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朝陪都南京城.ppt

上传人:oil007 文档编号:3612940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304 大小:5.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朝陪都南京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4页
辽朝陪都南京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4页
辽朝陪都南京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4页
辽朝陪都南京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4页
辽朝陪都南京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编 辽朝陪都南京城,第一章 契丹族源流、立国与建都 第二章 行政区划、政权机构和城市布局 第三章 宋与辽争夺燕京 第四章 汉族世家显贵 第五章 经济恢复与发展 第六章 文化及社会习俗 第七章 佛教的兴盛,第一章契丹族源流、立国与建都,第一节 契丹族的兴起第二节 耶律阿保机称帝,第一节 契丹族的兴起,青牛白马相遇图,契丹是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祖属东胡。契丹起于汉末,盛于隋唐之间,正式见于史书记载是在北魏时期。到隋朝,已发展到十个部落,有十几万人口。唐朝设松漠都督府,负责对契丹人的管理。契丹人居住在潢河和土河流域,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之间。,他们善于畜牧和狩猎,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

2、游牧生活,有时也从事一些种植业。唐末,契丹人强大起来。耶律阿保机作契丹主之后,很快统一了各部,并攻打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第二节 耶律阿保机称帝,宋辽西夏形势图,公元916年(后梁贞明二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始建年号神册,是为辽太祖。(契丹于公元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公元983年重称契丹,)公元1066年仍称辽。这样,契丹人很快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长期以来,中国南北之间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长城以南阡陌交通,村落相望,市井屋邑,城郭宛然;早巳进入封建社会。而长城以北,仍是荒草漠漠,长天辽阔,城市未建,国家未立。,辽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北方开始了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随着

3、这个政权的建立,必然要求向中原先进文化看齐。奴隶主贵族们的享乐 欲望,也使他们把眼光从草原的羊群移向塞内的金帛美女和肥沃土地。而临近北边的幽州,便成它首先夺取的目标。,幽州对契丹早期发展的影响,契丹政权早期对幽州作战,并不是为了攻占城市,而是以掠夺入门和财富为目的。但是,当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到草原上之后,却产生了始所未料的结果。,幽燕地区的汉人不熟悉放牧射猎,但却长于耕作纺织。阿保机听从汉族官吏韩延徽的建议,为汉人“树城廓,分市里”,“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这样,便在草原上出现了许多从来未有的农业“插花地”和最初的城市,契丹人称之为“头下州县”。,从辽史记载看,最初的“头下州县”,人口

4、来源主要是燕、云两地,而以燕蓟人口为最多。“头下州县”往往以原来的居住地为名。辽史地理志载:辽太祖天赞初攻燕、蓟,以所俘汉人建临潢县,俘蓟州三河县民,建三河县,俘蓟州吏民,建渔阳县,俘檀州民,建檀州,俘密云民,建密云县,破蓟州,掠潞州民,于东京地区置潞州,与渤海人杂居,等等。,这些头下州县的汉民,从幽燕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草原上出现了许多农业据点。以往,契丹人只有通过掠夺才能获得粮食,现在却可以开始自己生产了。,据契丹国志记载,阿保机任部落联盟长,打破契丹三年一选的旧制,九年不代,遭到契丹贵族们的强烈反对。后来,他强调自己“所得汉人多矣”,在炭山另立一部,率领幽蓟汉人在那里耕种,以强大的

5、经济实力击败了各部酋长,这才当了皇帝。可见,幽燕地区对阿保机建国有重要关系。,契丹人还在战争中俘虏了许多幽燕地区的官吏和文人,他们把中原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和管理国家的经验带到北方,帮助契丹人建立了政权。这一切,都使契丹人认识到,幽燕地区对他们多么重要。,于是,偶然的掠夺便觉得不够了,他们要求直接占领中原的土地,希望把幽燕与草原连结在一起。阿保机到死还想着幽州,他把这种愿望留给自己的儿孙们。,契丹攻取幽州的策略 早在阿保机攻打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时候,同时就把夺取幽州作为一个大的战略目标。由于幽州防守严密,城池坚固,契丹人首先攻取幽州东、西两翼。这种战略进攻,在周德威统治幽州时就开始了。,契丹

6、人首先攻打幽州西部。唐和五代初,居庸关以西设“山后八军”,是幽州防备契丹的重要基地。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十一月,契丹人攻掠了蔚、新、妫,武,儒等山后诸州,从代北逾阴山,尽有其地。这样,便割断了幽州与云朔地区的联系。,然后,契丹人又把军事力量集中于幽州的东北。当时,幽州北部有一系列关隘,是通往北方草原的孔道。如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卢龙塞、渝关等等。这些关隘都比较狭窄,易于防守,难以通过大量兵马。古北口稍宽畅,也只能通大车。只有东北的渝关傍海岸线有一条较宽阔的通道,可以通过大量军队。,隋唐两代征高丽正是从这里输送军马往东北去的。同样,契丹人若想大批引兵南下,也必须经由此处。渝关即今山海关,

7、辽代改称榆关,是控扼辽西走廊,保障幽州安全的要塞。,唐代以来,为防契丹在此大量设戍兵把守。士兵在此屯田,以边塞田园为家,由幽州供给衣服、武器,防守有力,契丹入塞经常失利。周德威统治幽州,恃勇不修边备,契丹人击破了渝关防守线,从此幽州失去渝关之险,使契丹人经常刍牧于平、营之间。,不久,契丹人正式夺取了平、营、滦三州,控制了辽西走廊的两端,使幽州直接暴露在契丹军事力量的威胁之下,可畅行无阻地大举入塞。,契丹既然占领了幽州的东西两翼,便可随时威逼幽州。尽管后唐赵德钧在幽州有所建树也难以改变契丹人包抄幽州的总趋势。,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后唐。为了当

8、皇帝,石敬瑭不惜勾结契丹,出卖中原人民的利益。石敬瑭要求契丹出兵帮助攻打后唐,由他作皇帝,条件是: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与契丹结为父子之国,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贡帛三十万匹。,这时,割据幽州的赵德钧也想乘机称帝,并派使者请求契丹援助,条件是:由赵德钧作中原皇帝,由石敬瑭继续镇守河东,与契丹结为兄弟之国。这比石敬瑭的条件自然差很多。不过,契丹怕出兵太原时赵德钧乘机自幽州包抄后路,还十分犹疑。,石敬瑭派去的使者桑维翰终日跪于帐下哭泣哀求。赵德钧虽接受末帝的命令自幽州发兵,但迟迟不向前推进。耶律德光垂涎于石敬瑭的优厚条件,尤其是看中燕云十六州大片土地;同时又看透了赵德钧的私心,终于答应了石敬瑭

9、的要求。于是,亲自领兵打败后唐驻守太原的大将张敬达。同年十一月,石敬瑭终于称帝,是为晋高祖。,不久,赵德钧父子为契丹所俘,带往草原,幽州落入契丹手中。及见述律太后,赵德钧“尽以一行财宝及幽州田宅籍而献之”。太后问: “田宅何在?”赵氏曰: “俱在幽州。”太后曰: “属我矣,又何献也?” “汝欲为天子,何不先击退吾儿,徐图亦未晚。汝为人臣,既负其主, 不能击敌, 又欲乘乱邀利, 所为如此,何面目复求生乎?”不久,赵德钧便在契丹忧郁地死去。,第二章 行政区划、政权机构和城市布局,第一节 升幽州为南京 第二节 行政区划及机构设置 第三节 城市布局,第一节 升幽州为南京,辽析津府,公元938年(契丹会

10、同元年、后晋天福三年),后晋向契丹正式交出燕云十六州图籍。这十六州是:幽(今北京)、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儒(今北京延庆),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武(今河北宣化、云(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县) ,应 (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蔚(今河北蔚县)。,幽州这个中原的北大门,转瞬间变成了契丹的南大门。从此,打破了长城的界限,把幽燕与草原连为一片。同年,契丹升幽州为幽都府,立为南京,实为陪都。此后,北京的历史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第二节 行政区划及机构设置,燕云十六州图,幽-北京 蓟-天

11、津蓟县 瀛-河北河间 莫-河北任丘 涿-河北诼州 儒-北京延庆 檀-北京密云 顺-北京顺义 妫-河北怀来 新-河北诼鹿 武-河北宣化 云-山西大同 应-山西应县 朔-山西朔县 寰-山西朔县东北 蔚-河北蔚县,政区、建置,辽朝有五京之设,即: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于京置道,道领府、州,府统州、县,州亦统县,并多置军。,辽南京是南京道的中心城市。它统辖着长城以南、河北北部的大片土地。北至燕山,南至拒马河,西至太行山和军都山,东达海滨,即古代所谓幽燕之地。,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其中有七个州划归南京道, 即:幽、蓟、瀛、莫、涿、檀,顺。另外,东部的平,营二州早在

12、辽 太祖时期便被契丹人占领,也归南京道所统辖。幽州升为陪都的第二年,易州守将孙方简又以该州及所属三县归契丹。这样,辽初南京道的南部边界已达今保定、高阳、河间一线,深入到河北中部。,辽穆宗应历九年(公元959年),南京政区范围发生了一次大的历史变动。周世宗柴荣攻打辽燕京,重夺三关之地,关南的瀛、莫、宁、易四州均入后周。此后,辽朝虽然又将易州夺回,其它州县却无力收复。从此,辽朝以白沟(拒马河)中部与中原政权为界。直到辽末,南京道大体保持着应历年间所确定的范围。尽管州县之间的地理划分和名称有个别变动,但总的来说无大的变化。,辽升幽州为南京,同时建卢龙军。圣宗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落军额,南京亦称

13、燕京,又改幽都府为析津府,改蓟北县为析津县,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开泰以后,南京道析津府,治南京,共统州六,直辖县十一。 十一个直辖县是:析津县(今北京城东部及近郊)、宛平县 (今北京城西,及近郊)、良乡县,潞县(今通县)、安次县、永清县、武清县、香河县、昌平县,玉河县,郭阴县。这些县名,大部分保存至今。,据辽史地理志记载: “玉河县。本泉山地。刘仁恭于大安山创宫观,师练丹羽化之术于方士王若讷,因割蓟县分置,以供给之。在京西四十里,户一千”。由此看来,玉河县在唐末已开始出现。根据各种考古资料考证,今门头沟区城子村可能即其县治所在, “城子”或由此而得名。玉河县北界,约在今海淀区大觉寺附近,东界在

14、今石景山区东部,南界约在今房山区南,西界抵大安山。,南北不过百余里,东西仅五、六十里而已。由于面积很小,又地处土地贫脊的山区,到辽朝后期这个县便被取消而改为玉河乡。郭阴县在今通州东南,现仍有地名郭县村,即辽代郭阴县治所在。当时,这里有一片很大的湖泊,叫作延芳淀,是辽朝皇帝春季游幸的地方。为此,专设郭阴县以便供给。,析津府所统六个州,顺州治怀柔,军号归化,领一县,为怀柔。檀州治密云,军号武威,领二县,为密云、行唐。行唐本河北定州地名,辽初对河北作战,破行唐,俘其民户北迁至燕山,置十寨,设行唐县。涿州治范阳,军号永泰,领四县,为范阳,固安、新城、归义。易州治易县,军号高阳,领三县,为易县,涞水、容

15、城。郭蓟州治渔阳,军号尚武,领三县,为渔阳、三河、玉田。景州治遵化,军号清安,本为蓟州遵化县,辽朝中期升为州。 领遵化一县。,此外,平州、滦州、营州所领七县也属南京道。这样,南京道实际上计统辖一府、九州,共三十二县。其中,在今北京境内的仅十一县,为析津、宛平、良乡、潞、昌平、玉河、郭阴,怀柔、密云、行唐及渔阳西北部。除南京道外,尚有中京道大定府的北安州所领兴化县西南部,及西京道奉圣州所领儒州缙山县在今北京境内。,居民户口,南京在整个辽朝来说,是人口十分密集的地区。据契丹国志记载:南京“户口三十万”。这大约是指南京城及直属县的人口。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南京津靳府直属的十一个县共有十万户左右,以每户

16、三至四人计,当有三、四十万 人。两个数字是相近的。辽史地理志还记载了其余各州人口,连同平州等共十四万户,加上前述十一个直属县,共二十四万户。也就是说,整个南京道约有上百万人口。,南京地区以汉族为主,又杂居着不少少数民族。其中以契丹为最多,还有奚、渤海、室韦,女直等各族人民。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军队。据路振乘轺录记载,南京有渤海兵营, “屯驻幽州者数千人,并隶元帅府”。契丹和奚族军队应当更多。,早在五代时期,赵德钧便将入塞的契丹人组成一支专门部队,叫作“银鞍契丹直”,共有三千多人。辽朝建南京后,这里是军事前哨,常驻契丹兵当不下数万。同时,还有大量的契丹贵族、官员、随从、奴仆迁到燕京居住。至于秋

17、冬季节赶着牛羊临时到燕山南部放牧的契丹和奚人数量也不少,宋朝的使者到南京,看到不少契丹入冬季到燕山南部避寒, “放牧住坐,亦止在天荒地上,不敢侵犯税土”。,第三节 城市布局,辽南京城图,辽南京城的规制与建设,府城和皇城 南京析津府的城垣,是在唐代幽州藩镇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城的位置和范围无大变化,只是在城的西南角重修了一座皇城。这座城市,大约在今宣武区一带。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实际上,南京城并没有这样大。近年考古工作者曾测定, 金中都城为三十七里多。中都城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在城东、西、南三面各扩充了三里,只有北墙未动。,减去扩展的十几里,尽管宋尺

18、比今尺略短,辽南京城周长也不过二十多里。辽史地理志记载显然有误。宋人路振乘轺录记载,辽燕京城二十五里,也有的宋人记载是二十七里,这两个数字大体接近实 际。,根据唐、辽时期的考古资料,可以大体推断出辽南京城的城 垣方位。城的东垣约在今宣武门外大街西侧,烂缦胡同一线,清代在烂缦胡同淘沟,沟水很深,故寄园寄所寄、(光绪)顺天府志等都认为,这里当是幽州东城故壕。,其西城城垣当在今会城门村东至莲花河之间南北一线。有人认为,莲花河可能是辽南京西护城河的故道。辽南京北城垣,在今前三门大街略北、西长安街以南,具体位置在今头发胡同一线,向西经今白云观,直至会城门附近。其南垣,在今白纸坊东、西街至姚家井一线。整个

19、城市呈矩形。,南京城有八个城门,东面两座称安东、迎春,南面称开阳,丹风,西面称显西、清晋,北面两座是通天、拱辰。城门上有敌楼、战橹,建筑壮观雄伟。,辽南京的皇城,大约在唐代已经存在。开始为幽州藩镇衙署,称为“子城”。安禄山之乱,史思明称帝,曾改为皇城。五代初,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大约也是利用的唐代这座子城。,辽史中几乎没有关于燕京(南京)城垣、宫室兴作的记载, 仅在辽史太宗本纪会同三年(公元940年)记载: “诏燕京皇城西南堞建凉殿”一条。辽会同元年方升幽州为南京,会同三年辽太宗曾入燕,在元和殿行入阁礼。,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建造出大批宫室,这进一步证明,辽朝是利用唐代的子城为皇城,并继续使

20、用史思明、刘守光等利用过的宫殿,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修,改建而已。,皇城座落在城的西南角。土城四面有门,东面为宣和门,西面为显西门,北面称子北门,南面有三门,正中曰南端 (王曾上契丹事又称启夏),两侧有左掖门和右掖门。,其后,左掖门改名万春,右掖门改名千秋。皇城内有壮丽的宫殿,有永兴宫、积庆宫,延门宫、章敏宫、长宁宫、崇德宫、兴圣宫,敦睦宫、永昌宫、长春官、延庆宫、太和宫、延和宫等。,又有清凉殿、元和殿、嘉宁殿,还有五花楼、五风楼,迎月楼、乾文阁,天膳堂。皇城南有球场,是契丹皇帝和贵族们骑马、射箭、击球的娱乐场所。,为了接待宋朝来使,辽朝在燕京修建了专门的驿馆。南门外有碣石馆,辽宋议和后改称永

21、平馆。城东北三十余里有望京馆。另外,城东门以内有悯忠寺,不仅是燕京宗教活动的中心,也经常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城北部有一座壮丽的楼阁,称为燕角楼。西部高地上有凉殿。,街坊与市场,按照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传统规范,在城的南北门和东西门之间,有宽阔的街道。因此,燕京城内应有沟通八个城门的呈井字形的四条大街道布置在城市中间,它们是城内交通的主要干线。此外,还有其他大小街道,把城市切割成一些方块,中间布置着居民住宅,组成“坊”。,燕京城内共有二十六个坊,目前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可查到的坊名有:卢龙坊、肃慎坊、厨宾坊,时和坊、隗台坊、永平坊、显忠坊、北罗坊、齐礼坊,棠阴坊、军都坊、骏坊、宣化坊、归厚坊

22、等。其中,有的沿袭唐代幽州坊名,也有辽代后改的名称。,每个坊通街处有坊门,门上有楼,上有扁额书坊名。坊门日开夜闭,管理严格,每个坊又用十字街分成四个小区。燕京城北部有市场,南北货物尽聚其中。市场中心有“看楼”,可以站在上面观看市场交易情况。辽史中就有辽圣宗到燕京“观市”的记载。,燕京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北护城河通运粮渠道。当时,高梁河是一条很大的河流,自今玉泉山一带发源,流经今紫竹院附近,分两支东去。北支在今动物园北,南支通向燕京城北护城河,以利漕运。城南侧有桑干河(今永定河)由西北而来,紧靠 燕京城南,向东南流去。,风景名胜,辽燕京有许多风景胜地,开辟为皇家园囿。城内有内果园,凤凰园、柳园

23、。城外有瑶屿和延芳淀。瑶屿在燕京城东北郊,即今北海公园琼华岛,辽代已开辟为皇家园圃。相传岛上有广寒殿,系辽朝萧太后梳妆楼。说明当时的皇帝后妃们经常在这里活动。,延芳淀在城东南郊,今通县东南有郭村,原名郭阴,即位于当年延芳淀之侧。当时延芳淀是一片很大的水泊,面积多大,其说不一。 辽史地理志称; “延芳淀方数百里”,燕山丛录则云: “郭县西有延芳淀,大数顷”。二者记载相差很远。,燕山丛录的作者徐昌祚在明万历年间成此书,可能当时的延芳淀水域已绎缩小。辽金时期北京东部凹泊很多,延芳淀当不至仅数顷。,“四时捺钵”,辽朝皇帝四时在不同的地点游猎,称为“四时捺钵”。 延芳淀是辽帝春捺钵的主要地点之一。圣宗时

24、期,圣宗及其母承天皇太后经常到延芳淀。这里芦韦丛生,绿柳绕岸,水中莲菱飘香,鱼虾游曳。,尤其春季,常有白天鹅飞集水上。皇帝在湖边设帐幕,士兵穿上禄衣环湖而立。一旦发现鹅群,立即鸣鼓,天鹅惊起,猎人放出鹰鹘。捕到第一支鹅首先献给皇帝,于是,在湖边大摆宴席,称为“头鹅宴”。延芳淀在辽代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直到元代,还有“岁猎梆州柳林海子”的记载,据考证,这“柳林海子”可能即辽延芳淀旧址。,第三章 宋与辽争夺燕京,宋辽交战图,中原政权攻打燕京的三次战争,一 周世宗攻打燕京(公元959年) 二 宋辽高梁河之战(公元979年) 三 宋朝攻取幽燕的第二次战争雍熙之役(公元986年) 澶渊之盟(公元1004

25、年)宋辽议和,周世宗攻打燕京(公元959年),契丹获取燕云十六州,是南北政治形势的一次大转折。它不仅使幽燕地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整个中原处于北方民族的攻势之下。由于契丹跨过了长城这一传统北方军事防线,幽州从中原的御北门户一举变为契丹南下的前哨阵地。,燕京以南是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幽州的丧失使中原几乎无险可守。从后晋后期,契丹连年南下,给河北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辽太宗曾直入开封,活捉晋出帝,夺取大片土地,这对中原统治者是个巨大震动,他们深感幽燕的丧失已构成对中原政权的经常性威胁,只要一日不收复幽燕,中原便无一日安宁。,后周经大力恢复,国力渐强,为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以后宋的建立,进一步统一

26、了中原,使中原政治、经济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辽朝自世宗朝出现内乱,穆宗时政局不稳出现中衰,直到景宗初尚未完全恢复辽初的军事优势,这更激起中原政权收复幽燕的愿望,从而先后发动了后周和北宋攻打燕京的三次大战,南北军事力量再次在幽燕地区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较量。,周世宗振兴中原及对幽燕的方略,当辽朝出现政治危机之时,中原却出现了振兴的景象。周太祖郭威去世后,由养子柴荣即位,是为世宗。周世宗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曾经设想,以十年的努力开拓天下,统一南北,十年聚养百姓,十年致天下太平。,后来虽仅在位五六年即去世,抱负未得施展,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却作出不少政绩。他首先整顿后周内部,三诏纳谏,招徕人才,任

27、用贤能,刷新政治,并整顿礼仪、健全法制,废除寺院,令僧尼还俗,以利生产。与此同时,开始了统一战争的备战。,当时的辽朝还有两个盟国:南唐和北汉。南唐长期以来浮海到幽州与契丹通好,欲南北夹击后周。北汉系辽朝亲手扶植的政权,更是依靠契丹而生存。周世宗的北伐准备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恢复经济,招徕人口,增强实力,以瓦解幽燕。,第二,抗击北汉,以断幽州西部之援,第三,摧毁南唐与辽朝的同盟。,后周整顿运河以备伐燕,为了北伐,后周很早便开始了准备工作。为顺利向北方输运物资、粮草,周世宗首先大力疏通河北水道,利用漳水古运河及唐代御河沟通南北漕运。,周世宗大力疏通水道,此举很有见地,也很有成绩。从经济上说,有利

28、于通航、灌溉;从军事上说,方便运输军队和粮草,为北伐提供了条件王巩在闻见近录中说:“世宗开御河,本为幽燕计。”,显德六年“四月,庚寅,韩通奏自沧州治水道入契丹境,栅于乾宁军南,补坏防,开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辛卯,上至沧州,即日帅步骑数万发沧州,直趋契丹之境。河北州县非车驾所过,民间皆不之知。壬辰,上至乾宁军,契丹宁州刺史王洪举城降。” 浚河工程刚告一段落,周世宗即开始了北伐战斗。,后周取三关之地和攻取幽燕之役,显德六年(辽穆宗应历九年,959年),三月,周世宗正式下诏,宣布攻打幽燕,对辽开战,并且是御驾亲征。由韩通、孙行友分领水、陆军北上。此次战争的目的,是首先夺取辽南京道拒马河以南的土地

29、,然后集中兵力攻打燕京。,显德六年(辽穆宗应历九年,959年),三月,周世宗正式下诏,宣布攻打幽燕,对辽开战,并且是御驾亲征。由韩通、孙行友分领水、陆军北上。此次战争的目的,是首先夺取辽南京道拒马河以南的土地,然后集中兵力攻打燕京。,此时,契丹尚无准备。由于辽穆宗的残暴统治和辽朝政局的动荡,使契丹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抵抗能力。周军至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北),契丹守将佟廷辉以城降。赵匡胤领军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契丹守将姚内斌举城降。随继,莫州刺史刘楚信亦举城降。五月,瀛州刺史高彦晖举城降。至此,关南之地皆为周兵占领。,于是,周改瓦桥为雄州,隶容城、归义二县;改益津为霸州,隶文安、大城二县。这场战争

30、,周师数万,几乎是不亡一矢,兵不血刃,边界诸城望风而下。,世宗收复关南以后,立即准备集中兵力攻打幽州。这时,孙行友亦自定州北上,经泰州(今河北满城)自狼牙山以东攻略易州、涞水,策应主力前锋占领固安,候骑直抵燕京南郊,以备主攻部队攻 燕。北汉闻周兵攻燕,出兵相援,周将李重进出土门大败汉军,斩首 二千级。这样一来,西路增援燕京的可能亦不存在,燕京陷于危机之中。,辽南京留守萧思温本来就是无能之辈,周军北上,当月就丢失益津、瓦桥、淤口三关要地,使固安受迫。面对紧急形势,他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办才好,将士请战,他也不准。不久,瀛、易、莫诸州尽陷,燕京军民震骇,许多富家大户逃亡西山,萧思温见边界土地失陷太

31、多,怕朝廷降罪,这才飞马奏报,表请穆宗新征。,此时,穆宗正在草原上游猎,燕京急递而至,说三关已失,穆宗却无动于衷,说什么:“三关本汉地,今以还汉,何失之有?” 萧思温得不到援兵,怕真的丧失燕京无法交待,又接连告急,穆完这才在一部分大臣的鼓动下率兵缓缓南来。在这种形势下,后周若能一鼓作气攻打燕京,完全有可能在契丹大批援 军到来之前全面收复幽燕。,但是,在是否继续攻打燕京的问题上,后周的将领们与世宗柴荣,却发生了很大分歧。自五代以来,中原政权一再更替,战争连年不断,军阀们对战争本是司空见惯之事。但作战的目的全为功利。此次后周对辽作战,自出兵以来一帆风顺,几乎没有进行过什么认真的战斗便攻下大片土地和

32、州县,这对后周将领来说,已是莫大的功绩,完全可以回朝请赏。,如若再攻打燕京,便会冒大风险。燕京留守萧思温虽然无能,但城池坚固,驻兵众多,远非关南州县可比,一旦契丹援军到来,难免有一场大厮杀,若不能攻克幽州岂不是前功尽弃?于是,纷纷对柴荣说:“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柴荣的想法与将领们自然不同,他的目的是要尽复幽燕故地,以至完成统一整个中原的大业。对于众臣的意见,他未采纳,决定继续深入,直捣燕京。他令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发兵据固安,又至军前亲自指挥造桥,准备渡拒马河。正在这关键时刻,柴荣突然病发,无可奈何,只好班师南归。,当辽穆宗率兵

33、抵达燕京时,周军已自行退去,燕京面临的巨大危机这才解除。在这场战争中,后周凡得辽州城三座,县十七,户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从此,拒马河以南辽太宗时所占领的土地重新回到中原政权手中,南北双方边界自此基本以拒马河划分。,后来,辽朝虽尽力重新夺回易州,但关南其它州县一直未能收复。直到北宋时期,双方仍保持以拒马河为界。当时拒马河水量很大,下游后来又与黄河北派入海一段巨流相通,加之河南多水泊河网,形成南朝最好的水上防线。,柴荣回到开封,不久便去世了,他全面收复幽燕的宏图终未能得以实现,中原失去了收复燕京的一次最有利的时机。当北宋建立,再谋幽燕之时,辽朝已度过内部中衰时期,北伐的工作便更为艰难了。,宋初的策略

34、,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王朝,中原逐步走向统一,经济稳定发展,辽宋关系曾一度非常有利于中原。然而,当北宋政权刚建立时,所面临的局势还是相当复杂的。,北面,除有主要对手辽政权外,在太原,还有臣服于辽的北汉政权。南面,尚有吴越、后蜀、南汉、荆湖、漳泉等大小不等的割据政权的存在,南唐原已附周,此时又据国自立,南方有的政权虽然不大,但占据着富庶的长江流域。在这种情况下,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宋朝必须全面考虑自己的用兵方略。,后周末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北伐,取得了节节胜利,正待直取辽南京之时,突遇周世宗病发而作罢,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宋代周后,并未按后周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而是采

35、取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先用主要力量将南方统一,再回过头来全力以赴对辽。,所以,宋初的十几年,并未主动进攻辽南京地区。而辽朝在经过后周重创之后,也想取得休整机会。,“开宝议和”与燕京的短暂和平,辽景宗初年,为平定叛乱,治理内政,一时无暇对外用兵。而宋朝方面,对南方作战延续了十几年,当时也无力北伐,辽宋双方都希望边境安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南北议和活动,这就是所谓“开宝议和”。,辽宋双方文献记载不同,这次议和,辽宋双方文献记载都说是对方主动提出的。按传统观念,主动请和似乎很不光彩,所以史家皆为本朝讳。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楫稿、东都事略等宋人记载,都说在开宝七年(974年)十一月,辽命涿州刺史耶

36、律琮以书遗宋知雄州孙全兴,以求通好,宋太祖令全兴答之。翌年,辽派使臣聘宋,议和乃成。,而据辽史景宗纪和耶律合住传,皆记为宋遣使求和。耶律合住传记其事云:“合住久任边防,虽有克获功,然务求镇静,不妄生事以邀近功。邻壤敬畏,属部义安。宋数遣人结欢,冀达和意,合住表闻其事,帝许议和合住智而有文,晓畅戎政。镇范阳时,尝领数骑诣雄州北门,与郡将立马陈两国利害,及周师侵边本末。词气慷慨,左右壮之。自是,边境数年无事。识者以谓合住一言,贤于数十万兵。”,从整个情况看,可能是宋朝首先致书请和,而辽方亦有和好之意,耶律合住曾亲至边关,对宋朝陈说利害。可见,议和是双方的共同愿望。总之,是在双方努力下达成了和议,事

37、在公元974年(宋开宝乍年,辽保宁六年)。次年,双方开始互派使节。从974年双方达成和议,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北伐绝好,六年中辽宋聘问不断,使辽南京得到了短暂的和平。,北宋自立国之日起就始终没有忘记幽燕。对中原来说,失去云朔固然是很大的损失,但尚有雁门关和内长城一线可守,而幽燕在敌国之手,华北平原门户洞开,契丹随时可渡拒马河驱动大批军马南下。后晋末,契丹直进汴京活捉出帝致使中原社稷一时尽失的教训不会轻易在宋太祖的记忆中抹掉。,据说,太祖赵匡胤曾于国库之外另建封椿库,集聚金帛,并对近臣说:石敬瑭为一己之利割让幽蓟,使一方百姓独陷境外。等这座仓库积满了三五十万,便于辽朝谈判,尽此金帛

38、赎回幽燕土地人民。万一和谈不成,便用这些钱招募军队去打。,宋辽高梁河之战,开宝议和只是宋朝的权宜之计,当宋朝平定江南并积蓄一定力量之后,便开始着手北伐。继太祖即位的是宋太宗,他所制定的方针是首先消灭北汉,然后全面收复幽燕。,战争的过程,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年),太宗亲自统兵攻打北汉。辽朝意识到,这场战争不仅是北汉本身的问题。北汉长期臣附于辽,一旦太原失利,便会威胁幽燕。于是,辽方一方面派兵加强南京地区防守,同时派耶律沙和耶律斜轸率重兵增援北汉。,当辽军刚至山西忻县附近的白马岭,就被宋军击溃,此时太原已被重重包围,北汉绝援,皇帝刘继元于五月献城而降。至此,中原的割据政权已全部被消

39、灭。,宋太宗灭亡北汉后,便乘胜挥师东来,准备一举收复幽燕,以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五月二十二日,太宗驾发太原,并号令诸军准时赴北面行营,不得违误。二十九日次镇州(今河北正定)。六月十二日自镇州出发,沿太行山东麓北上,正式开始攻打燕京。,辽朝方面虽有防备,但未料到太原失守如此之快,以及太原失守后宋朝会立即全面攻燕。当时,辽朝只派了萧讨古和耶律奚底以小股部队防守,大量兵力仍在山西未及撤回。而宋朝方面因速下太原士气正旺,所以转入辽境进展十分顺利。六月十九日,宋军至金台顿(易州西南,燕昭王黄金台旧址),得到部分汉民响应,宋军募集向导百名以随军。,同时,派东西班指挥使浚仪、孔守正等攻歧沟关(易州东北,又称

40、东易州)。孔守正先至关,对关使刘禹晓以利害,刘禹未作抵抗,愿献关投降。十二日,太宗亲至关前,接受了刘禹的投降,留千人留守关城,大军继续北进。,这时,辽方闻讯,大将耶律奚底和萧讨古前来迎战,双方战于沙河(拒马河支流,非燕京北之沙河),辽军大败。这是宋军入辽境后的首战大捷,因而不仅鼓舞了宋军的士气,也使辽军震惊,纷纷归降。,二十二日,宋军至盐沟顿,百姓夺辽马来献。二十三日迟明,太宗率军至燕京城南,驻跸宝光寺,不少汉族官民积极响应。是日,渤海人大鸾河率小校李勋等16人、部族三百骑及范阳军民二百余人降宋。二十五日,契丹铁林都指挥使李札、卢存率部众125人降宋。,二十六日,南京神武厅直并乡兵四百余人降宋

41、,村民夺契丹马200匹献宋。二十七日,燕京山后八军瓷窑务官三人以所受契丹牌印献宋。二十八日,蓟州民百余人以牛酒犒迎宋师。三十日,燕京管内诸县令佐及乡民150人降宋。七月三日,契丹雄州节度使、顺州刘延素与其属官14人降宋。五日,燕京管内知蓟州刘守思与其属下官吏17人降宋。,此时,辽景宗正在草原上打猎行乐。景宗生性懦弱,即位以来全仗皇后萧绰出谋划策和大臣们的辅助才维持朝政。他从未经过这样大的战争。南京告急,他不知如何安排是好,竟打算退守古北口、松亭关一线,放弃幽燕。大将耶律休哥是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深知南京对辽朝的利害关系,自动请战赴援。在皇后萧绰的积极敦促下,景宗这才决心派出援兵。,宋兵六月二

42、十三日至燕京,二十四日开始攻城,但直至七月上旬仍攻城不下。宋军士卒长年在外,未及休整。太原之役刚毕,就长途跋涉,直奔燕京,原已十分疲惫。初入辽境,又打胜仗,士气还很旺盛,今遇燕京城高池深,辽兵抵抗顽强,久攻不克,斗志渐弱。,况值盛夏,气候炎热,久被风雨,渐生懈怠之心。七月六日,与辽交战,还取得了胜利,但正在此刻,耶律休哥率“五院军”昼夜兼程而至,使辽军力量大为增强。于时,休哥与耶律沙及耶律斜轸的西线援军兵合一股,分左右翼奋击。,宋军自入辽境以来,从未遇到这样强劲的军事力量,七月七日,双方大战于燕京城北之高梁河,宋军大败。耶律休哥不愧是一员猛将,战中,他受伤三处,依然乘战车指挥追击。燕京城内的守

43、城将领韩德让与耶律学古,闻援军至,开列四门,四面鸣鼓出战。兵民久困,今见援军至,亦为之振奋,喊杀声震动天地。,耶律休哥直追杀三十余里,斩首宋兵万余级。宋军溃不成旅,宋太宗股上中两箭,“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休哥轻骑追至涿州,“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宋朝夺取燕京的这次大规模战争以惨败而告终。,双方胜败原因之分析,宋太宗攻打燕京的这次战争,从时机来看还是有利的。战争初期宋军进攻顺利,说明辽南京方面并无雄厚的防御力量;幽燕百姓纷纷助宋,也说明辽朝近三十年的中衰尚未完全恢复。但战争的结果是宋朝的失败。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但也暴露了宋朝自建国初就已存在的政治、军事上的许多弊

44、病。归纳起来,宋朝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上下思想不一致,早在宋朝对太原作战胜利之后,太宗决定继续进军幽燕之时,将领之间就存在分歧。从各种文献所记载的情况看,当时支持攻打幽燕的是少数。宋史记载:“富郑公(弼)为予言,永熙(宋太宗葬永熙陵)讨河东刘氏,既下并汾,欲领师乘胜复收蓟门,姑咨于众。参知政事赵昌言对曰:自此取幽州,犹热熬翻饼耳。殿前都指挥使呼延赞争曰:书生之言,不足尽信,此饼难翻。”,当时反对继续伐燕的不止呼延赞一人,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载:“初,围攻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军士罢乏。会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而上将遂伐契丹,取幽蓟,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殿前都虞侯崔翰独奏曰:此一

45、事不容再举,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时不可失也。上悦,即命枢密使曹彬议调发屯兵。”,可见,多数将领不愿继续攻燕,希望有个喘息的机会,也便论功领赏。军阀们作战不为朝廷,各为私利,这自五代以来已成积弊。宋太宗遇到了周世宗柴荣攻取三关后同样的问题。所以,当太宗驾发镇州时,便已出现诸军不按时到达指定集合地点的情况。以后,燕京久攻不下,懈怠烦躁之心自然产生。,第二,战术上的失误,此次伐燕是继太原之役后,部队在长期作战后又千里跋涉,本已十分疲乏。但因胜利的鼓舞,初战斗志尚旺,宜于速战速决,即可能克敌制胜。而宋朝方面虽然很快围城,但未集中兵力迅速作战,这就失去了有利战机。久围对宋军极为不利,不仅消耗了自己的

46、战斗力,还给辽方以缓和危局、等待援兵的机会。待耶律休哥率强有力的援军到来时,宋军已师老兵疲,斗志瓦解,所以一战即溃。,第三,宋方存在麻痹轻敌思想,辽朝自穆宗以来,对中原作战常失利。后周夺取三关之地未费太大周折;而赵氏代后周,又未费一兵一卒。宋师南取江浙,北克刘汉,节节胜利,未免形成骄兵轻敌之气。太宗继克太原之后,马不停蹄,急令攻燕,本身就含轻敌思想,燕京久围不下,即无良策,说明宋军没有艰苦作战的准备。,宋人王链在默记中记载,高梁河之战失败后,“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太宗出征还带许多嫔妃,简直视战争为儿戏。皇帝如此,诸军将吏亦如然,根本没有打大战、打恶战的准备,骄兵必败,此乃

47、常理。,第四,军心不稳,宋军官兵希赏不得,心怀怨气,有种种迹象表明,围燕期间宋军内部可能发生过兵变。宋史卷二四四燕王德昭传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德昭“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涑水纪闻中亦有类似记载;“太宗征幽州,军中夜惊,不知上所在。”两处记载都很暧昧,所谓“夜惊”可以有各种解释,但闹到连皇帝也找不到,可见其混乱程度。“军中夜惊”,很可能是在宋军内部发生的一次兵变。,而在辽朝方面,此时的景宗已非穆宗。景宗虽懦弱,但在用人纳谏方面还算清明。同时,又有精明的皇后萧绰作主心骨,保宁初已对朝政进行了一番整顿,尤其是对汉族官吏,进一步进行拉拢。燕京守将韩德让能安人心,守城池,初步显露

48、出他的政治才干。名将耶律休哥智勇双全,后来成为振兴燕京的重要人物,他与耶律斜轸配合作战。另一重要将领耶律沙虽吃过败仗而受罚,但并不气馁和怨恨,这些都十分难得。这都是宋朝所始料不及的。,高梁河战后,双方有些冲突,互有胜负。此间,太宗曾想再次全面举兵伐燕,而朝中文官多不愿用兵,宰相李防等上言,说近年连岁征战,河朔转饷,飞挽不已,州郡萧瑟,不如广集军储,善养精锐,待府库充裕,百姓稍安,再用兵不迟。而辽朝的南进亦无甚成效,燕京局势才又暂时安定下来。,辽宋雍熙之役,公元982年,辽景宗去世,其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其时,圣宗年方十二,难御朝政,国事皆决于其母萧绰。 萧绰生于953年,辽景宗时入宫,初

49、为贵妃,保宁元年(969年)立为皇后。景宗自幼患疾,于是“燕燕皇后以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乎其手。大诛罚,大征讨,番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帝知而已”。,值景宗去世,她受尊为皇太后,圣宗年幼,按景宗遗诏,由其摄政,自是她便正式掌权。当时她还不满三十岁,直到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她才归政于圣宗,并于当年底病卒于南幸途中。,萧绰是一个难得的女政治家。她的政治家风范首先表现在整 顿吏治、加强法制方面。在她摄政的第一年,即下诏谕三京及诸道官员,“当执公方,毋得阿顺”。并谕诸县令佐,如遇州官、刺史及朝使“非理征求”,可举报朝廷,把是否廉洁作为考核官员的标准。她约束部众不得随意抢掠。统和九年,又诏诸道举贤才,察贪酷,禁奢 僭。故在此期间有不少官吏“有惠政,民请留”。她还更定法令凡数十事,多合人心。,并亲决滞狱,其用刑又能详慎,因而使纲纪修明,吏多奉职,人重法规,朝野清肃,形成一时盛况。 萧绰十分注意发展生产,刚称制即颁诏:“五稼不登,开帑藏而代民税,螟蝗为灾,罢徭役以恤饥贫。”同时,“禁诸军官非时畋牧妨农。”她曾多次下诏劝课农桑,禁伐桑梓,劝民种树,拓垦荒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