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高考猜题】+实用类文本第 1 套两个辍学的巨人鲁先圣这几天,全世界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震惊和思考。他是全球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痛惜一个天才英年早逝的同时,我们自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几乎与他有着相同人生经历的天才比尔盖茨。他们同样在计算机领域建立了自己让全世界羡慕的帝国,但是,他们又同样是大学没有毕业就主动辍学开始创业,又都竟然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乔布斯作为电脑天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和企业家。他永久性地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的方式、外观和感受,率先认识到了图形化用户界面、鼠标指针和点击操作的潜在商业价值,而这些特性如今已经主宰了几乎所有的个人
2、电脑。他四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者,他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划时代的产品并重新定义了业界的形态。乔布斯 1955 年 2 月 24 日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他一出生就被生母送人,因为他的母亲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妈妈。他最早考入里德学院学习,但仅仅一个学期后便退学。这一年他仅仅21 岁。他坚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成功,他与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创建了后来全世界著名的苹果电脑公司。个人电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及开来,与乔布斯不可分割。因为与管理层的矛盾,乔布斯曾经与苹果分道扬镳。苹果公司的发展也一度陷于低潮,不过随着乔布斯 1997 年的回归,苹果陆续推出第二代等一系列产品,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具价值的公司,乔布斯
3、一手缔造的数字产品不仅成为苹果迷们的追捧对象,也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乔布斯的成功为他赢得国家级技术勋章、2007 年财富杂志年度最伟大商人、2009 年财富杂志十年最佳 CEO、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等称号。不幸的是,这位灵魂人物,2004 年被确诊胰腺癌,经过多年抗争,最终不敌病魔而去世。比乔布斯晚出生 8 个月的比尔盖茨,出生于 1955 年 10 月 28 日。1973 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在那里他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了编程语言,从此爱上计算机。三年级时,盖茨决定不再读书,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计算机的研制与开发。他与童年伙伴一起于1975 年组建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
4、行官。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他被誉为电脑奇才、20 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人。1989 年他创建的公司开发了高质量的创造性图像,成为多媒体世界的一家强大企业。他 36 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到 1994 年已有 83 亿美元资产,并蝉联 1994 年和 1995 年世界首富,1995 年已经拥有财产 129 亿美元。1999 年 10 月 18 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评为在数字技术领域影响重大的 50 人之一。1998 年和 1999 年连续两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最受尊重的企业家。乔布
5、斯走了,比尔盖茨现在功成身退,在世界范围内全力做着慈善事业,造福整个人类世界。他们的成功,给了世界两个最鲜明的范本。相信这样两个人的传奇经历,会让所有那些看重学历和名牌大学的头衔,看重什么海外经历而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海外留学的父母陷入思考。按照一般的思维,他们两个人中途辍学,中断学业,还没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没有取得进入社会的起码的学历资格,他们与同龄人相比,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是,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同龄人,实现了伟大的梦想。我们每一个人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也不相同,学历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关键的是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选自
6、 2011 年第 12 期山东青年)1.为什么说苹果公司的发展与乔布斯密不可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5 分)【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比较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乔布斯的经历即可得出结论。【答案】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缔造者之一,乔布斯曾经离开苹果公司,使苹果公司就一度陷于低潮;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后,公司的研发能力迅速得到提升,使其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具价值的公司。(共 5 分,第一点 1 分,后两点每点 2 分)2. 请结合全文,谈一下“他们的成功,给了世界两个最鲜明的范本”这句话的含意?(4 分)【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两位巨人的成功。开头总说,“他们又同样是大
7、学没有毕业就主动辍学开始创业,又都竟然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中间概述两人成功经历,最后总结他们的经验,说“他们的成功,给了世界两个最鲜明的范本”。由此不难体会其中的含义。 【答案】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同样都没有什么高学历,他们同样年纪轻轻就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而他们同样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奋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 IT 行业翘楚。(共 4 分,每点 1 分)3.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取得了成功,他们具有怎样共同的品质?(4 分)【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比较分析两人的特点即可得到答案。【答案】有前瞻性,有创造力,有信念,勤奋努力。(共 4 分,每点 1 分)4.文章的结尾说道:“学历并
8、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关键的是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5 分)【解析】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抓住几个关键词“学历”“ 成功”“特长”“兴趣”“独特之路”,围绕它们的辩证关系来阐述。【答案】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掌握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高学历,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2 分)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掘自己的特长,培养钻研兴趣,并执著地进行追求,直到取得成功。(共 5 分,言之有理即可)第 2 套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 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
9、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
10、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
11、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
12、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1928 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
13、“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
14、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一身傲骨,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解析】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 项涉及的原文为“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这并不代表“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本项属于无中生有;E
15、 项写作手法表述错误,文中没有夹叙夹议。【答案】BE(5 分对一个给 3 分。)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6 分)【解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刘文典的形象“狂”,要找出表现“狂”的表现,其实也是筛选信息。找准相关区域,相关事例,然后加以归纳概括。【答案】授课不拘常规乘兴随意。如讲课得意处,边吸旱烟,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如易时易地,专门在月下讲月赋课上提问吴宓等。(2 分)做学问自视甚高。如认为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是“仙桃一口”;认为天下懂庄子的除了庄子本人外只有自己;跑警报时自己是在替庄子跑,自己
16、死了就无人懂庄子等。(2 分)面对强权有傲骨。如主持安徽大学校务期间拒绝蒋介石前去“训话”;学潮事件后与蒋介石发生冲突等。(2 分)(每点中每个方面与举例各 1 分。)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6 分)【解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必须找出刘文典与庄子相关的信息,找出相似点,再加以归纳总结。【答案】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与人谈论古今治庄子者得失,认为天下懂庄子者,除庄子本人只有自己;为人不拘常规,乘兴随意,有名士气度;狷介狂放,傲骨嶙峋,大有庄子之风。(注意:第
17、3 点必须回答,1、2 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每点 3分。)4.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联系全文,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8 分)【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有两个:一、刘文典是狷介狂人;二、当今社会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物。要分别评价观点,并陈述理由。【答案】肯定,(2 分)狂来自其真才实学,潜心研究学问,并有所成就;狂来自于旧时中国知识分子在权势面前,勇敢地捍卫学校的独立和知识分子的尊严,捍卫这所神圣殿堂的纯净的
18、伟大精神。(3 分)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学问家趋炎附势,拜金,人云亦云,学术风气极坏,我们应该坚守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不受浮躁世俗的影响,真做学问,做真学问,不媚俗,保持一身傲骨。(3 分)第3套晚清名臣沈葆桢沈葆桢的故居在福州城区宫巷11号。这是一幢建于明天启年间的大宅,面积达1500平方米。当年的沈宅布局严谨,装饰富丽。1936年,客居福州的郁达夫,曾对这条巷子有这样一番描写:走过宫巷,见毗连的大宅,都是钟鸣鼎食之家两旁进士匾额,多如市上招牌。沈葆桢有三个身份: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大清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这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也勾勒出他非凡的一生。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
19、的六妹。沈林两家既是近邻又是近亲。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不高,少时多病。他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聪慧好学,林则徐早早看好了这个外甥,将自己最疼爱的二女儿林普晴嫁给他。姨表亲通婚,在当时是亲上加亲的大喜事。沈葆桢与妻子感情非常好,两人还曾相伴赴京赶考。沈家并不怎么有钱,因为沈葆桢是个著名的清官。他先是中进士,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九江知府,仕途更迭,唯一不变的是贫穷的生活。当时,将要到省城赴任的沈葆桢身无分文,还曾向人“挪川费百金”作为盘缠。到了省城,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 “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 ,为此他还发出了“屋价之贵,可谓极矣”的感叹。1855年,35岁的沈葆桢刚刚被破格提升为九江
20、知府,举债购买了这个宅院。沈葆桢装修好房子,安顿好父母妻儿,自己就安心到江西任职去了。第二年,江西闹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沈葆桢采取攻其不备、袭扰辎重的战术,七战七捷,扬名官场。此后,平叛太平天国运动,成为沈葆桢的主要工作。1865年,沈葆桢的母亲过世,朝廷终于给了他27个月的假,沈葆桢回到这里过了几天清静日子。在他留下的大量家书中,几乎每封信都要嘱咐子女读书,并告诉他们,读书主要为了立品做人,做官倒是其次。可惜那时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无法让人有一丝的安宁。1866年,沈葆桢接到熟人左宗棠的邀请,出任福建船政大臣,这时他还重孝在身。左宗棠请沈葆桢出山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顾茅庐,二人在这个古
21、香古色的小院里畅谈了很久,左宗棠准备打造中国自己的海军,而沈葆桢是他心中的不二人选。左宗棠第一次来到沈宅,恳请沈葆桢出山继承船政事业,沈葆桢婉言拒绝。左宗棠保证在接管之初,由他和沈葆桢联名署签奏折,并给他推荐著名商人胡雪岩相助,所有人马,归其调遣。沈葆桢还是犹豫不决,左宗棠干脆上疏,推荐沈葆桢主持船政。清廷降旨,署沈葆桢“先行接办” , “不准固辞” 。本无心官场的沈葆桢,还是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出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办公的地点设在了自己的宅子里。宫巷11号这个普通的民宅成了中国近代船政工业的思想发源地。沈葆桢建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8年时间,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而就是这些
22、轮船,后来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沈葆桢还创办了“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与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建船政学堂,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甲午海战中牺牲的刘步蟾和林永升、清海军总长刘冠雄、中国海军元老萨镇冰沈葆桢虽多受林则徐儒雅之风的熏陶,但是做起事来,雷厉风行。他果断宣称“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于小事方面,有部下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将此人斩首示众。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后,沈葆桢被派往台湾加强防务。此后,他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等,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了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2009年,台北市府为
23、了纪念沈葆桢,将市府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1879年7月,久受病痛折磨的沈葆桢在南京与世长辞。他告诉儿孙“究竟笔墨是稳善生涯,勿嫌其淡” 。 (删节自文史参考2011年总第44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沈葆桢的三个响当当的身份,从家庭成员和朝廷官员两方面,表现出了他的不平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林则徐不以貌取人,而是早早看好了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又聪慧好学的沈葆桢,后将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他。C. 沈葆桢赴省城担任九江知府时身无分文,只好向别人借钱作盘缠,后来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D. 左宗棠为请沈葆桢出山而三顾茅庐,第一
24、次来恳请,第二次作出保证,第三次后则上疏推荐,终于实现了心愿。E. 沈葆桢的部下有人偷了外国人的汗衫,他一怒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这样的小事表现了他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答案】A(3分)E(2分)C(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B. 林则徐也没有以健康状况取人, “从小就遵奉经世致用思想”的说法曲解原意。C. “还为了能到江西去安心任职而举债买房”的说法与前面文意联系不确切。D. “三顾茅庐”的具体内容属无中生有。E. “他认为此事有辱国格”与“他一怒之下”相关却不完全相同。2.本文第一段引用郁达夫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
25、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描写了沈葆桢故居的环境;表现沈宅的富丽和文化气息;为后面写沈葆桢重视读书的特点和他的功绩(与他有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有关)作铺垫。(3)作为“晚清名臣” ,沈葆桢有哪些主要功绩?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整理能力。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平叛太平天国运动七战七捷;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船厂;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并培养出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人物;明确提出“铁甲舰不可不造,日本不可不防”的主张;建设台湾并改善了台湾的经济。(4)成就沈葆桢“名臣”声誉的原因有很多,请
26、就你对“出身” 、 “读书” 、 “无私”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解析】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答案】观点一:出身有可能帮助人获得声誉。观点二:读书能帮助人获得成就和声誉。观点三:无私一定能帮助人获得美誉和成就。第4套特朗斯特罗姆:一年只写三首诗王 文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坐在桌前,桌子上放着一块他最爱吃的提拉米蛋糕。尝了一口之后,他侧过脸望向窗外,刚刚还是倾盆大雨,这会儿已经有几缕阳光洒落进来。这就是10 月初斯德哥尔摩的天
27、气,说变就变,让人难以捉摸。托马斯目光温和,脸上最突出的是他高高耸立起的鹰钩鼻。透过玻璃窗,托马斯看不见等在楼下的众多记者,但他知道他们一定在那里。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他们都会提前聚集在那里,连托马斯自己都不再期盼获奖时,他们仍然相信可能会是他。不过,托马斯知道,一会儿他们不会像往年一样摸摸地离开,而将摁门铃走进来,因为托马斯接到瑞德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电话:他获奖了。作为公认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托马斯被誉为“西方最后一个诗歌巨匠” 。而记者为此专访瑞德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时,他说:“这样的评价,对托马斯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 诺奖得主、诗人沃尔科特 10 年
28、前就说过:“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托马斯 13 岁就开始写作。从 1955 年,24 岁的托马斯一出版处女诗集17 首诗便技惊四座,思年后第二部途中的秘密更是轰动诗坛,年纪轻轻便成为瑞德诗歌的代表人物。“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漩涡/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万物燃烧。”“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 , “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 , “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都是标准的托马斯式的诗句。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他的诗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 。瑞德文学院的颁奖词
29、称:特朗斯特罗姆“通过其凝炼、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诗人于坚认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之于瑞德,犹如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他曾对翻译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的诗人李笠说过,他的写作受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俳句是从中国古代诗歌滋生出来的。所以,他对东方文化一直有强烈的兴趣。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 20 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其实,托马斯的诗作品并不多。他一年最多写三首诗,而且往往一首诗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长诗画廊几乎用了 10 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也经历 7 年。迄今为止,包
30、括他中风后所写的所有作品加起来只有 200 多首,但“大部分都是精品” 。 他的诗已被译成 50 多种语言(仅英文就有二十来种版本),而研究他作品的专著已超出他作品页数的千倍。一年最多写三首诗,作为诗人,极其罕见,需要怎样沉得下心,静得住气? 在一个如此浮躁的时代,创作如同产业追求最大产出的时代,有几人能做到?难怪中国的诗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了,难怪人们感叹中国为何不能出现伟大作品了。托马斯写过一首诗上海的街:“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 ”这富有童趣的意象来自他多年前在上海的经历。那是 1985 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可惜,1990 年的一次中风导致他右半身瘫痪
31、,等到 2001 年再次访华的时候,他不仅拄上了拐杖,就连说话也含混不清了。中风后的托马斯也没有放弃创作,身体的变化带来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使他的作品超现实主义色彩更浓,语句却更加精练而富有哲理, “诗歌就是坐禅,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唤醒。 ”外界的喧嚣中,托马斯却另有打算,他计划去斯德哥尔摩近郊的海龙马岛上过周末。那里有一幢托马斯外祖父留下来的、曾招待过无数诗人、被称为“蓝房子”的住所,也是托马斯最爱的地方。房子里天花板很低,窗户小小的,窗外就是树木,托马斯最喜欢坐在窗边读书。北欧静谧、安逸的生活氛围包裹着诗人,以至于在马悦然看来,托马斯的诗风是如此恒定,这在其他地方的诗人身上简直不可思议
32、, “他从不曾让风格应时而变” 。(选自环球人物2011 年第 27 期,有删改)【注】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 年 4 月 15 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专业,曾修读过诗歌、文学史等课程。2011 年 10 月 6 日获诺贝尔文学奖。1文章第一段中对环境的描写和第二段中对记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回答前一问时注意概括要全面。关于语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关键词“映衬心绪”、“铺垫”、“悬念或伏笔”、“众望所归”,答出一个要点 2 分,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得 4 分。【答案】环
33、境描写映衬了人物的心绪,为下文获奖的情节做铺垫;记者的描写设置悬念,为托马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获奖伏笔,同时说明托马斯的获奖是众望所归。2这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哪些特点?(5 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提炼信息以及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本题问的是“诗歌创作”的特点,故也应包括诗歌的风格和流派。文中有一些现成的文字或提示,参考文中引用的诗句,注意提炼和归纳。答对一点 2 分,答对两点 4 分,答对三点即可得 5 分;如果只是笼统回答“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 “纯诗”1 2 分。【答案】 (1)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以精准笔触勾勒内心波动和自然万物,言简而意繁;(2)通俗易懂,富有童趣;(3)善于采用一连串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把