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2012.12,输液普遍性 输液危险性 输液技术性 输液危害性 科室护理不良事件,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手段。在以前, 只是危重疾病的一种额外治疗手段。在今天,静脉输液已成为医学护理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而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协会颁布的指南中,认为可接受的外周静脉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目前有调查显示,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可能会造成液体不滴、需要重新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整个治疗的顺利进行,此外静脉发炎后局部组织红肿、静脉呈条索状、产生硬结等改
2、变也给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预防护理并发症已成为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的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我们的责任,一、静脉炎的定义 二、静脉炎的病理变化 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四、静脉炎的分类 五、静脉炎的分度 六、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七、静脉炎的处理 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主要内容,一、静脉炎的定义,静脉炎是由于血管内壁受到不同因素的刺激,使血管壁发炎,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重者局部静脉呈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静脉壁内膜的
3、炎症反应,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血管中层,血管外层,血管壁,瓣膜,血管内膜,结缔组织,血管中膜,血管外膜,动脉,静脉,二、静脉炎的病理变化,二、静脉炎的病理变化,静脉炎是静脉壁一层或几层发炎,静脉内膜受到刺激即是静脉炎的最初症状(触痛),若有皮肤颜色的改变(发红),说明刺激波及到中、外膜、皮肤及真皮,后期静脉变硬呈条索状,触痛,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临床表现: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沿静脉的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等 。,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临床分型:红肿型、硬结型、坏死型、闭锁,四、静脉炎的分类,机械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1.机械性静脉炎,
4、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滑动 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 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 反应 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壁摩擦引起发炎 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 脉发生静脉炎,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 液体酸碱度过高 溶质的浓度过高均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无菌性:胺碘酮,多巴胺,甘露醇,3.细菌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的任何尘埃、玻璃屑、细菌入 血,都会使血管壁变硬发炎。 无菌性:胺碘酮,多巴胺,甘露醇 细菌性:穿刺部位感染,或留置导管逆行感染。,4.
5、血栓性静脉炎,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五、静脉炎分度,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的指标,将静脉炎分为3度。 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 变,未触及硬结。 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分级,级为无疼痛 级为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 级为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 级为局部中度肿胀,重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 级为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影响肢体功能,六、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不可以进行干预的和可进行干预的 不可进行干预的:包括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
6、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可以进行干预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 液体输入量及速度等,病人的机体因素,人体患病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皮肤粘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营养状况、皮肤、室内的空气状况感染机会的多少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后为因素。,病人的机体因素,另外,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关系,有研究报道:女性发生静脉炎的概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 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增加,药物本身的刺激因素,药液pH值 药液渗透压 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 微粒因素,药物的输注速度 输液时间长短 药物浓度 给药容积,药液pH值,正常
7、血浆pH值:7.357.45 输入药物会造成血浆pH值改变 过酸过碱均会造成血管损伤 pH值不同的两种药液混合静脉给药容易发生静脉炎,药液pH值,有研究报道: 动物实验 PH 4.5 100%的静脉引起严重的静脉炎 PH 5.9 50%的静脉发生轻度到中度静脉炎 PH 6.3 20%的静脉血管发生轻度静脉炎 PH 6.5 没有血管发生改变 人体试验 PH7.07.4的中性溶液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最小 注射液酸碱度范围在3.011.0都无明显致静脉炎 的倾向;药液pH值12.0,有明显致静脉炎的趋势。,部分药物PH值,5%GS、 10%GS 、50%GS PH=3.2-5.5 0.9%NS PH=
8、4.5-7.5 5%GSNS PH=3.5-5.5 复方氯化钠 PH=4.5 5%NaHCO3 PH=7.5-8.5 20%甘露醇 PH=4.5-6.5 低分子右旋糖苷GS PH=3.5-6.0 多巴胺 PH=2.5-4.5 10%KCL PH=4.5-6.5 氨苄P PH=10,药液渗透压,药液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等量相同渗透压的溶液,以5或10ml/kg/h的速率滴注可造成静脉炎;但是以15ml/kg/h的速率滴注时则几乎未造成静脉炎。,药液渗透压,人群研究 渗透压低于450 mOsm/L,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度低 渗透压在450-600mOsm/L之间,属于中危险度渗透压在600
9、mOsm/L以上,属于高危险度稀释越多=渗透压越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越低,常见的高渗药物,药物输注速度,传统理论认为,降低输液速度可减少药物对输液静脉的刺激作用 研究表明:增加有刺激性的输液的输注速度,可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抗菌药: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红霉素;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左氧 氟沙星。 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 心血管药:氨力农、胺碘酮、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 抗肿瘤药:氟尿嘧啶、长春地辛、长春瑞滨、顺铂。 中药:双黄连、炎琥宁、苦参碱、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等,微粒因素,微毛细血管直径68m,最小3
10、4m 一定亮度光照下,肉眼能检查出的微粒异物直径一般在50m以上 药典规定:静脉输液规定每1ml中含10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m以上的不得超过2粒 微粒超过712m,可引发热原反应、菌血症、微栓塞、血栓、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变态反应等,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切割安瓿产生的微粒,玻璃容器产生的微粒,穿刺材料的机械刺激,导管材料,广泛使用的材料 Silicone硅胶 polyvinylchloride (PVC)聚氯乙烯 polyethylene (PE)聚乙烯 Teflon (PTFE)聚四氟乙烯 polyurethane (PU)聚氨酯,聚氨酯与硅胶材质的对比,导管型号,3F无血栓
11、4F1 5F6.6 6F9.8,操作者因素,护士在配置液体的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方法等,细菌玻璃碎屑等威力进入血管,刺激损伤血管壁,形成炎症。 护士穿刺技术差,使血管壁受到机械性刺激,产生炎症。 护士选择留置针不当,未根据导管的长度与管径大小选择适应的静脉穿刺。,不容忽略血流变缓的的因素:,液流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而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外周小静脉 5ml/min 手背及前臂静脉 90 ml/min 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300 ml/min 锁骨下静脉 11.5 L/min 上腔静脉 22.5 L/min 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 卧床或术后下肢活动少血流缓
12、慢 局部包扎与滞动,血管内皮 受损,药物因素,机械刺激,细菌感染,其他因素,患者因素,七、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七、静脉炎的处理,原则: 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七、静脉
13、炎的处理,一般处理: 冷热敷及红外线理疗照射。 患者发生静脉炎部位用湿毛巾热敷, 以手腕内侧试温, 不烫手为宜, 湿热敷5 10 min, 或者用红外线理疗仪照射。,西医治疗,直接用喜疗妥乳膏均匀涂于患处皮肤表面, 轻轻按摩3 5 min, 2 3 次/ d, 连用3 d, 能有效改善静脉继发高凝状态, 增加局部血流和循环, 促进受损组织修复及再生。,喜辽妥药膏,西医治疗,患处皮肤表面, 并加薄膜固定, 2 3 次/ d, 连用3 d, 再将聚维酮碘涂擦患处, 5 6 次/ d, 局部红肿疼痛改善及静脉条索状改变消失。,50% 硫酸镁湿敷,西医治疗,美得喜乳膏外敷:其主要成分为肝素钠, 具有抗
14、凝血、抗血栓、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及止血等多种生物功能。,西医治疗,5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B12、维生素C联合湿敷:直接湿敷在患处,超过红肿边缘2CM,每日4次,每次30分钟。,西医治疗,50%硫酸镁、地塞米松间断湿热敷:,中药治疗,芦荟汁外敷将鲜芦荟汁沿血管走行均匀敷于炎症部位,每天4-6次,也可以每天在穿刺部位用芦荟汁涂抹,每天1-2次,中药治疗,黄连黄柏湿敷将黄连黄柏浸出液湿敷与局部渗漏组织,水温为40度,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5天一疗程,中药治疗,如意金黄散加蜂蜜:24h换药一次马铃薯外敷:30 60 min 更换一次,中药治疗,麝香壮骨膏敷贴:输液过程中应用2 cm5 c
15、m的小敷料贴, 在穿刺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贴好, 每小时更换1 次,中药治疗,新癀片外敷:奖新癀片研成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涂敷患处, 每天3-4次,中药治疗,冰片生姜外敷 云南白药外敷 止痛消炎药外敷,其他治疗,药物局部封闭 红外线理疗 超短波理疗 氧疗法,静脉炎,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从液体的配置到输液完成的整个工作中,护士都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对于静脉留置针,用透明敷贴固定牢靠,避免滑动和脱落,并注明日期时间,隔2-3天按外科换药法更换辅料贴。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避免细菌尘埃等进入。,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
16、泾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并避开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3.科学安排输液顺序和滴速: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慢输, 避免短时间内血管内药物浓度太高而刺激血管壁; 而刺激性小的药物, 平衡液应后输, 则可避免刺激性药物滞留在血管内而致静脉炎。,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4.严格掌握配药时间:严格掌握药物配制后的有效时间,规定现用现配。禁止将多瓶待输入药物同时配制, 避免配好的药物长时间放置, 防止药物结晶、沉淀而致静脉炎。,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5.尽量控制微粒输入: 治疗室应严格用紫外线空气消毒
17、一次, 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加药时尽量减少针头的反复插入,吸药时将针头垂直插入安培底部可减少微粒对人体的损害。,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6.合理膳食补充营养: 营养不良,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应加强营养, 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 必要时补充血液或能量合剂, 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局部炎症的抵抗能力。,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7.做好输液肢体的保暖局部热敷:热敷能加快静脉回流,减轻药液刺激引起的疼痛, 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8.酒精湿敷:留置针大量滴注药物时,将75%酒精浸湿的纱布持续湿敷于穿刺部位前端至拔针30分,可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同时降低细菌的活力,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可用于预防静滴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9.合理使用穿刺工具: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同时考虑患者的年龄、静脉局部条件、输液的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限及患者的活动需要。,八、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10.做好特殊疾病的预防:当肿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警惕,加强病房巡视房,重视病人的主诉(疼痛),做好健康宣教,及时观察穿刺部位,,小结,患者最大的满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