气节始终不会改变, 就凌迟了他,他心 脏的血直溅到贼人的脸上。健卒林国俊等九个人跟随道宪,不离开,贼人 也命令林国俊等劝说道宪投降。 国俊说: “我们的主人要是怕死, 早离开了, 不至于有今 天。 ” 贼人说:“你们的主人不投降,你们这些人也活不了。”国俊说:“我们这些人要是怕死, 也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将并国俊与道宪一起杀害。四 个健卒激奋地说:“希望 让我们先掩埋主人的尸体,然后才死。”贼人答应了他们。四人解

25、下衣服,裹着道宪的尸骸, 将他掩埋在瘗南郊的醴陵坡后,就自刎而死。 道宪死时,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与他太仆少 卿之位,给予他忠烈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睛。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8本诗写了哪些“途中”所见景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6分) 答:_ 9请对本诗颔联“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作简要赏析。(5 分) 答:_ 【答案】 8“途中”所见景致:雨后云开天晴,燕戏花下,鸠鸣树梢,江面帆影隐隐可见,山舍 机杼微微可闻,水

26、边柳丛传出几声莺啼(4分,每联景 1分)。诗人情趣:醉心自然,热爱春 天。(2 分) 9本联运用了融情于景和拟人化写法,生动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春花之下,双燕正在 教育儿女,一家子其乐融融;树梢之上,雄鸠正在呼唤雌鸠,夫妻俩情意绵绵。 画面既富于 自然生机,也似染上人间温情,充分体现了自然风物的可爱,寄寓了诗人爱热自然、赞美春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8 - 天之情。(手法占 1 分,两种手法答及其一即可。画面情境占 2 分,每个情境 1 分。画面特 征及表达效果占2分,其中画面特征 1分,表达效果 1 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警务形象

27、,本诗写诗人春日途中所见,从苦雨忽而放晴 写起,开始就流露出一种惊喜愉悦之情。接着写花下引雏的双燕,写枝头唤偶的鸣鸠,写远 处江面的帆影,写空山农舍的机杼声,给人一种上下远近、耳目所及、美不胜收的印象。最 后则集中突出一个镜头,用最美的意境结束全诗,赏心悦目,令人难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分析诗歌语句,首先要弄明白诗句的内容,颔联是作者途中所 见,只见双双乳燕花下习飞,斑鸠在树梢上鸣着春情。然后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明确表现 手法,然后描摹诗句,分析画面特征及表达效果。本联运用了融情于景和拟人化写法,生动 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画面既富于自

28、然生机,也似染上人间温情,充分体现了自然风物的可 爱,寄寓了诗人爱热自然、赞美春天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孔子以松柏作比,讲述君子的坚毅品格的句子是:_, _。 (2)杜甫在望岳中写到凝望着那云雾缭绕的泰山,自己的心胸都变得无限开阔的句 子是: _,_。 (3)琵琶行中,描写作者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琴时,自己的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 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_,_。 【答案】 (1)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3)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

29、 州司马青衫湿 【解析】 试题分析: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 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解答此 题首先明白诗句的含义,符合语境。同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凋”、“ 眦”、“ 泣”、 “ 州”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乙选考题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9 -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

30、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 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 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 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 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 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 家。 老头子把车

31、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 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 “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 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 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 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

32、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 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 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 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 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

33、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 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 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0 - 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 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 呀!”

34、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 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 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 年第 5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父子仨一道做 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B直到被盗劫的小两口回到住处,围观的人们仍未意识到

35、那三个人是盗贼。小说通过写 “大爷”与“小两口”的对话,从侧面突出盗贼们此次行动谋划之“绝”。 C根据本小说情节可以推知,盗贼们一定事先踩过点,一定早已将小两口的住所锁定为 盗劫目标,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D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 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 E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议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 (2)请结合本小说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子”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6 分) (3)伏笔,是小说情节构思

36、的重要手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小说是怎样运用 伏笔这一技法的。(6 分) (4)三个盗贼盗劫得逞,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8分) 【答案】(1)E3 分,B2分,C1 分。 (2)狡诈。行盗劫之事,不仅计划周密,而且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 对不孝之子的厌恶。虚伪。打着维护道德的幌子和惩罚逆子的旗号,以卫道者、受害者自 居,实际上,品行极其恶劣。所作所为伤天害理。凶悍,胆大妄为。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 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 (3)开头写故事发生地“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开头 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

37、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 老头子三人“面色都凶”为下文揭示三人身份埋下伏笔。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1 - (4)答案示例:我人物盗贼的盗劫得逞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非常狡猾,打折维护道德、 惩罚逆子的旗号,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极具欺骗性。 感想:相比于他们盗劫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利用他人道德良知、以正义之名行邪恶 之事的行径更可恶,对社会的破坏力更大。实际上,无论古今中外,都不乏这种以崇高、 正义、良知的名义作恶的人或事。作恶而打着崇高、正义、良知的旗号,是极具欺骗性的, 善良的人们很容易被他

38、迷惑,对此,我们应该擦亮眼睛,保持高度警惕。 【解析】 (1)试题分析:A 项,“父子仨一道做盗贼”于文无据,三名盗贼未必是父子仨。D说 本小说“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不正确。C“一定”似有太绝对之嫌。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试题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根据人物身份、气质等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 象,然后再根据其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概括作答。行盗劫之事,不仅计划 周密,而且利用了人们的道德和善良,利用了人们对不孝之子的厌恶可见其狡诈的一面。打 着维护道德的幌子和惩罚逆子的旗号,以卫道者、受害者自居,实际上,品行极其恶劣。

39、所 作所为伤天害理。而他们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 破坏,说明“老头子“胆大妄为。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3)试题分析:此题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之伏笔。回答时首先要指明伏笔所在,然后结 合文本情节结构分析,分析伏笔这一技巧在表达上的效果,或是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 单,或是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等。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时,应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原因是什么。然后 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创作 背景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

40、与看法、感想,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倾听台静农(节选) 张昌华 桃李春风重儒林 有人把学者分为“身教”和“书教”两大类,台静农显然属于前者。 他有两句口头禅“那么”、“也好”,温良恭俭让,聊见他的亦慈亦让襟抱了。他平民 意识非常浓,在家事母之孝,在校理事之忠,处世待人之诚,有口皆碑。他执掌(台大)中 文系二十年,办公室大门永远敞开,任何人进去不必喊“报告”,儒雅、祥和。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12 - 他 对学生像待子息,亲切、谦和又

41、富耐心。一次,一位学生向他诉说,想看泱泱五百卷 太平广记中某一册,他说:“下次我带一套借给你看。”同学们听了哄堂大 笑,以为老 师在说笑话。下周上课时,他果然捧了一函十册太平广记借给那位同学。某年,班上同 学玩“母鸭带小鸭”的游戏,邀先生参加。同学们故意逗先 生当小鸭,他听从了,跟在老鸭 屁股后面,挥手扬脚,活像个孩子。 他包容广博,对有良知者都悲悯关爱,特别是对一些一时身处逆境的人士。1960年, 自 由中国杂志被判“罪”停刊,雷震等四人被捕,编委聂华苓亦被监控。他人躲之不及,台 静农亲自出马,面请聂华苓到台大上现代文学创作课。 他重友情如生命。他与李霁野情深近90年。1928年他受李之牵累而下狱,无怨悔。4年 后,他第二次被捕,盖一朋友将其父遗物一化学仪器存放在他家,被当局判为“新式炸弹”。 徒然受累,但他绝不疏远友人。 当然,醇笃狷介的台静农的礼让也是有度的。小事马虎,大事不苟且,曲折是非,胸中 自有一把尺。台湾人情风重,托请之事屡屡,台静农从不为“八行书”所左右。 校长傅斯年 一提台静农,就竖大拇指称“刚正不阿”。所以,有人评说台静农有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